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音乐评论] 萨拉.萨第《流浪者之歌》

2
回复
1341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4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utter萨拉萨第《流浪者之歌》

    说到浪漫主义的滥畅,南部欧洲人的血液里更具有这种特质。早期浪漫主义可以在德奥这样的土壤中伸展其绵密的根系,但是,真正到了枝理繁茂时,她就要变得满树蓓蕾绽开引得蜂吵蝶闹 ,还需法国与西班牙式的激情,甚至还要加上些吉普赛人的伤感,才算是地道的浪漫主义。
  到了19世纪末,应该说浪漫主义的小提琴音乐是最令人眼花缭乱的时期。这时炫技表演最主要代表是萨拉萨蒂,而且甚至有人称他为19世纪末的帕格尼尼。他比文尼叶夫斯基小9岁。1844年生于西班牙的纳瓦理省潘普娄纳,他父亲是个炮兵的乐队长,5岁时就教他拉提琴。后来跟当地的老师学习。8岁时在拉-卡路纳举行第一次音乐会。由于热心听众的帮助和有钱赞助人支持,他的父母可以带他去马德里寻师求教。不久萨拉萨蒂就有幸在皇宫里为依沙贝尔二世女皇演出。当他12岁时,他的母亲决定带他到巴黎,寻找名师求教。于是母子二人就登上去巴黎的火车。但是,一过边境,母亲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不幸去世。这时萨拉萨蒂也染上霍乱。正巧在此地有西班牙领事,于是把他带回家让他一直住到康复,而且这位领事还资助小萨拉萨蒂来到巴黎,让著名提琴教育家阿拉尔听了萨拉萨蒂的演奏,阿拉尔当下就认定这个西班牙孩子确是具有音乐天分,就收下了他。据说萨拉萨蒂用了9个月就拿下了全部在音乐院应修的课程,还得了金奖。但是他谨慎的老师却让他继续在音乐院中进修,这样又学了6年。到17岁,老师才同意让他参加令人羡慕的杰出表演奖的竞争比赛,结果轻易夺魁,有了这项音乐学院的最高奖,为他今后的演奏家的生涯提供了保证。
  离开巴黎音乐院后,萨拉萨蒂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首先去的是北美和南美(大概因为是西班牙语地区),而且在墨西哥他遇到了一位富商帮他组织音乐会并担任伴奏,后来就成了他的演出经纪人。美洲之行让萨拉萨蒂挣了一大笔钱,他可以无忧无虑发展自己了。于是就回到欧洲,他走到哪里,就在那里卷起一阵旋风。
  当他开始自己独立的演奏活动以后,不久就创作了著名的《卡门幻想曲》。这是一部相当炫技的作品。
  萨拉萨蒂就天然条件来说不是很好,他个子较小,而且他的手也较小,但是他的技法非常灵活,提琴上的触感极佳。他拉出来的琴声非常优美甜润,一下子就抓住了人,这个特点似乎来自法比学派的影响。但是也有观众觉得,这种甜甜的声色刚听到会被吸引住,但是以后就老是这样就有点提不起兴致了。作为炫技表演家,他所走的路线和约阿西姆这样的德国学派是完全不同的,在作品的解释和处理方式差异很大。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萨拉萨第是西班牙人,有南欧人的浪漫热情的气质,在乐曲处理上不像德国提琴家的那样,力求结构严整、表达准确、节拍力度一丝不苟、音色坚实。现在文字资料上对于萨拉萨第的记载则是“演奏轻盈飘逸,细致精美,音色甜润纯净,有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但是,有得就会有失,萨拉萨第擅长于浪漫主义作品,因此在诠释贝多芬和巴赫的等古典主义作品时,相对于约阿希姆等人来说就是弱项,虽然他本人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技巧上几乎无可挑剔,但是,在非技术的层面上,在音乐的内在气质的传达上,比起德国学派的大师来说有些差强人意。
  虽然萨拉萨第的风格和德国学派差异很大,但是,约阿希姆和奥尔对他还是非常另眼相看。比如,奥尔就说自己几乎每天都要苦练始终不敢间断,否则就会退步,然而萨拉萨第就不这样用功,但是只要演出时举起琴弓子一拉,就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完美的旋律来。对于萨拉萨第的这种天生资质奥尔是自叹弗如。 
  在萨拉萨第的有生之年中,欧洲音乐的浪漫主义逐渐臻至成熟,晚期浪漫主义的迹象逐渐显现。浪漫主义的小提琴音乐的滥畅几乎和萨拉萨第有不可分的联系。就像法国的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圣桑就把自己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了他,特别是圣桑最令人神魂颠倒的作品《引子和回旋随想曲》和《哈瓦奈兹》也是献给萨拉萨第的。此外,还有西班牙裔的法国作曲家拉罗把自己的《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那首极为有名的《西班牙交响乐》提献给萨拉萨第。德国作曲家布鲁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苏格兰幻想曲》,文尼叶夫斯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马祖卡舞曲》,约阿希姆的《变奏曲》都是献给萨拉萨第的。
  如果我们在以上小提琴曲目的名单的基础上再加上萨拉萨第本人的《西班牙幻想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和塔兰泰拉舞曲》等等,这就几乎囊括浪漫主义由盛期到晚期的小提琴代表作。
  萨拉萨蒂一直独身,把一生的精力全都献给了小提琴,他还是个古物收藏者,去世后将遗产约300万法郎捐给了巴黎和马德里的音乐院。他而且还是第一个将演奏灌录成唱片的小提琴家。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起源于印度,是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全曲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 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奏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方面——级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下载

 
发表于 2006-2-25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抢到了沙发,值得学习的好贴!

 

[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6-3-12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