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也摇摆?

4
回复
111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6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

为纪念巴赫逝世二百五十五周年,中央音乐台在《经典》栏目,播送了德国莱比锡广场音乐会的盛况。

电视里,广场上,上万人汹涌成了壮观。展眼望去,满目都是密匝匝的黄头发脑袋,活脱脱就是麦田里一大片守望太阳的金色穗子。简陋的舞台后面,天蓝色的背景上,只有一排字:“24 HOURES BACH”。

他,不是凡人,是上帝派来的使者,音乐使者。几百年来,他始终是古典音乐的珠穆郎玛峰,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音乐皇冠上的宝石明珠,他对音乐的贡献,到今天,还无人能与之比肩。他,就是音乐之父,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又有翻译为“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

巴赫的音乐,是纯音乐。对于喜欢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人,常常对巴赫音乐敬畏有加,不太敢轻言对他的音乐的理解。全都因为其十足西方的加沃特、基格、布朗、小步舞曲、大协奏曲等专业性和音乐特质性太强而让普通人望而怯步;更因其大量的对位法、赋格、卡农、平均律等专业的逻辑和严谨使人感到高不可攀;加上其标准的纯音乐性,只有组曲、大协奏曲、康塔塔、奏鸣曲、托卡塔等以曲式为标题,对于欣赏者是个不小的挑战。

听巴赫时,从来不敢奢望理解多少,只是感觉到了一种平衡、欢欣、愉悦,比如他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标准的宫庭音乐,多的是皇家风范,弥漫出的是福贵、典雅气息。但对他的音乐中感受更多的是宗教的圣洁光芒,那种对人生、人性的深刻思考,对上帝的赞颂、对茫茫世间苦难的探问……

巴赫音乐太古典、又无标题,少了戏剧性和炫耀的色彩,离我们的时空实在是太遥远了。而这场音乐会的特色恰恰在于,将完全的巴赫,用摇滚、爵士、乡村、布鲁士来演绎,使二百多年前的音乐发出了现代的光辉。而且,无论是莱比锡管弦乐团还是英国的“国王合唱团”,还是器乐演奏家,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

其中,美国著名黑人歌手、指挥、作曲家麦克莫林演唱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支让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曲中的名曲,在他的处理下,没有填词,纯粹唱曲调,声音无法简单归纳为模仿的哪一种乐器,但又是那样地悦耳、悠扬、婉转、缠绵,把一丝丝愁绪、一丝丝哀怨、一丝丝惆怅,在天衣无缝的起承转合中,诠释得那么地完美。做为协奏的管弦乐与他的独特嗓音水乳交融,在紧拉慢唱、一咏三叹中,整个曲子很立体,很丰满。

精彩的还有英国铜管乐队演奏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我听过弦乐队的版本,也听过现代版的,是陈美那火辣劲霸的小提琴演奏的。这是第三种版本了,用铜管乐队来表现,而且赋予了现代意识。摇摆的巴赫很前卫,很有风味。

我想,巴赫在上帝旁边,透过冥冥,听到这种时髦仙乐的流淌,一定会偷着乐的。

勃兰登堡协奏曲(请手动播放)

g弦上的咏叹调(请手动播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8 23:19:5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17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修饰的哟,爱听
 
发表于 2005-9-21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是凡人,是上帝派来的使者,音乐使者。”
 
发表于 2005-11-29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一下巴赫,,

上哪淘这张碟哦。[em04]

 
发表于 2005-12-2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音乐是上苍给予苦难人们的一种补偿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