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托起孩子的生命"(转贴)

7
回复
125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8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托起了孩子的生命

我是去年915号来美国访学的,到今天刚好8个月整。在这期间一直坚持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多所中小学听课、收集资料和写作,终于在最近完成了30余万字的专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暂定名)的初稿,这几天正在做最后的统稿工作。毕竟算完成了访学的一项主要成果,所以,这些天睡得比以往踏实。然而,北京时间512号的下午,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的当日凌晨2点时分,我毫无理由地依然在床上辗转反侧,最后不得不依靠MP4让自己在音乐中慢慢入睡。可凌晨5点刚过,我又莫名其妙地醒来了,这种反常的表现很自然地让我担心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于是,我连忙打开电脑,看是否有家人的留言或邮件。上网一看,“汶川7.8级大地震”的报道占据了网络的新闻空间,小家没出事,可国家出了大事!

在我的记忆中,我一辈子都没流过2008年这么多的泪。也许是只身异国他乡,让人更容易伤感,也许是整天呆在房间关注网络,摄入了太多的信息,一个堂堂中年男子,眼泪就像孩子一般地说来就来,无法自控。年初的雪灾,我为受困同胞流泪,为亲民总理流泪;54号的纽约华人万人集会,我为可爱的留学生流泪,为可敬的华侨流泪;512号到现在,我为地震遇难者流泪,为仍然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同胞流泪,也依然为我们的总理流泪,为人民子弟兵流泪,为所有以各种形式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人们流泪,更为在地震中被无情夺去年幼的生命和依然被困在废墟中的学校孩子们流泪……

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个父亲,我太理解孩子们在老师和父亲心中的分量。当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条的报道说,有那么多的学校教学楼坍塌,有那么多正在上课的孩子瞬间遇难,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已经在黑暗的废墟中度过了数十个小时依然对生命充满渴望和对我们充满信赖,正苦苦等待着我们去抢救时,岂只是流泪,那是一种揪心的痛。

泪水和心痛都不解决任何问题,除了为遇难者哀悼,为尚存生命气息的被困者祈祷,我还能做点什么呢?我是一名普通大学老师,我拿不出太多的捐款,我也已经叮嘱家人一定要代我参加单位的募捐活动。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怎样为幸存的灾区孩子尽一份老师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我还应该拿什么来祭奠这么多遇难的学生?

我看到了网上这样的报道:蓥华镇中学的罗瑶同学在被困废墟中而且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战胜了死神。北川一中高一七班获救的同学描述说:“不知是谁起的头,我们活着的人都开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齐唱,唱流行歌曲。” 小朋友任思雨,被发现困在幼儿园的废墟下,双腿被卡,下半身沾满鲜血,由于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两只老虎跑得快……”,她说,因为“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还有,北川中学的几个女生非常坚强,在废墟中一起唱着《团结就是力量》……。

你看,是音乐托起了他们的生命,是音乐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念和力量,是音乐让他们不再惧怕黑暗和死亡。此时此刻,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是多么地感激我们的音老师,感激我们的音乐家,是他们,通过音乐把这些孩子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我相信,千千万万的音乐教育者看到这样的消息,都会禁不住潸然泪下,这眼泪,包含着庆幸、心疼、感动和自豪。音乐教育是人道教育,音乐教育是爱心教育,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是爱的使者,我应该和所有的音乐教师一道,为活着的孩子献一份爱心,为死去的孩子默默地祭奠。

于是,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在我的上述书稿正式出版后,我要把所获得的全部稿费捐献给灾区的某个学校,尽管这笔稿费可能微不足道,但它凝聚着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编辑人员和作者的一份份爱心我们希望当灾区重建校园的时候,能够用这笔稿费多买几根钢筋、几包水泥,把他们的校园建造得更结实,不,要让重建的校园,成为当地最最坚固的建筑,要让灾区的孩子放心地在安全的教室里读书、开心地在明亮的教室里歌唱。我们决不能再让他们受到现在这样的伤害,这不需要别的理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骨肉,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2008年5月15于纽约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

目录

音乐托起了孩子的生命(代序)

报告1:美国基础音乐教育――处境并不乐观

11 NCLB让音乐教育陷入困境

12 音乐教育者的应对举措

13 音乐教育价值观演变历程

14 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

15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 6 音乐教师的经验之谈

1.7 好学区里的音乐教育

报告2:美国音乐教师教育――紧贴教学实践

21 以杜威为荣的哥大TC

22 一专多能的TC教授们

23 TC的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

24 学以致用的TC课堂教学

25 本科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

26 对比强烈的师生音乐会

报告3:美国社会音乐生活――音乐无处不在

31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32 剧院里的音乐

33 教堂里的歌声

34 商场里的演唱会

35 大学校园里的音乐

36 时代广场的追星族

37 华人艺术培训市场

38 赌城里的艺术生活

报告4:纽约艺术教育现状――艺术至关重要

41 一项艺术教育的振兴工程

42 一个艺术教育的重要举措

43 一本艺术教育的校长手册

44 一组艺术教育的具体数据

45 下一步艺术教育发展策略

46 总结与反思

附录1:美国音乐教育刊物概览及启示

附录2:最近5年美国音乐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标题总汇

后记

这本书,准确说是一部随感录。从我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访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所看到和听到的关于美国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点点滴滴都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把自己从美国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种种感受和启示都尽可能地及时整理出来。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国内的同行们对美国音乐教育有一个较为直观和相对全面的了解。当然,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说通过这短短一年的考察研究,我就对美国音乐教育有了比较透彻的认知,但不可否认,比起我没来的时候,比起我刚来的时候,显然在认识上是逐步全面、客观和深化的。这是一个能真实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切体验诸多复杂情感的过程,特别是通过与美国音乐教育的比较,我对我国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认识,自我感觉是一步一步趋向理性和成熟。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这个过程,比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更有价值。由于文字表达能力的局限,我不可能将自己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幕幕场景和获得的点滴感受都非常形象地展示给读者,但我还是想尽量让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也来美国、来纽约“实地”考察一番。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最后统稿的时候,决定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书稿内容、甚至保留“昨天”“今天”等时间概念的原因,我希望它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本书,只是我来美访学一年所获得的主要成果之一,我还将带着自己收集到的大量材料回国继续学习和研究。说心里话,这一年是很累的一年,有些身心疲惫。除了访学考察,我还必须通过网络继续着国内数位硕士生博士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学习和论文指导工作,而祖国在这一年中所经历的诸多灾难,更是让人牵挂和揪心,也让我备受自己无力无能的沮丧感折磨。好在我依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访学计划,这自然要感谢如下太多的人:

感谢给了我这次访学机会的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及评委;感谢给了我巨大精神力量的亲人、老师、朋友、同事和学生;感谢给了我考察便利和各种帮助的美国友人,他们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教授Abeles先生、Custodero博士、Allsup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国际办公室主管Boultbee博士,以及纽约市中小学音乐教师Nichel女士、Barnett女士、Churchill先生等等。感激之情实难言表,就请允许我以这本书的出版作为我对上面所有人的一份小小的报答。

 
发表于 2008-6-8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个贴子,作者是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声健教授。看后真的深受感动,不但认为自己应该参加,而且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转贴过来,让各位同行共同分享这份爱心的无法遏制的冲动。有幸看到这个贴子是您的幸运,您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则是灾区孩子的幸运。

在这里,我先替灾区的孩子谢谢大家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详细情况,可进入原帖,请直接点击:

http://www.sj-yj.net/bbs/bbsxp/ShowPost.asp?id=287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8 21:53:5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ding ding
 
发表于 2008-6-9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郭声健老师在美国发来的文章。敬佩过老师所做的、所表达的这一切。
 
发表于 2008-6-9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老师的关注,我相信,郭老师的义举一定会通过您的网站,使更多的人知道,参与.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0:13: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每一个已经光临与即将光临本帖的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托起孩子们的生命 ,是啊 ,生死存亡的一刻,是音乐给孩子们精神力量活下去!

伟大的音乐,伟大的我们,伟大的事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出点事情呢?[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