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堂教学的“工具书”——读《最美,艺术课》

1
回复
85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5 17: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课堂教学的“工具书”
——读《最美,艺术课》有感
济南市章丘圣井中心学校  董金凤
读上海陈璞老师的《最美,艺术课》,美就扑面而来:
美在设计,深沉的大提琴与充满生机的兰遥望着,淡雅而隽永;
美在内容,陈老师对艺术课堂条理清晰而深刻独到的见解,让人叹服;
美在精神,字里行间透射出的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
艺术课教学,比起语文、数学课,好像没有诸如“熟记”此类的教学目标,但它有着独具学科特色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艺术课的魅力所在。然而,以前的教学目标,总是让他人知道“教师做了什么”,至于学生的能力是否因之发生变化,能否测量,却没有涉及。很多年前,我们就呼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可是不是真正“课堂的主体”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喊声有多高,回答有多整齐,而是看学生的能力是否真的有所提高,心灵是否激起涟漪、受到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样的词语,于我来讲,更多地出现在理论考试的试卷上。而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细想这些,如何去设计?如何去实现?在陈璞老师的《最美,艺术课》中,不仅展示了优秀的教学设计范例,还有设计不当的范例,而且具体错在何处,应如何改正,陈老师都一一给出了详尽的讲评,使我豁然开朗。相信,你,尤其若是初为艺术教师的你,也一定能从中获益匪浅。
旧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描述一般是“使学生……”“培养学生……”,皆以教师为主去实施、去强加、去灌输,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是“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去设计整节课。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子,强加于学生。没有兴趣,便没有动力,效率更无从说起。学生越来越麻木,教师越来越疲惫。
把“使学生……”“培养学生……”改为“学生……”;把“引导、培养、提高”等词语改为“聆听、感悟、关注、树立”等;把“完成……”改为“经历或体验……的过程”。如此设计,才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经历、去感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海中激起浪花。
原来,转个身,便是明媚的阳光。
如果为了寻一个合适的词语而去查找工具书,人们是不难理解的。但若是寻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方法,会有工具书可查吗?
一般我们很容易能找到很多课堂教学优秀课例,有纸质印刷版的,也有电子网络版的,但都是某一作者对于某一课题的成熟且精细的设计,容不得读者的擅自改动。这样的范例,求助者只能抄袭、照搬,最多只能修改一丁点的细节之处。而陈璞老师在《最美,艺术课》一书中,却融合了多种范例,并将它们拆零再分类重组,起到了艺术课堂教学“工具书”的作用。
比如:“导入”的方法有4种:以情感人、以趣动人、以疑诱人、运用音乐律动导入等,求助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适合本节课的方法,既得到了帮助,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设计。陈老师还用大量实例来说明每种方法,细致、形象,让初为人师者一读顿觉明朗。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可问题太易,则无效,提升更是无从谈起;问题太难,学生屡屡受挫,便会兴味索然。所以,如何对于设计提问,陈老师更做出了详细的讲解。提问有层次,以趣先导,由浅入深。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对课程标准要谙熟于心,对学生情况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深度、有容量、有弹性。即使学生来提问,教师也可以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的方向。
“教学高潮”的设计,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并能使本节课中所产生的情感激荡久久萦绕。设疑式、表演式、竞赛式、情境式等等,在每一种范例中,你都能被执教老师的睿智、令人回味的情景所震撼、所吸引。
提问、竞赛、创作等环节后都要有“评价”。现在课堂提倡鼓励式教育,但并不是说错了也要鼓励、违心去鼓励。评价要中肯、要客观,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是非观念。要鼓励,又不能为了鼓励而鼓励。于是,如何评价,成了艺术课堂中困扰教师的难题。《最美,艺术课》中对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尤其是一个个优秀课例,让你如身临其境,深受启发。
关于“小结”,每一环节要有小结,每一种活动要有小结,整节课要有小结。千篇一律的结语,会让学生可以猜到教师的动向与结语,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除了总结式小结,还有承前启后式、交流式、活动式的教学小结,你尝试过吗?在不同的课例中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不同形式的小结,会使整节课亮点时现、星光闪闪。
还有,对“教学意外”的处理方式,既然是意外,便不可预知,所以无法从书中得到答案,无法在备课本中完成设计。但我们可以在别人的处理中学到态度、学到智慧。当然,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最重要的。
《最美,艺术课》,给我们展现的不仅是美的课堂,更多的是美的思想;不仅是展现,更多的是指导,尤其是对于职初青年教师更是一种正确的引领。像一本工具书,你可以在它的海洋中取你所需;又像一座灯塔,让你无须走弯路,便能确认前进的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6: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展现的不仅是美的课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