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合唱教学] "刘书铭声乐速成"专贴!(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请另勿发新贴)

126
回复
873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4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有关于刘书铭声乐速成请在此贴中交流,方便大家咨询了解和交流.-----------版主留言)

我提出的声乐速成理论已有不短的时间了,而漫骂与怀疑也随之走到了今天。这使我感到欣慰。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曾经有很多人问到,多长时间为“成”而“成”又是怎样的一个水平?我从不曾给过一个确切的回答。不回答的原因有二。一,我不想面对任何一个,带着象审犯人一样的口气提出的问题。二,我觉得此问题已在我的许多文章里表现出来。

记得凯撒艺术总监曾给其下过一个定义:用一年的时间教出大四毕业的水平就算“成”了吧。他算得上是一个智者。

而今,面对我提出的很高的招生标准,又引起了许多人的不以为然。云:招这样的学生肯定能成。还有人说:我对你的“招生标准与声乐速成”有点不懂,似乎不好说速成啊。

对前一问题,我已作了很浅的回答,在此补充一点:教这么高标准的学生,需要更高的水平。我想象不出,一个把学生送进大专院校就有几分得意的老师,能够教好一个大四毕业以上的学生或老师。而且还是他们自己认为所学的方法已无法使自己进步了。

后一个问题,我已在QQ里向那位朋友作了解释。抄录在此,以博一笑吧!

当你认为无法进步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永远如此啊。不可怕吗?

而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让其产生质的飞跃。不叫速成叫什么?

问:你说的“质”指的是什么?

答:声音的改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9 14:00: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22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狠哦
 
发表于 2004-11-25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对声乐艺术的忠诚与真诚

网上的一位朋友,在谈论声乐时告诉我:我对声乐艺术是非常忠诚的,却依然进展不大。我说,也许忠诚害了你。我就曾毁于忠诚。

尽管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它的含义却相差甚远。

我始终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不能忠诚。忠诚代表着无条件地全部接受。而这全部里面肯定会有错误了。所以说,忠诚里面含有很多“愚”的成分。

但真诚却大不相同了。它意味着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真诚里面含有更多的反叛成分。也许惟有如此,才不会将前人的经验,不管好坏全部吞下。

对前人的经验,我们最好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得出自己的答案。

这使我想到,为什么音乐学院教出的好学生少之又少?也许就因为老师忠诚于自己的老师,而学生也忠诚于自己的老师的缘故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使男低音唱到c3的理论支点

http://www.1351.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16&ID=295&page=1

歌唱的“透”与“不透”


“透”与“不透”是人们对歌唱声音的一个抽象描述。也正因为它不是一个具象的尺度,它们的分野才是那么的不清。

甲认为“透”的,也许乙认为不“透”。它不象一把直尺,一分就是一分,一寸就是一寸。但它对一个歌唱者而言,却是太重要,太重要了。仅此一点,就足以使许多歌唱家无法踏入一流的行列。

这也许正是人们,对声乐艺术感到深奥与敬畏的所在,也因此,才引来无数的人对歌唱方法喋喋不休的争论与追寻。

听一下戴于强,魏松两人唱的我象雪花天上来以及廖昌永和扬小勇唱的歌,也许对此能有一个新的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11:47:4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歌唱音色的可改变性

我曾在一篇文中谈到,人们声带的长短,厚薄不同决定了音色的不同。但对同一个人而言,音色却是可以改变的。

如让一个抒情女高音发出女中音的音色,而让一个女中音发出抒情女高音的音色。这如同把同样的笛膜贴在粗细不同的两支竹笛上,而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会相同的。

我们知道,人的喉咙是有弹性的,而有弹性就意味着能改变其空间的大小,口咽腔空间的大小更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共鸣的可调节性,便是歌唱音色改变的三要素。

让一个女高音唱一首女中音的歌曲,只需把喉咽腔,口咽腔扩张,充分运用其共鸣,用很少的鼻咽腔共鸣就能唱出女中音的音色,如同粗竹笛。而让一个女中音唱一首女高音的歌曲,则是将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鸣用的相对较少,增加鼻咽腔的共鸣,便可唱出女高音的音色,如同细竹笛。

在声乐方面经常用到的似乎带有贬义的两个词,撑喉咙,捏嗓子,如果用在这里,也许就不再是贬义的了。当然,歌手的音域必须达到要求。

我让一个女高音学生演唱关牧村版的《渔光曲》,录音后,放给许多认识她的人听,竟无一人听出是其演唱的。而当另一个女中音学生在教室唱起宋祖英的《月亮花儿开》时,也让别的学生感到奇怪。

以上是我的一些谬思歪法,写出来,供大家一笑。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歌唱的声音条件

沈湘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教学生唱歌的过程,是一个制造乐器的过程。此话实际上是对那些强调学生声音条件好坏的老师的一种否定。

这使我想到音乐学院招声乐学生,还要检查声带的可笑。我不知中国的那些戏曲大师在儿时开始学戏时,是否检查过声带,而在儿时即使检查过声带又能说明什么呢?

同样的四根琴弦,放在一把意大利名琴上和放在一把普通的琴上,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有天壤之别的。而你能说这声音的好坏是由琴弦决定的吗?

其实,对歌唱而言,声带就如同琴弦。而学习声乐就是找寻共鸣,调节共鸣,使用共鸣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能发出非常美好的声音,便是我对声音条件问题的认识。当然,必须在运用正确方法的情况下。尽管人们的声带长短,厚薄不同,而那些只能决定音色的不同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们对微笑着歌唱的曲解

我曾在一篇文字中说及帕瓦罗蒂谈歌唱的的三个要诀,一是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二是微笑着唱,三是狗喘气。于是有人反驳说,我从没看到老帕笑着唱。而有些人进一步说到,你看那些国外的歌唱家,哪个是笑着唱的?

这真有点让人觉得,帕瓦罗蒂的三要诀是我瞎编出来的。其实那些人的说法是对微笑着歌唱的一种曲解。更是对微笑一词的不解。

微笑是什么?微笑是一种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是闭着口的笑,是一种偷偷的高兴。

而笑是什么?笑是张开口,让别人知道你高兴的一种笑。两者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看一下《蒙娜丽莎》那幅肖像画,也许对微笑一词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我理解的微笑着歌唱,便是在歌唱开始前,闭着口,但把上下牙齿分开,并将这种状态保持到歌唱的结束。也许这就是人们没看到老帕笑着唱的原因。而老帕其实根本就没说,笑着歌唱。

仅仅一字之差,但距离却是不小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5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刘书铭在2004-11-14 13:05:40的发言:

记得凯撒艺术总监曾给其下过一个定义:用一年的时间教出大四毕业的水平就算“成”了吧。他算得上是一个智者。

这是我以前在北音当总监时作出的推测,万万不可当真哪。

 
发表于 2004-11-2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自己把自己的贴都整理到一起,非常感谢。

这样更方便朋友们对您速成网的了解。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是否愿意在这里贴中回答一些会员的声乐疑难问题。

本贴就是对您的专访贴了,不知您是否接受我们的邀请!

 
发表于 2004-11-2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书铭老师自己把自己的贴都整理到一起,大大节省了论坛空间,...... 其实刘老师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声乐交流,上上受益非浅,非常感谢。

韩清老师应该把重复的贴子整理一下,

 
发表于 2004-11-26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尽力而为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的提法我觉得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从艺术学习的自然规律而言,我不太相信声乐如此速成的奇效,而宁可相信一种艺术修养的养成(声乐)的过程对于学习者的磨砺的由艰难到自然的过程。

除非刘老师能够拿出几个像样的学生速成成才的样板来说服致力于音乐教学的朋友们。

 
发表于 2004-11-26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唱的好坏与肺活量大小无关[原创]

对歌唱而言,肺活量越大越好,但并不意味肺活量大,才能学唱歌。 一位法国歌唱家曾和一位田径运动员比赛发音,看谁拖的节拍长。 运动员的肺活量是歌唱家的一倍多,而结果却是歌唱家胜出。 如此看来,“狗喘气”的练习,绝非为增加肺活量。因此,“狗喘气”也就不是快吸快呼那么简单的事了。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气息的呼出。而真正的狗喘气是为了更多的摄入氧气。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歌唱中的呕吐训练法[原创]

在一本外国的声乐论著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声名雀起,使许多歌唱爱好者,趋之若鹜般地奔向意大利,因此,意大利便有了许多传授秘方的歌唱训练班,而其中的呕吐训练法是最为可笑的." 我从这段话里得到启发,并去体味揣摩,因此也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侯,被别人不屑一顾而视为垃圾的里面,也许会有珍宝. 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没有价值的表象后面. 和氏璧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田有空间吗?[原创]

许多教声乐的老师及学生, 经常会用到和听到的一个词, 就是丹田. 老师对学生说, 吸气要吸到丹田, 并告诉学生, 丹田在脐下. 而很少有人对此说法提出质疑. 丹田是什么? 丹田有空间吗? 这也是很多学生一天始便误入歧途的根本所在. 其实丹田仅仅是人体的一个穴位, 丹田这个词更早更多的是用在形意拳上的. 如气沉丹田, 意守丹田等. 至于谁最早把它用到声乐上便不得而知了. 但意大利美声喝法论著绝不会有丹田二字, 因西方人不相信中医的穴位之说.。 而把气吸到丹田一说, 害人不浅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乐余气理论的价值[原创]

声乐余气理论的价值, 并不亚于腹式呼吸理论的价值 腹式呼吸理论提出一百年后,才被世人承让。 而声乐余气理论的问世,也已三十一年了,但至今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人则是天天谈着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在那儿故作高雅,而更多的人在那儿应和着高雅。 若都如此这般,世界怎么进步呀。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歌唱的情感表现与情感无关

只要想起在电影《和你在一起》里,那位小提琴教授的一番话我便会暗自发笑。“我可以给你技术,但无法给你情感。”是那句原话。 在音乐界这似乎是一句至理名言,你总可以在很多音乐老师那里听到他们煞有介事地说着,“你的感情投入的不够!”其实这是一种谬误。 不记得是哪位先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不是阿炳,你永远不会有阿炳的情感,可以说所有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都是技术的结晶。技术不好,你就是哭着拉《二泉映月》也只能让观众哈哈大笑。 我的学生杭怡君演唱的《黄河怨》曾使她学校的教师流泪。她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她甚至给我说她看什么样的悲剧电影也不流泪,但她能让你流泪,*的完全是技术(声音的起伏,尤其是颤音)。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歌唱不是比谁的声音大

记得沈湘教授的一位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一次去沈老师家上课,我唱了几句后问沈老师,我的声音大不大?沈老师沉默了一下说,比电嚰房的声音小多了。我当时便闹了个红脸。 还有一位我不记得名字的法国音乐家曾经说过:人们会停下来听夜莺歌唱,有谁会去听驴子吼叫呢? 也许仅此两句话便足以证明,歌唱绝非比谁的声音大。但在声乐界尤其是美声圈内,好多人似乎总以为声音越大越好。他们把声音大理解为辉煌。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沈湘教授不止一次的强调过,好的声音,远听不小,近听不大。而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如此呢? 我以为,一,高位置。[每个音都在上腭以上]。二,有光泽。[但不刺耳]。三,声音不能冲。[气息对声带是一种抚摸]。也许只有对声音有一个牢固而正确的认识,才能达到一个歌唱的新高度。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歌唱和讲话的位置是否相同?

我曾给我的学生看过程志的教学光盘,程志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歌唱和讲话的位置一样吗?”他说:“怎样说就怎样唱,位置是一样的.”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顾平教授曾来徐州作过声乐讲座.我和我的几个学生去听了一下.当时他也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但答案却和程志相反. 一个叫李杭希的学生问我,他俩谁说得对呢?我说,都对.问,为什么?因为程志讲话是哼着往上说的,带有歌唱的状态,而顾平讲话,是非常放松的往下说的.彭丽媛,李双江都是如此. 其实象程志那样讲话,对声带是没有好处的,同时也给人拿腔拿调的感觉. 仅此小问题,也许就可以让很多人走弯路. 歌唱时的每一个声音都必须保持在上腭以上,包括低音.若平时讲话也如此,是否太累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唱歌跑调能学声乐吗?

李杭希是和她妈妈一起被朋友带来见我的.当时戴着棉猴帽,听她讲话以为是个男孩.她妈妈告诉我,变声前唱歌从不跑调,可变声后声音变得又粗又沙,唱歌又跑调,不知能不能学唱歌.我问,自己知道跑调吗?答,知道.我说,知道跑调就能学. 记得我刚教她时,有几个学生的家长说,这样的学生你怎么教呀?我笑答,你们看着吧. 在去年八月徐州举办的声乐大赛上,十五岁的她以一曲<儿行千里>获得少年组一等奖.以一曲<草原夜色美>获得青年组美声二等奖.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她爸妈和其它人没有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唱歌象小鸟飞吗?

歌唱象小鸟飞,是前线歌舞团宗瑞发老师给我上课时讲的。 记得当时闻此说法是一脸的惶惑。真有点象听天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到唱歌时真有一种抖动翅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是有着理论上的根据的。怎样将这抽象的感觉化为具体的东西让学生容易接受,那就是教学手段如何的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学生不是孙子

我的一位在上海歌剧院工作的朋友,曾经讲过一段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的故事.那是位非常有名气的女教师,个头不高但脾气特大.她有个蒙古族的男高音学生,在一次上课中,因一个问题她连讲了三遍学生也没明白,她便走到学生面前,跳起来对学生来了个双面耳光(学生个头很高).尽管她的心里着急,尽管她是为学生好,但无论怎样都可以说,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践踏.
   
学院里类似的老师不在少数,而有的老师居然还以此为耀说,"对学生负责."李双江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就曾说过,他如何将歌谱摔在学生的脸上并大吼一声,"给我滚出去!"其实他们是拿自己当老子,拿学生当孙子,自以为非常了不得.这是老师的一种浅薄.
   
我曾给几位朋友说,永远不要学生面前自以为了不起,我对一个小提琴达到业余九级水平的学生说,在声乐上我是你的老师,在小提琴上你就是我的老师.
   
许多家长对我说,"对他们严厉点,不认真学就骂."我说."我不会的,对我的女儿都不曾打骂过,何况是我的学生.做为家长老师你只有养育教导他们的权力,而没有打骂他们的权力.
   
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很多人都会指责打骂爹娘的子女,但很少有人去指责打骂孩子的父母,并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才!很多人都会同情弱者,但想没想过, 这些孩子们是弱者呀,他们张着恐惧的眼睛看着你手中的棍棒.当你们老了,当你们成为弱者的时候,打骂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理由吗?做父母的只有不觉得有恩于自己的子女,才不会打骂子女."
   
做老师是否也应当如此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感冒了还能不能练声?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搞声乐的人和医生基本上都持否定态度。 记得在一个群众喜欢的歌唱演员颁奖晚会上,前往领奖的闫维文就非常歉意地对观众说,“因感冒,老师让禁声一周。无法为大家唱歌了,请原谅” 而我以为不尽然。 感冒引起声带冲血并水肿,但只要方法正确,完全可以正常练声及演唱,我认为方法正确的标准便是气息对声带应该是一种抚摸,而不是撞击。 抚摸就如同我们在自己被碰得青紫的部位轻轻按摩,淤血会快一点散去。 而撞击则是拿着棍棒去击打自己原本正常的部位,使其青紫。 我曾经拿自己作过试验。 感冒后,如果不练声,声音发哑的时间要持续二周以上,而如果继续练声,感冒好了,声带状况也基本恢复了,也就一周时间。 林俊卿教授的咽音练声法能治疗声带疾病就是这个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假声”的故事

说到马季先生的弟子,那个经常在曲苑杂坛露面的兰成老师,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吧。他当时还在前线歌舞团,经他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前线歌舞团当声乐队长的宗瑞法老师,跟他学习能给我留有余地下印象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便是,你唱歌自己累的难受也让观众难受。第二件便是“假声”了。他在钢琴上边弹边唱了几句高音,对我说,这毫不费力,我用的是“假声”。 回到家,我便对着录音机练了起来,可无论怎么唱,怎么听和宗老师唱的声音都不一样。因为宗老师所唱的声音根本就不是假声而是真假混合声。 林俊卿教授对假声解释的最为明了,假声是气息在喉管里回旋冲撞而发出的声音,声带不振动,就象我们在一边吹啤酒瓶口一样发出的声音,可见一个词用得不准确。便足以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教师的无能毁坏了学生

我始终认为,好的方法应该是易学的,而教师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方法并去掌握它,只能说明教师的无能。沈湘教授曾说过,教师分为三种,一、对声音的好坏鉴别力差,今天这样教明天那样教;二、对声音鉴别力强,但手段太少,学生不理解,便没辙了;三、对声音的鉴别力强,同时手段也多,甲种不行用乙种至更多种,总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也。 许多唱歌的都以为,高音是最头疼的问题,其实不然。如果一个男高音告诉象浩然、童祥玲那样的京剧演员,“我能唱到c3。”他们会感到很可笑的,他们哪个不是张口就到c3、d3。所以说:将咽管的收缩力量练强壮了,是没有高音难这个概念的。林俊卿教授的咽音练习法很重点地讲了如何训练。我以为过于复杂及繁琐,而我使咽管力量的训练非常简化,其中便借鉴了京剧的练声法。可以说中国的京剧练声法是世界上最科学的练声法之一。难怪贝基说,它和意大利美声有很多相通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