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原创]声乐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3
回复
101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5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稿虽然是十多年前写的,今天我以为,还是有用的。老师教学,心理总得有点想法,有个总的打算,学生学声乐,心里也得知道学什么,现在我重新看了看这篇文稿:强调一个稳字,锻炼一个气字,突出一个咽字,要求一个正字还是应该做为重点和关键来对待。不知道我说对不对?                  
   
                   声乐教学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原稿发表在鸡西市艺术馆主办的1991年8月16日出版的《艺术窗口》)

对没有学过声乐的人(不论他们是在校的学生,还是社会青年)进行声乐辅导,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最好采用一些简洁的方法,让学生能用较短的时间打一个较好的基础。尤其是要教会他们一些自己练习的方法,以便在课后也能自己进行练习。

我的做法是:强调一个稳字,锻炼一个气字,突出一个咽字,要求一个正字

一、强调一个稳字。就是要求歌唱时喉头要稳定。在没有学过声乐的人中,歌唱时挤卡和喉头上吊,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还有人欣赏那种较宽厚的声音,就用舌根下压喉器,或故意“撑”着喉咙唱,下巴和颈部的肌肉非常紧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强调喉头的稳定。这就要讲喉器的生理结构,要讲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升,会厌盖住气管的状态、和喉器在较低位置时,气息才能通畅无阻的道理。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使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我是通过让学生说自己最低的u音时,指出:是喉头以下两侧的肌肉膨胀的动作使喉头下降的。所以,要让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就要学会让这部分肌肉膨胀。

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哈欠的方法或用大吃一惊时鼻子和嘴同时吸气的方式,来体会打开喉咙的状态。用打哈欠和大吃一惊的时候,喉头的位置就较低的事实,从而指出,在歌唱时要让喉头以下两侧的肌肉膨胀,或者保持吸气状态,喉头就可以稳在较低的位置了。

再次,做“咀嚼气泡音”和“咀嚼ng音”的练习。

咀嚼气泡音,就是一边在鼻咽腔哼气泡音,嘴同时做咀嚼的动作。气泡音是沿着咽腔后壁向上,这微弱的气息是直冲鼻子的上端的。要作到咀嚼动作不影响气泡音这个高位置才行。如果气泡音的位置低,可以让学生先张嘴做气泡音,然后一边想ng一边闭嘴,这样,气泡音就可以移到鼻咽腔了。如果再张开嘴咀嚼,气泡音的位置不变就对了。

会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了,就可以做从气泡音转为哼ng音,再由哼ng音变为气泡音的练习。再进一步就要做哼ng音的上下滑动的练习和哼强的ng音的练习。

这些练习不但对解决挤卡和下巴紧张的毛病很有效,而且也是解决头腔共鸣的关键练习。

上述练习虽然会做了,但有的学生一唱歌,尤其是唱上行旋律,还有挤卡、下巴紧张或喉器往上跑的毛病,因此,教师还要结合发声和歌唱反复予以纠正。

喉头稳定的问题,是学习声乐的人提高声乐水平的关键问题,所以,声乐老师,必须特别强调它。

二、段炼一个气字。就是解决歌唱中气息运用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嗓音条件再好,也唱不好歌。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不能用生活中的自然的呼吸方法,要用胸腹联合式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种呼吸方法要求吸气和呼气的部位在什么地方。我说:吸气时要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即胸腔的下部和腹部,要强调“周围”,不能吸到上胸,也不能光让肚子前凸,让学生用闻花、大吃一惊、抽泣等动作反复体会吸气的要领。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后腰膨胀的状态。

呼气呢?要像吹蜡烛的火焰,吹桌子上的灰尘,像笑的时候那样呼气,为了让学生体会唱强音、高音时小腹要用力绷紧的感觉,我让学生做仰卧举腿,或坐在椅子上做双膝同时上举的动作来体会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加强腰腹肌的力量,我让学生连续喊“黑”!或哼ng音。也用蛤蟆气(狗喘气)的练习来增强横膈膜的力量。当然,结合歌唱发声的练习也是不可少的方法。

不断地指出不正确的用气状态,建立正确的运用气息的状态是唱好歌的保证。所以,气息的练习是个长期的任务,要想唱好歌,就必须经常锻炼运用气息的能力。

三、突出一个咽字。就是吸收咽音练声体系中的若干方法来进行教学,并且要强调咽腔的作用。
咽音是一种用咽部形成特殊状态而发出的、刚强带金属性的、犹如婴儿啼哭般、具有极强穿透力的声音。它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用来喊桑的方法。好的歌者,他们的歌声中都有这种咽音的成分。所以,为了提高声乐水平,必须练习发咽音的能力。

咽音是怎么获得的呢?我国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林俊卿总结前人的经验、研究并创建了有八个步骤的咽音练声体系。用这个体系练声当然很好,但对初学者(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年)完全采用这八个步骤,有点脱离实际,所以我只采用了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除选用四个无声练习(抬头张口、摇下巴、蛤蟆气、舌成直沟)之外,我开始选用一个“美”字,让学生说这个韵母为ei的字,强调归韵时突出母音i,并用i 来引发带有咽音成分的音。然后歌唱歌词为“灰堆辙”的歌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后来,我发现“绿”字更容易发带有咽音成分的音,在说和唱这个字的时候,嘴唇咬住“鱼(yu)”的口型,同时要用鼻子哼的感觉去说或唱它,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有一个特殊的亮音在鼻子里边响。这就是带有咽音成分的音。要让学生逐渐学会发这个音。

说、唱“绿”字有咽音成分,改说、唱别的字又没了。所以,会说、唱绿字之后,要用说、唱“绿”字的感觉去说、唱别的字,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只有在说所有的字,都有咽音成分的时候,才能用来唱歌。

突出一个”咽”字的另一个意义,就是让学生明白:歌唱时的着力点不是下巴,不是舌根,不是喉器附近的肌肉,而是咽腔。有人说:咽腔是歌唱家的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这个道理,会打开喉咙,会稳住喉头,会发咽音,正像有的学生说的,不用嗓子唱歌的时候,歌声才能舒展、流畅、自如。

如果歌唱时能把着力点放在咽腔,在歌声中带上咽音成分,那么,过去我们常说的头腔共鸣,挂住头声的问题,声区统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掌握了发咽音的方法,无论是唱民族唱法还是学美声唱法就都有了基础。用上述方法教学,确实是一个即简便又收效快的方法。

四、要求一个正字。“正”,就是“字正腔圆”的“正”。

有的人嗓音好,但唱歌时吐字不清,不是字头咬不住,就是归韵不当,还有的人四、十不分n、ng不分,有人就用说话的方法来唱歌等等。因此教声乐的老师,必须教汉语的语言知识,要懂的每个字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要讲咬字、吐字和归韵。练发声不能光用a、e、o、i、u,还要用汉语的韵母,尤其是要用鼻韵母。

在学生练习歌唱时,要对每个字都进行指导,我本着“字在前、声在后”的提法,在掌握了舌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发“绿”字时的感觉,改发别的字,尤其要强调复合韵母的唱法,以及窄母音宽发的规律,要求在发声母的同时,咽部要形成韵母的状态。凡是这样做了的,都能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稳住喉头、挂上头声,因而歌声的位置是统一的,声音是连贯、明亮的、基本上能作到“字正腔圆”。

声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互相协作的关系,这是声乐教学成功的基础。另外,声乐教学的方法不断革新发展,上面谈的只是我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同行及师生给予指正。
                                        (2002年10月17日电脑打字整理)
 
发表于 2004-4-6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已经比较完善了,关键在于如何让人理解。

楼主老师所举的例子很容易懂,谢谢。
 
发表于 2004-4-6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好贴!
 
发表于 2004-4-6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同志对声乐教学很有见地啊!能有自己的见解,让大家来分享,胸怀很让人敬佩!特别是“绿”字的有关提法,很有价值!也希望朋友们能多多尝试,一定会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