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幼儿个案记录、分析、评语集

27
回复
64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7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 童 成 长 案 例 分 析
案例背景:   萧萧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孤僻的孩子,虽然平时在班里并不是很会说话,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他会说英语,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着迷,他的知识面很广,而且经常能在不经意的时候表现出来。但是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爱心,不愿意为老师和同伴帮忙,相对而言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看到眼前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会默然走开。对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全面发展,用自己的爱心来对待每个小朋友,将会非常出众,。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展开对他爱心的培养。
时间      案   例  描  述      分析与反思(教育策略)
       2月25日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陆续都回到了幼儿园,一个寒假没有见面,他们很多个子都长高了,见面的第一天,他们象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围着老师说个不停,这个时候,萧萧来了,他没有多说话,自己径自走到位置上,摊开一本宇宙的奥秘开始看起来,也没和任何人说话。我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也没有多说话,等我一再要求时候,他才向我问了个好。(由此发现萧萧好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淡然的,对周围漠不关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所以我想以后对他要多加提醒,也许会又收效。)
     3月1日    开学两个星期了,从早上来说,萧萧见面会和你问个好,但是,好象都是处于义务,而不是由心而发的向你打招呼,而问好结束,就开始看他的书,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是很认真,而且带来的书大都是宇宙的奥秘,自从上学期进行过宇宙的主题之后,我知道他对宇宙很着迷。( 于是,我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宇宙开始进行和他的交谈,他对于兴趣的东西完全是两种反映,所以我想这个也许是拉近我和他关系的地方)  
   3月18日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桌子上西湖的图片架移开,于是我指定了陈雨瑞来负责,今天上完课以后,忽然看见萧萧迅速从位置上站起来,然后准备把图片架子放回原来的地方,但是雨瑞马上就说到,这是我的事情,萧萧说,我只是想帮帮你,于是悻悻的走开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是高兴的,说明他并不是冷淡于一切,帮助别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表扬了他,鼓励了他。但是他的表情却显得无所谓。)  
   4月19日我们最近在进行七彩世界的主题,主题进行到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朵七色花,当问到你会怎么使用七色花的时候,有小朋友说要买很多玩具,要有很多吃,也有小朋友说要帮助别人,帮助生病的小朋友,当问到萧萧的时候,他说他有了七色花要让妈妈的身体更好。(我听了以后,觉得他其实是一个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只是不善于表达,好象都放在心里,我马上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他表情上告诉我他很开心。)  
 
       5月17日中午在吃饭前,别的组都很安静,惟独霄霄一组声音很响,等我走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他和天天已经手和手扭在一起了,我想,应该是和他们有冲突了,我有点生气的和萧萧说,“你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天天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开始吃饭了,老师还没有请到他呢”(我一听,马上批评了钟天逸,但是我也同样批评了萧萧,他觉得有些委屈,就眼睛直直的望着我,我就和他讲起了道理,最终萧萧服气的点点头。)  
       5月31日在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各自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萧萧也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带的是一辆半机械的塑料自行车,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在我的跟前不停的晃来晃去,有时还故意在我的面前把法条一拉,让“自行车”滚到的脚边,这时我明白了,他是在引起我的注意,我立刻捡起地上的“自行车”,装着很欣赏的样子问:“这是你带来的”,他点点头,“这个玩具怎样玩,你教我玩好吗?”那一天我看见他会心的笑了。
       6月8日今天,萧萧的妈妈告诉我,萧萧与以前有了变化,发现他的班级荣誉感强了很多,以前对班级的事情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前几天,他请求妈妈帮他买瓶洗手液,原因是班里没有洗手液了,我听了很高兴,赶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我看的出他很开心。  
       6月21日中午,他在教室里玩汽车,突然风风哭了起来,我一看原来是萧萧玩的汽车压到了他的脚,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马上就向徐道歉了,而且棱棱的看着我,似乎我要批评他,如果是以前他一定是自己就走开了,(我看到他的进步没有多批评他,反而安慰徐风起,并一起得到他的原谅。)
小结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交往,幼儿的交往是他们社会化行为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像萧萧这样的幼儿在各个幼儿园为数也不算少,他们由于某些客观的环境影响,使得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与同伴之间有差距,因此交往起来就有了一定的困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进行交往时多倾向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而对那些反应慢、行动迟缓;生性怯懦、胆小,遇事无主张,只会随大流的人,会避开他们,不愿和他们呆在一起。因此,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又是成人对人对事的态度的翻版。通过这一学期的观察,及鼓励,萧萧的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从对周围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爱心涌现,很多地方体现出他有爱心的一面。在平时的教学、游戏中,在集体的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克服自卑感、孤独感及消极情绪,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这种良好的个性更容易被别人接纳。让我们的老师都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受小朋友尊敬的,喜爱的老师,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受冷落。  
 
发表于 2007-3-7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案分析:俊俊的转变
背景: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圆圆的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甜甜的,是班里的“开心果”,可最近“开心果”变成了“哭宝宝”。老师总是听到俊俊的哭声“呜……,老师我不会剪。”刚把剪刀`手工纸拿到手里,俊俊嘴一咧就哭了,老师刚帮俊俊擦干眼泪,手把手教完俊俊。还没来的及转身。“呜……,老师我不会粘。”俊俊的小脸上又挂满泪珠。“我不会”是俊俊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在幼儿园只要遇到问题,困难。这三个字就伴随着哭声出现
场景一:
喝牛奶时,俊俊拿着吸管,费了好大的劲,还是没能插进牛奶袋,向老师投来了求助的眼光。老师鼓励他俊俊能行的,再试试,并用目光关注着他。在老师的引导下,俊俊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把吸管插进牛奶袋中了。老师当众表扬他俊俊你真行,小手很能干。俊俊小脸蛋涨得红红的,开心极了。老师还让俊俊教大家。好几个孩子向俊俊求助,俊俊热心地帮助大家,还鼓励小伙伴“不要急,慢慢来,你能行的”。(这个小小的成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俊俊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了孩子的信心,俊俊开始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了。)
场景二:
早晨,俊俊拉着妈妈的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幼儿园,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妈妈说这是俊俊的爸爸从青岛带来的,俊俊非要带来给小朋友看。老师问:“这是什么呀?”俊俊自豪地说:“这是海龙,这是海马,还有贝壳!”小朋友也都围上来想看个究竟,七嘴八舌地问起来:“这是什么呀?”“这是海马,是生活在海里的!”开始时俊俊的声音还很轻,后来渐渐响了起来,“我告诉你,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的口袋里生出来的。”“你弄错了吧,孩子都是妈妈生出来的,怎么是爸爸呢?”马上就有小朋友提出反对意见。“是爸爸生的,就是。”俊俊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老师。老师适时介入:“小海马是谁生的,我们一起回家请教爸爸,妈妈,查查书本。明天再讨论吧!”(在老师的日常观察中和与俊俊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孩子的知识面较广,老师又了解到孩子对爸爸出差带来的贝壳,海马等特别赶兴趣,就主动和家长联系,取得支持,请家长多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创造机会,为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改善了孩子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进一步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场景三:
第二天,俊俊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刚到,小朋友就围了上来。急性子的扬扬问:“为什么小海马是海马爸爸生的呢?”这次俊俊可是有备而来:“是因为海马爸爸长着一个育儿袋,海马妈妈就把小海马生在这里面,海马爸爸帮忙孵出来的。”……(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使他们主动地、乐意地去做事情,利用孩子的长处帮助树立信心。)
情况分析:
1、家长的“包办代替”教育方式                                         
俊俊大部份时间是爷爷,奶奶带的。家里遇到事情事无巨细都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也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弱,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也不会。再加上孩子自尊心极强,当孩子做不好时就会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帮助他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
俊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男孩,老师也总觉的孩子年龄小,对他放低要求,孩子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也总帮孩子解决。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依赖思想,对俊俊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综上所述,造成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遇到问题不主动去解决,而是寻求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产生了恶性循环。  孩子出现自信心不足是常见的。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也会出现个性偏异,危害心理健康。
教育措施:  
(一)教师对孩子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他人态度的反映。,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常见有些孩子做事顺利时就说;"我聪明。"遇到困难就会说:"我笨。"一般说,儿童对自身力量的评估都是依从于他人的。别人怎样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的。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孩子怎样看待自己。周围人的鼓励,对于增强儿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师作为儿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权威者,对他们的评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必须恰如其分,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一般说,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肯定和鼓励应该是具体的、有根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信心,鼓舞孩子作进一步的努力。过分的称赞是有副作用的,它会引起儿童盲目自信或对称赞抱无所谓的态度,使称赞失去了教育作用。例如,有的成人对儿童的称赞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而是笼统地说:"太好了"、"好极了",甚至夸大其词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地称赞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发生错觉,以为自己样样都好,渐渐从缺乏自信到过分自以为是。
(二)坚持正面教育,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主要是对自己没信心,害怕失败。当教师用积极的眼光、正确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孩子时,孩子也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教师适当引导孩子参加些实践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既不太难也不太易的任务,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欢乐。这样做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极为有效的。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力所能力的工作,用“皮格马列翁效应。”努力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支持孩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信心都是大有益处的。坚持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激发孩子不懈的克服困难,解决困难。俊俊很胆小,教师就时时鼓励孩子,告诉他俊俊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在孩子遇到问题困难时,教师适当降低困难的难度,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例:帮孩子解决最难的部分,其余的问题鼓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树立孩子自信心的同时引导孩子发现同伴的长处。
  教师在引导孩子看到自身力量、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同伴的长处,使孩子意识到自己会做的事其他小朋友也会做。有些事情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但另一些事情别人比自己做得好,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这种多方面的横向比较,既不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亦可防止孩子产生过于自信或轻视他人的骄傲心理。
(四)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要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俊俊的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俊俊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和支持俊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俊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在《纲要》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巨大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事充满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并能在做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我们大家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喝彩!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顾颖捷  观察时间:2004年9月2日、9月3日     观察内容:开学了    观察者:wode
观察背景:新入园,幼儿情绪不稳定,依恋性强。
案例:
观察(一)
今天是入园的第二天,教师要求家长把孩子送至教室后马上离开,顾颖捷的妈妈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离开,可顾颖捷小朋友却紧紧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愿下来,嘴里喊着:妈妈不要走。看到这情况,我便过去接,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她妈妈手里接了过来,我以为她会平静下来,没想到她对我无休止地拳打脚踢又加上抓和拧,我只好把她放了下来,可下来后更厉害,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脚不停地蹬,谁在她的旁边就打谁,谁去理她她就叫得更响,我们只好离她远远的。
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闹,开始注意旁边小朋友的游戏了,有时还表现出一些喜欢的神色,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那群小朋友。
老师介入:
这时,我就过去轻轻地把她拉起来说:“来,老师带你去游戏。”她的眼睛看着我,顺从地跟着我,一会儿就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分析:
幼儿[夏冬平1] 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刚入园的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对父母和家庭有强烈的依恋感,入园后产生分离焦虑,对幼儿园的人和环境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孩子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没有安全感。虽然我们在孩子入园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家访、带孩子入园游戏等,这也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从案例看顾颖捷也是个倔孩子。
 观察(二)
户外活动时,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滑滑梯,顾颖捷小朋友很高兴地跟着老师来到了滑滑梯旁,她像一只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滑滑梯,到了滑滑梯的最高处时,她挥动着小手对我喊:“老师,再见。”说着,就很快地滑了下去。第二次滑时,她同样高兴地和我交流。我便走过去和她握手,她很兴奋,像老朋友一样和我握手。
直到晚上离园,她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
分析:
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刚刚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她很快地被幼儿园快乐的游戏所吸引,也和老师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能友好地和老师交流。从上述案例看,她是一个情绪变化较快的孩子,情感丰富、动作爽快。为此,我查阅了她的家访记录,发现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活泼、大方,就是喜欢耍小脾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抓住孩子的个性,慢慢地引导她,让她顺利地度过入园关。
 观察(三)
今天是入园的第三天,早上,顾颖捷小朋友较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我以为今天她肯定会乐意上幼儿园了,没想到,她还是扯住妈妈不放,嘴里还哭喊着,我接过她,她没有像昨天那样对我拳打脚踢,可还是拼命地挣扎想下来,放她下来后,她又坐在地上哭,我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去理她,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她换了一个地方,她就坐在我的前面,哭声也轻了,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对我说话,我扶起她,一摸裤子湿了,原来她尿裤了,所以移动了位置。帮她换洗干净后,她就和小朋友游戏了。
 分析:
    顾颖捷今天的情形比昨天有了明显的好转,哭闹的时间也缩短了,只是在哭闹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不顾,甚至要小便也不去,宁愿尿裤,也不跟老师讲。情绪波动后,她用移一个位置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请求老师的帮助。任性的孩子没有自我克制能力,不能忍受任何的约束。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孩子的未来创造幸福,对于任性的孩子,我们要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帮助幼儿逐步改正。
 观察对象:小二班幼儿  
观察时间:2004.10
观察内容:图书哭了    观察者:wode
案例:  
最近阅读区的图书越来越破,平时也没发现孩子们有什么争抢,因此进行了观察。今天中午大多数幼儿吃完饭在走廊里看书,“哇!一条小虫,快来看呀!”孩子们有的顺手把书放在小椅子上,有的随手把书一扔,扔在了地上,有的扔在花坛中;有的由于急着看虫子,就匆匆从书上踏过去,似乎无心顾及图书的“安危”。我还发现小朋友放图书时,没有把封面翻好就随便一插,有的干脆乱塞一通,图书架一关,许多书就折歪了。                         
老师教育:
为了引导小朋友爱护图书,我编了一个小故事:小二班的书架里住着书宝宝,它们跟小朋友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小朋友常跟它们学知识、学本领。可这几天书架里有人在哭,且哭得很伤心,怎么回事呢?我随手打开书架,让小朋友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爱护图书把它弄破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纷纷说了该怎样保护图书,我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还跟小朋友一起修补图书,体会到我们更要好好爱护图书。我请每个小朋友争当图书管理员,爱护图书。
分析:
知[夏冬平2] 、行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孩子有了知情感受,行动上才能反映出来。小朋友有了相互督促的习惯,看见别的小朋友把图书乱扔,就会提醒。经过这次教育及随时提醒,图书破损现象越来越少。
 观察对象:施姗姗    观察时间:2004.10     观察内容:我们一起玩吧     观察者:wode
案例:     观察(一)
来园时,施姗姗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我就站在她的面前迎接他,可施姗姗却径直走到教室里。我牵着她的手说:“姗姗,你早!”她用眼睛望着我,但很快又移开了。我又说:“姗姗,你早!怎么跟老师打招呼?”她看了我一下,才轻轻地说:“老师早!”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姗姗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终于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分析:
施姗姗已能愉快地上幼儿园了,但姗姗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希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
观察(二)
    自由活动时,施姗姗拿着新带来的汽车玩具,独自开心地玩着。这时王泽宇走过去,向她要小汽车玩,她摇了摇头跑开了,王泽宇见她不肯,就准备抢,施姗姗一边紧紧抓住汽车,一边还“噢噢噢”叫起来。我走过去,施姗姗和王泽宇停止了“抢战”。我引导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我们一起玩好吗?”结果施姗姗爽快地把汽车放到了王泽宇的手中。
分析:
从施姗姗玩“汽车”时的开心模样同被抢时的紧张神态可以看出,她已经把“汽车”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因为她不仅可以在玩的时候舒发自己的情感,还能通过“汽车”与小朋友交往。
从案例看,她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特别是在交往方面,她似乎不知该如何参与到同伴当中去。如玩积木,实际上她很想玩,但又不敢大胆地对小朋友说:“我和你们一起玩”。起初,她不愿意把玩具借给别人,当王泽宇有礼貌地向她借了以后,她又很爽快地答应了,说明她内心也渴望和伙伴交往。
 观察对象:季丽丽    观察时间:2004.11.  观察内容:去玩吧   别怕    观察者:wode
观察背景:季丽丽在体育活动中,很少主动参加游戏,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呢?
案例:      观察(一)
    晨间户外活动中,我领着孩子玩“开大炮”的游戏,孩子们把雪碧瓶当成炮弹扔向远处,兴致很高。轮到丽丽了,只见她笑眯眯抓起瓶子,可还是让彭李诚先一步扔出去了,其他孩子叫起来:“丽丽输了,诚诚赢了!”丽丽听了捏着瓶子低下头不肯扔了。我鼓励她:“丽丽没输,只是没准备好!”丽丽听了我的话,鼓起了勇气,把瓶子扔了出去,可还是诚诚扔得远,孩子们又要嚷了,“嘘.....”我马上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她休息一会儿,后来丽丽在老师的鼓励下,又一次加入了游戏的队伍。
    分析:丽丽第一次投掷时笑眯眯的,只是被孩子们的欢乐气氛所感染,当瓶子扔出后,孩子们的评价使丽丽的自尊心受挫,但从再次参加游戏中看出,她正逐步的融入集体,并开始承受失败,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观察(二)
    今天我带孩子们到“淘气城”去玩,孩子们很兴奋,他们迫不及待的往里跑,愉快地玩起来,可丽丽在原地不动,我提醒说:“丽丽和小朋友一起。”她摇摇头,“我带你玩?”我拉着她的手说,可她一个劲儿往回缩,“你看!行行在玩走铁索桥呢,一荡一荡,多好玩呀!”我试着分散她的注意力,并不停地向她描述游戏的欢乐,过了一会儿,我惊喜地发现丽丽一边听一边不由自主地走到“淘气城 ”边,还不时回头看看我,我故意装作没看见,很快孩子们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她,慢慢地她开始玩起来了。
 分析:
季丽丽并不是真的不想玩,只是因为这些玩具平时没接触过,需要她鼓起勇气去尝试,探索其中的玩法。而尝试和探索的结果或许成功,或许失败,因此丽丽有些胆怯了。而老师的讲述正是为丽丽“打气”,让她知道这并不难,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能得到快乐,逐步引起她游戏的欲望,开心地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
策略:
1、在平时的各项户外活动中,多鼓励和引导季丽丽参加,即使不成功也对她的勇气加以肯定和表扬。
2、在她的活动能力范围内,要适时地帮助她更快地投入到尝试活动中,积累她的游戏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不爱交往的韩韩

观察时间:2005年3月

观察对象:韩韩

观察地点:活动室

背景资料:

    韩韩是这学期来的新生,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抽出时间陪她,因此她常常一个人玩。在平时的生活、游戏中缺乏主动性,很少自己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一起游戏。

观察目的:

    新世纪主题探索课程提出:“幼儿园课程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都应存在着教育,韩韩不能主动找小朋友玩,与孩子们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影响着她的心理健康及今后与孩子之间的交往。

观察实录:

    餐后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今天韩韩吃饭慢了一些,当她走进娃娃家时,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琪琪、珊珊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韩韩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我轻轻地走过去问:“韩韩想玩娃娃吗?”她点点头。“那你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吧!”她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微笑着对她说:“韩韩,你看琪琪她们一起和娃娃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她们的游戏呀!这样又有人和你说话了,又有人和你做游戏,那该多好玩呀!其实她们也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做游戏,不信你试一试?”“那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呢?”韩韩终于开口了。“你可以当小客人呀!带上你的礼物去看娃娃对吗?”这时她才慢慢地挪着步子走进玩得正开心的琪琪小声的问:“我做你们的客人好吗?”“可以”琪琪开心的回答。韩韩露出了笑脸说:“我今天来看宝宝,你们在给宝宝吃什么呢?”“吃米饭、牛奶”琪琪边看看娃娃边说。 “我送糖给你们的宝宝吃吧!”,于是琪琪她们和韩韩一起给娃娃喂起了东西,有说有笑开心极了。不一会儿,我发现她们还进行了分工合作:琪琪洗菜、珊珊切菜、韩韩做起了饭,另外的几个小伙伴有照顾娃娃的、出去买菜的……等等。这时的韩韩已经融入到和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分析与措施: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每当有小朋友找韩韩玩时,她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只要让她主动找小朋友时,却是难上加难。韩韩可能还没有形成主动找小朋友交流的意识,因为她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好。或是由于长期独自游戏,没有掌握与小朋友交流的方法,导致交往能力较弱。

 一、让孩子有交流的愿望

   《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韩韩不能主动找人交流是她缺乏交流的愿望,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在园总爱一个人玩。因此,我们要关注她的兴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我发现韩韩想玩娃娃却又不愿与幼儿一同游戏时,我先给她描绘了投入游戏所带来得愉悦感觉,而后鼓励她去参与,给她支持。

二、让孩子有交流的对象和学会交流的方法  

韩韩不愿与孩子交流,也可能是怕被人拒绝。当她说“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时,我知道她还没掌握主动与人交往的方法。于是我鼓励韩韩以客人的身份很自然地进入了游戏在活动中。我们应帮助孩子寻找交流对象,并逐步引导幼儿由介入式交流向自主式交流发展。韩韩由慢慢地挪步走向小朋友,到开心地融入孩子们的游戏,充分的体现了交流对象的重要性。同时交往应当学会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刚开始时韩韩只是与孩子们一起喂娃娃吃东西,后来融入到了小朋友的游戏中,在孩子的带动下和她们有了协商及更好的分工合作:有洗菜的,做饭的、照顾娃娃的……等等。

三、让幼儿有交流的内容

    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把语言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很重要,让幼儿“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孩子后来的分工合作,就来自于在生活中看见父母做饭的情景及周围生活中看见的大人抱孩子的样子。这使我充分认识到‘生活即教育’,我们更要充分挖掘周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让孩子体验交流带来的快乐。

    这一次的成功交流,会为韩韩积累一些谈话的经验,更会让韩韩感受到交流带来的乐趣。“一吐为快”之后韩韩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为她下一轮的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只有一次成功的交流经验是不够的,我们应多帮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家园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幼儿园的教育是有限的,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不断的进步;只有家园配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个性,我们已和韩韩的父母达成共识,帮助她们了解到让孩子主动交往的重要性,她们表示:今后会多利用双休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的多创造韩韩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我们共同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而努力。

    总之,人的兴趣的培养,情感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具备交往的主动性与基本技能是孩子与人合作,以及日后步入社会的基础。对韩韩的观察我会继续进行,今后我更会为孩子创造一些交流的空间,让她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的技能。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一班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 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 吃饭时,敏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敏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敏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敏敏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敏敏,你喝水喝得真好”,敏敏说:“多喝水不生病啊。”“敏敏,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敏敏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一个月来,敏敏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还有点调皮了,你交给她的英语单词不会忘记,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她引导,让她快快长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教师:中年人生          

一、个案分析

我班小朋友杨彬在两岁左右时,经多家妇幼保健机构及儿童心理精神病专家询诊,被诊断为患有多动症。从行为的各项检测分析,其症状属于比较轻的一种,矫正好的各能性较大。其主要症状有:

1、行为异常。不受纪律约束,破坏性很强,四处跑,干扰他人正常活动,常常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2、情绪障碍。冲动,急噪,爱发脾气,做事缺乏耐心,喜欢争抢,不会谦让。

3、意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容易分心,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扰。

4、运动障碍。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做操时不会手脚同时动作,不会扣钮扣等。

二、干预措施

幼儿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出现在学龄前期,对幼儿早期智力发育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5岁是治疗多动症的关键期,应及时采用干预措施。杨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杨彬的成长非常重视、关爱。家人定期与老师交谈、讨论,并共同制定矫正方案。

(一)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杨彬好奇好动但又急噪,缺乏耐心,因此每次活动我总是让他先操作,让他多发言。当他专心工作时,我悄悄告诉他:“以后要发言先举手,老师每次都第一个请你上来。”户外活动他喜欢冲跑,我就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运动,让他多余的精力得以释放。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会影响到他人正常的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串珠、拼图、系鞋带等精细手工活动中,多鼓励他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以后再在材料的投放上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杨彬规则意识较差,我没有因他经常“添乱”就歧视他,而是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融入集体,学会听指令行动。如杨彬常把不吃的点心扔在地上,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把地板擦干净。有时让他当值日生,帮阿姨擦桌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乱仍残渣的毛病改掉了。

4、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杨彬喜欢做游戏。每次游戏时都显得特别兴奋,但也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为培养他的自控力,我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 ,如户外活动中让他当裁判,看看哪个小朋友拍球次数多或跳得远;体育活动中让他当“猫妈妈” 、“兔妈妈” ,让他懂得关心爱护“小猫” 、“小兔” ,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角色游戏中让他当“交警” 、“老师”等,通过履行角色职责,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慢慢地,杨彬的自制力有明显提高。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措施

1、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因势利导。家长经常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和实质。如抢同伴玩具是因为不善于协商等,引导孩子正确判断是非,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一点一点地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2、利用爱心滋润孩子的心田。时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他的个性特点,允许孩子暂时犯一些错误。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注意生活规律。即使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期,也要让孩子按时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

4、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注意巩固,不断强化。

三、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年的家园配合训练,杨彬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攻击行为明显减少,能独立初步完成绘画、手工作业;动作的协调性有很大的提高;能较准确地按要求完成简单指令,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有时还能主动做出谦让。不足的是运动量还较大,做事不够耐心。杨彬的这些进步,对一般幼儿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现在已看不出他是一个“问题儿童”了,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杨彬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班孩子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
  这是机关幼儿园小班的新生入园第一个月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案例,在这里,只截取了一部分幼儿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情况分析:
  嘟嘟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前曾上过4天托儿所,由于不合群,家人因心疼怕孩子吃亏而未坚持下去。入园以来,嘟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

片段一:第一周
事件:入园的前几天,嘟嘟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任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嘟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遭失败。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于肯回座位坐下。


片段二:第二周
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嘟嘟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嘟嘟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虽然始终不愿意自己动手,但还会自言自语“嘟是黄星宝宝”。

分析:每天都是老师喂嘟吃饭,评吃饭能干的“黄星宝宝”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嘟今天是黄星宝宝吗?嘟有些羡慕别人,所以才会自言自语说自己是黄星宝宝。老师针对嘟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嘟要当“黄星宝宝”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嘟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于当上了“黄星宝宝”,老师大大表扬了嘟,嘟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段三:第三周
事件:已经玩过了好几次滑梯了,可嘟都不愿意玩。又玩滑梯了,老师对嘟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去试试。嘟摇摇头不肯去。第二天又玩滑梯,嘟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手舞足蹈,却不敢上去。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害怕的活动,。其实,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该让他尝试一次。老师抓住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说:上去试试,真的很好玩。顺势把嘟抱上滑梯,嘟快要哭了,但还是滑下来了。还好,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嘟尝到了奇妙的滋味。

片段四:第四周

事件:这些天,嘟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敢玩滑梯了,和同伴玩得可起劲了,终于融入了集体之中。午睡了,老师到处找嘟,原来嘟在教室帮老师放凳子,老师表扬嘟,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评析:曾让老师担心不已的嘟变化很大,已经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允许他不入座、不午睡,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了嘟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嘟克服了胆怯心理,树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自我中心”,树立了自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班个案缺点矫正总结

德清机关幼儿园     执笔:陈恺

幼儿姓名:王宁

年龄:5周岁       

时间:2004年9月——2005年1月

总结:

王宁小朋友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但是没当她遇到困难时,总是用大叫或哭闹来引起大人的注意来帮助她解决。针对这些,开学初我们制定了周详的计划,一学期下来,王宁小朋友遇事就大叫哭闹的不良行为有了明显的减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渐渐增强了。现在总结如下:

1、            冷处理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会和其他幼儿发生小矛盾。每当她大叫或哭闹时,我们都洋装没听见,旁观她会怎样处理。刚开始时她会歇斯底里地闹上好一会儿,但见没人理她,慢慢也就停止了。我们见她冷静地差不多了,才走过去,心平气和地轻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你自己能处理吗?并鼓励她一定能行。通过反复的纠正,王宁小朋友逐渐地每次遇矛盾哭闹行为在时间上减少了,开始试探寻求别的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她知道老师是不会来帮助处理的,只有靠自己解决!

2、            鼓励表扬为主,时常提醒

幼儿期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为了强化王宁小朋友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我们和她达成协议:每次只要她自己解决困难就可以来告诉我们,我们会奖励她一颗五角星,到学期结束五颗五角星可以换一朵大红花。她欣然同意了,并在平时,我们会在她遇到矛盾时提醒鼓励她自己解决。到学期结束时她竟拿到了六朵大红花。

3、            家园合作,共同纠正

为了更好的纠正王宁小朋友的问题。我们跟王宁父母进行了一次次沟通:了解到王宁在家时一般遇事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帮助解决了。因此,我们与父母商讨出了一套方法:以后王宁在家遇到困难时大家不再一味帮助,而且让她自己一冷静思考,想出一种解决办法后告诉大人再继续做事。经过一次次父母的暗示提醒与讲道理分析,王宁小朋友在家的表现也好多了。

总之,经过一学期老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王宁小朋友遇事就哭闹的不良行为有了明显矫正,而且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解决困难呢!同时,她也更受其他小朋友喜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哭的小壮壮

 

徐州铁路第一幼儿园   张成珠

 

壮壮小朋友每天到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哭着不让妈妈离开。而且哭闹的很厉害,是什么原因使他这么不愿意到幼儿园?我进行了调查:

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到幼儿园?

壮:我不愿意睡中午觉。

我说:不睡午觉不好,会影响下午的游戏活动的。

壮:妈妈说:不睡中午觉。

问:妈妈真的这么说了吗?

壮;说了。

我说;如果妈妈真的这样说了,那是妈妈的不对,我明天会问你的妈妈的。

班级的老师说;在小班的时候每天到幼儿园的时候就哭闹。现在升到中班了和在小班的时候一样,每天到幼儿园总是大哭大闹,抓住妈妈的衣服或是头发不松手,根据着个情况,我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壮壮现在升中班了张大了,明年还要升大班上学,天天到幼儿园哭,多不好。班里的小朋友不哭,你一个人哭多难看,再说: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哭的孩子,你想让老师喜欢你吗?”“想”“好,我们从明天开始到幼儿园不哭好吗?”“好”“我相信壮壮小朋友会做到的,同时老师和小朋友都会欢迎你的,会和你交朋友的。而且我明天一定要找你妈妈谈话,是不是妈妈真的说不让壮壮睡午觉了,还要看见一个不哭不闹,高高兴兴到幼儿园来的好孩子。”

第二天,壮壮的爸爸送他到幼儿园,我看见他虽然没有哭,但是脸的颜色不怎么好看,而且还是躲着我进了自己的班级。

我找到了他的妈妈问了一些壮壮情况:“是你不让孩子睡午觉的吗?不是,壮壮不愿意睡午觉。他不愿意到幼儿园,为了让他到幼儿园我就同意了,没想到让小孩子骗了,钻进了孩子的圈套了。”

今天,我看到他到幼儿园没有哭,是因为我昨天批评了他,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孩子今天做到了,所以我向你了解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教育孩子。但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分析是否正确、有理,不能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思想情绪,以至影响孩子一天的学习、游戏活动。

壮壮经过中班一年的学习变化很大,从一个天天哭闹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文明、讲道理、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了。升到大班后参加了徐州市首届幼儿创造性幼儿游戏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在运动中的个案

今天的挑战活动我们安排了“救小鸟”的主题活动。教师事先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例如:爬竹梯,过小河(走梅花桩),爬山坡(平衡板),过山洞(钻爬)等最后救得小鸟完成任务。孩子们看到这个场景个个异常兴奋,跃跃欲试。胆大的孩子冲在前面,胆小的跟在后面。陈昊云小朋友在竹梯面前停了下来,他看了看,用脚踩了一下竹梯试了试,感觉有些犹豫。后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催促他:“你快一点呀。”昊昊在同伴的催促下只得鼓足勇气前进。在竹梯上的他战战兢兢,每走一步都要回头看一下。别的孩子都是手脚一起前进,可他几乎是横着前进的。也许是因为后面同伴的催促也许是太紧张,昊昊在爬到竹梯一半的时候一脚踩空从梯子上滑了下来。

分析:

陈昊云小朋友是我班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在平时的来园户外活动中,家长总是帮他挑好运动器械在旁边看着他玩。在其他的运动中,他不是在一旁看着就是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安全的活动,带有冒险性的游戏或者是没有尝试过的器械他都不会去玩。在今天的挑战活动中,他没有完成任务。活动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虽然他终于敢尝试,但由于缺乏活动经验,不知道如何攀爬竹梯,也缺乏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没有成功。

启示:

    在冒险运动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一些大胆的孩子,一些胆子比较小的孩子在活动中并不现眼,他们很容易被我们遗忘忽视。对于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更加重视。我试想了一下几点措施:1、通过各种途径,如教学活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我带你等,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基本的运动能力,走,跑,跳,平衡等,发展其动作的协调性。2、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其大胆自信的品质。3、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和家长多沟通,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 心 解 析
——对幼儿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的关注和思考
一、案例描述:
小辉4岁,长的虎头虎脑,圆圆的脸,胖胖的身体,非常健康、可爱。可不知何时起,可爱的小辉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吮吸手指。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梦乡,只听见寝室的某个角落传出轻轻的吮吸的声音,我寻声过去,走到小辉的床边,只见他睡得甜甜的,但是口中却含着大拇指,津津有味的吮吸着,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拿开放进被子里,可小辉翻了个身,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连续反复了好几次。晚接时我将情况告诉了小辉的妈妈,妈妈很惊讶,因为之前没发现。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小辉真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很着急,与我们老师一起商议并要求我们多提醒、督促他,希望能改掉小辉的坏习惯。她曾耐心的给小辉讲解吮吸手指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但收效甚微。当妈妈看到小辉的手指被口水浸泡的发白,心痛不已,她曾多次尝试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都没什么成效,都是过后又忘了。有一次,小辉没事干时又将手指放在嘴里,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的打了他,事后小辉有所收敛,但在没人注意时吮吸的更厉害。家长非常苦恼,但无技可施。
吮手指是防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和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特别情绪状态的表现。婴儿出生不久就会本能地吮吸自己的手指,这种吮吸如果经常发生并成为习惯,就将给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影响当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势必影响幼儿以后的发展。吮吸手指看似细小的不良习惯,可能直接阻碍着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如果一旦被成人忽略,没有及时地加以控制和纠正,带给幼儿的必将是身心双方面的消极影响。
二、导致的原因
上述案例都围绕一个问题:幼儿存在着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我们在分析原因时,首先要知道孩子吮吸手指,在一段时间里是正常的,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几乎逮住什么就把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这是婴儿发展自身动作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方法。但到了3岁以后还在吮吸手指那就有问题了,问题出在内心的焦虑上。
有的研究认为,幼儿吮吸手指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和爱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模仿成人或大众传媒渠道获得;同伴间的相互模仿和强化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同伴;教育不及时,没有得到家长及时的关注和制止;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苛,期望过高等,由此造成焦虑和压力,迫使孩子退回到婴儿状态,在吮吸手指中寻求安慰,于是养成了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
三、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危害
幼儿由于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所以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用自己身上的所有部位争取着和外部刺激的联系。而最直接的就是用小手感受和碰触自己周围的物体,由于缺乏对物体的判断力,同样他们也很难识别自己触碰的物体是否干净,因此孩子一旦形成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就会将手指里面的大量细菌和有毒物质直接进入孩子的口中,从而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使其感染疾病,也应验了“病从口入”这句话。另外经常吮吸手指,还会损坏牙齿,因为幼儿在吮吸手指时上下门牙用力不均,容易使上下牙对不齐,这不但影响到孩子的颜面美观,同时也影响牙齿的功能,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有的幼儿长大后,吮吸手指将慢慢转变为咬指甲,据有关医学了解,经常咬指甲会造成手指甲附近的手指皮肤出血,由于经常浸泡在唾液中还会导致发炎,有的幼儿将自己的手指甲咬的特别短,使指甲失去了本有的保护作用。并且经常咬指甲的幼儿容易患甲沟炎等病症。
在生活中经常吮吸手指的幼儿在同伴中容易被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排斥,而产生一定的孤独感、焦虑感、紧张感、自卑感等造成不良习惯的恶性循环,孩子经常吮吸手指会受到同伴的嘲笑,加深孩子的消极感受,由于这些不良的感受,孩子又会采用吮吸手指、咬指甲的方式加以排遣,所以导致这些不良习惯更加固化。
四、如何纠正
孩子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露情绪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情绪直接外露的,但有时又会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的辨别。与成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这时,有的孩子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吮吸手指。它表达了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以寻求满足或想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
1、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吮吸手指的弊端
 面对儿童吮吸手指,我们应该对幼儿的这种行为予以关注,并耐心的找出在什么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比较频繁,不要一旦发现就粗鲁的批评或强硬的制止,甚至野蛮的惩罚,如上述案例中小辉的爸爸妈妈,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当每次我们发现时应不厌其繁温柔的告诫,比如:“吮吸手指,是小小孩的动作,你已经长大,再这样做是很难为情的。”让幼儿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多给讲解一些关于病菌的故事,多陪孩子看一些关于卫生方面的小画书,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卫生与否。
2、 不要给孩子心理上施加过多的压力
一个人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到抽象的过程,不同的孩子有他的强项和弱项,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教育。我们的家长有时会不顾孩子的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而大量地进行灌输教育,家长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才会卓越,这样的教育不仅是拔苗助长,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从而导致他们心理发展上的失衡,并以吮吸手指来给予心理上的安慰。我们应适当调整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对孩子力求完美,不要过分强调竞争,不要对孩子不断加压。
3、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的自控能力的培养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四、五岁的孩子已萌发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可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去看一些寄生虫的实物,告诉孩子把手让孩子从心理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妍妍是班上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姑娘,她既没有出众的外表,平时也不多言语,文静乖巧,从不让老师操心,正是这样的普通孩子常常会被人忽略。但自从那件事以后,这个平凡的小姑娘却使我悟出了一个教学原理,净化了我的心灵。
案例描述:
在孩子的心中,老师是他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我总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每次选“小老师”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为了能较好地维持活动秩序,对那些能力较强、在同伴中有一定威信的孩子机会总是多一点。(不可否认,对表现突出的孩子我有偏袒成分,觉得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完成得好一些)
那天,翻开妍妍的“家园联系册”,只见家长意见中这样写道:非常羡慕那些能当“老师”的同伴,在家常请爸爸、妈妈当“小朋友”,妍妍当“老师”,我们都觉得她能干了,希望什么时候在班上也当一回“老师”,妍妍一定会努力做好的!”原来她的内心还有这份渴望,我的脸上不由得一阵微热,为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失误而惭愧: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于是,在下一次活动时我就仔细留意她:听到要选“小老师”时,妍妍的手虽然举得没有别人高,可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则充满期盼地望着我,让人不忍拒绝,我就请她来当。“荣任”之后,妍妍显得有些兴奋,接过铃鼓认真的拍了几下,说:“谁坐得最神气呀!”(完全套用我们平时上课的语气)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吸引住了,接着组织了“背古诗”和“讲故事”活动,还玩了游戏“猜拳找朋友”,语言流利,表达清楚,活动井然有序,看来这个“小老师”当得不错,在这之前我从未发现她这么可爱,这么能干,结束后,我表扬了她,她笑得非常灿烂。
有一次小朋友都离园了,只剩妍妍和少数几名幼儿,我陪着他们折纸工,这时,妍妍突然问我:“叶老师,你也喜欢我吗?”“当然喜欢呀!”她又说:“我以为你喜欢婧婧他们,不喜欢我!”我有些奇怪:“为什么?”“因为我没他们能干。”她黑豆似的眼睛大而直率地望着我,这眼神强烈地触动了我,仿佛在指责我平时工作中的“偏见”,“怎么会呢,你也是个能干的孩子,上次做‘小老师’你不是做得很好吗?”得到了我的肯定,她接着说:“叶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当老师!”“为什么?”“当老师可以教小朋友很多本领。”我又问:“你还喜欢唱歌是吗?”“是的。”“能唱一首给我听吗?”她大方地边唱边舞,完全没有往日的羞涩,腼腆,听着,看着这一切,我责怪自己怎么早没发现呢?
反思:
妍妍这个普通而又不乏可爱的小姑娘让我想到更多、更平常的孩子,平时,我们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到聪明、能干的孩子身上,给予更多机会;或者注意能力相对落后的孩子,以求他们不断提高;对中等水平,这些普通,平常的孩子时常忽略,正是这样,使他们显得胆怯、不自信,能力也不见提高,这是多么残忍和不公平,在他们的内心也有着一份热切的渴望,需要老师多观察、留意他们。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多关心这些中等水平、容易被忽略的普通孩子,细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爱滋润每一颗纯洁无暇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写个案分析: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及评价要点
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观念和行为脱节的现象。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个问题,并试图从各个角度开展研究,以解决这个问题。由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俊英老师主持的“幼儿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八五”、“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力图通过制定幼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提供比较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本刊陆续刊发该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反映这项研究成果的一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儿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幼儿?园长与教育行政部门又该如何督导、评价教师的这项工作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位幼儿教师的几则观察日记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思路。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1997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1997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

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1997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的“饥荒”。

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需要抓住三个基本环节:

1.现场观察

2.记录观察结果

3.分析、利用观察资料

A、B两位教师,在这三个环节中做得怎么样呢?

其一,从现场观察看

A教师抓往黄点点连续三天的异常情绪,展开追踪观察是可取的。

B教师抓住胡辛峰的分离焦虑,进行深入的观察也很有必要。

她们在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的问题上,很重视幼儿的情绪心理健康问题,是值得 提倡的。追踪观察、深入观察也是必须的。

其二,从记录观察结果看

A教师在观察记录中,仅以“又哭了”三个字记叙黄点点的消极情绪,过于简单了。因此,教师对幼儿产生该行为的原因的分析、判断,也只能是“可能是不会说话,”、“原来是不会脱衣服、”“原来是不爱吃牛肉”。这些结论,既不是黄点点告诉的,又不是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难免带有教师主观推断的色彩和成份。而这样主观推测出来的结论,对于解决黄点点爱哭的情绪问题是毫无裨益的。

B教师却不同,她通过对旁听到的父子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对胡辛峰的神态、心情、语言的描写,以及与胡直接接触的追忆,使观察记录较好地保留了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貌,客观、翔实,为进一步提示这个单亲家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提供了线索,也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切入点。

其三,从分析、利用观察资料看

A教师对于点点为什么天天哭,未能从不会说、不会穿、不爱吃等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向、胆小、适应不良这样的性格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层面去寻找原因。小班幼儿,为难时会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没被满足;若因为恐惧,则要分析是什么使儿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习惯,就要寻找孩子对哪些环境、事物、现象不适应。也就是说,对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师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调整情绪,而并非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教师的做法比较妥当。她透过“来园时哭闹”这个表面现象,看到了家庭变异后给幼儿心灵造成的创伤。教师并不费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并由此而确定了“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的教育策略。

显然,A、B两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工作,一个浮在面上,一个切入实质。那么,这项工作的特点、规律、要求是什么呢?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观察了解幼儿是指教师能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和存在问题,并据此制定教育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措施。

它有这样一些特点和规律。

1.教师了解幼儿主要采用观察手段。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所观察到的是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用来帮助教师由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幼儿的发展。

2.教师要学会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幼儿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问题等。如同医生透过外在症状诊断有无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其实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性质所作出的一种判断。

教师在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判断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原则来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如果判断错了,就会开出错误的或无效的“教育处方”。A、B两教师的差距正在于此。A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开出的是无效的“教育处方”。B教师则相反。

3.教师确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于教育”。理解幼儿是正确教育幼儿的前提。理解幼儿不仅仅是指教师了解幼儿的日常表现以及比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儿的过程,即了解幼儿发展之序、认识幼儿发展之势、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改善所有幼儿的成长环境,创造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
为使观察了解幼儿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园长等上级部门督导、评价教师工作的要点。

1.应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应有明确的目的,大致的观察角度、线索和重点观察对象。不能今天观察这个幼儿,明天又换一个,什么撞到眼里就观察什么。在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时,可考虑每种类型的幼儿各取一个代表。例如,不同性格类型的幼儿,动作、智力、语言、社会性、美感诸方面发展正常或低常、超常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经历的幼儿。

观察时,应围绕所确定的目的,捕捉有关的、典型的行为,并通过对这些幼儿的追踪,发现一般规律。

当然,如有特殊情况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则随机应变,对临时出现问题或有异常表现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

2.应翔实、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记录观察结果,可以采用记叙和描述的方式(即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叙和描述)。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记录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时间、地点。

b.记叙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幼儿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该行为。

c.记叙幼儿做种种事情的方法行为方式,特别是幼儿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新行为。

d.描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的感觉:表情、心情、神态。

e.记录幼儿行动时所说的话。

文字记载应较好地保留行为事件的本来顺序和真实面目,应客观、翔实。 这部分文字一般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一部分。

3.应正确分析、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正确分析观察资料,是根据观察记录,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并对幼儿出现某种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说来,可以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方面寻找原因。

合理利用观察资料是指通过上述分析,确定教育观点,并拟定教育措施。实施后,连续追踪观察,对教育效果进行总结。这部分文字通常构成观察笔记的第二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不霸
 张京舒
一、背景:
与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需要,幼儿也不例外。在幼儿园,幼儿除了要与老师交往,则更多地是与同伴之间所发生的交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在这学期托班的教育实践中,我碰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对提高我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起到了较大的指引作用,以下是案例发生的具体情况。
正宇在我们班幼儿当中年龄偏小,他既聪明又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着去做,刚满两岁就会自己穿鞋子、取放自己的物品,有要求也知道主动找老师帮助。但是,来园仅一个月的他却成了我们班出了名的小霸王,只要有人想和他分享东西,他就会怒发冲冠,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同伴推倒,要么张口就咬,吃过他苦头的孩子,对他都害怕三分。家长们说起正宇也是直摇头,经常提醒我们,活动中尽量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正宇,生怕孩子再受皮肉之苦。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1:
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户外活动的内容是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感觉好极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哭喊声,我寻声走过去,发现班里年龄最小的程程手指上出现了被咬的痕迹。我边安抚程程边问:“程程,谁咬你了?” 程程边哭边将小手指向站在他旁边的正宇。我立刻明白了,然后对正宇说道:“你咬他了?”正宇看了看我,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比划着,一边又将身体移向滑梯,接着以极快的速度抢在另一个小朋友的前面冲下了滑梯。针对他的行为,我立刻把他请到了身边,告诉他咬人是不对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正宇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地答应着,一溜烟式的又跑向了滑梯。
分析:
针对正宇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正宇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爸爸妈妈为了自家生意,很少真正的去关心了解自己的孩子,而爷爷奶奶对聪明可爱的正宇更是捧在手心,对他百依百顺,即使被小不点咬了也不及时地加以引导。久而久知,正宇那股霸道劲就油然而生了,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大人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采取咬人的方式,不管你是谁。
俗话说:“家庭教育是幼儿最早的学前教育”,这句话的确没错。家庭教育是形成孩子性格的导火线,不难看出,正是由于正宇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个原因,导致了孩子极为霸道的性格。
案例2:
正宇上幼儿园有两个月了,而咬人的现象仍旧时有发生。周四上午户外活动后,紧接着是区域活动,正宇来到拼拼搭搭区摆弄着关节玩具,又是因为争抢玩具,佳怡背上被正宇咬了一口。我批评了他一顿,向他指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采取了隔离办法,让他暂时离开这种情境,帮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不让他接着玩玩具,为什么让他离开。但我发现,这些方法对他而言,只起两分钟的作用,一开始他会哭闹着予以反抗或接受,稍过片刻,对于老师的说教还是会立刻忘的一干二净。
分析:
我在处理这一事件时,采用了两种教育方式:简单的说教方式和暂时隔离。对两岁左右的幼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之后细细想来,他当时可能并不能完全听懂,还需在不断地尝试中,帮助他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欢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招人喜欢的。而采用隔离的办法,让他离开原有的情境,同教师大声斥责、批评比较起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单靠过多的约束,是根本不能治本的。
案例3:
由于正宇仍旧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将其带在身边,生怕他再次闯祸,但是尽管我十二分的小心,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玩拖拉玩具,正宇玩得可开心了,一会儿拉着玩具快跑,一会儿又将玩具滚出。玩着玩着,正宇玩具上的线绳和琬琰玩具上的线绳缠绕在了一起,两人各自争抢起来。听到争吵声我立刻冲了过去,可为时已晚,琬琰的手上已出现了牙痕。我怒视着正宇,这次发现他居然用手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一副不敢见老师的样子。我皱起眉头问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正宇撅起嘴巴咿咿呀呀地替自己辩解着,我努力地听着,断断续续地了解到他在说:“我来修玩具,他不给我。”
分析:
两岁多的孩子说话时咬字的清晰度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还较弱,正宇正处于这一阶段。这次的事件让我发现,由于正宇说不清楚话,没有及时地使同伴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加上他性情急噪,从而使他失去了解释的耐心,又犯了老毛病。正宇看到老师后用手蒙住了眼睛这一表现说明他已知道自己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自己又一次闯祸了,同时也说明在平时的相关活动中正宇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教育策略:
1、移情教育
要让孩子改变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也就是对他进行适当的移情教育。我通过利用一些故事或者情景表演,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大家一起玩》的故事,正宇听得是那么地认真仔细。讲完故事后,我问正宇:“你觉得大家一起玩开心吗?”正宇断断续续地告诉我:“大家一起玩开心。”我又问道:“那么正宇以后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呢?”“想”正宇回答着。接着,我耐心地给正宇讲和大家一起玩的方法,引导他懂得,想玩他人手中的玩具时要经过他人同意。
2、帮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商量”
正宇这孩子说话较晚,咬字不清,入园时,还不会说一个词、一句话,语言技能尚未形成。正因为他语言跟不上,又缺乏良好的谦让行为,所以才习惯用嘴来解决问题,嘴巴触到哪,就咬到哪。教会他怎样地去和别人商量,是当务之急。记得一次午饭后,正宇因为没有抢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又想和同伴打架,我看见后,连忙把正宇拉到了一边,告诉他想玩玩具时先来告诉老师,如:拉拉老师的手或衣服,带老师到要去的玩具前等,同时要求他看别人是怎样通过协商交换玩玩具的。教他学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如:“让我玩玩好吗?”“你玩好给我玩”等。在我的督促与帮助下,聪明的正宇有了最初的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同时也在交往中渐渐地学习着和别人“商量。”
3、表扬的魅力
针对正宇的这一性格,我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他的闪光之处,对他好的行为有针对性地加以表扬,注重表扬的时效性,讲究表扬的价值所在。
正宇吃饭速度较快,我采取的方法是给予肯定并加以强调:“如果在游戏时,能做到跟大家友好地玩,不争抢玩具,那么老师会更喜欢你”。还有,正宇动作灵活,妈妈反映他在家里小自行车骑的棒极了,于是,我有意让正宇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并鼓励他将自己的车子让给同伴玩。当他在活动中表现出“商量”行为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时,我就会送他一个大大的红五星。
通过这学期耐心细致地教育及引导,原来的小霸王正宇不再霸道,咬人现象逐渐减少,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学会了协商。这个案例,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研究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分析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我班梓辰小朋友,他聪明、思维活跃、爱哭、是个闲不住孩子,并且每天来幼儿园都低着头等他家长走后,他会马上笑起来,并在幼儿园一天都玩得非常高兴。

  有一天,我看到他踢了一个小朋友。但当我问他是,他就说不是他,是别的小朋友,无论怎么说,他就是不承认,而且是我看到的,后来又有几个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这引起我的注意,决定对他进行观察。

观察一:

  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梓辰拿着小椅子,在教室里推来推去,突然看见小朋友捡得一筐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于是,他抬头看看我,我忙把视线移开。只见他一只脚迈进筐里,使劲在玩具筐里踩,雪花片立时飞溅出来,几脚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来,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观察二:

  吃饭时,他把不爱吃的菜放在别的小朋友的碗里,偏偏彤彤是个厉害的主,就是不让放。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梓辰先放到彤的碗里的。”他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而我严厉地又说了一遍,他竟哭着大声说不是他。

(一)调查与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离园时我与他来接送的阿姨进行了交谈,从他那里了解到,他妈妈身体不好,但由于爸爸工作忙,也没多跟他说说。他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我也有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他总是说:“妈妈好,爸爸很凶。”通过我的观察,在结合每次犯错误的表现,与他的胆小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是犯了错误害怕老师的批评、指责,为了逃避这些,才会出现以上观察中的表现。

  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明明思维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做这些事时,他决没想到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小朋友的告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常用慌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使其慢慢养成这些不良习惯。

(二)教育策略与效果: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人:谭晓俊
班级:KIA班
姓名:许开颜 (亮亮)
观察时间:2003年11月10日
活动内容:亮亮把玩具筐里的玩具全部都倒到地垫上,一会儿把玩具从这个筐里放到另一个筐里;一会儿把玩具筐当成小椅子,做到上面;一会儿把玩具筐当成跳台,站到上面往下跳。
“游戏的时候能把玩具筐当成小椅子坐吗?”我问她。她说:“我不了,我不坐了。”我对她说:“玩具筐太小了,它承受不住亮亮,因为亮亮已经长大了。”她很认真的回答我说:“老师,我下次不坐了。”

简单分析:亮亮以往不太爱与人交往,总是自己在一边玩,老师与她说话,她也是不愿回答,慢慢地让她习惯与小朋友、与老师说话、聊天,她现在已经开始能够与老师交流,说完整的一句话了。

姓名:许开颜
时间;2003年11月21日
活动内容:亮亮在起床后,坐在那好一会儿也不穿裤子,我走过去,想帮她把裤子穿上,她用它的小手用力的推开我,说:“不用你帮,我会穿。”我站在她的旁边,看着她一点点的把裤子穿上。虽然她穿的有些费劲,但是通过她的努力,她已经能够自己穿脱裤子了。

简单分析:亮亮的年龄在我们班是最小的,很多事情她都不喜欢让别人帮忙,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她自己的事情,还是要让她自己去做,让她得到锻炼。

姓名:许开颜 (亮亮)
时间:2003年11月25日
活动内容:喝豆浆的时间到了,这次她没有像以前那样捧着不喝或是一点点地喝,而是大口大口地把豆浆喝完了,我正在感到惊奇,为什么她今天喝的这么快呢?她抬起头问我说:“老师,我的小贴片呢?”什么小贴片,我们班今天没有发给小朋友小贴片啊?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她喝这么快就是想要一个小贴片。为了奖励她喝的比以往快,我立刻拿来了小贴片,贴到她的身上,并夸奖她说:“亮亮你今天表现得真棒。”她很高兴,蹦蹦跳跳的回到小椅子上了。

简单分析:这一周,亮亮的转变很大,能够很好的喝水、吃饭了。上进心也很强,不愿意落在其他小朋友的后面,很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慢慢地开始和老师聊天、说话,有时还喜欢和老师撒撒娇呢。

月评
日常生活 总计时间:170分钟
     典型案例:起床后,我走过去帮她穿裤子,她用力地推开我,说:“不用你帮,我会穿。”我站在它的小床边,看着她很努力的把小裤子穿上。
     比例:30%
机械建构 总计时间:340分钟
  典型案例:“游戏的时候能把玩具筐当成小椅子坐吗?”我问她。她说:“我不了,我不坐了。”我对她说:“玩具筐太小了,它承受不住亮亮,因为亮亮已经长大了。”她很认真的回答我说:“老师,我下次不坐了。”
  比例:70%
区域排位:机械建构  日常生活  音乐旋律  语言沟通
智能分析:许开颜虽然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也是我们班进步较大的一个。现在的亮亮很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上课,和老师也有了交流,在语言沟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自理能力也有了提高,能够自己穿脱裤子,洗自己的小手。无论她做什么都不愿落在后面,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二)
幼儿姓名:  金明娆    陈 悦
活动时间:  10月15日
活动区域:  美工区
观察教师:  王 越  
过程描述:活动室美工区里,有各种颜色的手工纸,金明娆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纸问:“陈悦,我爸爸问我正方形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我知道有几个角,你知道吗?”陈悦想了想说:“还有四个角。”乐乐哈哈大笑说:“不对,有三个角。”陈悦急了,大声说:“四个就是四个。”
简单分析:  当我听到孩子的争执声,我走过去对她们说:“动手剪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乐乐先动手在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角,变成了三个角,陈悦也剪了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剪完后她们笑了,原来她们说得都对,我请她们再试一试,能不能找出新的答案。过了一会儿,她俩告诉我还可以把它剪成五个角。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及时引导她们亲自动手操作,反复实践,就能使她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主题墙的观察记录
 
 蓓蕾幼儿园  
 
 
    忙碌了两个中午,我们把小班上学期最后一个主题“故事真好听”的主题墙布置好了。

    (一)午睡一起床,就有一部分孩子关注上了主题墙。

    幼1:“老师,小鸭和螃蟹拉的什么呀?”

    幼2:“书怎么会有轮子呢?”

    幼3:“好漂亮啊!”

    幼4:“这棵苹果树是我做的,这棵是我做的……”

    幼5:“这个长颈鹿是我帮它穿的衣服……”

    (二)针对孩子们的关注点,吃完点心,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讨论:

    师:小鸭和螃蟹拉的什么?       幼:大书。

    师:大书上画的是什么?         幼:毛毛虫吃叶子。

    师:小鸭和螃蟹拉着大书去参加讲故事比赛呢!我们以后也学学小鸭他们做个爱看书的好宝宝,每天带一本书到幼儿园。

    师:长颈鹿和小猴在干嘛?       幼:摘苹果。

    师:小猴为什么要爬到长颈鹿脖子上去?幼:因为它摘不到苹果。

    师:墙上怎么会这么漂亮的?     幼1:是老师做的。

    幼2:还有小朋友做的

    师:以后,我们要经常练习小手画画,做手工的本领,把漂亮的作品都贴在墙上好不好?

    分析与思考:

    主题墙不仅仅撕一种装饰,一种主题的体现,它也是孩子作品的展示区,更有深层的教育意义可以挖掘。有时,幼儿不明白老师的布置意图,还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大书上的内容),思考能力(为什么小猴爬到长颈鹿的脖子上),激发孩子爱学习的情感(专心听课,小手多练本领,让自己的作品上墙)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班孩子的生活观察记录

封晓红
新学期开始了,小班的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难免会对父母、爷爷奶奶有所依恋,但也有不哭闹的孩子。
范文轩是个聪明,讨人喜欢的小男孩。在第一天入园的活动中,他很快被幼儿园的新环境所吸引。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抱娃娃,一会儿看图书,情绪十分愉快,我很高兴有这样适应能力强的孩子。
两三天过去了,范文轩在这两三天里,早上能向老师问好,并主动与奶奶说“再见”。由于哭闹的孩子较多,我便让范文轩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他和其他几个不哭闹的小朋友也玩的很开心。
可是第四天中午吃饭时,我正忙着喂几个不愿自己吃饭的孩子,抬头一看,范文轩的饭菜一口都没动,我忙鼓励他说:“文轩最能干了,会自己吃饭。”一会儿只见范文轩眼里含满了泪水,一声不吭地走到我的身边,轻轻拉着我走向他的座位,我蹲在文轩身边,轻轻地问:“文轩怎么了?刚才不是很开心吗?”只见文轩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我一下明白了,像文轩这样的孩子,对亲人同样依恋,对陌生环境同样不安,只是表现得不像哭闹的孩子那样强烈强烈。
于是,我给文轩喂了几口饭,文轩渐渐平静下来,并要求自己吃饭。接下来的午睡、下午活动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关注他,或是温柔地抚摸他、轻拍他,或是在他身边悄言几句,或是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文轩感受到我亲切、友善的关注,在新的群体中找到归属感,现在文轩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和老师、小朋友相处的很开心。文轩的事提醒了我,每个新入园孩子的不适应都各不相同。做为老师要善于因人而异及时排解和疏导,尤其是别忽视那些入园表现好、适应快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是老师最大的安慰。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反思:如何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整合观察记录:

今天早上的第二个活动是体育活动《小马跳沟》。我设计的活动流程为:听音乐《我心爱的小马车》做准备运动——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讲述简单的故事《小马郊游》引发兴趣——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自由练习跳跃、跨越的本领——听音乐放松。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兴趣都很高,全班的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参与活动,幼儿在不同类型音乐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轻柔的音乐让小朋友安静的倾听,活泼欢快的音乐调动着小朋友的兴趣,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不仅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跳跃,同时也观察、学习别人的方式,进行着多种跳跃方式的尝试。我观察到幼儿使用较多的有双脚跳、跨跳、跑步跨跳等,我于是不动声色的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我用的是单脚跳,立刻有几个幼儿围上来观察,有几个大胆的也学着跳了起来,几个个头小的也跃跃欲试,我就在旁边给他们搭了把手,他们也跳过去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在接下来举行的小马跳沟比赛中,我发现幼儿已熟练自如的掌握了多种跳跃方式,在柔和的放松音乐中,活动结束了。

反思与启示:

我们班的课题是: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注重对音乐、美术、文学这三方面的整合,体育活动无形中落了单。我经常在思索:如何把课题研究也实施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体育活动也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情趣,幼儿更乐于参与呢?小班幼儿情绪情感还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于是,我大胆地做了一次尝试,在体育活动中以音乐为主线,选用不同类型的音乐,以不同风格音乐对幼儿情绪的影响代替教师单一的指令和语言,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不知不觉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身体。我想:这种方法还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试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睡不着,粮食都被偷光了!


观察对象:叶柯辛  小班  女
观察时间:离园活动游戏时
观察目的:了解游戏中叶柯辛的投入情况
观察记录:
离园活动中,组织孩子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老鼠”们要到粮仓偷粮食(猫在睡觉),当“猫”醒来时,“老鼠”要立即逃跑。我请叶柯辛来当“猫”。游戏开始时,规定“猫”是睡在“粮仓”里的,这样,扮“老鼠”的孩子才能去偷粮食,当老师喊“猫醒来了”,“老鼠”要立即逃跑,“猫”才可去捉它们。一开始,“猫”还挺守游戏规则的,可是当“老鼠”把粮食一次一次偷走后,她再也忍不住了,叶柯辛着急地喊了起来:“老师,我不睡觉,我的粮食都被你……你……你们偷光了。”说完,干脆站起来,瞪大眼睛,牢牢地守着“粮食”,而“老鼠”们再也没人敢进去偷“粮食”了。
分析: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她们在做游戏时,往往是全身心投入,使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心态,如:让孩子们学小鸡捉虫,她们个个都学得如  逼真,常会用两手指捉住“一只小虫(草)”跑来告诉你:“老师,我捉到虫子了。”
叶柯辛是个比较机灵的女孩,游戏中,她已将自己“看守粮食”视为己任了。
策略:
告诉她,“猫”要睡觉,老鼠才可来偷粮食,这是游戏的一个规划,“猫”要听到“猫醒了”这话时才可醒来去抓“老鼠”,这也是游戏的规则,那么,我们游戏中就要遵守这些规划,要不然,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启示:
虽然幼儿在游戏中十分的投入,可能已分不清是真的还是游戏,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进行正确的引导。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 物 的 家 园--土 壤
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幼儿园    翟金芬
           植物的家园--土壤(一)
观察对象:唐陆恒、男、5岁、小班幼儿。
观察目的:唐陆恒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
观察时间:03.4
观察记录:
  小朋友:“你们有家吗?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什么地方吗?”爱插嘴的缪筱茹说:“我知道在外边。”接着好多小朋友也跟着说在外面。“不对,在我们的家里。”王之最马上反驳。
  植物的家到底在哪里?聪明的唐陆小手举得高高的说:“植物的家在土壤里。”小朋友马上以好奇的眼神看着他。
  “我和妈妈在书上看到过的,植物一定要生长在土壤里,要不然就不可能长活的。”
  为了让幼儿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我先请唐陆恒讲讲。嘿,真棒!
  他说:“妈妈说植物就象我们人一样,要喝水吃饭。因为土壤里有植物喝的水份及营养,所以植物就能长大了。”
  “哪你知道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好像是黑色的吧!”
  “还有别的颜色吗?”“不知道”。
  情况分析:小陆恒能讲出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这与平时家庭教育分不开,同时也体现的环保教育必须深入到社区、家庭的重要性。
            植物的家园--土壤(二)
观察对象:唐陆恒、曹晶宜、5岁、小班幼儿。
观察目的:唐陆恒和曹晶宜在争论中的话。
观察时间:03.4
观察记录:
  上次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家是在土壤里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幼儿园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好吗?
  “好”,小朋友可高兴啦!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听到有小小争吵声,我闻声走过去,只听到曹晶宜对唐陆恒说,:“我不喜欢小草,我喜欢花。”
  “我喜欢小草也喜欢花。” 唐陆恒说。
  “小草的什么好的,晶晶马上与他争辩。
  “小草生长在土壤可以让环境变得漂亮,空气变得新鲜。”小陆恒反驳着。
  “瞎说, 我爷爷在花盆里种了好多的花,他怎么就没种草呢?”晶晶怀疑地问。
  “这我不知道,反正小草是好的,能保护环境的,不信问老师,”
  “老师、老师。”俩争着说自己的看法。
  我抓住机会对全体幼儿讲述小草与花不仅都能美化环境,还能使我们空气变得新鲜,促进我们的健康。
  晶晶以微笑表示对小陆恒的信任。
  “唐陆恒,你看哪边的花真好看”晶晶发现对面的花。
  “我们快去看好看”。晶晶拉起小陆恒就走。
  “唐陆恒,这花是不是很好看,你看这朵红的花像我头上的花一样。”“是吗?”真的、呵呵、、、、、。
  情况分析:通过上次对土壤的认识,幼儿已初步的了一定的经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由讲讲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中遏到的事,在争辩中获得知识,更促进同伴之间的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时间:10月20日   观察对象:嘉琳、馨怡
观察场景:娃娃家
观察情景:
馨怡在活动区里摆放了许多盘盘碗碗,开始做饭,过了一会,来到嘉林面前:“宝宝,吃饭啦!”然后递过来两个小碗,说:“这个是米饭,这个是汤。”嘉林说:“我不吃饭,我要喝水。”她就高兴地递上一杯水,嘉林就拿起杯子“咕嘟咕嘟:有模有样地喝起了水。过了一会儿,嘉林又开始嚷嚷:“妈妈,我肚子饿,我要吃饼干?”馨怡说:“不能吃太多的饼干,虫子会把你的牙齿吃掉的。”……
简单分析:
娃娃家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角色游戏区域,喜欢参加这个区域活动的女孩子较多,她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如“做饭”、“喂小朋友吃饭”等。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

观察时间:10月21日    观察对象: 龙浦、嘉诚
观察场景:娃娃家
观察情景:
   下午,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做游戏,龙浦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电话,给妈妈打起了电话。这时,嘉诚看见了上去就抢,嘴里还说着:“给我打一个,给我打一个。龙浦不让。两个孩子马上要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有玩具要一起玩,要别人的东西要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马上走过去,说:嘉诚玩具是龙浦先拿到的,等他打完了你再打好吗?嘉诚虽然不抢了,但仍不甘心地看着龙浦手中的电话,我灵机一动,找来班上另一部电话并大声说:“铃……嘉诚快来接电话,爸爸找你。”嘉诚高兴地跑来了,拿起电话:“爸爸,你在上班吗?我把幼儿园搞的乱七八糟的……”听着嘉诚可爱的话语,我笑了!
简单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发生争抢,我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矛盾化解,保证了游戏活动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游戏情绪!
   


观察时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表演游戏)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记录人:翁淑钦

观察情境及内容:

今天星期三下午是表演游戏,我给孩子们讲了传统故事《三只蝴蝶》,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团结友爱的道理,我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舒奕说:“说明这三只蝴蝶不聪明,他们一人找一朵花躲雨的话,不就淋不到雨了?”
   她的话遭来郑源舜的反对:“他们是好朋友怎么能分开?如果分开后找不到怎么办?”
   舒奕说:“分开前约好在一个地方等不就行了”
   龙翔说:“他们相亲相爱,是不能丢下别人不管的”……
  (他们的讨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幼儿议论纷纷,各持观点。我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见分成两组,大家像辩论赛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龙浦说:“如果他们分开会迷路的”。
   沈祺反驳:“三只蝴蝶分开前约好在白花姐姐那里等,就不会迷路了”
   嘉琳说:“你们怎么这样子,分开后大家都淋不到雨,还是好朋友”…… (我也参与其中)
    于是教室里一片沸腾,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最后他们就把目光转向我,老师老师你说要怎么办?当然,我真为他们骄傲,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讲的都很有道理,老师很高兴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在接下来的故事表演中,孩子们又提出要用两种方式来表演。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反思:
    事后我还在为孩子们的辩论兴奋不已,孩子们的争论足见他们对生活有思考、有认识,对行为有了判断和理解。教师就不必评判孰是孰非,而是要肯定他们这一种极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对已有答案不轻易接受的精神,因为这是比答案更难能可贵的。然而,我们却常常给幼儿的思想戴上枷锁,规定一个问题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不让孩子在发散性思维中发展自我,这将导致幼儿渐渐丧失思考的积极性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忽略了尊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漠视了幼儿的发展。
      由上例子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是一种高参与、高投入的自主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创造。在评价方式上,教师由原来的注重知识量的积累和目标的达成度,转变为更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和自由表达,强调幼儿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各种经验和自身经验的再创造.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班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
  这是机关幼儿园小班的新生入园第一个月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案例,在这里,只截取了一部分幼儿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情况分析:
  嘟嘟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前曾上过4天托儿所,由于不合群,家人因心疼怕孩子吃亏而未坚持下去。入园以来,嘟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

片段一:第一周
事件:入园的前几天,嘟嘟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任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嘟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遭失败。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于肯回座位坐下。


片段二:第二周
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嘟嘟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嘟嘟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虽然始终不愿意自己动手,但还会自言自语“嘟是黄星宝宝”。

分析:每天都是老师喂嘟吃饭,评吃饭能干的“黄星宝宝”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嘟今天是黄星宝宝吗?嘟有些羡慕别人,所以才会自言自语说自己是黄星宝宝。老师针对嘟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嘟要当“黄星宝宝”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嘟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于当上了“黄星宝宝”,老师大大表扬了嘟,嘟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段三:第三周
事件:已经玩过了好几次滑梯了,可嘟都不愿意玩。又玩滑梯了,老师对嘟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去试试。嘟摇摇头不肯去。第二天又玩滑梯,嘟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手舞足蹈,却不敢上去。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害怕的活动,。其实,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该让他尝试一次。老师抓住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说:上去试试,真的很好玩。顺势把嘟抱上滑梯,嘟快要哭了,但还是滑下来了。还好,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嘟尝到了奇妙的滋味。

片段四:第四周

事件:这些天,嘟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敢玩滑梯了,和同伴玩得可起劲了,终于融入了集体之中。午睡了,老师到处找嘟,原来嘟在教室帮老师放凳子,老师表扬嘟,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评析:曾让老师担心不已的嘟变化很大,已经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允许他不入座、不午睡,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了嘟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嘟克服了胆怯心理,树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自我中心”,树立了自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0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眼里的“大头女儿”

大大的头,宽宽的大脑门,闪亮的大眼睛,活脱脱的“大头女儿”。圆鼓鼓的脸,胖嘟嘟的小手,真的好可爱。(千万别嘟小嘴巴,老师没有说你胖噢!)你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体贴的小姑娘,非常的有礼貌。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和小朋友相处时,总能懂得谦让,非常的讲道理。上课听讲很认真,还会积极举手发言。小手很能干,会很多本领。你画的图画可漂亮了,是大家公认的小画家。做事情比以前有主见了,敢于在大家面前大胆表现,展示自己的本领。

老师希望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平时更主动地和小朋友交往,更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困难不算什么,辛苦也不打紧,咬咬牙,努力一下,你行的!祝你的绘画水平更上一层楼,日后举办个人画展时记得送老师一张门票。(哈哈!!!)

老师眼里的“瑶瑶”

宝贝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虽然在班级里年龄最小了,但是你善良、友爱、大方,是个懂事的孩子。进入大班后瑶瑶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变的更懂事,不再爱哭了,遇到困难会努力想办法解决。很有礼貌,每天都能听到你问早安到再见的声音。对小朋友非常得好,从不欺负同伴,还学会了去帮助和安慰别人,小朋友们都夸瑶瑶是个友爱的好伙伴。瑶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上课听讲认真了,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敢于大胆表现自己了。画画有了很大的进步,做作业也认真多了。看着你一天天的进步,老师真的越来越喜欢你了。

老师希望你能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着,像一只小鸟在宽广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发展,各方面的表现更棒。

老师眼里“圆圆”

你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文静秀气,和你在一起会让老师感觉很安静舒服。你聪明可爱,善解人意,还特别的懂事,从不让老师担心和操心。你总能很自觉地、很尽力地做好老师交给的每一件事情,而且都完成得很不错。上课时,你坐姿端正,听讲认真,思维敏捷,回答的问题总让老师和小朋友那么满意。你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是个乐于助人、友善团结的好孩子,从来不和小朋友们发生争执和打闹,老师希望你交朋友时能够更加主动,那么你的好朋友将更加多。你会说很多流利的英语儿歌,会唱很多好听的英语歌曲,这些都让老师和小朋友们赞叹不已,你真的很棒!

你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我们真的很喜欢你。希望你能一直快乐、健康、勇敢地成长,各方面努力地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加大胆、积极。(天冷了,在自我服务上多多加油哦!老师还要请你去帮助小班弟弟妹妹穿衣呢!)

老师眼里的“昊昊”

你是老师的宝贝,聪明、可爱、勇敢的小男子汉,在老师的眼中你爱动脑筋,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课堂上老师常能看到你大胆地举起小手积极发言,你的聪慧常常能给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令人暗暗称赞。你喜欢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是小朋友们的“领头羊”。你有很强的做事能力,班级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小朋友帮忙的,老师第一个就想到你,因为每一次你都能独立地、出色地完成。

你是一个出色的孩子,在你身上有很多的优点。老师非常喜欢你,你的热情常常让老师感到一种幸福。老师希望你像雏鹰一样在广阔的蓝天上自由翱翔,在风雨中坚强地锻炼自己,不骄不躁,老师相信当彩虹出现时你就会长大成为一只雄鹰。

老师眼里的“雨怡”

漂亮、秀气、文静、可爱、天真、活泼的雨怡,对人有礼貌、很大方,是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你有着一颗善良友爱的美好心灵,你关心同伴,与小朋友友好团结,从来不欺负小朋友,谁有困难你就会主动地去关心问候和帮助。你是一个出色的“舞蹈家”,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创编的动作常常能博得小朋友的喝彩,看你跳舞就象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能好好练习,说不定长大后就是第二个“杨丽萍”。你上课认真了,爱举手发言了,做作业仔细了,做事独立有一定的坚持性了,看着你一天天地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

宝贝!老师希望你的每一天都能快乐,好好锻炼自己,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让自己再胖一些,这样就更健康更漂亮更聪明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