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一生追寻上帝的古诺

1
回复
92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5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生追尋上帝的古諾 -- 陳韻琳

我想另起一話題。

psycho 兄不愧是我知音, 一挑文章就挑出羅西尼這人,把我想說的話說的十分清楚。但 psycho 兄沒說到古諾。

其實我寫到古諾這音樂家,跟寫到羅西尼時,是一樣的感動。

古諾這一生都想作神父,卻一生都作了音樂家。這代表什麼呢?

具有強烈文學藝術心靈的人,都有一種激狂無比的情感,對人間對愛情,都有一種瘋狂的癡迷。可是宗教情懷,卻總是抓著人向上超越,超越自身一切情愛癡狂,去看到另一個寬廣的世界,去嚮往絕非塵世所能解的真理。文學藝術心靈,叫當事者不斷往自身心靈內在探索,宗教心靈,叫當事者不斷向自身之外超越。

如果這宗教本質是叫人看破一切,那也就棄音樂罷了!

但是古諾要的是天主教。天主教不鼓勵看破,鼓勵人與他人的互相承擔,要涉入塵世,存與苦難與卑微共付一軛的心。

這對一種文學藝術的心靈,會是多難承受的負荷!

還有一點,古諾這一生最愛的,也最喜歡的創作,就是聖樂。他的聖樂也的確是非常的脫俗,寧靜祥和。但是身為一個藝術者,免不了人間情情愛愛,免不了在情愛中非道德的沈淪。面對超越世俗,聖潔祥和的聖樂創作,他怎可能不想到自身的污穢與不配?他怎能安安心心的創作?

我在猜,這是他這一生念念不忘的心結。創作成為他的渴望的出口,渴望勝過,渴望不再有掙扎,然後因為不能,便渴望被救贖。當他創作著彌撒曲的「垂憐」,會不會正是將自身在掙扎中渴望救贖的心境赤裸裸表明,然後心中跟上帝說:「這曲子是我心靈苦難的獻祭,請你悅納!」

至於李斯特,我相信也有類似的心境,只是他比古諾軟弱的多,因此他的音樂,遠比古諾繁華富麗,他這一生,風流韻事也一直不斷,甚至到了修道院,也仍舊未斷情緣。他的一生,正證明了對藝術家而言,避世永遠不可能是終站,因為戰場來自自身心靈,而不是塵世。他們永遠走不進逍遙,只能渴望拯救。

我最喜歡的貝多芬曲目是 op.131. 裡面包含了他兩次對自身命運的白描,一個自嘲,三個禱詞,與一個決定。充滿了對掙扎,衝突,與信仰的渴望,信仰帶出來的降服與超越。

貝多芬的 op.133 陳述他此生受難的苦痛,與願意迎向的決心。

op.135 光從標題 peace 與 It must be! 也看出同樣一種滾滾塵世中藝術心靈的苦難與對信仰的希冀。(我還曾據此音樂寫過一篇小說)

貝多芬一樣不是逍遙中人。

有誰不渴望逍遙無我,有誰不努力嘗試?當基督在十架上承擔苦難時,不正把悲憫眼神投向人世──苦難的超越,只有靠他者的承擔。你來我這裡。人生勢必是「 It must be 」,我給你「 peace 」。

順便以此文回應 psycho 兄「與貝多芬心靈相遇」一文。

 
发表于 2005-8-25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比较喜欢听古诺所创作的献给音乐主保则西利亚的弥撒曲,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古诺对天主无尽的敬仰与热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