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巴乌] 请大家看一个好贴《葫芦丝制作工艺》

15
回复
191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意间从网上看到这个贴子,感觉很不错。你即使不想去尝试做葫芦丝,如果葫芦丝出

了一些小毛病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还是有帮助的。就是文字较长。

 

葫芦丝制作工艺
概述
    葫芦丝是中华民族器乐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她音色清、亮、柔、飘,具有典型、浓郁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葫芦丝的构造十分简单(图1),发音原理却令人难以琢磨。她音域较为狭窄,表现力却异常丰富。尽管喜爱葫芦丝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制作她的人,尤其是制作技艺较高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正是:越简单的乐器,越难以得出精品。有许多葫芦丝爱好者希望自己制作葫芦丝,但是,苦于缺乏资料,而无从下手。我把自己制作葫芦丝的一点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给

初学制作者一点帮助。
  


第一章        簧片制作
第一节  选料
    簧片是葫芦丝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制作葫芦丝簧片的材料材质通常采用磷铜、铍青铜或锡磷青铜。经过对比实验,从音质、音色、音量以及寿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应优选锡磷青铜为好。铜皮实用厚度一般为0.1毫米,但是最好选用0.2毫米的铜皮,经过锻打以后,使其达到0.1毫米为佳。因为锻打有两个好处:第一,能够增加铜皮的密度,增加弹性,从而增长簧片的寿命。第二,由于铜皮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压延,必然会形成纹理。锻打就可以消

除或减弱纹理,从而改善音质。


第二节  裁料
    簧片的实际尺寸为长25毫米,宽10毫米。由于铜皮在锻打过程中会有延伸,所以裁料时就要考虑到。0.2毫米的铜皮,只需裁出7毫米宽,长度一般在80~100毫米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看清铜皮的纹理,顺着纹理裁出长度。

第三节  锻打
    锻打时,首先要选好平墩,最好是用经过磨床加工过的平面钢墩。手锤不要太大,100克左右即可。锤顶应该呈微凸状,边缘不要有棱角。锻打要遵照“轻、匀、密、平”的四字秘诀。轻就是每一锤都不可太用力;匀就是每一锤的力度要均匀,锻打范围也要均匀,不可轻一锤重一锤,也不能东一锤西一锤;密就是要一锤压半锤,锤锤重叠;平就是落锤要平稳,不可乱晃乱摇;锻打后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最为理想的完全平整。第二种情况是产生了应力,铜皮向一面弯曲。如果用手向另外一面扳,就会突然弯向另一面。再向回扳,也是一样。这说明铜皮中心部位锻打过重,可以轻轻锻打四周,直至平整。第三种情况是铜皮边缘出现波浪状,整个铜皮显得很软,缺乏弹性。这说明铜皮的边缘锻打过重,与第二种情况相反,这时应轻轻锻打铜皮中心,直至平整。有时需要反复几次,才能达到平整的要求。一般情况下,0.2毫米厚7毫米宽的铜皮,锻打到9~10

毫米宽就可以达到0.1毫米厚了。


第四节  刮磨
    锻打结束后,铜皮表面并不光滑。还必须进行刮磨,以使其光滑。应该先刮后磨。刮时,用较锋利的平刃刀将铜皮按压在平墩上。一手按刀,另一手抽动铜皮。两端轮流,两面轮换,直到铜皮表面没有明显坑洼凹凸。再用细砂纸夹住铜皮以食指和拇指捏紧另一手抽动铜皮,同样两端轮流,直到铜皮光滑明亮。这样的铜皮就可以裁成25毫米长的一段段备做主管簧片用了。副管簧片可适当缩小,

一般长17~20毫米,宽7~8毫米。


第五节  开片
    开片,就是在备好的铜皮上开出振动发声用的簧舌,也是簧片制作的最关键工序。此道工序一定要加倍细心,不可有丝毫疏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首先,准备一块平整的、有一定厚度(10~20毫米)的塑料、有机玻璃或电木板,用801胶水将铜皮粘到板上。然后,用画针在铜皮上画出簧舌位置。主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7毫米,舌尖宽0.7~0.8毫米,舌根宽2.5毫米。副管簧舌的尺寸一般是:长10毫米,舌尖宽0.6~0.7毫米,舌根宽1~1.5毫米。按照画好的线,用锋利钢刀刻出簧舌。钢刀可以用直尺逼住,以免走偏。刻时,先由舌尖下刀,断出舌宽部分。再由舌根下刀,刻划舌长,两侧轮流。下刀不可太用力,每刀轻刻,多刻几刀,直到刻透。最后,用片刀将铜皮从板上片下来,开片就完成了。
第六节  修片
    对开好的簧片,还要进行修整才行。有时,开片过程中有的部位没有刻透,就需要补刻,达到簧舌与簧框完全剥离。同时,开好的缝隙,还有许多毛刺,也必须一一清除。做到缝隙均匀,舌、框严密而不碰,簧舌上下动作自如。最后,用细砂纸把簧片打磨光滑。以后就可以将它装到主管上调试了。簧片的调音将在

以后的文章中进一步介绍。

第二章   葫芦加工
第一节  挑选葫芦
    要制作葫芦丝,葫芦是必不可缺的。挑选一个什么样的葫芦,对于葫芦丝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很大影响。首先,不同调子的葫芦丝,对葫芦大小有不同要求。一般来说,小C、D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75毫米;降B调、A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90毫米;大F、G调的葫芦下部直径为100毫米;其他调子的可以参照以上规律选择。要求表面光滑无疤痕、划伤和霉变,颜色一致,最好是金黄色。外形周正、匀称,从正、侧两面看,都应对称,不可歪斜。用指甲弹击葫芦,声

音应该清脆、明亮。这样的葫芦才可以用来制作葫芦丝。


第二节  外部加工
    如果所选的为粗加工过的葫芦,则可以省略去表皮的工序。否则,要先将葫芦在温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竹刀刮去葫芦表皮。刮皮时,最好顺着葫芦上下方向刮,要求刮得均匀,不能有遗漏。刮完后晾干,再用细砂纸进行打磨。接着,确定好葫芦的正反面,在正面划好中心线,并要求穿过底部中心。再在底部划出侧方向的中心线,与正面中心线形成十字交叉。在交叉线上划好插管接口的轮廓线,按照轮廓线钻出插管接口的安装孔。要求与插管接口结合严密,不可留有太大缝隙,否则在粘合时不易粘牢并容易漏气。最后,在正面烙上图案,葫芦

外表就加工好了。

第三节  内部加工
    葫芦外部加工完后,就可进行内部加工了。事先用10号钢丝弯制成一个小勺状的工具,前端拍扁,再把边缘磨成刀刃。用它通过插管接口安装孔,将葫芦瓤掏净。一定要掏得干净,一直刮到木质部,不能有葫芦瓤残存,否则,会影响音质和音量,特别是音量。掏完后,用乳白胶兑水稀释,将内表面涂布。涂层不

要过厚,一定要均匀。将多余的胶水控净,晾干即可。

 
发表于 2007-1-8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竹管加工
第一节  选料
    制作葫芦丝的竹料有很多种,如紫竹、凤尾竹、苦竹和绵竹等,但最好还是紫竹。南方多采用云南紫竹,北方宜采用福建紫竹。因为云南紫竹在北方使用,因气候关系,容易开裂。而福建紫竹则比较适应北方气候,不容易开裂。不同调子的葫芦丝,所采用竹管的直径也不同。这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与葫芦的大小相匹配,外形比较美观。更主要的是从发音的音色音量等方面考虑的。小C、D调的主管外径为17~18毫米,长度30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3~14毫米,长度250毫米左右;降B、A调的主管外径为18~20毫米,长度35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4~15毫米,长度270毫米左右;大F、G调的主管外径为22~24毫米,长度400毫米左右。副管外径为16~17毫米,长度350毫米左右。所有的竹管,都要求两端直径一致,相差不要超过1毫米。竹节不可过密,一般不要超过三个节。

竹料要圆直,不能有叶沟,也不要有明显弯曲。


第二节        烤竹
    选好的竹料,必须经过烘烤才能使用。因为竹材,特别是新竹,含有较多浆汁。如不经过烘烤,极易产生变形弯曲甚至开裂。烘烤时最好是用较旺的无烟炭火,边烤边转,防止烤糊。烘烤时,还要趁热将弯曲处调直。烤好调直的竹料,

一定要放在平整处,防止再弯曲。


第三节        制管
    制管分别有制主管与制副管两种,先介绍制主管(图2)。制管之前,先要用长钻头把全部竹节打通。再按照各调要求划线,分别划出簧片槽、各音孔和尾端挂孔的位置。用刀手工刻出簧片槽,槽的外端距竹管端头应留出15毫米,以便调整塞子位置,从而调整整体音高。槽应比簧片短1~2毫米。然后,用刀在两端刻出1~2毫米的缝隙,以便于簧片插入并固定。其余的各孔,都可以用锋利钻头钻出。钻头直径,可略小于音孔实际直径,是为了留出调音余量。小C调,可选用5毫米钻头;降B调,可选用6毫米钻头;大F调可选用7毫米钻头。钻完所有的孔以后,要将残存的竹屑清理干净。接着,就可以插入簧片,并用黄蜡粘

好。黄蜡可用蜂蜡与松香1:1混合熬制而成。
制副管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分清正反手。因为副管虽然有两根,

但是发音的通常只有一根。发声这一根的位置,就是要随着正、反手而改变。正

手位时,左手在上,所以发音副管就要在左手边,以便于左手小指控制副管发音

孔。反之,就要在右手边。副管的音孔,一般开在对齐主管第3、4孔之间的位

置上。其他则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了。

 

第四节  调音
    调音也是主、副管分别进行。先调主管,首先要把筒音调准。通常以筒音做低音5,例如C调的筒音就是G。如果发音偏高,就用专用刀具,刮削簧舌根部。反之,如果发音偏低,则刮削簧舌尖部。刮削时,要在簧舌下面垫上一片薄铜片。每次刮削量不可太大,要刮刮试试,直到达到音准。筒音调好后就基本不要再动了。其余的音,都是通过改变音孔来进行调整的。如果某个音偏低,就用刀将该音孔向上(靠近簧片方向)扩大。如果偏高,则将该孔向下方扩大,并用黄蜡将上部补上适当部分。扩孔时,要先扩内壁。也就是将孔开成内大外小的倒喇叭孔,实在达不到音高,再扩外部。并且也是边扩边试,免得将孔扩得过大。这些是指只有个别音不准的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如果音律关系校准,而整体偏高,可将簧片端的塞子向外拉出一点。而偏低的话,就应将塞子向内推进一点,但是,切不可超过簧舌。否则,将不能发音,甚至损坏簧片。低音3的调整,是靠改变在管尾挂孔与低音6之间的那个音孔位置来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调音,除了筒音外,其余的都要在吹奏3~5分钟后再进行。因为,葫芦丝的音高,通常在冷

状态下偏低。而吹奏几分钟后就正常并稳定了。
副管由于只发一个单音,所以,调音也就比较简单了。改变音高的方法只能

是刮调簧舌。要注意的是,簧舌不能上翘。只能与簧框一平,甚至略低于簧框。

这样才能达到以较小的气息就能使它发声。


第五节 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调音过程中,除了音准问题外,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这里就说明一下

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时最上面的孔会发不出音,也就是没有6音。这是簧

舌过低,可将簧舌向上挑起少许,使舌尖距离簧框平面1.5毫米。边挑边试,直

至正常发音为止。有时低音5、6发音不清爽,发颤、发散。这说明簧舌过高,

可将簧舌适当下压,也要边压边试,兼顾6音正常才行。还有时会容易出现咕音,

特别是在1、2音位上最容易发生。这也是簧舌过高所致,也应将簧舌下压一点。

另外,整体音都有沙音、摩擦音。这是簧舌与簧框间有异物、毛刺,必须仔细清

除。还有可能是簧片没有粘牢,只要重新粘好即可解决。如果是个别音有沙音,

就是簧舌不平。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从两个侧面看,簧舌与簧框的平面间

隙不一致。这时,就要用刀片仔细调整簧舌的根部,使其略微扭曲一点,达到和

簧框平面的缝隙一致。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簧片端的塞子,不能推得过深,否

则,声音就会发散。
最后的组装十分简单,所以在这里就略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第二期葫芦丝教师研修班总结

2006年11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了第二次葫芦丝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几位老师分别从气、指、唇、舌等方面给我们进行讲解,分析。

       6号,是我们头一天开课,何维青老师的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说:我们这次可以说是一次交流活动,大家没有上下级关系,都是朋友,绝对没有某某大王,八仙过海,七仙女,四大金刚一说,要真的把艺术搞好,先要做好人。接着,给我们介绍了葫芦丝的来源,组成构造,演奏姿势及要领。乐器这种东西要想学好,必须要肯下功夫,有句话说得好:千日管子,百日笙,笛子一天能哼哼,可见,要想演奏好,需要坚持练习,并讲求合理的方法。
       葫芦丝这种乐器,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是傣族,哈尼族,阿昌族乐器,但具体的发源,还有待考证。葫芦丝看似简单的乐器,但要想真正的演奏好,把内容完全的表现出来,是非常难的,一点都不比笛子容易。
       葫芦丝的结构:吹嘴,葫芦(起到共鸣箱的作用),中间的主管,一根副管发6音,一根副管发3音,穿绳孔,有这几大部分组成
       演奏姿势也要规范,首先要尊重艺术,现在演奏乐器的姿势各式各样,我们反对这种破坏艺术的行为,何老师还特意编了顺口溜:头要正,胸要挺,乐器停,腿放松,左手上,右手下,歪七扭八最可怕,指肚按孔要严密,千万不能跑漏气。
吹嘴:不要含的太多,也不要完全在外面,含少许一点,就可以了。
手:成两个弧形,手指自然弯曲,不能发僵。
运气:规范的用气:气沉丹田,要注意胸和横膈膜的配合,还让我们每个人亲自体验了何老师的运气,让我们找到感觉。
        具体的方法,王朔老师会给你们讲,他对用气,很有研究,还特意请教了一个外科大夫,看了解剖,从生理结构上研究用气的问题。
        并且特别指出,一些朋友在演奏过程中,因为很多都是吹过笛子的,所以虚指颤音的方法容易混淆,葫芦丝的虚指颤音是隔孔打音,打半孔。
        下面何维青老师详细地讲解并分析了《迎春》这个曲子,这个曲子表现了,春天来了,春的气息带给人们吉祥,幸福,友谊,带领大家一起练习。之后,我们欣赏了何维青老师在2002年北京春节晚会现场演奏的《迎春》和考级示范中,学生演奏的此曲,大家分为吸取优点,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东西练习。并且在下面单独指导有个别问题的同学。

        王朔老师给我们着重,讲解,剖析了人体的结构和在葫芦丝上的用气方法。要想一个曲子吹出味道,吹得细腻,这对气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简单说明:葫芦丝上3最轻的气流吹,5 6 7 重吹,1 2 3轻吹,5  6再轻吹,然后给大家简单的画了一张人体胸腔腹腔图,由上向下给人家介绍了,颈肌,胸大肌,腹肌,背肌,间肌的位置,隔肌:就是在胸大肌和腹肌之间,分上下膜。我们说的气沉丹田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气直接进入丹田,事实上胸腔和腹腔之间是封闭的,我们的气往下沉,实际上是横膈膜下降,一般人可以下降不会超过8cm,我们学习管乐,经过训练,可以下降达到8~12cm,吹之前,保证口腔干静,最好漱口,吹葫芦丝的时间,每次不宜过长,吹完后,要把葫芦丝里面的水汽晾干,吹葫芦丝,练习气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找对呼吸的位置,做到吸气深,腰部有胀感,并且学会控制气息呼出的速度,练习时,吸气后,坚持屏住呼吸,然后慢慢的向外呼气,并发出声音,坚持时间长为好,贵在坚持,这样每天坚持练习5分钟,练习半年,你的气息会有很大提高。尤其是练习气息的有强到弱和腹颤音,腹颤音,并不是喉咙控制,而是用腹部控制,肌肉的控制,喉咙是放松的,不能较劲。否则声音发紧,就像唱歌一样,高音时要把胸腔打开。随后,指导我们吹了一些初级曲目,主要是让大家体会气息的变化和控制方法。

       王铁锤老师第二天早早来到我们的教室,已经70多岁的他,很不容易,而且赶上刮大风,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并且都和他合影留了念。
       王铁锤老师给我们讲了吹奏方法,和气息的力度表现,并做了示范。还介绍了一些教学方法,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了解各地方的民歌,积累素材,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歌,对学生进行节奏,乐感方面的训练,并且教学生演奏曲子之前,有必要介绍乐曲的背景,民歌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找到感觉。学习要从简单到复杂。然后给我们示范了他自己作的很多曲子,其中有各地方的民歌改编而成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味道都一一展现给我们。
我们非常佩服老人家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

        于天佑老师的乐器很是珍贵,都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大开眼界,纷纷拍照。重点给我们分析了他的作品《金色的孔雀》,这个曲子,我们吹得都是改编以后的,与原版有很大出入。我们先按照他的原作,修正了曲谱。之后,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曲子的背景,这个曲子是他1976年创作的,很有舞蹈性,概括一下曲子的大概意思:描写在孔雀的家乡——云南德宏地区,太阳升起来了,一只孔雀召唤同伴,进入到中板的地方,描写两只孔雀在舞蹈,随后进入快板一群孔雀在一起跳舞,舞姿各式各样,双吐部分达到曲子的高潮,突然嘎然而止,所有的孔雀停下来,一只孔雀独舞,尾声部分描写了舞蹈过后,大家转入一天的生活。曲子的技巧和气息,于老师也分别给我们详细指出,这个曲子吹得很大气,不用很多滑音,要求吹得干净,大方。通过于老师带领大家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还给我们指导了竹林深处这个曲子,带领大家练习了几遍,并且还给我们一部分人进行单独指点,比如,我让于老师指点了我的渔歌,受益匪浅。

       王次恒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经历经验。也强调了演奏乐曲是,气息力度变化,和演奏时的感觉及台风。介绍了一些他写的小练习曲,非常实用,在他的教材上,各种不同的练习曲分别练习,气息,技巧方面都涉及到。吹曲子最重要的就是气息的练习,并且每天坚持练习,绝非一日之功。然后给我们讲解了他创作的《傣寨情歌》(这是我百听不厌的曲子),重点说明了曲子印子部分的气息控制问题,并且一定要把感情带出来,还和我们谈了与乐队配合的细节。随后,给我们做了示范,重点让我们练习了,这个曲子的引子部分,我们一一吹给他听,并给我们每个人都指出了不足之处,教我们怎样练习。同时指出了曲子的重点,难点,我们都很认真的练习。有了不少提高,掌握了很多技巧。并且介绍了他的一些舞台经验。

李春华老师分别介绍了各种技巧的运用:
1.演奏细节:手指,气息,舌
手指:手形——放松,自然,美观
李春华老师特别强调了指感,就是手指上要带有感觉,换句话说就是接触音孔的不同,发出的音截然不同,要想让发出的音,有不同的味道,首先手指的感觉要到位,有力度,又有弹性。(给我们做了示范,并让我们每个人去体会)
气息:由强到弱的练习尤为重要
舌:双吐,我们大部分葫芦丝演奏者,都是双吐时苦音不行,所以可以单独练习苦音。
虚颤:隔孔打音,并且打半孔,颤的速度,根据曲子需要而定。要表现出象拉弦乐器中的揉弦一样的效果,比如牧歌(示范,并让我们每个人都试吹),并告诉我们不用风格的乐曲,虚指颤音的不同处理方法。
腹颤:也是由强到弱的气震音尤为重要。
音乐中 忌讳重复 ,要学会腹颤和虚指颤音的配合运用,一般来讲,欢快的曲子用到虚指颤音比较多,抒情的曲子,用腹颤音较多,1、2、3、5、6这几个音,用到虚指颤音多,低音6 、低音5用到的腹颤较多。处理曲子时,要有机结合。
傣族音乐的特色:滑音,一般是低音6和1之间和3与5之间 用到的滑音很多,再有就是虚指颤音,尤其是3的虚指颤音,用到很多。
唇:尤其在吐音的时候,唇的动作小,速度快,这样干净利索,又避免了双吐时的咕音出现。
      随后,根据大家的问题,李春华老师现场演奏了多情的巴乌,做了颤指的示范,和赛马这个曲子里,低音6和1的气息转换,和这个曲子里的吐音示范。
下午李春华老师讲到了关于乐器维修方面的问题。筒音偏低时,除了挖孔的方法,可以用小刀由簧片根部向尖部方向,小心打磨簧片的尖部。反之则反。
       乐器由于温度原因,造成的音准偏差,尤其在演出时,上台前,一定要预热乐器,方法是把前面的6个音孔按住,向第7音孔哈气,这样不仅将簧片预热,而且还是整个竹管都得到充分的预热。
       如果乐器的音准整个都偏高过偏低,可以通过调节葫芦丝主管上簧片一端的塞子来调节音准,具体方法是,如果整体音偏低,可以把靠近簧片一端的塞子向里推。反之则反。
       最后,李老师根据我们的演奏进行个别指点。使我们都有了很大进步。

       最后一天,我们进行考试,也可以算是学习的汇报,大家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受到领导们的赞扬,并且几位领导在乐器改良,演奏技法,教学等方面分别作了重要的讲话。还慰问大家的生活情况(因为很多是外地特意过来上课的)。最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并合影留念。都表示这次活动非常好,几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指点,使我们不仅在艺术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不但增进了有益,而且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大家互相鼓励,表示要争取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葫芦丝演奏者。

                                                                                     ———— 作者: 阿支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
 
发表于 2007-1-1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叔周老师提供这样好的资料。

 
发表于 2007-1-11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尤其对那些专业人士,作用大呢!![em01]

谢谢大叔周!

 
发表于 2007-1-11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周的第二期葫芦丝教师研修班记录比较详细!好!
 
发表于 2007-1-28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第二期真的还想看第一期,真是好贴!大叔周辛苦了!
 
发表于 2007-2-11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赵洪啸在2007-1-10 20:27:00的发言:

谢谢大叔周老师提供这样好的资料。

[em01][em01]
 
发表于 2007-2-13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再顶

[em01][em01]
 
发表于 2007-4-4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置顶
 
发表于 2007-4-9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两次了,有收获,感谢!!
 
发表于 2007-4-22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请问大叔周:主管的音调高了,副管的音也要调高啊,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方法呢?

 

 
发表于 2007-4-23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丝制作工艺》是从别的网站上转来的,关于“主管的音调高了,副管的音也要调高”,我认为应该也要根据主管的音调高低做相应的调整,比方说g调葫芦丝的附管和c调的附管音高肯定是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发表于 2007-4-26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我也推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