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来自台湾繁体字哈。 《讓你的聲音更爵士—半音趨近手法(Chromatic Approach)的介紹與應用》
相信對許多入門或接觸爵士有一段時間的players來說,最大的困擾即是如何於即興演奏中找到正確的音,並將其放於正確的位置上。而我也觀察到,各位(包括我們自己)之前的音樂背景絕大多數來自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組搖滾樂團,或來自於學校音樂社團、軍樂隊等等,這些音樂普遍皆比較大小調分明,音的走向也較於調性內停留,如果直接取用在爵士樂上的話,色彩會趨於平庸,味道亦稍嫌不足。 當然,傳統爵士樂的要素除了大量的半音之外,尚包括了節奏、和絃、曲式,及最重要的即興idea,這些絕對無法一言以蔽之,只是鑑於許多學習者皆陷入「和絃對應音階」的泥淖之中,認為學愈多的音階是接近爵士聲響的唯一方法,我想這種〝不清不楚〞的概念大概始濫觴於Jamey Aebersold,因為他的Play-A-Long系列曲集皆於solos之和絃進行部份列出音階,其實裡面有很多僅是調式(Modes)而已,加上他及同事們又大力推廣「看到什麼和絃就找什麼音階」的速成法,容易使人忽略了最重要的和絃構成。 其實「音階」是什麼?請各位記得,所謂的音階其實是和絃音加上延伸音的八度內順階排列而已,關於音階的組成,我以後會再作深入的介紹,現階段只是要讓各位了解:在調性爵士(Tonal Jazz)如Swing Standards、Bebop風格中,音階與調式其實沒那麼重要,只是有一些非自然的合成音階(Symmetric Scales,如Diminished Scales、Whole Tone scale)及上行旋律小音階與其調式(Melodic Minor Scale Ascending & Modes,如Lydian Dominant Scale、Altered Scale)要利用而已,真正調式音階的運用,要在之後的調式爵士(Modal Jazz)中才得以發揚光大。
OK,費了一番口舌,希望能幫大家把基本概念弄清楚些,現在,讓我們來幹活吧! 為了造福廣大的群眾,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半音與全音的不同:
在Bebop時期以前,爵士音樂家的即興幾乎是根基於主題旋律及和絃音上,作節奏與裝飾音的變化,各位常常可以聽到的第一種為添加許多前後半音的,現在聽來則有些許俏皮的效果:
第二種則是依循爵士的藍調血統,強調「藍調音」b3、b5、b7的B用,例如:
以上兩種方法時至今日仍是爵士音樂家的習慣之一,因為味道即是從這些半音經過中散溢出來,早期的名家如Benny Goodman、Louis Armstrong,及搖擺樂大樂團、紐奧良風格、Dixieland風格等等,這樣的演奏舉俯皆是。當然,劃時代的艾靈頓公爵也寫了兩首大量運用半音的名曲《Sophisticated Lady》與《Prelude to a Kiss》,不過既然今天的重點是在即興演奏上,作曲的技法我們便先暫且不談。 更進一步,音樂家在原來的半音前試圖再加一個半音,這樣一來,第一個音大概都是原來的調性內音(Diatonic Notes),接下來的半音,因延續著同樣的旋律走向,便成了經過音(Passing Note)的性質,我們可將此法稱為Double Chromatic Approach,各位可以回想兩首Blues《Blue Monk》及《Straight No Chaser》的主題,應能帶給你熟悉的感覺。
漸漸地,爵士音樂家如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等人開始尋找一種新聲音,他們把爵士語彙擴張,於經典曲的和絃進行中加入更多的半音,而且可以來自四面八方,只要整個色彩大體上停留於調性—或說和聲特徵—內即可,因此簡義地來說,Bebop於音符的選擇上便是以和絃音(Chord Tones)或調性內音為骨幹,加上一堆前進後退的半音於其間繞來繞去,當然啦,重音的位置改變了(Syncopation),速度也飆了起來,聽眾聽起來就像一條纏繞的毛線一般,像以下的三個殊途同歸的例句:
各位是不是覺得其實只是C大調音階的進行,但在遇到和絃音之前就加個半音經過呢?請大家再看到第三句的第一小節第四拍到第二小節第一拍的「A-F#-G」句型,這種感覺就好像要上籃時又突然做個假動作欺敵,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也可以爭取些時間,不會因太順利解決而過於平板,這樣的「V」字句型行話叫「Embellishment」,Berklee系統的教學法管它叫「拐彎抹角的解決」(Indirect Resolution),你也可以叫它「不夠阿莎力卻很有個性」的句型,反正原理要記得就是了。
Embellishment有一個小小的原則,那就是如果我們以三個音一組來探討,第一個音可為第三個音(目標音)的上下調性內音或半音,,至於第二個音則一定是第三個音的上下半音,我們再舉一個Parker的實際例子,這是《Anthropology》的主題開頭:
接下來就是你的第一項功課了,試著以II-V-I來想,該如何運用這種句型於無形,我僅提供幾個例子做為參考:
聰明的各位會反問:那我們可不可以在Embellishment的前後再插入更多的半音呢?當然可以!只要目的是為了趨近和絃音或調性內音就好辦,例如以下的三個例子:
這種由Embellishment加上半音的手法,其實也是由Double Chromatic Approach演變而來,只是上下半音改了一下而已,在爵士樂中,我們把它稱為一組「套件」(Enclosure),再加上一些音程八度的互換,許多所謂Bebop的句子就浮現了,各位可以參考本欄的採譜系列,或聆聽任何一位你喜愛的音樂家,試著找出一些線索。因此,根據這些約定俗成的原則,你可以自行創造或變化出不同的句子,只要具有想像力及舉一反三的思惟,可能性是無窮的,譬如以下的例子是由我們的鋼琴家凱雅所提供,重點是在和絃音的轉位排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