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要勇敢地跳下来(陈大鹏)

8
回复
1484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8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篇作者来稿,是声乐学习的经验之谈,我在将它制作成静态网页之前先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高音——要勇敢地跳下来 声乐教学中的空间、气息动向意识探究

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陈大鹏

关键词:高位置,空间感,勇敢精神,发声状态,跳(叹)下来。

人站在高处俯视与站在平地仰视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某一高度,人很难跳上去,跳下来却很容易。在声乐教学中我运用“高音要勇敢地跳下来”这一观念方法,通过实验引导方法进行教学,收效很大,感受如下。

想唱、愿唱就必须敢唱,特别是高音区的音。歌者不能被高音吓着,而应该站在高音之上勇敢地去控制它、使用它,不要费力地唱上去,要大胆地从高处“跳”下来。

实验与总结:

设三个高度:1。6米,2米,2,8—3米

1. 提出下跳与观察的要求,注意感受实验的全过程和观察的细致

2. 讲解、师范下跳的要领,落地时要发声,

3. 一人跳,其他同学观察

4. 总结观察的感受与表象:(1)越高表情越紧张,腿发抖,眼睁大,嘴张开。(2)越高落地时发出的声音越高。(3)下跳者除了紧张之外就是注意落地,其它就是空间感觉的不同。(4)交流、引导再找那些感觉状态,并惊奇地俯视发声。总结:这些状态是人本身所固有的能动表象,也是我们发声歌唱所需要的积极状态。

一、精神与空间的良好状态

1. 敢跳,首先形成积极的精神和心理准备。因为我们是有备的,再有人在高处要下跳既恐慌又必须大胆地跳下来,别无它法的境地,准备是自然的。

2. 站在高处与平地相比,整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空间感、视觉感,让人惊喜让人心慌……越高越明显,浑身发抖,大脑近乎空白(头空)。这是唱高音时所需要的空间和感受状态。

3. “注意”的形成:为保证跳下来不受伤,就必须精力集中地向选好的落点跳去。这是人的自然本能。

4. 各腔体的打开:下跳的一瞬,会深吸一口气“砰”的一声跳落到地面。在这瞬间,头、鼻、咽、喉、胸各腔体全部积极地打开,各肌群严阵以待(腹、背、腰这一躯体的中心部分为落地的气息缓冲处于最积极的准备状态中)。特别是喉与咽的位置状态和肌群状态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关闭”、“掩映”、“喉头挡气”等技术要求的基础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数是因为学生达不到这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才使歌唱的能力提高很慢。

二.容易形成头声

1.就站在那个音上,声音的高位置已定位(让学生站在小方凳上练唱,也速见成效)2.人体已进入积极的发生状态之中,特别是喉咽腔、鼻烟腔的打开,为声音的共鸣打开了通道,使声音迅速在头腔中产生共鸣。

人体机能剖析:1.教师为让学生把气“叹”下来,要求保持吸气的所有状态继续吸着唱,有时把乒乓球掷向地面,“啪”的一声:这才是我们的声音。那么,把头腔作为想象情境中的目标高点跳落到心中(横隔膜),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声音就会干净、明亮。另一说法是,站在山顶向山底唱去,背部会自然着力,上腹部外涨,气息正好下叹。“山再高也在人脚下”、高瞻远瞩;“千里冰霜脚下踩”豪迈坚定,学生良好的精神意志也得到培养。2.只有向下唱去气息才能“叹”下来,胸锁乳突肌、颈直颈长肌能保证喉头的稳定,声带拉长,边缘变薄;胸、背、腰、肋间各机群协同用力,保证横膈膜平衡,气息的支持力形成。此时的“心声”就会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悦耳动听。

“欲上则先下”,给足一个想象的空间和高点,发现、运用人体自然协调的机能,让声音勇敢地“跳落”到心中,高音将被我自如地运用。

参考文献:《运动生理学》、《音乐教育学》

陈大鹏,曾获得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个人单项金、铜牌,自学过运动生理。《人体解剖图象进入中师声乐课堂的必要》、《中师声乐教学中的体态艺术》获省经典论文评比一等奖。善于提出新的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研究课题《放归自然的人声美》两年余。

 
发表于 2004-5-8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校长又来贴好东西啦。
 
发表于 2004-5-8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大家仔细研究一下,我感觉很多都是声乐练习中的金点子.

 
发表于 2005-11-23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经送宝啦~~~~~~~~~~~`

 
发表于 2005-11-23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记得我是在刊物上看到的还是听别的老师说的,有一个练习方法:站好,双臂前伸,在唱高音的时候,突然下蹲。我在教学的时候,在练习八度大跳的发声练习的时候,就用过这个方法,比如:唱中音的刀(1-)用啊,唱高音的刀(1-)用无,再唱中音的刀(1-)还用啊,这个练习,在唱无(高音刀)的时候要求学生突然下蹲并且使劲唱。学生会发现,唱的音比不蹲的时候高了,声音也通畅了。为什么?因为,人在下蹲的时候,喉头是放下来的,所以喉头没有挤卡的动作,唱的当然就通畅了,通畅了,所以能唱的更高。不过,我用这个方法,只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不挤卡,声音就会通畅,就会唱的更高,声音的质量就会更好,要学生记住自己这样唱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形象,在不是这么唱的时候寻找自己的这个声音。

这和东营职业学院教育系 陈大鹏老师的研究是一致的。陈的方法在教学中肯定是有效的。

 
发表于 2005-12-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觉,支持!

 
发表于 2006-1-7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音好难,要体会不是这么容易的吧?好想有人能指点~

 
发表于 2006-2-25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高跳下来会不会伤到啊
 
发表于 2006-3-9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 就怕高音没上去 高血压上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