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魔鬼芭比

想上一堂有关于周杰伦的音乐欣赏课

29
回复
326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1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15楼的观点,如果一味的压制学生的话,那你的课肯定是没有气氛,学生也是不会欢迎的,我们应该做的是怎么样才能把流行音乐好的元素用到我们的课堂上~~
 
发表于 2007-9-27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一个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更应该教学生如何去分析作品。每个人对美丑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就象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一样!本人以前也不喜欢周,但慢慢发现他确实有才华,能把民族乐器、甚至是一些京剧的唱腔运用进去。人无完人,一个情感不充沛的人,他是不可能写出产生共鸣的东西。不知道大家认同否??
 
发表于 2008-2-24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上上看看~~
 
发表于 2008-2-25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黎牛在2007-3-31 15:59:00的发言:

上这内容我感到音乐教师的悲哀!!!!!!!!!!!!!!!!!!!!!!!!!!!!!!!

为了讨好学生?!!!!!!!!

周杰伦的东西太垃圾!!!蒙骗不懂事的小孩!!!!!!而且,他的人品太差!误导学生!!!!!!!!!!!!!!!!!!!

我受不了了,难道作为一个学音乐的人,你觉得周杰伦的音乐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

周很多的东西都不错,不仅仅是歌词,编曲,配器都很有风格.比市面上其他一些歌手好多了.

我们大学复调课老师,也说过周杰伦的音乐不错.

 
发表于 2008-3-5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谢在2007-4-1 21:28: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黎牛在2007-3-31 15:59:00的发言:

上这内容我感到音乐教师的悲哀!!!!!!!!!!!!!!!!!!!!!!!!!!!!!!!

为了讨好学生?!!!!!!!!

周杰伦的东西太垃圾!!!蒙骗不懂事的小孩!!!!!!而且,他的人品太差!误导学生!!!!!!!!!!!!!!!!!!!

存在便是道理,为什么他的音乐存在这么久了,他的音乐是否能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呢?

我认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你可以跟学生以周杰伦展开辩论.相信你的那堂课会很精彩的.

QUOTE:
以下是引用极品愚人在2007-4-14 9:42:00的发言:
QUOTE:

存在便是道理,为什么他的音乐存在这么久了,他的音乐是否能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呢?

我认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你可以跟学生以周杰伦展开辩论.相信你的那堂课会很精彩的.

QUOTE:
同意~~~~周杰伦的音乐还是蕴涵着许多的古典音乐的功底的,只是以一种当代中国的小年轻人更能接受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出来罢了~

确实深有同感,周杰伦是个受年轻人喜爱.也一定的音乐才能的音乐人,他非常热爱音乐

这学期我在高一课堂上08春晚节目赏析时,被大家评为最热门\传播度最广的节目,大家都选定是,是周的《青花瓷》.于是就周的《青花瓷》及以往的曲风和学生作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课堂上的部分内容..与各位同同仁交流分享.也请各位同仁提出意见和建议.

青花瓷整首歌没有十分突出高亢的部分,但是却更人入戏,曲子如行云流水般划过,不像江河,不似大海,确是潺潺细流淌过鹅卵石,清清澈澈,沁人心脾。也似一幅水墨画,简单清新又极富神韵,仿佛听着歌时正在静静欣赏那一幅淡淡墨画。很舒服。

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从《东风破》、《本草纲目》、《菊花台》一路走来的周氏“中国风”,这次将目光瞄向传统青花瓷器,并因歌词本身清新淡雅的“诗话气质”受到众人追捧。其副歌部分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时成为流行用语,频

繁出现在网友的QQ签名、博客标题中,甚至破天荒跑进了武汉某中学的语文诗词默写,引发教育界一片争议。

  《青花瓷》词作者方文山日前在个人博客上记录该首歌曲的创作过程时谈到,“天青色等烟雨”一句来源于宋徽宗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并引经据典地详解了歌词中“帘外芭蕉惹骤雨”中“惹”字的用法,使“粉丝”们迭呼:“爱上宋词,欲罢不能”。

  流行音乐演绎诗词的潮流并非自《青花瓷》始,从邓丽君、王菲开始的原词翻唱古诗词,到伊能静、羽泉等将诗词、典故巧妙引用引申。诸如《但愿人长久》、《念奴娇》、《辛弃疾》等作品让诗与歌越来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并在年轻歌迷当中传唱得不亦乐乎。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沈郁告诉笔者:“我的学生在课间经常会在教室里弹唱这些歌曲,有些孩子本身就是学习民乐的,对古典风格的现代音乐更有兴趣。”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这样解释:“流行音乐唱古诗本身表现的是一种怀旧的倾向。现在连黄金周调整也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加强,流行音乐也在为恢复传统作努力。”

  然而,与借着古诗的“东风”而热闹起来的流行歌坛相比,目前基础教育中的语文诗词教学却不尽如人意。

  “倘若没有《但愿人长久》这首歌,学生背诵教材里苏轼的《水调歌头》恐怕会非常头疼,”沈郁说,“连我自己背《虞美人》都是根据邓丽君的歌曲才记住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歌手缺乏起码的文学常识,演唱中出现错别字,如《但愿人长久》在邓丽君、王菲、张学友三人的版本中都把“转朱阁,低绮(qi)户”错唱为“倚(yi)”,而伊能静则在《念奴娇》里把“羽扇纶(guan)巾”唱为“伦(lun)”。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好学好文学知识.打造稳当艺术文学根基.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表示:“古词本来就是用来演唱的,诗歌就是诗与歌的合称。但当下音乐旋律的风格跟古典诗意的距离太遥远,古诗句又往往被切成碎片,丧失了其原有的生命。”

   中山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博士、诗人徐晋如对目前基础教育中教授古诗词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意见,他认为,光让孩子去背诵诗词,或是听老师在课堂上讲一遍,那种效果是很有限的,应该在低年级开设关于平仄、对仗的一些基础知识课程,循序渐进,直至孩子熟练掌握诗词格律。一旦孩子学会了写诗填词,有了创作体会之后,对诗词的赏鉴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周杰伦的知名度没有春晚依然如日中天,但春晚让周董的歌曲传播度更广,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在春晚之前,周杰伦的歌曲可能只有他的忠实歌迷才能唱得下来,但春晚之后,这首《青花瓷》以其典雅古朴的歌词和婉转悠扬的旋律,已经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成为老少咸宜的流行歌。以往周杰伦的歌曲以听不清歌词成为传唱的最大阻碍,这次他一字一句款款情深唱出极具中华文化意味的《青花瓷》,让很多中老年朋友也接受了这个前卫的年轻歌者。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