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ufeier

谈谈欣赏课哦

31
回复
212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20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学期也只有一个录音机上课并且教材都没有,所有的磁带都是我去买的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可以拿一些比较有深度里面有乐器伴奏的,比如说小提琴、二胡、古筝、笛子等的流行歌曲,让他们仔细听这些乐器演奏的地方,注意旋律让他们感受这些伴奏的作用。还有就是赵老师的音乐小评,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讨厌的歌曲用文字写出来,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又在什么地方,然后各班互相欣赏这些文字,还有你会乐器的话可以把你的乐器拿去上课呀。我曾经给学生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让他们为几件产品设计广告然后配音乐,为什么要配这样的音乐让他们自己说,这些都是我以前上课用的一些小伎俩,不知道对楼主有没有作用。
 
发表于 2003-5-21 0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呵呵老师:我让他们欣赏的是开头到主题出现的那段音乐,我没有做任何提示,一上课就放音乐。这两位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认真。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他所产生的想象或联想都跟音乐有一定联系性的,至于为什么他们会想到足球赛,海边的爱情故事,我让他们给出答案的,一说速度很快,有一种很光明的感觉,所以会想到一场必胜的球赛(他身上还穿着足球衣),另一男生说,音乐让他想到海边,海水涌动,我觉得他们的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任意遨游,和音乐还是有一定联系性的,我怎么可以否定他们呢?后来我介绍该作品时,学生就能按照正常的思路去理解,后来我问学生作品仅仅写景吗?他们马上能够知道作品要表达的爱国感情了,一堂课下来,学生理解了作品,也了解了民族乐派了。
 
发表于 2003-5-2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谢老师你好:
我个人认为《沃而塔瓦河》这部音乐作品比较特殊,它是用最形象、具体的音乐语言描写了沃而塔瓦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风土人情。乐曲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非常少的。正因为此,上课的一开始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就让学生接触和感受音乐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其次,看的出来,一开始你是分段进行欣赏的,而分段欣赏对于这部作品是不恰当的。因为这部作品完全是浑然一体,不可划分的。在作品中有一根主线始终贯穿了作品的首尾,或者说斯美塔那是用怎样的视线角度去观察沃尔塔瓦河、去描写沃尔塔瓦河呢?那就是宛如乘座一艘小船,从源头开始顺流而下,依次通过沿途的各个场景,直至首都布拉格。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始终是动的,始终没有停止。比如林中狩猎最后的渐弱(渐远),乡村婚礼前面的渐强(渐近),乡村婚礼后面的渐弱(渐远)等等力度的变化就给听众塑造了这种空间的转换感。另外段落间的这种力度变化还给我们塑造了时间的转换感,比如乡村婚礼后面的渐弱(夜幕降临)和水仙女舞蹈后面的渐强(黎明到来)。分段欣赏无疑会破坏作者所塑造的这种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转换感。
再其次,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情感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是通过作品丰富的内涵。在作品中既有对作者的母亲河两岸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源头、主题、圣约翰峡谷,又有对风土人情的描写:林中狩猎、乡村婚礼,还有对捷克民族民间神话传说的描写:水仙女的舞蹈,更有最后布拉格的情感的抒发。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情感是融于作品的每个段落了,而不是“仅仅写景”和“不仅仅写景”的问题。
以上愚见,愿于小谢老师继续共同讨论。
 
发表于 2003-5-21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师说得非常对,整个作品是个整体,分割欣赏解析的确破坏了整体感。但我学生的欣赏程度还没有到一定高度,我采用分段欣赏,让他们想象此刻沃而塔瓦河又流经哪里?他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很形象,很符合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当然不是统一的森林狩猎,乡村婚礼,仙女舞蹈的答案),分段欣赏完之后,就问学生作品所要表达的十什么感情?他们说“爱国”,我问怎么从作品中体现爱国了?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给出答案:沃而塔瓦河作为捷克最大的河流,已是捷克民族的象征,就如我国的黄河长江。对于描绘沃而塔瓦河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林中狩猎,农村婚礼,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沃而塔瓦河穿越圣约翰急流仿佛整个民族处于危难中(奥地利的殖民统制),这段学生说河流在咆哮!咆哮声渐渐平息了,终于度过难关,主题再次出现,但和前面反复出现的主题不一样,速度变快,情绪欢快,旋律带有歌颂性,英雄性,象征着捷克征服奥地利的殖民统治,民族解放,前途光明。最后我留十分钟让他们完整欣赏。
不知道呵呵老师是怎么上的?如果不分段欣赏,学生是怎么参与的?
 
发表于 2003-5-21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学生听了音乐.编故事.画画.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所感受的音乐.
 
发表于 2003-5-21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老师你好:
我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不参与。
在乐曲进行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参与。因为这同样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性。《沃而塔瓦河》这部作品如果失去了这根主线,整部作品就散了。
初听乐曲结束以后,我把学生的“参与”放在对主题的三部合唱上(只是我改为了二部)。复听乐曲结束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思考进行了延伸。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是每节课、每个内容、每个作品都需要学生参与的。参与好象成了一种必须的程式似的。很多次听评课意见都是千篇一律:“你这节课真的不错,只是学生的参与太少了。”或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太少了”等等。。。逼的有些老师要特意为活动而设计活动,真的很好笑。象《沃而塔瓦河》这部如此形象、具体的标题性音乐,学生需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去静静的欣赏、感受、遐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5-21 23:56:18编辑过]
 
发表于 2003-5-22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参不参与,不是看学生“动”了没有,表达意见了没有,而是只要学生在欣赏音乐,他就是参与的。呵呵老师是教坛老匠了吧,对于如何驾御一堂课,肯定有很丰富的经验!而我才是工作一年还不到的丫头,在学生眼里,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所以让他们静静欣赏十几分钟的音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学生都是古典乐迷。呵呵老师,您是怎么让他们能够做到静静欣赏音乐的呢?
课后的合唱练习我没有做,因为学生底子太差了,三个声部能够合起来唱起码花大半节课,我让他们哼唱主题旋律了。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