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舞剧《云南印象》(已更新)(含视频)

15
回复
264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30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此观看视频 http://www.hq.xinhuanet.com/hainan/2004-03/11/content_1763294.htm

《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出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原汁原味的真实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 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美完美融合,在现实的基础上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这部长达一百分钟的舞蹈,倾注了杨丽萍的全部心血。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四分之三的舞蹈演员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   对此她解释道,这些山民、族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起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中,该作品以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五的观众满意率,一举荣获剧目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优秀表演奖,并被专家评价为"民族舞蹈的再启蒙"。

主创人员: 艺术总监、总编导:杨丽萍 总策划、执行总导演:荆林 策划:范建华、路启龙 音乐总监、音乐创作:三宝 编导:尹蓉 灯光、舞美设计:孙天卫、林安康、路启龙 文字统筹:朱运宽、邓启耀、张一民 平面设计:周昆、胡明贵 图片、剧照摄影:傅军、杨克林、沈今声、肖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5 20:56: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7-30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时2个多小时的演出始终贯穿着“原生状态”的主题,在乡土生活中表现人类本真的情感。全剧以“云”为序,“日”“月”“林”“火”“山”五场歌舞,一幕幕展现着人们的劳动、欢唱、爱情、图腾、宗教……最后一幕“羽”,则是以那风华绝代的艺术精品“雀之灵”作为尾声。节目的编排让人亲历了一次人类生存繁衍的历程。从寻找太阳,植根土地,到与自然相依相存,建设温馨家园,再到感悟生死,体会轮回,最终在孔雀舞营造出的圣洁光芒中,追逐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的海洋、舞的天际。在云南这片艺术的沃土上,历经千百年风霜洗礼,流传下1095个舞蹈品种,6718个舞蹈套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中记载,无论是舞蹈数量还是种类,云南都属全国最多。“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需要保护,我们历史悠久而独特的人文环境一样需要保护。”在歌舞剧《云南映象》中,杨丽萍甄选出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烟盒舞、太阳鼓、象脚鼓等十多种民间舞蹈,她试图用这样的方式,真实记录下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情感,成就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在劳作之余喜欢在广场上跳群体舞,“打歌”就来源于此。把“打歌舞”搬上舞台,使“月”下的起舞从杨丽萍经典作品《月光》中个人情感的独白,拓展到对群体的描述和对亲密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展现。40多名演员在前台一字排开,小时候简单平凡的拍手游戏,此时在整齐划一而又变幻莫测的节奏指挥下,演化为一场手的盛大庆典。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摒弃了一般民族歌舞的鲜亮华丽,《云南映象》主色调采用红土高原上的红色来渲染,厚重而又富于光泽。依靠600多盏舞台灯等现代技术手段所营造出来的声、光、像舞台综合效果,使舞蹈更具有感官的冲击力。“女儿国”一幕,用舞台的追光、花腰傣的圆帽,讲述了高原女人一生的坚忍与辛酸,仿佛在火塘边听祖母的呓语,唤起心底最本真的感情。

  真实的生活、原始的情感。肢体语言自然地表现着少数民族的日常劳作:耕种、纺织、收割、推磨。没有临摹,不需刻意,创作者以平等的视角来亲近他们,于是看到了生命中原本的自然、健康与活泼。而与之呼应的是演员的忘我表演和真情流露。这不得不归功于75%的演员来自于农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杨丽萍在采风时在田间地头遇到的农民。“太阳鼓”一幕的男主角就是建水哈尼族放牛娃。对于他们来说,唱歌跳舞本就是天性,哪怕是站在舞台上,只要吆喝一声,唱起来,跳起来,一样会恣意狂放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那种未经修饰过的、勃发的力量渲染着舞台的气氛,冲击着观者的心灵。

 
 楼主| 发表于 2004-7-30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2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

 
发表于 2004-8-7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7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7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8-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8-7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8-10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在歌舞集中,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将带给您一种特定的“云南映象”。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首次出任大型歌舞集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

  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

  62面鼓的鼓风、鼓韵。120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

  《云南映象》中的道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全是真的。

  70%的演员系云南的少数民族。

  亦真亦幻的舞台、灯光及立体画面效果。

  序 Prelude

  混沌初开 Born of the Earth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

  西边亮了……”

  ——绿春县牛孔乡“神鼓”歌谣

  第一场太阳

  云南鼓的传说和种类堪称中国之最。鼓在云南,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民族的一种崇拜、一种图腾。它或象征母体,或形似女阴。云南的鼓从材料上分,有皮鼓、石鼓、铜鼓、木鼓;从归属的民族上分,又有太阳鼓、芒鼓、热巴鼓、大背鼓等等。

  云南佤族的木鼓分“公鼓”、“母鼓”,配成一对;要砍树制鼓,先要举行祭祀仪式。佤族人说,木鼓的花纹是无法画完的、歌也是无法唱完的,舞也是无法跳完的……

  太阳鼓(西双版纳州基诺族)

  鼓舞反映出云南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的形似特征,打鼓更具明显的交合象征意味。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器物,传说洪荒年代基诺族的祖先阿麦腰白造了一只太阳鼓,麦黑与麦妞藏在鼓内躲过了灾难,繁衍了基诺族的后代。太阳鼓只有节日才能敲,太阳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太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基诺人在除夕敲鼓,据说能带来吉祥?/p>

  芒鼓(建水县哈尼族) Manggu Drum

  哈尼族的舞蹈大多与芒有关。鼓声是人们向“摩米”(即天神)对话的道具,鼓里放有五谷及象征人丁兴旺的青草。芒舞是哈尼族在传统的“昂玛吐”节上表演的祭祀性喜庆舞蹈。

  唯建水龙岔河一带独有。芒鼓舞有清山净寨、驱邪避鬼、祈求丰收之意。

  铜芒(沧源县佤族) Bronze Gong

  佤族对芒锣如对木鼓、铜鼓一样尊崇和喜爱。但木鼓、铜鼓既是乐器又是通天的“神器”,而芒锣则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铜镲舞

  流行于西双版纳州哈尼族爱尼支系的一种舞蹈。先民们用两片铜镲相撞发出的洪亮声音来与神灵沟通。

  象脚鼓(德宏州景颇族) Elephant-foot Drum

  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脚鼓,演奏时用糯米饭粘在鼓面中心调试音的效果,象脚鼓流行于德宏、西双版纳、临沧及云南周边的东南亚各国。群众说:“象脚鼓一响,脚杆就痒”。《象脚鼓舞》是傣族在喜庆佳节或是迎接远方来的客人时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民间舞蹈。

  神鼓(绿春县牛孔乡彝族) Divine Drum

  “神鼓”流传于云南绿春一带,当地人叫“热波比”。现在,绿春县牛孔乡只有一个妇女能打这种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丰收、婚丧嫁娶等内容。

  打鼓前要“祭鼓”。打“神鼓”庆贺生育的唱词是:“刚生下来的娃娃,听不见,看不见,话也不会说;敲一下,耳朵就听见了;再敲一下,眼睛就看见了……”。

  第二场Scene Two

  土地Earth

  月光Moonlight

  (独舞表演杨丽萍)

  Solo Dance by Yang Liping

  “你是一条婀娜的蛇,蜿蜒在银色的月河。闪亮的身驱舞动着舌,夜晚的星空唱歌……”

  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在舞蹈中我们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花腰歌舞

  (石屏县花腰彝) Song & Dance of Huayao Tribe

  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海菜腔”发源于云南石屏异龙湖一带,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鱼时,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声就象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极其优美、复杂、动听,是滇南“四大腔”(“海菜腔”、“山悠腔”、“四腔”、“五山腔”)中最难学、最难唱的民歌。舞者们唱三拍,跳二拍,手击一拍,在原生、经典舞蹈中堪称一绝。生活在石屏县哨冲、龙朋、龙武一带的花腰彝,小姑娘从11、2岁就开始学做针线,绣花、缝衣服,一套衣服要做4、5年,最后就穿着这套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衣服出嫁,不会绣花缝衣的姑娘嫁不出去。演员们穿的衣服就是她们亲手缝制的。

  烟盒舞 Yanhe Dance

  烟盒舞是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带彝族尼苏支系(俗称“三道红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活动。以传统的装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铿锵的四弦声、笛子声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围在篝火边,弹着四弦,唱着“海菜腔”等曲子;之后,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开始斗“蹄壳”(鞋子),互相用脚去碰对方的脚,进行试探;聚会的高潮是跳一种摹仿各种动物交尾、男女青年身体亲密接触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蚂蚁走路”、“银瓶倒水”、“鹭鸶拿鱼”、“虾蚂虫扭腰”等;接着小伙子开始“抢姑娘”,到密林中幽会……。“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彝族人极为喜爱烟盒舞,人们说:“听见四弦响,腿杆就发痒”。

  歌词:“噻,噻,噻哩洛噻哩洛噻洛哩噻……晒着晒着石屏干腌菜呀,晒着晒着石屏芥兰菜,采着鲜花是唱呀唱歌来……”。

  女儿国 Kingdom of Women

  (新平县花腰傣)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在拢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苦荞不苦么吃得呢,槟榔不苦么嚼得呢,女人不苦么咋个得?女人不去吃苦么——日子过不甜呢。

  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天就不会亮了;地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地就不长草了;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有(个)女人在着么,山里就不会有人了。

  打歌 Dage Dance

  打歌(跳土风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最常见的方式。“蚂蝗叮着鹭鸶脚,生生死死扯不脱”,姑娘们又喜欢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说:“为人不跳乐,白在世上活”;“有嘴不会唱;有脚不会跳,俏也无人要”;他们还有许多生动的说法:“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p>

  有歌为证:“采花来来采呀采花来,一家一个采呀采花来,阿娃花下说给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来挂是挂,不想不挂咋在着……”;“想你不能搭你去,爱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鸡么吃了针穿线,牵肠挂肚挂心肝,啊苏噻呢么哟嘿……”

  第三场 Scene Three

  家园 Homeland

  云南的先民信奉“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石有石神;几乎每个寨子都有寨神树、密枝林,每个民族每年都有祭祀自然、山神、水神、寨神、树神的活动。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自然生态得以保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今,生态的严重破坏们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第四场 Scene Four

  火祭 Fire

  甩发舞 Hair Dance

  佤族妇女大部份披长发,甩发是从佤族妇女发式特点及生活动作中,经过提炼发展成为具有佤族特色的民间技巧动作。甩发可以表现内心的强烈感情,可以表现力量,头发的摆动也可以象征熊熊大火?/p>

  葫芦笙舞 Gourd Pipe Dance

  云南的拉祜、傈僳、佤、纳西、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有葫芦神话。拉祜族传说:远古时发洪水,有兄妹二人躲入葫芦逃过浩劫;洪水退后,两人繁衍了后代。云南沧源佤族传说葫芦是创造人的母体,葫芦笙是祖先的声音。1958年出土的2千多年前的云南开化铜鼓文物上,就有4人跳葫芦笙舞的侧面图像。一首民歌唱道:“岩子路上弹三弦,茅草尖上吹芦笙;翻过九十九座山,还要跳歌到天明。”

  纹身 Tattoo

  纹身是最直接的人体装饰艺术。云南纹身最早要追溯到中石器时代。纹身最初的目的是不让死者阴魂认出自己;有的原始民族把本氏族的图腾崇拜物纹在人身上,喻义神物附体会给人予力量;原始人后来才感到纹身是一种美。

  面具舞 Mask Dance

  面具舞是中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的祭仪。云南麻栗坡县大王岩崖画有面具舞图象。先民们戴着面具吓唬魔鬼,驱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发展为傩戏,至今一直遗存在云贵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东巴舞(丽江县纳西族) Dongba Dance

  在东巴祭祀仪式中,有一类是为了超度亡灵。原始东巴教认为,人的躯壳死了,人的灵魂没有死;这样就必须由东巴跳舞祭祀,超渡亡灵,沿着“神路图”升入天堂。

  牛头舞 Bullheads Dance

  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动物。云南古代民族也特别崇拜牛,在云南沧源崖画有10个点有不少原始人手持牛头的图像,沧源崖画第一地点2区右下方岩壁上有一组舞蹈

  图象。这组舞蹈中,持牛头者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领舞人,只有此人用线条画出身体,而其他4人都是用颜料涂满身体。牛头象征着力量和财富。

  涅磐 Touching the Soul

  第五场 Scene Five

  朝圣 Pilgrimage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传佛都的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拜的体现,朝圣者跋涉在路上,转经筒始终陪伴着他们,他们一次次用身体丈量着道路,一次次地亲吻着大地。尽管风吹日晒,尽管雨雪交加,他们心中却燃烧着熊熊大火,最后,他们走向神山,真走向理想的天国。

  藏族舞 Tibetan Dances

  大量地选用了藏文化的许多舞蹈元素去表现人性之美。服饰以藏族牧区的袍服为主,肥大、宽敞,以黑、红、黄三个基调为主,白天脱去一袖或二袖,束于腰间,以适应“作息一袭衣”的气候特点。农村妇女多穿一件色彩艳丽的内衫,外罩宽大氆氇坎肩,歌舞时舞动双袖,飘洒多姿。藏族人常佩戴护身符盒,戴镶珊瑚、宝石的戒指,这样可以吉祥如意?/p>

  玛尼石 Praying Stone

  据专家研究,与西藏古老的白石崇拜、生肖崇拜的习俗有关,宗教的发展又赋予它们多种意义。玛尼石上刻有六字箴言,有的还刻有佛经、咒语及佛像,是藏民族供奉的圣物。玛尼石面有的涂以红、蓝、黄、白等天然颜料,多年不会褪色,这种群众性石刻艺术,体现出非凡的造型能力。

  转经筒

  筒上刻有经文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一般刻六字箴言)。筒内置有经文一卷,大型转经筒置于祭坛两侧,微型转经筒为藏民诵经时所用,边诵边转动以达到诵经时身、口、意完美一致之境界。

  童谣: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山里有一个金色的湖,金色的湖上有一棵金色的树,金色的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鸟,金色的鸟唱着一支吉祥的歌……

  尾声 Epilogue

  雀之灵 Spirit of Peacck

  傣族把象征爱情的孔雀叫太阳鸟,孔雀就是他们崇拜的图腾。

  杨丽萍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孔雀形态的舞蹈语言,《雀之灵》寄托了她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在《云南映象》尾声中杨丽萍第一次把她的独舞和群舞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并结合了新颖的舞蹈编排队型及声、光、效,使整段舞蹈充满着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识。

  艺术总监、总编导:杨丽萍

  云南大理白族人。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调演表演一等奖。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的独舞《雀之灵》是她的成名作,曾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1990年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中,她主演大型舞蹈《雀之灵》。1992年5月她成为大陆第一位赴台湾的舞蹈家。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一等奖。199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同年12月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她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鸟》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她出访世界许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举办专场舞蹈晚会。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终生会员。杨丽萍酷爱舞蹈艺术在舞蹈上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杨丽萍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民族特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云南各地采风,甑选了具有云南典型代表的音乐舞蹈元素,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精心排演,用独到的视角和想象力倾心构架这一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并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去展示《云南映象》这一崭新的舞台艺术创作风

 
 楼主| 发表于 2004-8-10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怎么看不到!打开的那个网页没有视频呀!!!
 
发表于 2004-11-10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了,可以看的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0 7:22:3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