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音教案

4
回复
94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弦琴上的歌

——民族乐器介绍系列

萧山区党山镇中 黄晓杨
教学目标:1、认识二胡这一民族乐器,了解其结构、历史发展、代表曲目和人物。
2、感知二胡的音色;通过几首不同的乐曲来感受二胡细腻而又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学生的上台实践、教师的演奏、师生合作等课堂环节,学生能从中体验学习音乐的愉悦,进而喜爱民族乐器和音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教具:课件、二胡、电子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在二胡曲《光明行》的音乐中进入课堂。
2、 引入课题,刚才同学们进入教室时有没有注意老师播放的这段音乐?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二胡)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来聆听那琴弦上流动的美丽音符。
二、 介绍乐器
a) 出示实物简单介绍二胡的结构以及发声原理。
b) 给予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历史发展、代表曲目和人物。
A 起源:唐朝 完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
B 代表曲目:《长城随想曲》、《二泉映月》、《良宵》、《战马奔腾》等
C 代表人物: 刘天华 阿炳(华彦均) 陈耀星等
三、 乐曲欣赏: 引入语:同学们刚才了解了这么多的二胡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几首乐曲。
(一)、《二泉映月》及华彦均
1、 聆听乐曲 感受情感
引子和主题1由教师演奏一遍,再完整欣赏乐曲。
音乐分几个部分?(引子+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4)速度(徐缓) 情绪(淡淡的忧虑、述说的、伤感的、充满期盼的等等)
2、 华彦均简介 艺名阿炳,小时父母双亡,随养父华清和学习多种乐器。后双目失明沦落街头卖艺为生饱受人世沧桑。所知曲目极多,但留传下来的只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三首。
3 、《二泉映月》创作来历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空山鸟语》及刘天华
1、 聆听乐曲 感受意境
由教师演奏。 乐曲表现的意境?(鸟儿欢鸣)。有多少种鸟的叫声?(教师模仿出)(学生上台模仿)。二胡还可模仿一些其它动物的叫声(学生出题,教师模仿)。
2 、 乐曲介绍《空山鸟语》: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四、拓展 二胡与节奏 教师演奏二胡曲《赛马》,学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木鱼、沙锤、响板、双响筒、电子琴等)伴奏。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与民族乐器二胡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接触,了解了它的过去和现在,希望同学们能为二胡和民族音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生随女子十二乐坊之《》离开教室。

 
发表于 2005-12-12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用的老师快下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你的努力!
 
发表于 2005-12-19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自主夸奖哦.我会继续努力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经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