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小小配音师

1
回复
120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5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小配音师
作者:张璐璐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学习用自然物所发出的音响为木偶剧配音效。
2、 通过对各种物品的尝试,培养对幼儿的探索精神。
3、 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自然物体的声音磁带一盘
2、废旧物品若干、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 找声音游戏《猜猜看》教师在桌下发出声音(拍手、跺脚,撕布条等)
教师:请你猜猜看,是什么发出了声音?
2、 听声音放录音感知猜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听一段录音,里面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这些声音是什么?
(录音播放风、雷电、流水、走路的声音)

二、自由探索、尝试寻找模拟声音
1、给声音找家
出示各种废旧物品、小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在这些物品中寻找录音中的每个声音。如:风的声音 可以吹小瓶口、抖动床单等雷电的声音可以晃动装东西的小瓶等
2、模拟声音
让幼儿把找到的声音分组模拟,共同感受声音效果。同时注意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和表现。

三、 为木偶剧配音
1、 谈话、分析故事情景,让幼儿掌握如何为木偶剧配音效。
2、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共同合作为木偶剧配音,并由教师进行拍摄。

四、 自我欣赏
放录像,师生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进行总结。


一、 自我评析

(一)本次活动设计初衷
1、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教育基础,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21世纪的教育,赋予了我们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是我们教育者一个重要的任务。作为美育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智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其自身的成功感及合作能力。音乐教育的这种独特功能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
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尤其我班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喜欢的声音总是产生一种好奇,乐于探索。我园本学期为幼儿开设了“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乐于参与其中,特别是能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小乐器,都是爱不释手。经常主动的有节奏的敲敲打打。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我设计了这次音乐活动,教材内容取之于幼儿的生活。声音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使幼儿获得创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哪些活动适合幼儿的发展?
《小小配音师》这次活动主要是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学习用自然物发出的音响为本木偶剧配音效。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活动把幼儿带入了一个奇妙的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园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课改的关键首先是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不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整合素材,扩充信息。本次活动幼儿围绕“猜声音——听声音——找声音——模拟声音——配音效”四个环节进行。让幼儿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每一个环节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比如:在猜声音、听声音和找声音这几个环节中,幼儿尝试、探究、主动发现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们通过敲敲、打打探索各种物品发出了的不同美妙声音。
再比如:幼儿配音效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利用乐器、废旧物学会了简单的用打击乐器配音的技能。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能够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体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在配音效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其中包括幼儿在自己的配音中感知整体音响效果的能力,、以及与其他人、其他声部相互协调,共同创造某种既定整体音响形象的能力)
同时,在合作中,发展了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音乐语汇。如,打击乐器、演奏、节奏型的语汇等。

二、 教案执行分析 本次活动我是这样组织的:

活动过程:

* 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找声音 游戏《猜猜看》教师在桌下发出声音(拍手、跺脚,撕布条等)
教师:请你猜猜看,是什么发出了声音?

2、听声音 放录音感知猜出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听一段录音,里面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这些声音是什么?
(录音播放风、雷电、流水、走路的声音)

* 自由探索、尝试寻找模拟声音

1、给声音找家
出示各种废旧物品、小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在这些物品中寻找录音中的每个声音。如:风的声音 可以吹小瓶口、抖动床单等 雷电的声音 可以晃动装东西的小瓶等

2、模拟声音
让幼儿把找到的声音分组模拟,共同感受声音效果。同时注意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和表现。

* 为木偶剧配音

1、谈话、分析故事情景,让幼儿掌握如何为木偶剧配音效。

2、幼儿自由选择配音角色,共同合作为木偶剧配音,并由教师进行拍摄

* 自我欣赏

放录象,师生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进行总结。
幼儿探索,通过敲敲打打分辩出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与已听过的风声、雷电声、水声、脚步声相似的这一环节中,有的幼儿能很快的找出相似的声音,而有的幼儿找的并不是很准确。于是我分别让每组幼儿亲自尝试,大家一起听,看看哪种声音更象一些,不像的,幼儿再主动去尝试。这样更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
在配音效的过程中,幼儿在熟悉了故事以后,又进一步丰富了各种物品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主动为木偶剧配音效,进一步了突出了这节课的难点,并能很好的完成。

三、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选材新颖,师生兴致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思想观念,体现新课程理念
幼儿教育应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我们不断研读《纲要》尝试新课程改革。努力改变以往的课程模式。音乐的艺术必须要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真正“为了孩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其教育价值在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发展,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成人的知识和技能。

(二)扮演教师的角色,注重个性,正确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其行为从居高临下的“灌输者”和“指导者”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教师既是和他们一样的学习者,也是他们活动的指导者,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助、向导的作用。该活动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各种物品、乐器、不断去发现、探索、配音效。使体质、性格、活动能力有差异的幼儿都能得到锻炼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体现了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而非结

果,正如瑞吉欧教育认为的那样“当我们重视儿童的认知过程而非结果时,创造才显得明确”。教子方法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观点。

(三)合理选材,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教材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音乐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创造。活动中使幼儿操作的废旧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的非常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让幼儿配音效的木偶剧也是幼儿生活中常听到而且是非常喜爱的故事。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兴趣,又使幼儿深切地体验了为木偶剧配音效的乐趣。
但在配音效前,对幼儿配音的引导有些不够,只重视回忆故事的内容了,而忽略了重视引导配音效的过程。
总之,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改的成败。要将幼儿培养成为思想敏捷、富于想象和敢于创造的新世纪人才,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敢于自我否定,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新课程将因我们的创造而精彩!

 
发表于 2006-2-22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

小学也可以试一试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