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联系小助理
获取更多教学资源

关闭

《永远的茉莉花》

36
回复
201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7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前不久开课的教案。请多多指教!

                               永远的《茉莉花》
一、自我介绍
    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们的音乐欣赏也即将开始。我是来自泰师附小的一名音乐老师,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师就可以了。
二、导入新课
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过程:
    教师导语:季老师教音乐,也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
(开始播放话剧片断)
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场面)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没听过没关系,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曲子原本是我们中国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乐使上的地位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剧之王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的片断,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停顿)还有更早的,英国人190多年前就把这首歌写在书里印刷出版了。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老师今天带来了新鲜的茉莉花茶,我们一起来尝尝。
一边泡茶,一边介绍茶道。
    要说这泡茶呀,可是个非常讲究的活儿。茉莉花茶属于绿茶,一般是将少量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水温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伤害茶叶,影响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讲究。水壶要高些,这样水会在进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温度。水壶在倒时要忽高忽低,这样的倒法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龙凤三点头。这样就使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让香味能够迅速得散发出来。
请几位同学来尝一尝。说说着茶的味道如何。先闻一闻(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刚进口怎们样?(有点苦)再喝一口呢?(还是苦)那么闭上眼睛,吸一口气,再感觉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阵清香)是的,苦后方觉甘甜正是这品茶的精髓,这里面也蕴藏着人生的哲理——经过艰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为珍贵。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总结歌曲内涵
    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江苏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8.尾声:宋祖英悉尼放歌(视频)
    前不久,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世界性的演唱会。就在这场演唱会里,她深情演绎了《茉莉花》,将《茉莉花》再度介绍给了全世界,获得全场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国人。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也来跟着合唱队担任伴唱,感受那激动人性的场面。(起立)
四、下课。
 
发表于 2003-11-17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小了,大家受累了。可以将屏幕分辨率调低了,看起来大些

这篇教案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特别是水墨丹青,还有我的好徒儿小鬼……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1-19 9:01:1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7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还好呀,段落之间楼主也留了距离。下次最好行距都大些。
还没细看呢,先顶一下。
 
发表于 2003-11-1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空:课安排不错!真的!能谈谈你自己上课后的感想吗?
如果没有课件,你觉得这节课学生能达到你的要求吗?
 
发表于 2003-11-17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徒弟我认真学习了~~~~

赏,品,听的融合,想来孩子们想忘记“茉莉花”都好难地哦~~~重要的是,孩子们会更去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拉~~~这个是最棒地~~~~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永远的茉莉花”~~~~~
好师父,徒弟我请你喝茉莉花茶啊~~不过,得要你来泡哦~~~~嘻嘻~~~~
 
发表于 2003-11-17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不错哦,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些素材的收集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吧?
 
发表于 2003-11-17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空的教学设计很好啊,不听你上课,看你写的的故事和教学安排也很吸引人的眼球了。这一篇教案我想给你发出来。另外,希望星空帮我推荐一下你自己备课室里面的一些好案例和教学设计,我想整理一下在本站静态栏目发表永久保存(注意作者的单位姓名最好到位)。辛苦你了!
 
发表于 2003-11-17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课设计的真不错呀。早点让你把课件发给老大好吗?我想看看。
 
发表于 2003-11-17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的设计确实不错,音乐的相关文化结合的非常广泛和巧妙,并且突出了音乐地方特色,可是,我有一个感觉,单单一节课安排这么多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几年级}还是你的那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能不能讲讲你上完课后的感受?因为现在新课标在评课方面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感受!!
 
发表于 2003-11-17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老师的精心设计,光看文字已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送你几朵鲜花
    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星空:
            1、本节课执教的是哪一个年级?
            2、这节课的密度好象挺大,是用40分钟完成的吗?
            3、第四个小环节(新版茉莉花)是童声演唱的吗?
   还想说几句:不喜欢空气清新剂,好好喜欢茉莉花茶。呵呵![em05][em01][em24][em24][em24][em24][em24][em24]
 
发表于 2003-11-17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不错!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拓展相关文化部分,精彩!
  可是我也和孙老师一样,有同样的疑问,这样丰富的内容,要想讲深,学透,时间够用吗?还有,总体看来,教师准备的资料相当的详实和充分,可是好像学生真正参与音乐活动的时间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多。感觉好像老师在给学生“灌输”,而不是让学生真正去发现。呵呵,有些言重了,别介意哟!
   曾经听过北京师范大学的曹理教授评过一节音乐欣赏课《口哨与小狗》,当时是边放录像边讲评。课刚开始时教师好像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小动物来导入新课,然后用课件播放了好多可爱的小狗的图片,当然有配乐哟,老师具体怎么讲的,我现在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曹理教授当时按了暂停键,让老师们说说感想,老师们都觉得很好呀,感觉这样导入现声效果也不错。曹理教授只说了一句话:"音乐欣赏要用音乐来感染学生,而少用其他的手段,非音乐性的东西能少用则少用.......',当时这几句话对我震动很大的。以后在教学中,也时刻注意,避免用非音乐的东西来减弱音乐作品的感染力。
   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后面这段话已经与星空老师的课无关了。不好意思!
 
发表于 2003-11-17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要引起了一些争议哦~~~嘻嘻,偶家师父肯定很高兴地~~

如果这个时候不是在音乐教师交流论坛里看到这样的教案~看到课题《永远的茉莉花》,也许正在想这是个什么课吧~~曹理教授说的不错,音乐欣赏是该用音乐本身来感染学生地~~现在不是说以审美为核心嘛~重在的是让学生去感受“茉莉花”,从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脑子想多个方面来感受“茉莉花”,更主要的是感受民族歌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小鬼到是觉得这才是主要的。《茉莉花》要挖掘的东东太多了,我们是不可能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让五年级的孩子们深刻的认识的~而重在“面向未来”。。。小鬼一直觉得,如果纯粹的就音乐感受音乐,孩子们的认识能力呢也是很有限的嘛~~一开老师说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时间问题嘛,好象新课程里也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到底该怎样啊~小鬼糊涂了~~~~郁闷~~~~~
 
发表于 2003-11-17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醉,云竹,看样子兔兔和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我觉得还是以人为本最重要,我们说了这么多,只要学生确实接受了音乐的美并理解了其中的文化,那还是一堂相当成功的课!!!其实现在的课只有喜不喜欢 ,没有好坏之分!新课程提倡的也应该是百花齐放,不是向谁看齐吗!小鬼,如果连你这个精豆子都郁闷,那我们...........[em03][em00]
 
发表于 2003-11-17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鬼在2003-11-17 16:39:15的发言:

音乐欣赏是该用音乐本身来感染学生地~~现在不是说以审美为核心嘛~重在的是让学生去感受“茉莉花”,从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脑子想多个方面来感受“茉莉花”,更主要的是感受民族歌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小鬼到是觉得这才是主要的,如果纯粹的就音乐感受音乐,孩子们的认识能力呢也是很有限的嘛~~一开老师说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时间问题嘛,好象新课程里也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那到底该怎样啊~小鬼糊涂了~~~~郁闷~~~~~


晚上上来发现已经有许多老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可是对于现在的新课标,怎么样安排才能上好这一课呢?我相信对于新课标许多老师也有相同的疑惑。如何让学生在乐中玩,在乐中学,然后从表面的引导到课程的内涵呢?我觉得大家不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做法、教法互相交流。
 
发表于 2003-11-18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对我这片教案的关注,能够听到这么多意见,我非常高兴。说实话,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的确曾有过很多困惑,即使在上完这节公开课后,我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觉得若有所失。后来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经验、意识上的欠缺吧。

这节课我是在农村上的,面对的是40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乡镇中心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授课时间为35分钟。课前,我当着所有听课老师的面对学生进行了5分钟的了解。

整个一节课,一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可能我语速稍快了些,学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以至于我让他们跟着我二胡的旋律进行身体律动时不大放得开。9也难怪,他们从没有这样跟着音乐动过)我只得在后面的环节里不断亲自带他们动,唱。到了课堂的中间,他们终于放开了,大胆得配合我完成了这节课。

我现在对欣赏课上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很是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听,看,不就是自主的行为意识吗?——————————————不懂。谁教教我!谢谢!

TO:老大,我最近在忙学校赛课,我要上一节中年级的欣赏课,要用上你给的《幻想曲2000》,引导学生自主的通过听到的音乐发挥想象。这对我又是一个挑战!周末帮你整理教案好吗?————啊,我知道我很懒的,你不要怪我哦。小的给你作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8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能这么设计不管效果怎么样,首先你的思路已经打开了,我觉得有点子和想法是好事,但要经过筛选,有的环节确实很好,不用了似乎可惜,但用了呢,能不能为你的课堂增色,还是可用可不用?我觉得一开始的环节中老师讲的似乎多了点,我个人不太喜欢在学生欣赏的时候说话,觉得老师说得再美,毕竟也只是有限得说,为什么要用老师有限的说限制了学生无限的思维呢?乡村的孩子花花草草见过不少,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花,茉莉花确实美,怎么样引发学生的情感的方式应该再筛选,我们需要的是真“性情”。不过,我跟海鸥一样,喜欢茉莉花茶的香味,而不是清新剂,前者自然后者人工,我们的教学环节设计何尝不是这样需要一份淳朴与自然呢?
 
发表于 2003-11-18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欣然厉害呀,9494 ,既然是农村小朋友,为什么不贴近他们的生活?
 
发表于 2003-11-18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好!
 
发表于 2003-11-18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空,你这课设计的很棒,不过让我上这课开始部分我可能不这样设计!我一定会从听入手,先让学生感受美妙的音乐,然后我会让他们尽情的说,说了差不离时我才引到故事!各人习惯,不必千篇一律。同样的课应该上得不一样。
 
发表于 2003-11-19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很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3-11-19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迟来大师:棠棠有礼了,请问,新版的《茉莉花》有童声合唱的曲谱吗?
 
发表于 2003-11-19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有。你问问暂老大收录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同意一开的看法
 
发表于 2003-11-20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rbi01,你好!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哟,我这人爱听表扬的话,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3-11-21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开是那么诚实,我不妨也“撕掉虚伪的面具,说声——大家表扬我吧!”

半天每人里我,我纳闷。于是大叫一声:“就算不表扬我,也不能不来才我呀”

……突然间,烂苹果犹如冰雹一般向我袭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