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藏族歌舞简介(二)

2
回复
86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2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藏高原藏族歌舞简介(二)

传统而多样的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果日谐"""以及"热巴"等。
  ""(歌舞之意):也叫"",俗称"弦子",以四川甘孜的"巴塘弦子"最为典型,属于农区的舞蹈形式。表演时,由一名操"必班"(藏式二弦琴)的人领舞,参加者随着琴声边歌边舞,曲调悠扬,舞姿优美,充分发挥了"长袖善舞"的优长。其舞姿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张议潮出巡图》的仪仗中,数名汉族女子拂动长袖翩翩起舞的形象近似,可见汉藏文化交流历史之久远。
  "果日谐"(意为"围圈歌舞"):流传于西藏的日喀则、山南等地。参加者围成大的圆圈,随着领舞者边歌边舞,沿顺时针方向前进。(这和藏传佛教讲求"右旋"相一致)每首歌曲都有一定的跳法,并分为慢曲和快曲两部分。慢曲时,高歌缓步,抬起同一侧之手挥舞行进;转快后,情绪激昂,波浪式"一顺边"的特征就更为突出。
  ""(意为"舞蹈"):俗称"锅庄",是流传于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歌舞形式。其舞蹈名称、曲调与动作风格因地区而异。云南中甸"锅庄",唱词中多是歌唱寺庙和喇嘛的内容,如《单其木》:"金子的大床上铺上三层褥垫,请一位大喇嘛坐在上面。"反映出人们对喇嘛的敬重。在名为"孔雀吃水"的表演中,歌词虽都是赞颂孔雀的,但舞姿却是鹰的形态。这是因为当地人把鹰和孔雀都看作是神鸟,所以男子的舞姿拟鹰的形象也比较多,表演者通过舞蹈体现出他们的宗教心理。
  日喀则的"",常把一些源于劳动的舞姿用于表演中,气势磅礴,技巧性强。如《扎西伦布》:其歌词是赞颂扎西伦布寺的内容,虽也是人们宗教心理的反映,但舞蹈充满乐观生活气息。慢板时,舞姿中有打夯的体态;快板时,男子的动作则是高难的"躺身跃进"的技巧。
  "热巴""热巴"一词,意为"流浪艺人"、也是人们对其表演形式的称谓。过去,一些生活困难的舞蹈能手,常以本家族为主、或自由结合组成演出班子,并由一名老艺人作领班,到各地流动演出。由于他们要以此为生,表演带有卖艺的性质,所以经过不断地演出,每个艺人都有较高的表演水平和专长

藏族舞蹈分两大系统四大类
  藏族舞蹈大体可分为民间歌舞和宗教舞蹈两大系统:又可具体分为谐、卓、噶尔和羌姆四大类。
  谐泛指流传在广大农牧村镇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其主要形式有:果谐即圆圈舞。是流传在前后藏地区广大农村的一种自娱性集体歌舞。以山南地区的最有代表性。舞蹈时,人们围着盛有青稞酒的酒缸,男女各站一边,拉圈起舞,从左向右沿圈踏步移动并分班歌唱。领舞者不时发出休休休的呼喊,指挥群舞者统一节奏;果卓俗称锅庄,是圆圈歌舞的意思。舞蹈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有模拟禽兽的动作,如模拟山鹰的各种形态。地区风格很突出,一般分为农区果卓、牧区果卓、林区果卓;堆谐是一种踢踏舞。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规定每年六月底七月初在拉萨举行雪顿节,让各地藏剧团集中到拉萨献艺。地区窘巴藏戏团的剧目中,穿插表演了这种已具雏形的踢踏舞,受到拉萨群众喜爱。
  卓泛指表情性强的集体舞。包括多种鼓舞、拟兽舞、性格舞等。这类舞蹈一般重技巧表演,歌时不舞,舞时不歌。
  噶尔藏语意为专业性的表演歌舞。这里主要是指17世纪噶丹颇章王朝时期,拉达克国王献给五世达赖的一部乐舞。这部乐舞,一直表演于西藏宫廷。它吸收了部分藏族舞蹈的韵律和动作,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宫廷舞蹈。表演这种乐舞的是男性儿童,称噶尔巴。
  羌姆泛指驱鬼酬神,宣扬佛法天命,解说因果关系和表演佛经故事的宗教性舞蹈。包括民间鸟冠虎带击鼓的大型巫舞,主要是指喇嘛寺的跳神。这种舞蹈最早是根据印度佛教瑜伽宗的礼仪,吸收本地反映自然崇拜的巫舞、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严庄肃穆。

 
发表于 2008-2-22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17]
 
发表于 2008-2-22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