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与即兴伴奏] 声乐钢琴伴奏探索

11
回复
140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5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乐钢琴伴奏探索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从事钢琴伴奏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扎实的技能功底是钢琴伴奏的前提 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钢琴演奏需具备一切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具备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例如:钢琴伴奏的特殊性,并非只是一人在演奏,它有合作伙伴歌唱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一部作品。人声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声色,怎么才能使机械运动发出的琴声与人声完美地结合呢?这就对钢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相同的一首歌曲,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钢琴伴奏触键音色是不同的,在千变万化的音色中,这无疑又对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及多种触键的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深入的理解作品是表现音乐的关键 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由于伴奏要与歌唱者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尤为重要。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地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表演时,行腔、换气,歌唱者与伴奏者始终配合默契,保持统一,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为加深理解,还要对作家的生平、思想和生活艺术创意,有尽可能透彻的了解。 舒伯特的《致音乐》,是一首古典抒情歌曲。歌词唱道:“美妙的音乐,在多少忧愁的时刻,生活给我无情的打击,你却把我心中的热爱唤起,向我展现出光明天地。”诗人的这一歌词,正是作曲家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从而激发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灵感。生活上贫困潦倒的舒伯特,能置种种无情打击于不顾,潜心从事歌曲创作,正是音乐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唤起,为表现这一内容,作曲家写出了美妙的抒情旋律和甜润的钢琴伴奏乐谱。舒伯特在其一生短短的31年之中,神奇般地写出了600余首歌曲,作为“歌王”而载入史册。

有了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深刻理解,就能在伴奏时掌握好速度、力度、句法、气口;前奏中右手的和弦,切不可过分用力,弹得很响,左手的低音旋律,要模仿大提琴的奏法,深沉浑厚,似吟似唱,伴奏声一起,就将听众带进到音乐的殿堂之中,在歌声起唱之后,仍保持这一奏法,歌声琴声此起彼伏,共同完成艺术的再创造。

三、演奏的相互配合是追求艺术的完美 一首歌曲要雕琢成完美的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达到旋律与伴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完美境界,需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伴奏熟练于心中,熟练是前提。只有在熟练的情况下,伴奏者才有精力去考虑歌曲深层次方面问题,如情绪、力度、音色艺术效果等,可以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敏捷地应变,而不破坏歌曲的完美性;二是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的情绪状态到他的实际发挥能力,从他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现意外;三是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而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作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梅晓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发表于 2004-10-17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问您:民族民间歌曲,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的歌曲伴奏 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发表于 2004-10-24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声性调式旋律在调性变化上具有多样性(这里所说的调性包括调式结构与调式高度两方面的含义),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单一调性型,旋律从一开始调性就很明确,并直到结束都在同一调性上进行。如《东方红》是微调式,《小河淌水》是羽调式。第二种情况是非单一调式型,这一类调式它的旋律比较复杂、变化很多,其共同的特点是乐曲从开始到结束并不始终在一个调性上进行,由于调性变换的方法、性质、结构位置及调性的远近关系等各有不同,一般可分为调式交替和转调,第三种情况是调式游移型,它的旋律直到结束终止时才表现出明确的调式,而从开始到结束前的进行过程中所明确的只是宫系统的高度而不能 确定其具体调式;如湖南民歌《卖饺子》 湖南民歌《卖饺子》——

这首民歌直到终止时才明确是微调式,而从开始到结束前,旋律中较强调的是宫、羽、角三个音,但调式不能确定,假如我们把结束音改为宫、羽或角音也很自然。

实际变成宫调式、羽调式或角调式了,所以说这类曲子的调式具有同宫各调式间的游移性。关于调式游移型和调式交替有非常著名的“同宫场”理论。同官场理论认为:同宫体系内各调式建立在同一音列之上,它们不但有共同的宫音,同样有共同的商音、角音……不但组成调式的各音是共同的,而且在各音级上构成的和弦也是共同的。因此,宫、商、角、微、羽五个音,既有作为各调式主音的一面,又有在不同调式上作为其它音级的一面(在各音级上建立的和弦也有同样含义)。由于构成调式的素材是共同的,致使五个调式的关系非常亲密,它们之间常常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各音级及其和弦也必然会相互作用,互为主从。同宫体系内五个调式构成了一个共同体,它们共同活动的场所即同一个音列叫同官场。音乐从同宫共同体出发,在同官场中可以没有明确的调式中心,而仅有侧重或一般的进行,最后走向调式中心,这就是调式游移型。调式游移过程中如果有音乐结构的支持并形成了调式中心,则构成了调式交替。

一、五声性和弦的结构 在为五声性旋律作即兴伴奏时,除了运用三度叠置的和弦外,为了更好地与五声性旋律风格相吻合,还可适当应用非三度叠置和弦,即用人工的办法改变和弦的结构。常用的有:1.代替音和弦:和弦中的偏音被它相邻的正音所替代。2.附加音和弦:在正常的和弦结构中增加某些新的成分。通常是大三和弦加大六度音或大二度音,小三和弦附加纯四度或小七度音。3.省略音和弦:除三和弦、七和弦的五音可省略外,三音也可以省略,仅由根音和五音构成空五度和弦。

此外,还有三音列和弦、四音列和弦、琵琶和弦等。 二。偏音的处理 偏音有清角(fa)、变宫(xi)、变微(升fa)、闰(降xi),这些偏音是七声音阶的产物,用于和声中必然和五声性旋律存在矛盾。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会交相辉映,否则会风马牛不相及。为了突出即兴伴奏的即兴特点,现介绍一些简单的处理法:1.隐蔽法:将偏音隐藏在内声部,最好是按密集排列。2.线条法:把偏音放置在上下行的音阶中(包括自然音阶、半音阶、甚至全音阶),由于前后毗连级进(特别多用下行),生硬感大为减弱。3.平行进行法:将偏音融合在统一的 音响之中,如平行和弦,平行五度。4.偏音五声化,使偏音变成另一宫系统的正音。5.支持法:在偏音的上方或下方有四、五度音予以支持,有了这个音响,偏音会被软化。6.琶音法:在琶音进行中,由于偏音处于音流之中,不易被人做单个音的察觉,故可不必回避,如在琶音中能加入一些五声化的音则更好* 三、和弦的选配及其它 1.大小调式中,以主音为中心,以属、下属为支持的和声功能理论,在配奏中表现为开始、结尾为主和弦(弱起小节开始则为属和弦到主和弦),乐句的停顿即中间终止一般是属和弦或下属和弦。但这一方法在配五声性旋律歌曲伴奏时则不一定适用。 在为五声性旋律歌曲配伴奏时,开始可能不是主和弦,甚至结尾都可能不是主和弦(反调式配置等),更不用说中间终止了。怎么办呢?民族调式的的开始和弦需要根据旋律的和声内涵及进行需要去考虑,它可能是主和弦,也可能不是主和弦,不要简单地按固定的功能和声理论牵强附会地配一个主和弦。要特别注意的是宫和弦在我国民族音乐同宫系统的宫、商、角、微、羽各个调式中都可作为开始和弦。民族调式的中间终止比较自由、多样,各级和弦(以五声音级为根音的和弦)均可用在中间终止,它也可能是本调式的属和弦或下属和弦,也可能不是。 五声性调式的结束终止一般也要使用终止式,这一点与大小调功能和声理论相同。在微、商、羽调式终止式中还常把小属和弦变为大属和弦,形成强烈的导音倾向(受功能和声的影响)。五声性旋律歌曲由于有调式游移型和调式交替的现象,以及各人使用和声语汇水平的高低、喜好的差异,导致同一首歌曲会配出不同的和声,这是不奇怪的。中央音乐学院泰尔在《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中介绍了一种很简单的选配和弦的办法:首先将歌曲旋律按适当的和声节奏(或一小节,或半小节,或一拍为一个单位)去分析,看旋律主要由哪些音组成,就配以这些音组成的和弦。其次再根据音乐哪一部分具有哪一个调式,就根据那个调式来配置和弦(这点对于调式交替和调式游移型特别重要)。最后凭听觉加以调整,处理好终止式。 初学者在为五声性旋律配置和弦时,往往难以找寻到自然音和弦以外的和声材料,这时可用首调唱名找到具有五声性特点的小三度音调(do—1a或s01。mi),这时它就具备使用减七(减三或半减亦可)和弦(显示出重导和弦或副导和弦功能)。

2.宫和弦的重要性 宫和弦在宫调式中是主和弦,其作用已众所周知。宫和弦在同宫系统内的其他调式中是仅次于主和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和弦,它可作为各个不同调式的开始和弦。宫和弦有第二主和弦之称。一方面,它是某一调式的某种不稳定功能(这种功能在明确调式中心的终止中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它又对各调式起着定调作用,明确了宫和弦,好比在广漠的音响空间找到了座标点,其它各级和弦及音乐的调式都可立即判定。在同宫系统短暂的、临时的、局部的交替功能里,常交替到官调式(但还没有形成调式中心),这也说明宫和弦的重要性。 3.在为五声性调式旋律配伴奏时,几大小调功能 和声理论认为犯规的,如平行八度、五度,重复三音, 反功能进行等,均可运用。 4.旋律中含有变微音或闰音时,其和弦构成也相应变化,如和弦为re、fa、1a就变为re、升fa、1a,和弦s01、xi、re就变为s01、降x1、re。 5.偏音上构成的和弦,如宫调式的清角和弦,角调式的变宫和弦,羽调式的清角和弦等,这些和弦一般要回避使用,或用其它的和弦代替。如宫调式的商和弦代替清角和弦,角调式的商和弦代替变宫和弦。 6.旋律中有变宫移调时,即非单一调性型中的转调,这时一般的方法是原调式就按原调式配置,新调式按新调式配置。变宫移调的旋律表示形式是: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初看上去出现很多偏音、变音,感到风格不吻合,这时,实际上是出现了主音位置改变的变宫移调,一般说来,变宫移调不改变调式性质,仅改变主音位置。 7.反调式配置:就是旋律是一个调式,而和声不用这个调式,而用另外一个调式,一般是针对微调式和商调式。一般的方法是微调式旋律用宫调式的和声配置,商调式的旋律用微调式的和声配置。这种方法是一种可以参照使用的处理方式,但要慎用。商调式歌曲还常用同主音小调式配置(实际上是近关系调下属调的小调)。

民族六声调式 在六声调式中我们所见到的情况基本上有两个:第一种在曲调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四级,在民族调式中称之为“清角”的音。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曲调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七级,在民族调式中称之为“变宫”的音。简单地说:七个音级中如果少了这里讲到的其中任何一个音,都称为六声调式。说到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在我们国家以外也存在这样的调式(当然并不是指定说六声调式)。譬如:日本民歌中省缺了自然大调音阶的第二级和第五级音,也即:Ⅰ、Ⅲ、Ⅳ、Ⅵ、Ⅶ,这是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五声调式(如著名的《樱花》)。而另一首著名民歌《拉网小调》却完全和我国五声调式民歌一样,也即:Ⅵ、Ⅰ、Ⅱ、Ⅲ、Ⅴ。可是值得研究的是:同样的五声羽调式其旋律的结构很容易区别与我国的羽调式,为什么呢?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解释。 2、 如何区别民族六声调式 很简单,曲调从头至尾如果省缺了清角音或变宫的其中一个,那就是六声调式了。这里提醒大家:除了上述两个音外,不排除在乐曲中省缺了其它某的音级的音,但这不表示它们也具备六声调式的特点。

总结:

1、 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音阶里没有了第四级和第七级,那么,在配伴奏时应当尽可能地使用他们相邻的音来作为替换,以保证这种音乐风格的原味色彩。譬如:用sol-do-re替换sol-si-re,re-sol-la替换re-fa-la。在小调乐曲中用la-re-mi 替换la-do-mi,mi-sol-la 替换mi-sol-si。 2、 五声调式各种调式调性在我国的各民族地区的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地区: (1) 宫调式:普遍出现在我国各地区,但是以我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为主。 (2) 商调式:华北(如陕西、山西)、华中、江南等地为主。 (3) 角调式:以我国湖南为主。 (4) 徵调式:普遍于我国各民族地区(但是我国新疆地区较少见)。 (5) 羽调式:除华北以外的各个地区(不是绝对的哦,华北的羽调式音乐相对较少)。

3、 七声调式: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七声调式中,可分为:清乐(自然大调各音级)、雅乐(自然大调升高第四级)、燕乐(自然大调降低第七级)。七声调式与自然大调不同的是,各个音级都可以独立成为一组调式。即:以sol为主音(以C自然大调为例),sol-la-si-do-re-mi-fa-sol 称为G清乐调式。以fa 为主音,fa-sol-la-si-do-re-mi-fa 称为F清乐调式。比起西洋调式来说复杂了许多。 (1) 清乐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地。 (2) 燕乐较多情况存在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又称民间调式)。 (3) 雅乐较多情况存在于我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广东部分地区(又称宫廷调式)。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东京市委书记的文章是从哪里弄来的?
 
发表于 2004-11-29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得好好研究!
 
发表于 2005-3-6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写关于即兴伴奏的论文 可是不知道从那方面下手 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题目合适 请你帮我顺顺头绪好么? 我想写个6000字左右 你能帮我想个题目么`??谢谢

 
发表于 2005-3-6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选择你的强项了,你看自己在哪方面研究得深些就从那里入手嘛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下面(关于五声,六声,七声调式的歌曲伴奏)的内容又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发表于 2005-8-7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感谢啊! 请多发一些啊请多发一些啊!

[em04]
 
发表于 2005-11-30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恩,谢谢,多发点啊,呵呵!

 
发表于 2005-12-11 0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的文章 多学习学习谢谢ludwig

能告诉我ludwig老师您是那的吗?

 
发表于 2005-12-11 0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是我的老师写的,我可没这大的本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