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 [原创]《南泥湾》欣赏课---集体备课的研讨(火热中!!!)

69
回复
502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2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上海的老师。首先感谢你关注这个帖子!

《南泥湾》这课选自上海版音乐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爱劳动》。

我们将在2个月后进行一场“同课异构”式的现场教学与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是指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不同的个性特长的老师,针对音乐基础素养各不相同的班级,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达成不同的预设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研究方式。

今天,我想先在这里,借用老朋友洪啸的宝地,和全国的音乐教师一起交流、探讨一下。

今天的研修形式采用方案优选法进行集体备课。

请上过这节课的老师将自己执教这课中的成功之处或困惑之处发上来,谢谢大家!

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此次研修活动的有效发言者将得到奖励:一张光盘(内容包括课件、教案和教学录像)以及一张"音乐游戏王国"教学软件(我自己制作的正式的出版物哦!)。

现在开始头脑风暴--------请各位朋友选择一下,你感兴趣的小话题,跟帖子发言哦!

1)教材分析:说说你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2)学情分析:说说你的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处于什么程度?唱、演、奏的能力哪方面是学生的强势音乐智能?

3)教学目标:根据你的学生的情况说说你预计想达成的教学目标

4)教学策略:为了达成你预想的教学目标,你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说说你预想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自己备课的教案,也可以是网络上下载的教案

6)资源提供:提供一些与“南泥湾”有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钢琴伴奏谱等等。

学情分析:

我的学校虽然处于上海,但是学生来源都是到上海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真得很差。再说,这次我是借班上课的(三年级不是我执教的,我这学期执教一、二年级)。

唱:表现为五音不全,每个班40人左右,唱歌音准的不超过10个。

演:学生音乐的想象能力与肢体语言表现能力都很差,空间感也需要培养。

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也很差,节奏的恒速感不稳定,班级里面学过乐器的孩子几乎没有。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的前提就是----夯实学生音乐基础能力。

但是,同课异构的另一所学校,她们是一所中心小学,生源大都是上海本地的学生,班级里很多孩子都学乐器,音乐素养非常好,唱、演、奏能力都很强。

这样的学生,目标设定的前提,我认为是------拓展音乐视野与音乐能力。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针对音乐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首先,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必须的,不分层次的。

而过程方法目标的设计可以带有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知识能力目标的设计,应该分层次,分成 A B C 三个层次。

C是保底的目标。再差的学生也必须掌握的目标。例如,培养爱劳动的情感,能听辨二个主题音乐情绪的不同,并随伙伴参与表演.......

B是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哼唱主题旋律一,随主题旋律二的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A是音乐特长生需要拓展的目标。例如,通过哼唱能分辨出主题一中2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能创编出一些秧歌舞的手部动作......

以上只是我针对我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的一个初步预想。希望大家发表建议,谢谢!

对了,我的个人特长是声乐和舞蹈,会在课上小小的show一下的!

本次研修活动将得到上海市特级教师的全程指导----听试教课、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最后还有专家们的现场点评,场面精彩,敬请期待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36:00编辑过]
 
发表于 2009-11-12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上海的老师。首先感谢你关注这个帖子!

《南泥湾》这课选自上海版音乐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爱劳动》。

我们将在2个月后进行一场“同课异构”式的现场教学与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是指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不同的个性特长的老师,针对音乐基础素养各不相同的班级,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达成不同的预设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研究方式。

今天,我想先在这里,借用老朋友洪啸的宝地,和全国的音乐教师一起交流、探讨一下。

今天的研修形式采用方案优选法进行集体备课。

请上过这节课的老师将自己执教这课中的成功之处或困惑之处发上来,谢谢大家!

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此次研修活动的有效发言者将得到奖励:一张光盘(内容包括课件、教案和教学录像)以及一张"音乐游戏王国"教学软件(我自己制作的正式的出版物哦!)。

现在开始头脑风暴--------请各位朋友选择一下,你感兴趣的小话题,跟帖子发言哦!

1)教材分析:说说你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2)学情分析:说说你的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处于什么程度?唱、演、奏的能力哪方面是学生的强势音乐智能?

3)教学目标:根据你的学生的情况说说你预计想达成的教学目标

4)教学策略:为了达成你预想的教学目标,你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说说你预想的教学设计-----可以是自己备课的教案,也可以是网络上下载的教案

6)资源提供:提供一些与“南泥湾”有关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钢琴伴奏谱等等。

学情分析:

我的学校虽然处于上海,但是学生来源都是到上海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真得很差。再说,这次我是借班上课的(三年级不是我执教的,我这学期执教一、二年级)。

唱:表现为五音不全,每个班40人左右,唱歌音准的不超过10个。

演:学生音乐的想象能力与肢体语言表现能力都很差,空间感也需要培养。

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也很差,节奏的恒速感不稳定,班级里面学过乐器的孩子几乎没有。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的前提就是----夯实学生音乐基础能力。

但是,同课异构的另一所学校,她们是一所中心小学,生源大都是上海本地的学生,班级里很多孩子都学乐器,音乐素养非常好,唱、演、奏能力都很强。

这样的学生,目标设定的前提,我认为是------拓展音乐视野与音乐能力。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针对音乐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首先,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必须的,不分层次的。

而过程方法目标的设计可以带有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知识能力目标的设计,应该分层次,分成 A B C 三个层次。

C是保底的目标。再差的学生也必须掌握的目标。例如,培养爱劳动的情感,能听辨二个主题音乐情绪的不同,并随伙伴参与表演.......

B是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哼唱主题旋律一,随主题旋律二的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A是音乐特长生需要拓展的目标。例如,通过哼唱能分辨出主题一中2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能创编出一些秧歌舞的手部动作......

以上只是我针对我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的一个初步预想。希望大家发表建议,谢谢!

对了,我的个人特长是声乐和舞蹈,会在课上小小的show一下的!

本次研修活动将得到上海市特级教师的全程指导----听试教课、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最后还有专家们的现场点评,场面精彩,敬请期待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36: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分析-------《南泥湾》的创作背景

 

教材分析-------《南泥湾》的创作背景:

1943年作于延安。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这首流传广泛的歌曲现在已经有多个正式出版的版本,包括由 黑鸭子合唱团 以及 崔健等摇滚音乐人 翻唱的版本。

-----------------------------------------------------------------------------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820,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


  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1941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


  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


  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


  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


  “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


  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整风运动


  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


  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519,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


  次年2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


  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


  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52召开。523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逐鹿全国


  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


  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


  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


  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


  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


  1945423,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

  194588,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9,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


  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


  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11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


  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


  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


  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


  825,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









-------------------------------------------------------------------------------

很多老歌,是带有一定生活烙印的,有时候一首歌就是一段历史。重听这些老歌,可以让人的心灵重新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凤阳花鼓》、《南泥湾》等,虽然风格迥异,内涵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代表了一个年代的人文特色。这些歌曲只要有人在舞台上重新演唱,依然会受到人们喜欢,并让人产生回味和共鸣。

---------------------------------------------------------------------------------

---------------------------------------------------------------------------------

《南泥湾》
作于1943 年。这首由郭兰英首唱的歌曲曾经传遍神州大地,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杭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南泥湾」是个地名,位於陕西北部延安城东南方,原是个森林蓊郁之地。1940
年,共军总司令「朱德」将120359旅部队,调往此地开荒生产,在旅长王震带
领下於短短三年内,硬是将原先的山林地,开垦成田地、畜牧区。经过多年来的
演变,南泥湾的植被遭破坏,气候及环境因此恶化,水土保持严重受到人为侵害

《南泥湾》便是流传数十年的当地传统歌谣,内容也对当地开荒情况做了番描述
,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演变成庄严的革命歌曲,凡宣传共党的文艺工具手段,大
抵也就都那麼不外如是。



-------------------------------------------------------------------------------------------------------------

-------------------------------------------------------------------------------------------------------------



网上还有一个---RAP版南泥湾

《南泥湾》出自陕北延安,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随后被选进音乐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并且被广为传唱。这次为苏醒量身改编的R& B版让大家的听觉焕然一新,大有经典中加入了惊艳的感觉,而苏醒也亲自上阵写了RAP词,其创作才华可见一斑。没的说的,RAP版南泥湾,带给大家的不只是感动。

最后一段很有时代气息,有创意!

唱这一首宛转悠扬的动人歌曲
看这一段丘陵延绵中微风和煦
这里有黄绵土铺绘的美好景色
淳朴的记忆点滴如江南河水般清澈
是勤劳的双手让汗水汇成蜿蜒的河流
还有映入眼帘那一片片金黄色的丰收
牛儿哼着羊儿唱着山岭上人们在守望着
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1: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分析-------《南泥湾》的创作背景

 

教材分析-------《南泥湾》的创作背景:

1943年作于延安。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这首流传广泛的歌曲现在已经有多个正式出版的版本,包括由 黑鸭子合唱团 以及 崔健等摇滚音乐人 翻唱的版本。

-----------------------------------------------------------------------------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对国民党作出了如下的谴责:……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国民党封锁的同时,日军也在实施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为了对此予以反击,1940820,彭德怀率领八路军22个团的兵力在“青纱帐”的掩护下,给日军在华北的运输网以出其不意的沉重打击。三个星期后,更多部队参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1480人,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大量的军用物资。


  彭德怀在1970年回忆,这场战役一箭双雕:它既反击了国民党批评共产党“游而不击”的舆论攻击,又证明日军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


  日军随后对各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国民党也实行封锁政策,边区政府生存日益艰难,延安迎来了8年抗战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军民几乎到了没衣穿、没油吃、没鞋袜、没被子的地步,就连毛泽东开会作报告,也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19413月,八路军359旅由王震率领,进驻延安以南的南泥湾,开荒种田。经过几年辛勤劳动,战士们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垦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


  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仅从1941年到1942年,边区共开垦荒地180万亩,增产粮食47万担。1942年,边区公营工厂发展到62个,年产土布10万匹,并能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制造武器弹药等。


  到1944年,根据地顺利度过了困难时期,居住人口增长到8000万人,军队发展到47万人,民兵227万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日益壮大的红色延安,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投奔。据统计,八年抗战期间,迁入陕甘宁边区的人口达18.6万之众,包括丁玲、萧军等人在内的大批作家、知识分子、文化青年、记者、国际战士和对新生活满怀期待的百姓。


  许多人一走进延安,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


  “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洽。……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所在。”

  而边区政府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参议会,组织农民用“烧香窟窿”、“数豆豆”的方式投票选举,根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推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践———三分之一党外人士、三分之一中间派和共产党员一起组织边区政府,也将边区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了外部世界。


  这些措施使中外人士对边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整风运动


  1943年,毛泽东将住所搬到距离延安3公里的枣园。这时,正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高潮。


  遵义会议以来,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一直困扰着党的领导层;另一方面,从1937年到1940年,党员队伍迅速扩大,人数猛增20倍。80万党员中不乏目不识丁的农民和地主子弟,他们大部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整风运动由毛泽东发起,1941519,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标志着整风的开始。19419月率先在高级干部中展开。当时中央和各根据地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所有的中央领导都要参加,先是学习文件,然后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个人写出思想总结。仅周恩来在整风运动中就写了五万多字的笔记。


  次年21日,整风运动开始扩大范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为了“保持我们队伍的良好秩序”,为了“稳步行军”,必须在全党范围内整风。


  在这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运动中,毛泽东多次发表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讲话,如19422月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44月的《学习和时局》等。


  这场被毛泽东期望为“全党范围的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也席卷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文艺座谈会于194252召开。523的座谈会上,毛泽东“慢条斯理却气势磅礴”地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提出文艺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是一次全党范围内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逐鹿全国


  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9块抗日根据地的人口已经接近一亿。


  与此同时,国民党部队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损失60万军队。国共力量此消彼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看到了走向全国的希望。


  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毛泽东先人一步,把战略布局的眼光瞄向了全国,当年111日,毛泽东命令王震率军南下建立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分析形势:国民党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中国人民要解放,中国要得救,只有共产党才有办法。全国老百姓都仰望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尽量发展自己,要百分之百地发展自己的力量”。


  一个月后,新四军南下部队也分两路渡江,重新回东南地区发展。


  军事布局的同时,毛泽东开始在思想和组织上进行准备。


  1945423,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摆在一起,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会议前后开了近50天时间,在漫长的会期里,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现在是一个很大的党,一个24年来有了很多经验的党,一个准备胜利的党。我们要在全国胜利,我们有这个志向。”

  194588,苏联参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抗战胜利因之加速。89,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大反攻,夺取最后的胜利。


  苏联参战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毛泽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周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大批干部在那里领取指示,随后迅速从延安奔赴全国各地。


  最为决定性的一步是811迈出的,当天,冀热辽解放区部队迅速奔赴东北。东北是重工业基地,又是粮仓,还有充足的兵源。毛泽东当机立断,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昼夜兼程急进,进入东北。


  东北大局一定,国民党的失败已经难以避免。


  1946年,国共和谈彻底破灭,国民党部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次年37日,中共驻南京代表董必武返回延安,维系了10年的国共第二次合作落下休止符。


  战火硝烟俱往矣,现在的红都延安,处处焕发着生活的气息: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前人潮汹涌,出租车司机就着《笨小孩》的音乐节奏扭动腰肢,时尚男女在街头毫无顾忌地打情骂俏,小伙子们则在夜市大排挡就着烤肉啤酒猜拳行令。


  825,在杨家岭,一队北京游客在中共七大旧址前张开党旗宣誓;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口,游客们纷纷站在毛泽东铜像前留影;而在枣园,几位老人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前逡巡良久,穿军装的女讲解员在讲述当年的故事。阳光下,一切温暖如旧。









-------------------------------------------------------------------------------

很多老歌,是带有一定生活烙印的,有时候一首歌就是一段历史。重听这些老歌,可以让人的心灵重新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凤阳花鼓》、《南泥湾》等,虽然风格迥异,内涵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代表了一个年代的人文特色。这些歌曲只要有人在舞台上重新演唱,依然会受到人们喜欢,并让人产生回味和共鸣。

---------------------------------------------------------------------------------

---------------------------------------------------------------------------------

《南泥湾》
作于1943 年。这首由郭兰英首唱的歌曲曾经传遍神州大地,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曲调悠扬、旋律动听。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杭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接班人。

「南泥湾」是个地名,位於陕西北部延安城东南方,原是个森林蓊郁之地。1940
年,共军总司令「朱德」将120359旅部队,调往此地开荒生产,在旅长王震带
领下於短短三年内,硬是将原先的山林地,开垦成田地、畜牧区。经过多年来的
演变,南泥湾的植被遭破坏,气候及环境因此恶化,水土保持严重受到人为侵害

《南泥湾》便是流传数十年的当地传统歌谣,内容也对当地开荒情况做了番描述
,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演变成庄严的革命歌曲,凡宣传共党的文艺工具手段,大
抵也就都那麼不外如是。



-------------------------------------------------------------------------------------------------------------

-------------------------------------------------------------------------------------------------------------



网上还有一个---RAP版南泥湾

《南泥湾》出自陕北延安,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随后被选进音乐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并且被广为传唱。这次为苏醒量身改编的R& B版让大家的听觉焕然一新,大有经典中加入了惊艳的感觉,而苏醒也亲自上阵写了RAP词,其创作才华可见一斑。没的说的,RAP版南泥湾,带给大家的不只是感动。

最后一段很有时代气息,有创意!

唱这一首宛转悠扬的动人歌曲
看这一段丘陵延绵中微风和煦
这里有黄绵土铺绘的美好景色
淳朴的记忆点滴如江南河水般清澈
是勤劳的双手让汗水汇成蜿蜒的河流
还有映入眼帘那一片片金黄色的丰收
牛儿哼着羊儿唱着山岭上人们在守望着
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1:3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爱劳动”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欣赏乐曲《南泥湾》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情绪和速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激发其强烈的热爱劳动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与“爱劳动”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风格特点。

2、在演唱、游戏及为歌(乐)曲创编伴奏音型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各种常用音符。

【知识与技能】

1、能跟着乐曲《南泥湾》扭秧歌,并较准确的哼唱主题旋律。

2能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准确地表现出各种常用音符的时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0: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音乐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

 
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是在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好的载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8: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爱劳动”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欣赏乐曲《南泥湾》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情绪和速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激发其强烈的热爱劳动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与“爱劳动”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的风格特点。

2、在演唱、游戏及为歌(乐)曲创编伴奏音型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各种常用音符。

【知识与技能】

1、能跟着乐曲《南泥湾》扭秧歌,并较准确的哼唱主题旋律。

2能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准确地表现出各种常用音符的时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0: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音乐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

 
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是在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好的载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28: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设计: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

 







第三单元

爱劳动

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

设计者: 杨浦区水丰分校 阎巧侠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设计思路

民乐合奏《南泥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爱劳动”。这是一首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它歌颂了八路军359旅开垦南泥湾荒地,为突破国民党经济封锁而实行生产自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是在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很好的载体。

为了立足音乐本体并合理渗透思想教育,本课分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知识、参与音乐表演三大部分。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抓住“聆听乐曲,感受情绪”、“歌、乐曲结合了解背景”、“哼唱旋律,感知乐曲结构”三个策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欣赏,感知基本音乐要素,了解音乐基本内涵。在了解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牢牢地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欣赏需要,引导学生聆听、分辨音乐中出现的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自然地结合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本体表现力的感受。在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则引导学生在音乐感知、体验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型,创作情景表演,在《南泥湾》音、视频的背景衬托下开展音乐表演,深化了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创作、表演的能力。在以上一系列的音乐感受、体验、理解、表现等审美活动中,使得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听听 民乐合奏《南泥湾》

2.认识几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 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感受乐曲优美抒情和欢快热烈两种不同的情绪,了解音乐蕴含的革命传统精神,进一步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

2. 通过听音乐、看录像、说故事、敲乐器、创节奏、演情景等音乐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内涵,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开展欣赏、辨析与表演,提高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 能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热烈两种不同的情绪,能听编民族乐器音色并初步了解民乐合奏这一演奏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热烈的两种不同情绪。

2.能合着音乐的节拍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创编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音乐:《拥军花鼓》进教室

2.复习歌曲:《劳动最光荣》

说明:



进教室和复习歌曲的音乐内容采用与主教材主题相关的作品,有利于直接切入教学主题,使得教学导入体现“导之以情”的原则。




















二、欣赏民乐合奏曲《南泥湾》

(一)出示课题,完整初听

1.听听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仿佛描绘了什么情景?(播放民乐合奏曲《南泥湾》)

2.教师小结

《南泥湾》用民乐合奏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人们庆祝丰收的欢乐情景。

说明:



这一环节在感受情绪,联想情景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演奏形式,为接下来的音乐知识渗透做好了铺垫。




















(二)歌曲背景的介绍

1.教师介绍:

南泥湾原来是一个荒无人烟、贫穷落后的地方,八路军359旅的战士们来到这里,他们开荒种田,织布纺纱,把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作曲家马可叔叔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了战士们的劳动情景,心情非常激动。写下了这首经典歌曲南泥湾。

2.欣赏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南泥湾》

3.小结

歌曲《南泥湾》以优美热情的旋律,描绘了陕北江南的美景,赞扬了劳动模范的功勋。我们今天听的民乐合奏就是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

说明:



这里之所以采用歌曲版本的作品,一是觉得有必要换音乐作品的本来面貌,二也是觉得歌曲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加深理解。




















(三)复听民乐合奏《南泥湾》

1.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2.欣赏,边听边想:这段音乐主题旋律反复了几遍?(播放乐队演奏视频,教师在前奏结束时做提示)

3.学生用手势表示听到的音乐所反复的段落次数

4.教师小结,屏幕出示答案

说明:



熟悉主旋律有利于在整体音乐中进行听辨,也对在下面的教学环节里集中注意力关注其他音乐要素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四)听辨演奏乐器,并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

1.学生听辨乐曲第一段落中的主奏乐器

2.用看图片和听录音的方式介绍乐曲中的各种民族乐器

(五)分段听赏

1.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遍

1)听辨乐器并感受情绪、联想情景

2)教师总结:第一部分——优美抒情

主奏乐器 二胡

2.欣赏乐曲第二遍

1)听辨除了二胡,也许还用了什么乐器?音乐的情绪怎么样?

2)教师总结:第二部分——热烈欢快

主奏乐器 唢呐二胡笛子

3)再听片段并思考:为什么第二遍更加热烈欢快?

4)学生听辨并回答,教师小结

因为用了钹,唢呐,特别能烘托气氛,所以第二遍场面显的更加热闹。

说明:



第(四)个环节中对民乐合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乐器,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第(五)环节的后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学生才能专注于真正的音乐欣赏,感知音乐中的各种表现要素,真正从音乐本体出发开展音乐学习。


























(六)分组创编打击乐伴奏与情景表演

1.创编2小节2/4拍打击乐器伴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1)分组创编

2)分组汇报,

3)合作为乐曲伴奏

2.即兴创编劳动情景

1)师生交流想象中的南泥湾劳动场面,为创编积累素材

2)个别学生用动作表现劳动建设的场景(生:挑扁担、撒种子、锄地、织布……)

3)学生跟音乐即兴表演劳动时的动作和情景

(七)再次欣赏,完整表演

1.播放《南泥湾》音、视频,学生表演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南泥湾》,了解了当年新四军开垦荒地的艰难困苦,知道了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说明:

打击乐器和情景表演都是学生有效参与音乐欣赏活动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进一步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表演,加深了对音乐内涵和创作背景的理解,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欣赏口哨版《南泥湾》

1、听另一首《南泥湾》,听听它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用口哨吹吹,帮助学生听出是什么吹奏的

3.总结:

好的音乐作品,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一代代音乐家改编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音乐风格和体材,但是,它内涵的精神不变,永远流传下去。

说明: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为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




















四、下课

学生听摇滚版南泥湾边跳边出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与思想教育一直以来就不是一对矛盾体,审美也是一种对思想、道德、情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提升的艺术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偏差和理念认知上的误区,在学科渗透《两纲》教育的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为渗透而渗透的生搬硬套现象和把音乐课上成思想教育课的情况。而我们认为,音乐教学首先重要的是音乐的本体,只有在尊重音乐本体,充分挖掘音乐本身内涵的表现要素,开展音乐体验、感受、理解、表现等一系列审美活动的基础上的道德教育渗透,才是符合音乐教学规律的,也才有可能是真正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本堂课,我们牢牢抓住《南泥湾》这个作品本身的音乐特性,比如民乐合奏中的乐器音色辨析,音乐的情绪感受,结合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背景的渲染和介绍,在旋律哼唱基础上的音乐段落感知等等音乐活动,所有的都不离开对音乐本体的尊重和充分感知,使得教学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活动。再如,对乐器音色的辨析,紧紧抓住音乐段落中各种乐器的不同呈现,借助音乐听辨和图片欣赏,带领学生逐步认识音乐中的乐器并感知它鲜明的音色特点。同时,学生在充分感受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的同时,也被它纯朴的音调,激动人心的内容介绍感染着,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教育,这一点在创编劳动场景并表演的教学环节中能够体现出来。

当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合作与交往意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创编伴奏和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细致地开展讨论,充分地合作创编与表演,以使教学获得较好的音乐表现效果,也是需要经历实践检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48: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设计: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

 







第三单元

爱劳动

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

设计者: 杨浦区水丰分校 阎巧侠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设计思路

民乐合奏《南泥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爱劳动”。这是一首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它歌颂了八路军359旅开垦南泥湾荒地,为突破国民党经济封锁而实行生产自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是在学科中自然渗透《两纲》教育很好的载体。

为了立足音乐本体并合理渗透思想教育,本课分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知识、参与音乐表演三大部分。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抓住“聆听乐曲,感受情绪”、“歌、乐曲结合了解背景”、“哼唱旋律,感知乐曲结构”三个策略,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欣赏,感知基本音乐要素,了解音乐基本内涵。在了解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牢牢地结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欣赏需要,引导学生聆听、分辨音乐中出现的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自然地结合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本体表现力的感受。在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则引导学生在音乐感知、体验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型,创作情景表演,在《南泥湾》音、视频的背景衬托下开展音乐表演,深化了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创作、表演的能力。在以上一系列的音乐感受、体验、理解、表现等审美活动中,使得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听听 民乐合奏《南泥湾》

2.认识几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1. 欣赏民乐合奏《南泥湾》,感受乐曲优美抒情和欢快热烈两种不同的情绪,了解音乐蕴含的革命传统精神,进一步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

2. 通过听音乐、看录像、说故事、敲乐器、创节奏、演情景等音乐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理解乐曲内涵,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开展欣赏、辨析与表演,提高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 能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热烈两种不同的情绪,能听编民族乐器音色并初步了解民乐合奏这一演奏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热烈的两种不同情绪。

2.能合着音乐的节拍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创编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音乐:《拥军花鼓》进教室

2.复习歌曲:《劳动最光荣》

说明:



进教室和复习歌曲的音乐内容采用与主教材主题相关的作品,有利于直接切入教学主题,使得教学导入体现“导之以情”的原则。




















二、欣赏民乐合奏曲《南泥湾》

(一)出示课题,完整初听

1.听听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仿佛描绘了什么情景?(播放民乐合奏曲《南泥湾》)

2.教师小结

《南泥湾》用民乐合奏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人们庆祝丰收的欢乐情景。

说明:



这一环节在感受情绪,联想情景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演奏形式,为接下来的音乐知识渗透做好了铺垫。




















(二)歌曲背景的介绍

1.教师介绍:

南泥湾原来是一个荒无人烟、贫穷落后的地方,八路军359旅的战士们来到这里,他们开荒种田,织布纺纱,把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作曲家马可叔叔来到这里亲眼看到了战士们的劳动情景,心情非常激动。写下了这首经典歌曲南泥湾。

2.欣赏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歌曲《南泥湾》

3.小结

歌曲《南泥湾》以优美热情的旋律,描绘了陕北江南的美景,赞扬了劳动模范的功勋。我们今天听的民乐合奏就是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

说明:



这里之所以采用歌曲版本的作品,一是觉得有必要换音乐作品的本来面貌,二也是觉得歌曲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加深理解。




















(三)复听民乐合奏《南泥湾》

1.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2.欣赏,边听边想:这段音乐主题旋律反复了几遍?(播放乐队演奏视频,教师在前奏结束时做提示)

3.学生用手势表示听到的音乐所反复的段落次数

4.教师小结,屏幕出示答案

说明:



熟悉主旋律有利于在整体音乐中进行听辨,也对在下面的教学环节里集中注意力关注其他音乐要素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四)听辨演奏乐器,并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

1.学生听辨乐曲第一段落中的主奏乐器

2.用看图片和听录音的方式介绍乐曲中的各种民族乐器

(五)分段听赏

1.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遍

1)听辨乐器并感受情绪、联想情景

2)教师总结:第一部分——优美抒情

主奏乐器 二胡

2.欣赏乐曲第二遍

1)听辨除了二胡,也许还用了什么乐器?音乐的情绪怎么样?

2)教师总结:第二部分——热烈欢快

主奏乐器 唢呐二胡笛子

3)再听片段并思考:为什么第二遍更加热烈欢快?

4)学生听辨并回答,教师小结

因为用了钹,唢呐,特别能烘托气氛,所以第二遍场面显的更加热闹。

说明:



第(四)个环节中对民乐合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乐器,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的第(五)环节的后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有了这些经验,学生才能专注于真正的音乐欣赏,感知音乐中的各种表现要素,真正从音乐本体出发开展音乐学习。


























(六)分组创编打击乐伴奏与情景表演

1.创编2小节2/4拍打击乐器伴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1)分组创编

2)分组汇报,

3)合作为乐曲伴奏

2.即兴创编劳动情景

1)师生交流想象中的南泥湾劳动场面,为创编积累素材

2)个别学生用动作表现劳动建设的场景(生:挑扁担、撒种子、锄地、织布……)

3)学生跟音乐即兴表演劳动时的动作和情景

(七)再次欣赏,完整表演

1.播放《南泥湾》音、视频,学生表演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南泥湾》,了解了当年新四军开垦荒地的艰难困苦,知道了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说明:

打击乐器和情景表演都是学生有效参与音乐欣赏活动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进一步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表演,加深了对音乐内涵和创作背景的理解,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三、拓展欣赏口哨版《南泥湾》

1、听另一首《南泥湾》,听听它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用口哨吹吹,帮助学生听出是什么吹奏的

3.总结:

好的音乐作品,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一代代音乐家改编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音乐风格和体材,但是,它内涵的精神不变,永远流传下去。

说明: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为了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




















四、下课

学生听摇滚版南泥湾边跳边出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与思想教育一直以来就不是一对矛盾体,审美也是一种对思想、道德、情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提升的艺术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偏差和理念认知上的误区,在学科渗透《两纲》教育的过程中,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为渗透而渗透的生搬硬套现象和把音乐课上成思想教育课的情况。而我们认为,音乐教学首先重要的是音乐的本体,只有在尊重音乐本体,充分挖掘音乐本身内涵的表现要素,开展音乐体验、感受、理解、表现等一系列审美活动的基础上的道德教育渗透,才是符合音乐教学规律的,也才有可能是真正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本堂课,我们牢牢抓住《南泥湾》这个作品本身的音乐特性,比如民乐合奏中的乐器音色辨析,音乐的情绪感受,结合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背景的渲染和介绍,在旋律哼唱基础上的音乐段落感知等等音乐活动,所有的都不离开对音乐本体的尊重和充分感知,使得教学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活动。再如,对乐器音色的辨析,紧紧抓住音乐段落中各种乐器的不同呈现,借助音乐听辨和图片欣赏,带领学生逐步认识音乐中的乐器并感知它鲜明的音色特点。同时,学生在充分感受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的同时,也被它纯朴的音调,激动人心的内容介绍感染着,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优秀革命传统的教育,这一点在创编劳动场景并表演的教学环节中能够体现出来。

当然,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合作与交往意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创编伴奏和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细致地开展讨论,充分地合作创编与表演,以使教学获得较好的音乐表现效果,也是需要经历实践检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48: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泥湾简谱歌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泥湾钢琴伴奏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泥湾简谱歌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泥湾钢琴伴奏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 案

题:《南泥湾》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逸夫小学 亓睿虹 课时:第一教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亲身的体验中理解音乐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感受音乐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之后的欣赏做铺垫。然后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南泥湾》,让学生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的角度,感受这首曲的曲美、词美、音色美、形体美;把简单的乐曲、歌曲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听、想、动、唱”等各种感官,教学“三维”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巧然实现,学生亦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及民乐合奏曲《南泥湾》,了解八路军改造南泥

湾的艰辛,进一步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

以及劳动的意义,并能较准确地哼唱主题旋律。

2、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跳跃两种不同的情绪,激发强烈的热爱劳动之情,从小树立爱劳动的好品德。

3、视听结合分层递进地欣赏乐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并深刻理

解乐曲含义,自我体验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中优美抒情与欢快跳跃两种不同的情绪,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好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启发引导学生:(1)平时,你是怎样劳动的?(学生畅谈)

2)教师谈谈自己的劳动经历。

(突出在音乐中劳动乐趣)

3)你喜欢在哪一种情景下劳动?有音乐还是没音乐?为什么?

4)总结:劳动与音乐的关系是紧密的,音乐能鼓舞人心,可以调动我们的心情。

说明:通过启发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感受音乐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之后的欣赏做铺垫。

过渡语:劳动创造了音乐,而音乐又使劳动更有力气更有精神,我们有很多歌曲都是赞美劳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歌曲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

二、欣赏乐曲《南泥湾》

1、欣赏歌曲演唱版本——由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

l 介绍歌曲(《南泥湾》的时代背景,讲述三五九旅的模范事迹)

l 尝试跟唱歌曲———放映新旧南泥湾的图片

1)要求学生在听听、看看、唱唱、想想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歌曲内涵。

师:歌曲好听在哪里?唱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看看新旧南泥湾的变化;想想南泥湾有这样的变化,你受到了怎样的精神鼓励?

2)师生交流。(可加上打击乐器烘托气氛,让学生敲敲!)

说明:在听歌曲的基础上,视听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三五九旅创建南泥湾的艰辛,做出情感上的判断,更加感受到劳动的重大意义。积累拓展创作的素材,为之后的自我实践表演打基础。

2、笛子独奏曲《南泥湾》

l 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欣赏乐曲:

1 用什么乐器演奏?音色怎样?情绪有什么变化?

A 介绍乐器——笛子

B 主题旋律情绪—优美抒情

第二部分旋律——节奏跳跃欢快

l 学生比较准确地哼唱这两种情绪的旋律;

3、欣赏舞蹈版《南泥湾》(选自《东方红》片段)

l 学生尝试跟跳秧歌舞

l 教师表演秧歌舞

l 学生尝试学跳基本舞步:十字步

(提示: 手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方向的变化、转身等等)

4、学生尝试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l 方法:分小组合作创编

l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l 展示成果、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l 教师总结

说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总结要与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相结合

5、师生共同表演唱《南泥湾》

齐唱——齐跳(少数用乐器伴奏)——男唱女跳(5-6人打乐器)

三、总结与下课

教 学 反 思

本课我能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兴趣转移快、好奇心强的心理,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的角度,这节课中有:曲美、词美、音色美、形体美;简单的乐曲、歌曲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听、想、动、唱”等各种感官,教学“三维”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巧然实现,学生亦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谈话、参与表现等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合作、反馈中共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悉与了解不够。

尽管大多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是积极投入的,但还没有形成课后经常性主动聆听优秀音乐、歌唱的习惯。与流行音乐比起来,学校音乐教学的影响仍很赢弱。作为教师我既想满足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不能过分迁就、姑息,这确实非常矛盾的。我力求在教学与课余的交流中,捕捉更多利于音乐教学开展的讯息;寻求更多有效的手段,让健康向上的学校音乐成为学生的热爱。

在舞蹈教授中,许多学生仍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没有老师或尖子学生领跳,便会不知所措。分析原因有三:第一,课外接触舞蹈表演(或观摩文艺演出)机会较少;第二,音乐课上的舞蹈语汇积累较少;第三,教师对学生创编的引导和鼓励还不够。希望通过更多地实践,让可望不可及的舞蹈创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燃起动感的火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 案

题:《南泥湾》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逸夫小学 亓睿虹 课时:第一教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亲身的体验中理解音乐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感受音乐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之后的欣赏做铺垫。然后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南泥湾》,让学生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的角度,感受这首曲的曲美、词美、音色美、形体美;把简单的乐曲、歌曲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听、想、动、唱”等各种感官,教学“三维”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巧然实现,学生亦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及民乐合奏曲《南泥湾》,了解八路军改造南泥

湾的艰辛,进一步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

以及劳动的意义,并能较准确地哼唱主题旋律。

2、感受乐曲优美抒情与欢快跳跃两种不同的情绪,激发强烈的热爱劳动之情,从小树立爱劳动的好品德。

3、视听结合分层递进地欣赏乐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并深刻理

解乐曲含义,自我体验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中优美抒情与欢快跳跃两种不同的情绪,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好思想品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启发引导学生:(1)平时,你是怎样劳动的?(学生畅谈)

2)教师谈谈自己的劳动经历。

(突出在音乐中劳动乐趣)

3)你喜欢在哪一种情景下劳动?有音乐还是没音乐?为什么?

4)总结:劳动与音乐的关系是紧密的,音乐能鼓舞人心,可以调动我们的心情。

说明:通过启发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理解音乐与劳动之间的关系,感受音乐能起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之后的欣赏做铺垫。

过渡语:劳动创造了音乐,而音乐又使劳动更有力气更有精神,我们有很多歌曲都是赞美劳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歌曲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

二、欣赏乐曲《南泥湾》

1、欣赏歌曲演唱版本——由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

l 介绍歌曲(《南泥湾》的时代背景,讲述三五九旅的模范事迹)

l 尝试跟唱歌曲———放映新旧南泥湾的图片

1)要求学生在听听、看看、唱唱、想想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歌曲内涵。

师:歌曲好听在哪里?唱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看看新旧南泥湾的变化;想想南泥湾有这样的变化,你受到了怎样的精神鼓励?

2)师生交流。(可加上打击乐器烘托气氛,让学生敲敲!)

说明:在听歌曲的基础上,视听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三五九旅创建南泥湾的艰辛,做出情感上的判断,更加感受到劳动的重大意义。积累拓展创作的素材,为之后的自我实践表演打基础。

2、笛子独奏曲《南泥湾》

l 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欣赏乐曲:

1 用什么乐器演奏?音色怎样?情绪有什么变化?

A 介绍乐器——笛子

B 主题旋律情绪—优美抒情

第二部分旋律——节奏跳跃欢快

l 学生比较准确地哼唱这两种情绪的旋律;

3、欣赏舞蹈版《南泥湾》(选自《东方红》片段)

l 学生尝试跟跳秧歌舞

l 教师表演秧歌舞

l 学生尝试学跳基本舞步:十字步

(提示: 手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方向的变化、转身等等)

4、学生尝试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l 方法:分小组合作创编

l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l 展示成果、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l 教师总结

说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总结要与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相结合

5、师生共同表演唱《南泥湾》

齐唱——齐跳(少数用乐器伴奏)——男唱女跳(5-6人打乐器)

三、总结与下课

教 学 反 思

本课我能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兴趣转移快、好奇心强的心理,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的角度,这节课中有:曲美、词美、音色美、形体美;简单的乐曲、歌曲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听、想、动、唱”等各种感官,教学“三维”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巧然实现,学生亦获得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谈话、参与表现等有趣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合作、反馈中共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悉与了解不够。

尽管大多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是积极投入的,但还没有形成课后经常性主动聆听优秀音乐、歌唱的习惯。与流行音乐比起来,学校音乐教学的影响仍很赢弱。作为教师我既想满足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不能过分迁就、姑息,这确实非常矛盾的。我力求在教学与课余的交流中,捕捉更多利于音乐教学开展的讯息;寻求更多有效的手段,让健康向上的学校音乐成为学生的热爱。

在舞蹈教授中,许多学生仍停留在简单模仿阶段,没有老师或尖子学生领跳,便会不知所措。分析原因有三:第一,课外接触舞蹈表演(或观摩文艺演出)机会较少;第二,音乐课上的舞蹈语汇积累较少;第三,教师对学生创编的引导和鼓励还不够。希望通过更多地实践,让可望不可及的舞蹈创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燃起动感的火花!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还有一个---RAP版南泥湾

《南泥湾》出自陕北延安,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随后被选进音乐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并且被广为传唱。这次为苏醒量身改编的R& B版让大家的听觉焕然一新,大有经典中加入了惊艳的感觉,而苏醒也亲自上阵写了RAP词,其创作才华可见一斑。没的说的,RAP版南泥湾,带给大家的不只是感动。

最后一段很有时代气息,有创意!

唱这一首宛转悠扬的动人歌曲
看这一段丘陵延绵中微风和煦
这里有黄绵土铺绘的美好景色
淳朴的记忆点滴如江南河水般清澈
是勤劳的双手让汗水汇成蜿蜒的河流
还有映入眼帘那一片片金黄色的丰收
牛儿哼着羊儿唱着山岭上人们在守望着
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还有一个---RAP版南泥湾

《南泥湾》出自陕北延安,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随后被选进音乐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并且被广为传唱。这次为苏醒量身改编的R& B版让大家的听觉焕然一新,大有经典中加入了惊艳的感觉,而苏醒也亲自上阵写了RAP词,其创作才华可见一斑。没的说的,RAP版南泥湾,带给大家的不只是感动。

最后一段很有时代气息,有创意!

唱这一首宛转悠扬的动人歌曲
看这一段丘陵延绵中微风和煦
这里有黄绵土铺绘的美好景色
淳朴的记忆点滴如江南河水般清澈
是勤劳的双手让汗水汇成蜿蜒的河流
还有映入眼帘那一片片金黄色的丰收
牛儿哼着羊儿唱着山岭上人们在守望着
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献出你的教学智慧

 

我在网络上收集了若干教学资源与大家分享。

下面,有请伙伴们奉献出你的教学智慧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39: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0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献出你的教学智慧

 

我在网络上收集了若干教学资源与大家分享。

下面,有请伙伴们奉献出你的教学智慧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2 8:39: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铃整理了这么多相关南泥湾的教学资料,辛苦了。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12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铃整理了这么多相关南泥湾的教学资料,辛苦了。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12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也上了这课.发现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歌曲所处的背景和年代都比较陌生.所以听了郭兰英唱的《南泥湾》后都觉得很好笑.我在教学中应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