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赵洪啸

[乐理] [原创]对于现行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情况的具体调查

585
回复
4324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音乐教研员,现在我们市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区里大部分用的是冀教版,而县里就五花八门了,有冀教版,有人教版,有人音版。跟老师们座谈时得知教材的使用老师们根本没有发言权,基本上是上级部门订什么,他们就用什么,有时一个学校要用两个版本甚至三个不同的版本,老师们集体备课极不方便。建议:有权利征订教材的部门考虑一下老师和孩子们的实际需求,把教材统一化,而且订教材时最好以问卷或者其它的方式将骨干教师们意见纳入其中,把最好的、最实用的教材呈现给老师和学生们。我们只能呼吁,又能改变什么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7 20:29: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音乐教研员,现在我们市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区里大部分用的是冀教版,而县里就五花八门了,有冀教版,有人教版,有人音版。跟老师们座谈时得知教材的使用老师们根本没有发言权,基本上是上级部门订什么,他们就用什么,有时一个学校要用两个版本甚至三个不同的版本,老师们集体备课极不方便。建议:有权利征订教材的部门考虑一下老师和孩子们的实际需求,把教材统一化,而且订教材时最好以问卷或者其它的方式将骨干教师们意见纳入其中,把最好的、最实用的教材呈现给老师和学生们。我们只能呼吁,又能改变什么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7 20:29: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7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教了20年音乐课,从小学——到中学,现在教高中音乐鉴赏,用的是广东花城版。感觉教材:1、按课程标准要求完不成教学内容。2、教材缺乏系统性,普遍性、趣味性,且重点不突出.3、脱离实际,不能很好的帮助高中学生建立对“音乐”的系统性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7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教了20年音乐课,从小学——到中学,现在教高中音乐鉴赏,用的是广东花城版。感觉教材:1、按课程标准要求完不成教学内容。2、教材缺乏系统性,普遍性、趣味性,且重点不突出.3、脱离实际,不能很好的帮助高中学生建立对“音乐”的系统性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浙江象山小学音乐教师,06年听过你的课,对现行教材有颇多想法,过些天比赛结束,写点东西发过来,06年听你课后写过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不知赵老师怎么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5 14:44: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浙江象山小学音乐教师,06年听过你的课,对现行教材有颇多想法,过些天比赛结束,写点东西发过来,06年听你课后写过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不知赵老师怎么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5 14:44: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我是浙江象山音乐教师吴清水,对现行教材有点想法,等比赛结束写点看法发过来,06年听过你的课,当时记下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赵老师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5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我是浙江象山音乐教师吴清水,对现行教材有点想法,等比赛结束写点看法发过来,06年听过你的课,当时记下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赵老师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的星:音乐从这里开始

 
http://blog.163.com/mch1977@126
音乐博客,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6 13:53: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的星:音乐从这里开始

 
http://blog.163.com/mch1977@126
音乐博客,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6 13:53:3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0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qs在2010-12-5 14:51:00的发言:

赵老师:我是浙江象山音乐教师吴清水,对现行教材有点想法,等比赛结束写点看法发过来,06年听过你的课,当时记下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赵老师怎么看?

[符合XHTML规范,内容为纯文本或UBB(UBB解释文件版本:2006-5-23)]

哈,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论。

对于06年在象山的交流,我记忆犹新,单老师以及本地老师们的热情好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现在在旅途中的宾馆里上网,马上就要启程赶路,我们再找时间慢慢探讨一些具体的问题。

对于“不备课”我说一句:我当时所说的所谓|“不备课”,是拒写交差式的教案,特别是应付检查的详案。临场的不备课,底气在于平时对于可灵活教学的各种素材的丰富积累,以及对于各类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喜好的深刻了解。

我所说的不用教材,是指不要固定使用某一个版本的教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现有的学生状况、程度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希望我们就此长期联系并探讨类似话题。

我的电话13616006400 欢迎直接联系。请带问单森权老师好,常想起他才华和热情以及敬业精神。

谢谢wqs老师你一直记得我以及当年我曾说过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qs在2010-12-5 14:51:00的发言:

赵老师:我是浙江象山音乐教师吴清水,对现行教材有点想法,等比赛结束写点看法发过来,06年听过你的课,当时记下一点感想:

今天早上,我与象山的一些同行们一起在丹城中学听赵洪啸老师为初一学生上的一堂音乐课,这班学生很幸运,在赵老师的带领下“玩”了一回,而我们听课的教师也跟着“乐”了一回。下课铃响,学生不愿离去,希望课能继续下去。学生走后我们也留下和赵老师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想对赵老师的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我们早上的讨论作一个回顾与思考。
赵老师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方法。他的课不需准备什么,信手捏来就是一堂课,随便什么东西经他一捉弄就是一种乐器,他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可成为乐器,发出奇怪的声音。整堂课下来那种新奇的感觉让人不亦乐乎。许多同事感慨赵老师是在“玩”音乐,学生在“玩”中学音乐,这堂课让学生终身难忘。让许多学生终身难忘这是真的,但仅仅以以“玩”来看赵老师的课,或以这堂课来看赵老师的音乐教育,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我先不谈关于课的讨论,而说说赵老师提到的关于“不备课”与“不用教材”的看法,这也是我们交流中比较关注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不备课”,一说到不备课,许多人就乐——备课,多没意思,多麻烦,那实在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写呀写!而我想说赵老师说的“不备课”,只是不写教案,(也许只是我的理解),写教案只是备课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你的教学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不写教案无所谓,但课还得备,备什么,准备这堂课所需要的技能技巧,你对教材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你怎样引导学生等的思考。我备课习惯于思考,不习惯写。思考这个教学内容会带给学生什么,我这么做对以后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写教案,写教案许多时候还是有必要的。有时可以有选择,有目的的去写教案,写一些详案,精案。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补充。(一般音乐课都是好几个平行班一起上)。这样做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毕竟赵老师是专家,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这个高度。
其次我来说说赵老师的“不用教材”论。
关于这一点我在赵老师面前也提过,说起教材大家都有同感,那里面的东西太过陈旧或治改色彩明显或内容歌曲无法吸引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与中学生。他们不喜欢教材歌曲,热爱流行歌曲。我们的音乐教育常常面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场面。音乐教材的某些导向性有一定的责任,但责任的重点不在教材本身,而在教师本身,更在于传播媒体的导向问题。严肃音乐需要引导,通俗歌曲更需要引导。如果传播媒体不捧“星”,一开始把观众的趣味往一条正确的路子上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已任,负责地引导学生。那么我们的教材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就教材本身而言,它还是有许多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在里面。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好好把握,学生领悟不到音乐的美,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赵老师说的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教材在选择欣赏教材时,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片段来让学生听,这把音乐的美给割裂开来。音乐不同于美术文学,维纳斯断了手臂,书缺了一章,那留下的仍很美,甚至是一种残缺的美。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它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听者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是音响、时间、表现、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审美特点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乐曲贯穿着曲作者,演奏者的情感线索,取其中的片段,虽然也很美很动听,但那种体验常常只会停留的旋律的美感上和教师 、书本对音乐的介绍上。更深层的让人感动的东西需要在全曲的欣赏中逐步发展而来。编书者的意图自有他的道理,过长的篇幅在课堂中实施有些难度,“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另一种担忧是怕学生静不下心来聆听长篇的古典乐曲,但又不能不把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于是取其中最美的片段。其实不然,严肃音乐不难欣赏,难是倡导这种欣赏,难的是教师自己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花点脑子,去听、去想、去思索、去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其实我觉得教育系统对音乐教材及教学也不是限制得很死。尤其是新课标,除了必要掌握的东西,教师有一定的自由度,看你怎么用教材,怎么把握,怎么去完善补充。有些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甚至放弃,有些内容你必须让学生掌握,而且要熟记于心,给学生一种永久的记忆。有些需要我们去拓展、补充、丰富。
但作为基层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我们必须使用教材。赵老师不用教材,他有不用的能力与资格;他不用教材,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学生在什么程度应该学什么;他不用教材但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技巧。他的起点许多时候比大纲课标要高,他的学生有充分的创作空间与求异思维的自由,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没有这种能力,需要教材、大纲给我们提供的那个学习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一步步往上走,但走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自由,有时可以两个台阶并着一个走,有时可以放慢;除了眺望顶峰,还可以把目光转向两边横向地给学生一点更多的知识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教材,并且要用心的去做。教育的自由和生活的自由一样,学会尊重法律,你就会活得心安理得,即自由。同样,学会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你才能获得教育的自由。
2006 、5、12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赵老师怎么看?

[符合XHTML规范,内容为纯文本或UBB(UBB解释文件版本:2006-5-23)]

哈,很高兴看到你的评论。

对于06年在象山的交流,我记忆犹新,单老师以及本地老师们的热情好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现在在旅途中的宾馆里上网,马上就要启程赶路,我们再找时间慢慢探讨一些具体的问题。

对于“不备课”我说一句:我当时所说的所谓|“不备课”,是拒写交差式的教案,特别是应付检查的详案。临场的不备课,底气在于平时对于可灵活教学的各种素材的丰富积累,以及对于各类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喜好的深刻了解。

我所说的不用教材,是指不要固定使用某一个版本的教材。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现有的学生状况、程度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希望我们就此长期联系并探讨类似话题。

我的电话13616006400 欢迎直接联系。请带问单森权老师好,常想起他才华和热情以及敬业精神。

谢谢wqs老师你一直记得我以及当年我曾说过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博客地址我这里不能正常访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博客地址我这里不能正常访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教材N年没换过了,要改就是少了一两首歌,或是多了一些在我们学校根本无法展开的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是广东花城版的教材,我没看过其他版本的音乐教书,但总体觉得花城这个版本的还行,但是内容真的要换一下了,上到我们老师都没激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3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教材N年没换过了,要改就是少了一两首歌,或是多了一些在我们学校根本无法展开的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是广东花城版的教材,我没看过其他版本的音乐教书,但总体觉得花城这个版本的还行,但是内容真的要换一下了,上到我们老师都没激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8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用花城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