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曲式与欣赏》与《音乐简史与代表作》欣赏作品区别

5
回复
132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3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法师你好:请教一下,《曲式与欣赏》与《音乐简史与代表作》这两个课,在欣赏作品这方面有什么区别。《曲式与欣赏》中的欣赏怎样进行比较好,能不能介绍一个稍微简单一些的教材。这两门课如果同期讲行吗?

谢谢!

 
发表于 2006-5-30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谢谢信任!回复来迟!我不是高等学校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恐怕不大合适!

    仅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就可以看出,《曲式与欣赏》与《音乐简史与代表作》在欣赏作品的区别:前者从“曲式”入手,及相同或不同“曲式”的作品分析比较及其欣赏;后者从“及其代表作”入手,及不同“音乐史实”中的“代表”作品分析比较及其欣赏!

    回复恐难令你满意!

 
发表于 2006-6-11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常用的曲式类型,希望在理性欣赏音乐中有帮助:

【曲式】
(Form,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性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由两个明显的乐段组成,前后两段互相对称或对比。其通常图式为A+B。这是乐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三部曲式】
由三个段落组成,其中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具有对比性质,第三段带有再现性质。其图式为A+B+A。

【复三部曲式】
三段式曲体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其图式有:A+B(a++A等等。器乐曲中常采用此种曲式。

【变奏曲式】
(Variation form)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即变奏),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其图式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主题,大都较优美动人。常有用变奏曲式写成的独立乐曲,也有用于奏鸣曲等大型乐曲中(通常用于慢乐意中),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回旋曲式】
(Rondo form)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其图式为:A(基本主题)+B(第一插段)+A+C(第二插段)+A…。这种曲式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的末乐章常用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音乐。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
   奏鸣曲式总是用"快板"写的,所以在"奏鸣曲"(套曲)中的奏鸣曲式乐章,常被称为"快板乐章"。关于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人譬喻说:它的呈示部好象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展开部是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再现部则急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结尾"(尾声)是总结。奏鸣曲式的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用于用来表现复杂的、甚至戏剧性的内容,所以奏鸣曲式不但是"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乐章,而且管弦乐"序曲"与"交响诗"也常采用此曲式写成。

「奏鸣曲」(Sonata)这个字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原本的意思是指「声音的片段」。当时的「奏鸣曲」没有明确的组合形式,只要是器乐曲都可以称为「奏鸣曲」。到了18世纪古典乐派时期,作曲家开始重视乐曲动机的转化,发展出明确的「奏鸣曲」形式,其中包含三个或四个速度不同的乐章。
由于「奏鸣曲」的结构简单明了而容易使用,很多乐曲的形式,都以「奏鸣曲」作为谱曲的蓝本。像是:交响曲、协奏曲以及室内乐,都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奏鸣曲」。随着时代变迁,「奏鸣曲」已经由单纯的器乐曲演变成具有主题、发展与再现的复杂曲式了。
(Sonata)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起初奏鸣曲是泛指各种结构的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到十八世纪方定型为三个乐章。(海顿、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后来“奏鸣-交响套曲”又增加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插在第二、三乐章之间,成为四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到贝多芬又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后来的作曲家还有用“圆舞曲”作为第三乐章的。奏鸣曲在结构上类似组曲的一套乐曲,但它又和交响曲分不太开,它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回旋奏鸣曲式】
(Rondo sonata form)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属于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最后乐章,有时也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其结构如下:

【华彩乐段】
(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未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的乐章末尾处也常插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表演技巧。这部分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独具特点的段落。

【三声中部】
(Trio)音乐术语,是指用三部曲式创作的圆舞曲、进行曲、谐谑曲或小步舞曲等的中部。其主要特点为:旋律流畅、风格柔美、换用新调,井与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三声中部的名称由意大利文Trio(三重奏)演化而成。西欧古代器乐曲及舞曲的中间部分,常有Trio标记, 由三件乐器演奏,借以与前后两个由全体乐队演奏的音量相对比。

 

 
发表于 2006-6-13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谢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简史复杂一点:

 假如你有自己的思想,可不受任何所谓专家、教授的分类影响,自己条理一下! 

中国、人类(世界地域)、民族(国家或地域)、流派(风格)等的历史(包括传说)试述。

哈哈:本人的自我言说,不必当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