[器乐] 箫的种类

2
回复
190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3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箫的种类


箫,又称洞箫。属“吹孔气鸣乐器”,以竹制作,长约80公分左右,紫竹箫约6—8个竹节。其形制为:上端封口(或开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一般开有指控6个,前5孔,后1孔,下方另有两对音孔,底端为开管,音程为两个八度,经训练还可奏出超吹4度音程,但不常用。

六孔箫是人们演出时常用的箫。因此,本站《初级教程》是以六孔箫为主拟定的演奏方法,将在以后各小节做详细介绍。本节主要向朋友们介绍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最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箫的品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叫“箫”的乐器,实际上不能算做箫,与我们所说的箫的概念大相径庭。怎样区别到底是不是应该叫“箫”呢?我们主要是从乐器的发音原理上加以区别。箫,属“吹孔气鸣乐器”。发音原理是:气流通过吹孔直接进入管内,使管内空气柱震动发音。如果是通过其他震动发音,比如说“簧片”振动发音,那么不管是单簧片还是双簧片;竹片还是金属片,就都不是真正的箫了。如:苗族的“夜箫”。是因为多在夜里吹奏而得名,用无节细竹管制成,管长50厘米左右,开有四个音孔,上端为吹孔,竖吹,请注意,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是为夹簧片用的,簧片用薄竹或芦苇片做成,吹奏时振动簧片而发音。在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用的“葫芦箫”也是通过簧片发音。所以我们说上面介绍的乐器叫“箫”但不是我们所说的箫的概念。

箫的种类很多,下面向朋友们介绍常见的几种:

一、排箫

排箫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按长短顺序排成一列,用绳子、竹篦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如果竹管长短一致,则在管中采到堵腊(深浅不同)而得到高低有别的乐音。故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

古代,排箫同编钟、编磬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它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一九七八年八月,考古工作者从湖北随县曾候乙墓--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首次出土了两支排箫。它们的形状独特,好象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色彩绚丽的漆绘。这两支排箫虽然形制相同,但相应的管长有别,是一对“雌雄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古时的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过去人们只能从魏、晋、南北朝以前的壁画、石刻中,间接地看到我国古代的排箫,而现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240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排箫实物,这不仅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赞叹,而且也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和乐器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盛唐时期,我国的排箫东传日本,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我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但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乾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工艺十分精致,造型美观,本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富有民族风格。排箫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1956年8月,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协会,确定以排箫的图案,作为中国的音乐标志--乐徽,用以代表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

二、玉屏箫

产于黔东玉屏县,属箫中之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乐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并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的工艺精品乐器。“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民间流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诗句。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年和197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无、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这种竹子生长于湘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溪水与岩石交错之处,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好材料。
玉屏箫的选材十分考究,制作工艺极度为精细。所用竹材都是在冬季采伐,经过选料、烤竹、刮皮、通节、开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长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圆形(系人工夹扁),所开孔为椭圆形,孔壁向内呈25度斜面,使发出的声音非常优美动听。
玉屏箫素以雕刻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或浅黄颜色,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有的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诗词和典故,如有名的“龙凤图”,即是选自《东周列国志》中的“龙凤呈祥”神话故事。在雕饰艺术的布局上,更妙于诗与画的谐和,色调与纹样的统一,自然色彩(竹的斑纹)与诗词的协调,使之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三、尺八

尺八,因箫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也有“箫管”和“南音洞箫”之称。管身竹制,音色圆润、柔美,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 早在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就已流传于民间。到了隋代和唐初,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
盛唐时期,尺八在当时的乐制、乐府和宫廷乐舞中,一直是重要的乐器。宋代以后,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尺八的地位,以致在我国广大地区已很难见到这种古代的乐器了。它目前只流行于闽南和台湾,是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离不开的乐器。 尺八的形状和箫相近,但管身较箫短而粗,取其竹子的根部制成,全长60厘米左右,吹呐径2厘米。选材和制作都十分考究。选材多采用石竹、观音竹和茉莉花竹,从齐土的地方切下,将竹节挖通无底,管体长一尺八寸,上端内径六分。
吹口最为重要,做成斜面月牙形,正面有5个按音孔,背面有1个按音孔。有的尺八设一膜孔,位置在吹口与正面音孔之间。 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与箫相似,但音量较箫大。发声原理也是通过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由于嘴唇在吹口的角度和吹气的力度不同,以及手指按孔的变化,而使发出的音响和音高有别。尺八的音色圆润、柔美、深沉而含蓄,并略带凄凉之感。
尺八在1300多年前就已东传日本。从隋高祖开皇20年(600年)起,正值日本圣德太子之时,日本曾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国,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尺八和许多中国乐器,随日本归国使流传东瀛。日本现在使用的尺八,已不限长短了,一般多为3节(竹节)5孔(前4后1),不设膜孔。可用于独奏、重奏或参加乐队合奏,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还经常与筝一起合奏,甚至还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电子琴等合作。

四、短箫

朝鲜族竖吹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坦然族聚居地区。 短箫外形与汉族洞箫相似,但管身细而短,全长约35-37厘米,故称短箫。传统短箫多为竹制,能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演奏时,下唇抵住吹孔,口风冲击吹孔边棱,引起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同时头部需左右摇摆,以使吹入管内的气息有所变化,而形成幅度较大的颤拦音,别具特色。

五、二孔箫

二孔箫是佤族吹奏乐器,佤语称“蔚”、“嗯就”。流行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佤族古老的民间乐器。竹制,竖吹。管身下端带竹节,在近竹节处开有两个按音孔,上端开三角形或方形吹口。吹奏时,下唇堵住管口,两唇并拢吹气发音。两手食指各按一孔,除筒音、按孔音外,还能吹奏泛音,也可用人声与乐器结合发音,有时人声与乐器发同音,有时乐器演奏高音(泛音),口哼低音,有合音效果。二孔箫音色低沉,情调悲切,多由女子吹奏。

六、三月箫

阿昌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盈江、梁河等县。阿昌语称作“泼勒咸罕”。“泼勒”是箫,“咸罕”是春天树上的嫩叶。一般是春二、三月开始吹奏,到农忙栽插之际,就不再吹了,故名“三名箫”。三月箫以竹制作,长约20厘米,两端吹口,上端四分之一处留一竹节,竹节侧开一椭圆形发音孔,发音孔正中刚好是竹节横隔处,横隔向外方向削一小口,让气流刚刚能通过。有七个按音孔(前6后1)。音域有一个半八度。用蜂蜡做成片状,贴在发音孔上方,以调整发音孔大小(调整音准),控制气流的大小和音色变化。吹奏时下唇盖住吹口大部,仅留一小空隙进入气流。多用循环换气法。音色清亮,多为男青年在野外吹奏。

七、四孔箫

四孔箫为佤族吹奏乐器,佤语称“力西”。流行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部分村寨。竹制,管长约40厘米。一端开三角形吹口,竖吹,管身开四个按音孔。吹法与汉族的箫相近,音色柔和,多在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中使用。

八、仙箫

仙箫为佤族吹奏乐器,竹制,竖吹。管长35厘米左右,吹口一端切削成瓶颈状,套有嘴套,在靠近嘴套的管身面开一圆形发音孔。吹奏时气流从管与嘴套接触处的缝隙进入发音孔发音。管身开八个按音孔(前7后1)。音色柔和,音量较小。

九、箫筒

苗、瑶、彝族等吹奏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以及云南、贵州省的苗、瑶、彝族村寨。苗语称箫筒为“藏栽”,瑶语叫“步店”或“居昂列”,彝语叫“嘟噜”,汉语统称“箫筒”。以无节细竹做箫管,全长30-40厘米。管上开五至七个按音孔,吹口部分各族不同。苗族的多用苦竹制成,管顶端堵木塞,塞后部开一孔隙做吹口。瑶族的顶端正后方稍下开一圆形出音孔。彝族则有与苗族相近的,亦有上端管口不塞,在正前方开一三角形吹口,以唇垫管口吹奏。箫管音色轻柔、悠扬,主要用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亦用于日常娱乐。

十、洞箫

这时介绍的洞箫是黎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海南岛通什一带,是黎族杞支系特有的管乐器,以一根无节长竹制成,长约90厘米。吹孔在管首,有一明一暗两孔,管身开四个按音孔(前3后1)。音量较小,音色深沉而柔和,富于抒情性。运用超吹技法可吹奏出许多泛音,音域可达三个八度。技巧丰富,善奏连音、顿音、琶音、颤音。主要用于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另有一种大型洞箫,长达三米,在吹口处另加一个小竹管吹奏,最下端的音孔用脚趾按。音色低沉浑厚。建国以后五十年代海南民族歌舞团曾将此类大洞箫改为低音管乐器,用于民族乐队。

十一、瑟箫

傣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思茅地区孟连县。竹制,全长约25厘米,一端为吹口,竖吹。正面开五个按音孔,一、三、五孔稍大,其余两孔较大。背面距吹口9厘米处的竹节下开一按音孔。吹奏时,食指常在音孔上快速抹动,形成装饰音。发音高亢响亮,常用于独奏。

十二、其它箫种

其它材料制作的箫 按制作材料来区分,除以上介绍的竹制、木制以外,还有用金属材料(铜管)、聚脂材料(塑料管)制成的箫,选择口径和竹管(内径)差不多的铜管或塑料管,按比例打好指孔(音孔)和后出音孔,就能得到不同调的箫,吹奏方法与指法与竹制箫相同。其特点不容易破裂。但铜箫较沉、塑料管较轻,音色虽与竹箫差不多,却总觉得味道不如竹箫那么浓,那么美,除了合奏外,独奏时很少有用铜箫或塑料箫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 17:17: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3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em17]
 
发表于 2005-6-24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