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夜》- 箫

4
回复
140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9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曲子好听,也不多介绍了.但是, 草原沙化严重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1 13:01:4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0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这个曲名和“草原沙漠化”,就是一个好的“学科整合”好素材。
 
发表于 2004-9-20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用箫吹奏的效果是“草原沙漠”化,也可以用在介绍表现要素中音色的表现效果上。
 
发表于 2004-9-20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10-1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洞 箫

在我国古代吹管乐器中,箫是最具古典风味,最富文人气质的一种乐器。

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我国民间流传了。那时的箫均为单管的言箫。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管子能够发出不同高度的乐音,于是就发明了排箫。排箫就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依序排成二列,用绳子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制成的。每管发一音,最少的3管,最多的达24管。在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基出土的两支排箫,形似风翼,均由13根长短不等的细竹管依次排列而成,是一对“雌雄箫”。这是现存最早的排箫。

汉代以后,出现一种等管形制的排箫,各管长度相似,但其管内以蜡封底、蜡底之高低形成上端管身的长短,吹出不同的音高。唐杜佑《通典》载:箫,编竹有底,大者23管,小者16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有唐代等管形制的排箫残件,原18根一组,尚存9根,长23.7~28.8厘米。管内即填塞纸粒以调整音高。宋陈旸《乐书》即载有此种18管箫。谓其取五声四清倍音,通林钟、黄钟二均声,西凉部用之。

元、明时起,排箫改为精致的椟箫。通常16管,管外加有木制地壳,油漆光亮,绘以彩风。到清代,排箫出现双翼型椟箫,亦16管,分左右两列,依次渐短,如风之张开的两翼。木架外壳亦髹漆绘彩,制作更为精制,造型也更为完美。1956年。经过许多专家的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用双翼形的排箫图案作为中国音乐的标志——乐徽的基本造型,用以代表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到近代以后,排箫受到其他乐器的冲击,渐渐失传,几成绝响。

在吹奏排箫的过程中,后来人们终于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即今日的箫。这种箫汉代已经出现,但当时称为 “羌笛”。“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最初只有四孔,西汉时传入中原,经京房加了一孔,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苟勖又加一孔,方有六孔,使五音齐全。到唐时,取名为“箫”,这其实是恢复了箫的古义。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动力,特别是弱奏时的余音,袅袅不绝,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又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高音区发音清越明亮,但稍嫌紧张锐利,不能充分体现箫的特殊音色。所以,一般说来,箫多使用中、低音区,而较少用高音区。

和钟磬等敲击乐器相比,箫在表现旋律方面远远地超出了前者,它那流利、婉转、悠扬的乐声使音乐的旋律美得到完美的体现。但是,和同类乐器笛比起来,其灵活性和敏捷性则又逊色很多。它适合吹奏悠长、清秀、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以表现空阔辽远、优美静谧的大自然和抒发人的温柔哀婉、抑郁缠绵的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调和书香气息。洞箫和古琴,是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气质的两种最理想的乐器。

清人袁枚说:“箫来天霜,琴生海波。”说的就是琴、箫这种非凡的造境功能和美感力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1 13:03:33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