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开幕式上活字阵演员穿“尿不湿”上场

2
回复
85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7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核心提示:奥运开幕式上反映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阵”,震撼全场。而舞美设计总监韩立勋透露,活字阵演员们下午2点就得钻到字模里,要呆上六七个小时,为了解决“方便”问题,每个人都是穿着尿不湿上场的。


信息时报8月17日报道 身为德国“海归”的空间艺术设计家韩立勋,是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舞美设计总监。昨日,韩立勋接受了信息时报记者的采访。尽管参与了闭幕式的舞美设计,但他未敢透露一丝一毫关于闭幕的工作,不过倒是透露了之前开幕式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此外,有消息指他已参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的投标活动,有望再为亚运会增添亮丽的色彩。

“活字阵”字模里挤六七小时

奥运开幕式上反映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阵”,震撼全场,而其难度系数,也高到了极致。

首先,高1.4米,长、宽均只有75厘米,重达18公斤的“活字”,如何在短短一秒钟内,就通过人手整齐划一地举至4.5米的高度?据韩立勋介绍,当初在看了活字阵的动画效果后,连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也立刻表示疑问:这能做出来么?不过几经试验,韩立勋终于从秤砣原理上找到突破口,让躲在活字里的战士,按着精确的刻度,拉上拉下3公斤重的装置,即可实现活字的迅速升降。而为了每次动作都能精准地按照刻度进行,战士们光这一简单的动作就练习了好几个月。

开幕式时,战士们屈身躲在活字里,下午2点就得钻到字模里。虽然字模由特殊的纱制成,但正值炎夏,897个人挤在一处,十分闷热,并且要呆上六七个小时,这样,个人“方便”的问题怎样解决?最后,战士们都是穿着尿不湿上场的。

画卷白纸航空轻体材料特制

画卷的创意备受好评,而舞者、孩子、运动员等人先后四次在画卷中央的画纸上作的画,也留下了“北京奥运”的痕迹。但这画纸,有不同寻常的“来头”。据韩立勋介绍,这长20米,宽11米,厚1厘米的画纸,是用飞机机翼的航空轻体材料造成,造价昂贵,由于吊起时可保持纸张的轻薄感,同时又不会像普通的纸那样飘、缺乏垂感而入选。这特制的纸只为开幕式排练和正式演出各留一张。

韩立勋透露,本来导演组还想在这张纸上作其它的文章,比如设计成拱桥,通过威亚吊一些演员在上面行走,或者造成古典盆景的效果,但最后还是选用了“作画”的创意,为的就是突出“留下北京奥运的痕迹”的理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幕式当晚的“画作”还是一幅即兴之作,虽然画者排练时会大体有一个位置和方向,但张艺谋特别强调了作画的随意和即兴性。

关于张艺谋他只懂工作不懂生活

韩立勋记得第一次和张艺谋开会时,张艺谋一个人从下午一点一直说到晚上12点多,“他不停地说,我们简直跟不上他的思路。”

韩立勋还称,张艺谋精力超级充沛,“从没有人见到他打过一个哈欠。”在他眼里,张艺谋是一个“追求完美追求到穷凶极恶”的人,而且“不太善于生活”。“艺谋全部的思想都集中在工作上。”韩立勋反映,有时他们一帮人拉着张艺谋去吃饭,可即使他去了,也仅仅就是和大家吃饭,不会聊些什么生活上的内容。

总体风格回避张导电影特点

北京奥运开幕式无论从整体气质还是风格,都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惊喜,没有如人们起初所担心的那样成为一场“豪华版大型晚会”,或是“大型团体操表演”。

韩立勋告诉记者,张艺谋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定位:要不同于以往的开幕式,并且要刻意回避自己电影美学上的一些标志性特点,比如极致的红色,大红灯笼等等。正因如此,张艺谋回避了“鼓”的称谓,而改用“缶”,其实“缶”就是一个造型改良过的鼓,并非“缶”的原义“瓦罐”。在设计鼓手击鼓的动作时,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使打鼓的动作不太像打鼓。

开幕式表演汇总[奥运图片中心]

更多本场图片(776张)

[进入图集]
火炬与焰火一色天李宁点燃主火炬李宁点燃主火炬李宁点燃主火炬李宁点燃主火炬李宁点燃主火炬
 
发表于 2008-9-2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容易啊!有多少人在为奥运作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啊!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发表于 2008-9-4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费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