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四军战士与苏北民歌《茉莉花》文 吴跃农

1
回复
151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2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吴跃农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苏北民歌,何仿搜集整理


  一、 一曲茉莉花,芬芳飘四方

  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入场时,一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军乐团奏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中英两国领导人出场前,两国军乐队各奏三首乐曲,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乐曲是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二天上午,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上,在谭盾指挥的“天、地、人”组曲中,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又演奏了这首乐曲的“辽宁版”,香港的少年合唱队演唱了这首歌;1997年秋,***主席访问美国举世瞩目,克林顿总统在白宫草坪举行欢迎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歌;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这首歌在男女声二重唱演绎下,使克林顿听得如痴如醉;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这首曲子,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这首茉莉花。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激起满堂喝采,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人都十分喜欢这首歌。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中方军乐团演奏这首歌是***同志亲自点定的,而***在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中国流行音乐对这首民歌的多种版本的新编演唱,更是花样叠出,常州姑娘周泓艳的《又见茉莉花》是其中的代表作。

  《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所以,有人还以为《茉莉花》是苏南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二、 美丽的茉莉花是谁采摘?

  “茉莉花,茉莉花”,这朵美丽的茉莉花谁采摘?这朵花是何仿采摘的,从民间艺术丰厚土壤中采得。何仿今年72岁,那还是半个世纪前的事。

  1942年冬,何仿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小演员,才14岁,那是日本鬼子大扫荡的艰苦时期。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同志指示他们到边区去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同时响应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深入到农村去,向民间艺人学习。

  何仿与战友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山间小路,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去,一天,他们找到了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扬州民歌“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鲜花调》是扬剧的曲调,原歌分三段,艺人是用男扮女音的调门演唱给何仿听的,何仿边听边记词曲,原词是这样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她;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

  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确实婉转悠扬,何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反复吟唱,何仿又觉得,原歌分别吟唱了三种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艺术形象不够集中,又是以小女子的“奴”人为称,唱的实际上是哥哥妹妹的相思情,对于部队表演,就不太合适,而且,原歌尽管乐音优美,但带有一定的轻挑感觉,如果能修改一下,就好了。当时他毕竟还没有这个能力,直到1957年,被部队送往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深造过的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要找一首合适女声合唱的中国民歌,他想到了这首《鲜花调》。经过对原曲原词的修改,三段歌词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叹,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一曲唱红,当年中国唱片社出版了唱片,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

  何仿采摘这朵茉莉花,决不偶然,这与他是安徽天长县人有着非常紧密的文化风土人情上的血肉关联。天长县是安徽南部突伸进江苏扬州和南京六合的一个地方,是属于扬州的文化圈的,所以,何仿才会对这首扬州民歌“识货”,情有独钟,由他进行了成功的再创作。

  有意思的是,人们一提起何仿,想到的可能只是这首歌。实际上,何仿创作了很多受部队欢迎的好歌,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首都电影院听了何仿作词作曲并担任演唱指挥的《淮海战役组歌》后,拍着何仿的肩膀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但这首《茉莉花》太出名了,盖过了一切,因此,熟人总是跟他开玩笑,“老何啊,人一辈子能有这么一朵花,就很不容易了啊。”何仿1941年春13岁时投奔革命,参加新四军,先后在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部队文艺生涯中,他创作了《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歌剧《大翻身》等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他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的位置上离休,是正军级干部。

  三、何仿多次见到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周总理特别喜爱这首《茉莉花》

  作为一位作曲家,一位部队文艺工作者,他激情昂扬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与军队、与共和国的成长水乳交融在一起的,这使他与共和国的许多重大历史场面紧紧联系在一起。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介绍何仿与《茉莉花》的专题片《芬芳年代》上下集播出,这又是全国纪念总理诞辰百年的时候,何仿在茉莉花的美妙乐曲声中,浮现出与周总理的一次次见面情景。

  64至65年间,何仿三次见到周总理。周总理的品格给何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64年全军文艺汇演,前线歌舞团的节目受到好评,最后领导接见全体参演单位合影时,前线歌舞团领导被要求站在正中,当时,前线歌舞团的领导只有何仿在,何仿被安排在正中间,两旁是朱德和刘少奇,他后退了半步,由于个子矮,结果,拍成了在朱德和刘少奇肩膀中间露出一个脸的样子,而此时,周总理却远远地站在前排的边上。周总理拍照合影很少往中间站,有其它领导人在场他谦让,他一个人与大家在一起时他还是谦让,63年前线话剧团成功上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后,周总理非常高兴,把话剧团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请到自己家中吃饭,吃完饭拍照合影时,大家让周总理和邓颖超坐在正中间,周总理就是不同意,坚持站在边上,他说:“我是主人,怎么能坐在正当中呢?”而是让张泽易团长坐在正中间。

  65年春天,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作为副团长到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各国都带了文艺演出团体,参加庆祝演出,文化部在征求周总理意见时,周总理说:“我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尼参加演出,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束后,前线歌舞团到柬埔寨去演出,周总理则回国,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送行晚会,在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许多江苏民歌,如《拔根芦柴花》、《九连环》,最后唱了《茉莉花》,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女演员孙子凤忙问:“总理,你为什么不回家去看看呢?”“工作太忙了!”这时,何仿指挥演员排好队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给总理听,总理听后感谢大家的好意,又诙谐地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

“鲜花调”下载

http://briefcase.yahoo.com/

username: yykd2002
password: xiangzha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0 17:00: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0-12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