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音乐评论] 有关儿童音乐

58
回复
1750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2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准备写一篇有关中国现当代儿童音乐发展史的论文,恳请各位将有关资料赐告!感谢!!!
以下均为本人在网上找到的有关资料,还请各位继续丰富本帖的内容!谢谢!!!

http://douya.xiloo.com/page/music/zhuanti01_1.html

儿歌大王潘振声叹“儿”经
  
--------------------------------------------------------------------------------

  
    对于眼下的孩子出口就唱“情”呀、“爱”呀,已是见怪不怪了。倒奇怪的是,中国有2亿到3亿的儿童,却没有一位专业的儿歌作者和创作队伍,就连儿童音乐教材都出自业余作者之手。

    现在不论你走在大街上,还是在校园里,或是在音乐比赛上和电视综艺节目里,参加的孩子都在唱情歌及大人歌曲,而像过去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春天在哪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我们荡起双浆》等一些儿歌似乎已成“过去”,而“盛情难却”的情歌却比比皆是。对此,原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儿歌大王潘振声老师,昨天向记者道出了这一不正常现象的原因。

    潘老告诉记者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是现在儿童接受的音乐信息主要是听、看,而孩子在学校受到的音乐方面教育比其他学科少,因而音乐素质比较低,还有现在的电视频道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属于孩子版块的节目内容并不多,一年中,除了“六一”前后被关注外,几首平时所有活动和节目都很少看到与儿童有关,现在孩子又早熟,再加上学校、家庭等把关不严,平时又没有适合儿童和让儿童感兴趣的歌曲演唱,导致孩子们唱情歌。二是儿童音乐创作是一门学科,医学院有小儿科,而音乐院校没有“小儿科”。好多作曲家毕业后,不会写儿歌,或写得不像,创作者无法运用孩子的语言来表现孩子的感情,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被孩子接受和喜爱。而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目前为止,全国没有一位专业的儿童歌曲作家,儿童音乐教材都是由业余作者创作的。另外,由于音乐院校没有儿童创作这一课,许多爱好儿歌创作的人“想学无门”。这就是中国儿歌创作的现状。三是在市场经济下儿童歌曲经济效益不好,在刊物上发表一首儿歌稿酬仅30至50元。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创作者让歌星演唱能得上万元,而儿歌却没有这样的市场。潘老举例说,一个作者就算每个月发表一首歌,他的年收入也不过增加600元。去年,他参加了一个儿歌征集,作品要求有小样,当他的作品入围后获得的稿酬是200元,而制作一个伴奏带就花去了1000元。正是由于这样的稿酬和投入,使得过去曾经从事儿歌的一些创作者纷纷改行。另外,还有现在许多音像出版社由于受盗版的影响,目前日子也不好过,儿童歌曲音带卖不动,也导致市场上儿歌难觅踪影。(朱光俊)  
不论网络资源还是其他,都欢迎之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9:05: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4-4-12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ycnet.com.cn/sunyunxiao/c_literature/c_a_report/c_a_report11/200157.htm

第九章 悲剧人生:没育童年


  ?一?

  在一次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高唱《潇洒走一回》,大跳《新鸳鸯蝴蝶梦》?

  年年都有一个春天,

  人人都有一个童年。

  童年的故事最美丽,?

  童年的阳光最灿烂,?

  童年是欢乐的小鹿,?

  童年是天真的笑脸。?

  啊,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奏出一个童年的和弦,

  纯洁、友爱、无私、烂漫,?

  我们都有一样的童年。

  你童年的足迹留在哪里,

  我童年的步履还未走完。?

  我的童年在梦里,?

  你的童年在身边。

  在身边呀那样清晰,?

  在梦里呀那样的遥远。?

  啊,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追求,童年的梦幻,?

  陪伴着你呀陪伴着我,?

  永远留在温暖的人间。?

  啊,童年的欢乐,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追求,童年的梦幻,?

  陪伴着你呀陪伴着我,

  永远留在温暖的人间。

  

  人的一辈子恐怕都难以走出自己的童年。

  也许你漂洋过海,距离你童年的村庄已非常遥远;也许你已经双鬓染雪,正在生命的暮色里跋涉;也许你人到中年,事业正如日中天,整日步履匆匆,心事沉沉,东奔西跑,身心憔悴;也许你走出了鄙陋的老家,逃离了贫瘠的土地,来到了钢铁和水泥灌注的大都市,正在享受着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可是,我们却无法远离童年。当我们夜晚躺在床上,周围的喧嚣退潮而去,这时,童年的生活宛若浮出水面的小岛,在我们的脑际闪现。我们忘却了多少眼前的事物,而去温习着已相当久远却清晰无比的童年生活。

  可以说,童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难忘的。走过记忆中的童年,最令我们难忘的除了捉迷藏、打玻璃球、跳橡皮筋、过家家以外,就是哼唱儿歌了。也许我们从母亲的怀抱里刚一分离就开始忍受饥饿;也许我们童年时曾不得不像猪羊一样,嚼着树叶和野菜来维持生命;也许我们下雨时没有雨伞、没有胶鞋,只能光着脚丫走路;也许我们冬天没有围巾、没有羽绒服,但我们那个年代是不缺少儿歌的。从50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到70年代的"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再到80年代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都曾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记忆。直到今天唱起来,仍倍感温馨,仿佛童年的时光就在眼前。我们经历了稚嫩纯真的岁月,因有这些儿歌而丰盈起来。?

  留恋之余,我们又不能不为今天的孩子们担忧和惋惜。他们虽然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虽然有咖啡牛奶巧克力相伴,虽然有电视机游戏机电脑相伴,可以生活在防盗门之内,但却没有了歌谣,没有了童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悲剧。现在,孩子们唱的是大人们的歌,过的是大人们的生活,有的是成年人的忧愁和负担。这样的生活,不是很可悲吗??

  据某报报道:在一次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高唱《潇洒走一回》,大跳《新鸳鸯蝴蝶梦》。本来天真的小孩子,个个脸上化着浓妆,身上穿着艳服,扭动着稚嫩的身躯,大唱着不属于他们年龄的歌曲,抒发着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情感,无奈的神情取代了原本纯真的眼神。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节目曾对小学生所唱的歌曲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唱的大都是流行歌曲,而且绝大部分都与"情"、"爱"有缘。

  某中学学生自发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们参赛的歌曲多是《糊涂的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爱你的人是我》、《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希望有人爱上我》、《哥哥是个负心人》、《涛声依旧》、《小芳》。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还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令教育者们目瞪口呆。

  某报纸把儿童唱大人歌现象列为"文化现象十大怪"之一。报上认为,当前文化存在十大怪现象,它们是:图书只当饰物摆;诗文只有作者买;购下版面显文采;大款齐靠杂志来;影片获奖票难卖;电视对白侃嘴才;一部电视放几载;儿歌竟被情歌代;"国手"一副港台派;不比歌技比人乖。在这十大怪中,儿童唱情歌被列为第八大怪。

  一位家长撰文呼吁:对于目前孩子们唱大人歌、无处觅童声之"怪现状"表示担忧,希望社会能多给孩子们创作一些好的儿童歌曲。他说,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中,他带着儿子去了。聚会中,大家提议唱卡拉OK。他不会,6岁的儿子自告奋勇地走上歌台替父亲唱,结果赢得一片喝彩。得意之余,他又很担忧,儿子唱的都是《谢谢你的爱》、《迟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不要分离》等曲子,让儿子唱学校教的歌曲,儿子竟说学校只教了两首歌,都唱不全。

  以上种种之"怪现状",怎能不令人担忧?当我们听到孩子们有板有眼地唱着"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让你亲个够……",心情怎能平静?

  童声无处觅,软歌劲语满天飞。儿童唱成年人的歌曲,使少年儿童从歌曲中感受到的不是欢乐、阳光、未来、希望,而是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过早体验爱、恨、生、死、相思、离别、痛苦、惋惜、忏悔。这样使儿童过早成熟、老练、心情压抑、沉重、缺少童年的欢乐,以至于使小小的孩子成了"小大人"。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埋怨学校和教师:为什么不教孩子几首好的儿童歌曲?为什么不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可学校也满肚子委屈,一大堆理由:现在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考不好,家长会怪学校,人们评价学校的水平也是靠成绩而不是看唱歌;学校里音乐教师少,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时根本就无人愿意教音乐,因为教音乐和工资奖金挂不上钩,评先进也不看音乐成绩;即使有人教,也很难找到好的儿童歌曲,老儿童歌曲大陈旧,空洞乏味,离现实太远,学生不喜欢,新的儿童歌曲又太少,一些以刊登儿童歌曲为主的刊物为了经济效益纷纷转向,教师只好教教流行歌曲了事……我们有什么办法?

  造成目前这种"怪现状",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社会为儿童提供的好歌曲太少,儿童歌曲生产萧条,产出低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无处不"经济",无处不"市场"。就拿儿歌创作来说,有些搞音乐的人也曾看出儿童音乐是一个空白,也曾想创作一些好的儿童歌曲,但抵不过大市场的冲击。一位作者投书报纸说,他有一位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朋友,名叫王君,很喜欢搞儿童音乐创作,也写了一些儿歌,有的还得了奖。但大多数曲子只能在汇演时唱唱,要么在大合唱时露一下脸。王君的一首儿歌在市里获了一等奖后,被主办者推荐出去,说找个杂志发表,推广一下,可半年之后,主办者找到他说:王老师,很遗憾,几家杂志都说一般不发表儿歌了,实在要发也可以,花1000元买点版面。而且,在一次同学聚会中,王君发现,同学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还在从事纯音乐创作。即使写歌,也只给那些广告片、电视剧或开幕式、酒会、茶会之类写写曲、配配乐。在老师家中作客,老师指着豪华的布置和清一色的进口电器和钢琴对王君说:我写了一辈子曲子,我的好几首儿歌至今流行,可我那些年连买一台脚踏风琴也不可能。你们知道吗?这些东西是什么换来的?是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曲子的报酬啊!?

  商品经济就是这样无孔不人。一位很有名望也很倔强的儿童音乐作曲家,虽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却仍极力保持着"两袖清风"。一些企业家或者流行歌曲唱片商向他约稿,都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可天有不测风云,与他相德以沫的老伴突然患了脑血栓,没到一年,医药费就花了近3万元。家中原来的那点积蓄早已洗劫一空。为了能让妻子在医院继续住下去,这位音乐家只好违心答应制片商,为一部集色情武打凶杀于一体的电视剧配曲,得到报酬8万元。虽然晚节不保,但妻子治病有了经济保障。另一位中年儿童音乐作曲家,本想一心一意为儿童创作歌曲,可儿子读自费大学需要钱,家中那点积蓄根本不够支持儿子读书的,架不住妻子的唠叨,也只好违心为一些上不了档次的片子作曲。在如此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下,儿童歌曲怎能不贫血呢?

  其次,儿童的生活环境也促使他们唱成人歌较多。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在街头、商店或酒店里,你会发现,流行歌曲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公园、少年宫,也都在大唱特唱流行歌曲。有的学校在课间休息时间,不放儿童歌曲,却播放一些"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等歌曲。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嘴里哼出来的也是"我曾用心来爱着你,为何不见你对我用真情……"近年来电视台、电台风行的点歌潮,也以流行歌曲为主,有的中小学生也纷纷到电视台、电台为同学点歌,所点曲目多是《花瓣雨》、《爱多一次,痛多一次》、《只想一生跟你走》等。即使有的少年想点儿童歌曲,电视台、电台也没有。?

  第三,少年儿童也有追星欲。在他们的心目中,唱流行歌曲才更接近明星。父母们也常常把孩子能唱流行歌曲当成本钱来夸耀,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儿童在一片赞誉声中自然觉得还是唱流行歌曲好。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整日被包围在流行歌曲中,耳儒目染,自然学会的多是流行歌曲。

  第四,现代传媒手段具有强大的覆盖性、渗透性,孩子们接触广播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使得成人文化消费和儿童文化消费之间的界限渐渐消失,大人们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电视和广播等大众传媒也可以把它统统推到孩子们面前。

  在上述种种情况下,我们要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怎么可能呢?

  1992年,笔者曾采访了北京师范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儿童音乐》副主编姚思源先生。他从事音乐教育45年之久,曾担任北京市少年宫童声合唱团的指挥,并从事儿童音乐创作。他认为,优秀的儿童歌曲能够培养儿童的优良品德,丰富儿童的知识和情感,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把一些形象的东西化为音乐作品让儿童认识世界、自然和一切美的东西;二是通过艺术的美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儿童的思想境界;三是娱乐功能,让孩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

  他认为,学校的音乐教育不能依靠流行歌曲。流行歌曲虽然通俗、易被人接受,歌词贴近生活,但它们的曲调缠绵、疯狂、压抑,所表现的多是人的无助、哀怨,甚至绝望。这种颓废的情绪对儿童幼小的心灵都有很不利的影响。而且,艺术还存在一个"二度创作"的问题。比如,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演奏人员的演奏都受到他们本身思想、素质、当时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如果他们自身的素质不高,修养不够,都会影响艺术本身的美。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儿童歌曲。

  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在为儿童提供最好的物质享受的时候,是否想过要为孩子提供一些精神上的营养呢?已故音乐家施光南先生曾说过:音乐是儿童心灵的翅膀。我们希望孩子们成长为苍鹰,成长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流砥柱,就要给孩子真正靠得住的音乐,而不能用这些软歌来软化他们飞翔的翅膀,削弱他们的意志。?

  令我们欣喜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已经在为少年儿童们努力了。对于目前社会上"情哥哥"、"情妹妹"一类歌曲对儿童的影响,青岛市委副书记徐长聚说:"我们市委、市政府有责任消除这些影响,让天真的儿童与美好的歌曲相依相伴,茁壮成长。"如今,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国首届少年儿童卡拉OK电视大赛上,青岛小选手独摘大赛三项大奖中的两项:6岁男孩李颜龙、11岁女孩倪雅丰分别获得幼儿组和儿童组唯一的大奖。此外,还有一位小选手获优秀奖。?

  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归功于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要归功于家长们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引导。李颜龙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他们教育孩子却很讲究方法。他们说:"对孩子的教育要严,但要有度,千方百计发展他的特长。"为此,家中常常用那台老掉牙的卡拉OK机让孩子唱歌。而倪雅丰所在的青岛市文登路小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学校,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都是出类拔革的。该校有良好的传统,每年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和学校的唱歌、朗诵、跳舞、课本剧比赛,形式多种多样。1994年和1995年,在青岛市《百首优秀歌曲》比赛中,文登路小学的21个班,每班选3支歌,班与班之间歌曲不重复,他们从学校唱到区里,从区里唱到市里。《党啊,亲爱的妈妈》、《沂蒙山小调》、《大海啊,故乡》、《卖报歌》、《读书郎》等歌曲,成了孩子们喜爱的曲子。?

  青岛市还有一支力量很强的创作儿童歌曲的词曲家队伍。他们所创作的《好孩子要诚实》、《我爱祖国大自然》、《海娃的歌》、《白云小船)、《红鸽子》、《快乐的海风》、《春雨,春雨多迷人》、《小白帆小海燕》等歌曲,已经成为青岛少年儿童们所喜爱的自己的歌。

  的确,中国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并不乏有识之士。?

  1994年春节刚过,北京还是春寒料峭。但在市区一个会议室里,却热气腾腾地议论着一个话题:我们的孩子应该唱什么歌。我们的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空间?

  会议的筹备者之一沈敏特教授认为,早熟不是成熟,恰是一种病态的症候;少年儿童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有着特殊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需要一种不同于成人的施展。一切跨越阶段的企盼只会给孩子以危害。"速生树"没有好木材,"小大人"看似聪明,却是一种畸形的成熟,不能形成健康完满的人生。

  另外一些参加会议的人也认为,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必须找到一个"切人口"。而孩子和歌声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少年儿童文化消费成人化倾向在歌曲领域表现较明显。所以,应从歌曲方面着手。

  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诞生了:他们成立了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组委会。他们提了一个很具特色的口号:让孩子们唱孩子的歌!

  这项活动并非一般的"大奖赛"。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保护童年、保护童心的自觉性,引起全社会对于少年儿童培养规律的关注。对此,一些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3位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布赫亲笔为这项活动题词。7位在任和离任的副总理、副委员长也出任了这项活动的名誉顾问。就连可亲可敬的冰心,也亲笔为活动题写了口号,并担任了组委会的名誉主任。本来,冰心老人是谢绝见客的,这是医生的嘱咐。可是,当来客说明来意时,冰心老人欣然拿起了笔,为孩子们写下了"让孩子唱孩子的歌"8个大字。写完后,冰心老人感慨地说:"你们这件事做得好啊!现在很多孩子唱的歌,不该是孩子们唱的。有些写给孩子们唱的歌,还是大人的歌,不像!"

  如今,这项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此次活动共征集歌词十二万余首,通过多次评选,评选出获优秀奖歌词100首,获特别奖歌词12首。为了推广成果,组委会委托出版社出版了书籍和录音带,在1995年"六一"前夕推出。

  然而,在这里我们仍然呼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的初期策划中,曾定下了12字的宣传方针:"铺天盖地、持续不断、高潮迭起。"但这样的方针实行起来却是步履维艰。资金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通俗歌曲之所以能够"不用学,听多了自然就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俗歌星可以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包装,通俗歌曲也借助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而"铺天盖地、持续不断、高潮迭起"。而少年儿童歌曲却在走着一条艰难的路。因此,唯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给孩子一个纯净的文化环境。?

  给孩子真正的爱,就为孩子们创作他们真正喜爱的歌曲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6 21:50:2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syx.com.cn/docc/5.htm

    观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随想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 申溪   每到周六上午,孩子们坐在电视机前都能欣赏到中央电视台自1996年开创的一个节目品牌——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至今已举行了五届,并进行评奖。   在曾媛姐姐和活泼的小男孩儿刘慈航的主持下,一个个经过电视制作的儿童歌曲展示播放,童话般的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对评奖有明确的标准。如:音乐部分,要求选材新颖、视角独特、内容健康向上。歌词要通谷易懂,反映孩子们的喜闻乐见。旋律要清新明快、优美动听,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小歌手的演唱要自然朴实,天真活泼。在电视制作部分,要求画面和语言要自然流畅,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服装化妆及表演手法都要符合儿童特点和歌曲的风格内容。要求声画和谐统一,并善于运用和调动电视艺术的多种手法等等。凡评选出的儿童音乐电视优秀节目都符合以上标准。   由金波、李众作词,孟庆云作曲的《仰望五星红旗》,词、曲俱佳。不干巴生硬,而是有意境,生动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面大红旗覆盖在长城上,随风飘动,真是太壮观了。孩子们激惰地唱着:“我仰望五星红旗,她在万里晴空飘呀飘扬。旗帜上有一颗最大最亮的星,她就是天上的太阳。太阳照耀着未来,让我们张开红色的翅膀,迎着阳光飞呀飞,飞向明天,飞向理想。”   少儿杂技很少在儿童文艺作品中表现,这次河北电视台却送来了《杂技娃》这一罕见内容的节目,真是使我喜出望外。因为我曾两次带领青少年杂技团赴日本和德国演出,我深知杂技娃要用多少血汗才换来的高超技艺。《杂技娃》充分表现了“不怕吃苦,要争第一”的精神。导演运用了杂技演员刻苦练功的场面和民间剪纸、奖杯、奖状、大锦旗的画面穿插呼应。歌声粗犷有力,表现了杂技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和气质。   绍兴电视台的《蔡白糖》以一种颁扬传统艺人的手法,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导演手法尤为突出,细腻、艺术性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土娃子》,是宜昌三峡的节目。一个个黑脸蛋的土娃子可真够土的,一群在田间劳动、嘻戏、唱歌的农村娃娃天真质朴,无拘无束,很惹人喜爱。音乐突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格。   北京电视台的《珍惜时间》,也很精采。歌中道出了“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这才是珍惜时间”浅显的哲理,孩子们易于接受。   大连电视台的《牧童哪去了》,表现了希望小学的生活。在那里“书声朗朗,歌声甜甜,牧童在那里绽出了笑脸。”多么亲切,多生动。   《小雪花》,挺有意境。穿着夏天短裙的小姑娘唱着委婉约歌,背景却是飘着小雪花的冰天雪地。“雪花如蝴蝶……”小姑娘展开了想象,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中童话,抒发了童真。   中央电视台的《卓玛》,那位小歌手唱得真好,音色优美,乐感强。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样的女孩》,以及《小桥流水》、《背唐诗》、《地球妈妈》等也都各具特色。《绿色的神笔》,以儿童画为背景,很新颖,曲子也不错。《滑轮小将》,在强劲的节奏中,滑轮小将勇敢拼搏,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深圳的《圆圆谣》,喜庆的气氛喧染的好,摄影和制作上下了功夫,层次分明,感染力强。   说说李众   李众是中央电视台,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的编导和制片人。近年来,经她的努力,涌现了那么多优秀节目,她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众也是我们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的理事,正值青春年华。我经常拜读她发表的充满对少年儿童热爱,记录了她创作心得的“导演手记”等文章。她笔耕不辍,扬扬洒洒,文字流畅。又是出书立说,又是出版光盘。她在事业上、艺术上执著地追求,日积月累必有所成。她和许多地方电视台有联系,有人说经她手加工的节目都有明显提高,我注意了一下,果然如此。   在儿童音乐电视大赛展播中,穿插了一些学生和有关人士对节目的反映,展播显得丰富、活跃。李众也约我去接受采访,就在中央电视台旁的小花园里录了我的一点观感,我想在儿童节目中加上我这个鹤发老人形象,年龄反差太大,这只说明全社会的关注罢了。   最近,李众又知道我去参加展播节目的评奖活动,一些热爱和关心儿童文艺事业的专家们根据评奖标准,评出公道、评出水平,褒扬了这个栏目取得的成就,并希望越办越好、灿烂辉煌。                                             ----摘自《儿童音乐》2003.2期

“童真·花季”在安阳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 申溪   河南省安阳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殷商古都遗址殷墟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祥地。还有文峰塔、岳飞庙、袁世凯墓、殷墟博物馆以及红旗渠等景点。   我是随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影视委员会来安阳,观摩少年儿童“童真·花季”文艺汇报演出的。   3月30日(星期日)上午,“汇报演出”在安阳市工人文化宫礼堂拉开了帷幕。开场是八十多名幼儿(学龄前)的大合唱,在音乐教师崔树平(原中央民族乐团老歌唱家)的指挥下,演唱了:《识谱歌》、《小花猫》、《小青蛙别哭了》和《小手牵大手》等四首幼儿歌曲。这是最低年龄层次接受音乐教育和熏陶的,很有意义。孩子们演唱认真,情绪饱满,尽管有的音还唱的不准,有地方还不整齐,但精神状态不错,作为他们第一次登台表演,值得庆贺,不少家长拿着数码相机抢拍娃娃们的精彩镜头。最后节目是少儿合唱,唱了《花朵的祖国》、《绿色的希望》、《让鲜花和绿荫打扮地球》,最后一首歌是由申溪作词徐沛东作曲的《我们心相连》。八十多名身着各色各样服装,是由稍大一些儿童表演的。两组合唱,共一百六十多名娃娃,是从一千多名报名者中选出来的,由崔树平老师训练了三个月,初显成绩,很不容易。娃娃们和崔老师感情很深,崔老师激动地说:孩子们爱我,我也更爱他们。在娃娃们幼小心灵中撒播音乐的种子,开发他们的智力,真是太需要了。也从中看到了“童真·花季”摄制组,开展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汇报演出”中还有独唱、器乐和舞蹈节目。白沙小姑娘唱的《大碗茶》、《金色木鼓》,很活泼,很招人喜爱。那位年仅四岁的女娃程丹玉,一上台就博得热烈掌声,她演唱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等豫剧选段,无论从行腔、吐字、气口和表演等方面都很有门道,是一棵很有发展前途的小苗。   舞蹈《红红的灯笼,火红的日子》,服装是灯笼式的,小演员手持大红灯笼舞着,一台红红火火,很有节日气氛。舞蹈《吉祥年》、《妇好吟》由同一组舞蹈小演员表演,前者为现代的;后者为古典的,都用上了“足尖”。那位长得很漂亮的小姑娘的领舞,艺术感觉真好。舞蹈《拍石头》和《拉丁舞》,都各具特色。值得提出的是:独唱和舞蹈中都极少男孩儿,男孩儿都怎么了?现在不是有不少优秀的男童独唱和男童舞蹈吗?我再一次为男娃娃呼吁!   器乐中有古筝独奏和单簧管独奏。“汇报演出”丰富多彩。   “童真·花季”在安阳的活动,得到承办单位,安阳市工人文化宫朱希鸣主任为首的一班人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合作,这是非常宝贵的。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影视委员会,在褚瞳主任率领下,十几位年轻人团结努力,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至今已开发了二十多个城市。“汇报演出”后,杨春莉、明明、曹春等又到安阳市两个公园选择外景,下周起就要现场拍摄了,最后回京进行儿童音乐电视的合成制作,祝他们取得成功。                                             ----摘自《儿童音乐》2003.5期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荣授“小音乐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为全面贯彻、实施对我国儿童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参与美育活动的积极性,并表彰在学习音乐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少年儿童。根据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指示精神,在全国各地区音乐团体和音乐教师的推荐下,经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成绩优异的同学可授予“小音乐家”荣誉称号,并成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荣誉小会员”,以充分肯定其在音乐学习上的突出成绩。   同时,评审委员会还将评选出“优秀儿童音乐园丁奖”,并颁发证书。

             现将具体事宜通告如下:

   一、初选的小选手提供两张二寸照片和两张六寸生活照片。撰写约六百字的文章,该稿介绍其本人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心得、体会及学习技巧。征集后的作品由专家评审,择优录取。(不收取报名费和初评费)

   二、应征录取的小选手,将颁发“小音乐家”荣誉证书,及中国儿童音乐学会荣誉小会员“会员证”。作品编辑成册出版,赠送每人一本(该书有评委成员对小音乐家的亲笔寄语),如还需要可根据专集定价优惠购买。

   三、交纳相关费用:评审、编辑、书费、证书及办公全部费用。

   四、应征年龄:6-16周岁。

   五、活动主办单位: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与勉励                    ---为“小音乐家”而作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 申溪   小音乐家专集,继中国广西卷辽宁卷出版后,北京卷也出版了,可喜可贺。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推出的“小音乐家”活动,得到了社会广泛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不少在音乐学习上有突出成绩,符合“小音乐家”条件的娃娃被命名为“小音乐家”称号,并成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的荣誉小会员。今天,这些小音乐家的生动事迹又集中成册广为褒扬,更是值得庆贺。   开展“小音乐家”活动,会促进孩子们音乐学习的发展活跃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意义深远。   开展“小音乐家”活动,会引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荣誉感将来孩子们长大了,每当回忆起通过他们的刻苦努力成为“小音乐家”的历程,他们会感到无比自豪。音乐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头脑,使他们更聪明了,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高雅的音乐氛围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这该有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呀!   在向小音乐家祝贺的同时,还有几句勉励小音乐家的话:其一,学习音乐要持之以恒,知努力,知刻苦。翻开国内外大音乐家的成功历史,无不经历了百折不挠,勤奋刻苦的过程。其二,切勿获得一些成绩就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天宽地阔,知识的海洋无比深远,探求知识的视野应永无止境。其三,要学会做人,使自己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将来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材。请牢记:“为学必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楼主| 发表于 2004-5-16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岸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大联欢在厦门举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7日11:40 海峡网-厦门日报

  昨晚,“海峡两岸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大联欢”汇报演出在厦门艺术剧院举行。小演员们准备了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小演员们在这次联欢活动中献给厦门观众的最后一场大型演出,今明两天,他们将收拾行囊,回到各自的学校。图为内蒙古少年带来的《圣洁的祝福》。

  (郑晓东钟莉摄影报道)

(厦门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儿童音乐学会手风琴培训基地”在柳成立
作者:赵建生

图:基地成立仪式现场

都乐网讯 2003年3月18日上午,白云小学校园内锣鼓震天彩旗飘扬,整个校园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广西儿童音乐学会手风琴培训基地”在柳州市白云小学正式挂牌成立。

在鱼峰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白云小学坚持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挖掘潜力、科研兴校,创办特色学校”发展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搭乘新一轮课改快车,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广西儿童音乐学会手风琴培训基地”的建立,这是继“广西师范学院外语系小学外国语教学实验基地”在白云小学建立后的第二个区级培训基地。它标志着白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也为白云小学创办特色学校构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为白云小学实施“大教育”战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探索途径,更为小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图:手风琴培训基地的建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从左二开始为:鱼峰区教育局兰书记、中国儿童节音乐学会秘书长王晓洪、李燕老师、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国强、市合唱协会会长梁克坚、鱼峰区人大副主任李洪祥

在成立仪式上,中国手风琴学会会长王树生发来贺电:“为伟大祖国培育人才,为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中国著名手风琴教育家姜 杰也发来贺电:“古人云:演奏乐器可通天下之志。可见成立广西儿童音乐学会手风琴培训基地的意义所在。”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秘书长、广西儿童音乐学会会长、广西著名儿童节目导演王晓洪,鱼峰党委、政府领导,柳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国强,鱼峰区教育局、市教科所以及共建单位鱼峰交警大队等领导出席了庆典活动,并为首批41名手风琴学员颁发了学员证。

图(3)手风琴学员在手风琴训练室现场表演手风琴二重奏,优美的旋律博得来宾的阵阵掌声

手风琴培训基地的课程设置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已投入近五万元装备了一间手风琴训练室,由中国手风琴学会会员、广西手风琴学会理事、全自治区唯一获得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教师资格证、国际手风琴比赛成人组第四名、在柳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三场个人手风琴音乐会的李燕和学校专业教师任教。下半年秋季学期将面向全市六县招生。

来自:都乐网 2003年3月19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板房24号的李群阿姨

鲍河扬

  少年和青年时我向往未来,当我得到未来却向往过去了,向往已荒凉的石板房24号。院里曾抱过我、牵过我的手的伯伯们相继地走了,郑律成,张文纲,李焕之,还有我的父亲管桦。11日傍晚,大康来电话说他的母亲———李群阿姨,在清晨的睡梦中离开了人世。

  石板房24号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五十年前,它曾有着梦幻般的色彩。一进大门,便有一颗大槐树,两棵散发着幽香的芙蓉树,后门一颗大枣树,院里4棵花繁的海棠树,窗前木架上缠绕着紫藤,还有白色、紫色的丁香,前院后院时而传出钢琴声,时而传出那种哼出的曲调声。在我生命最初的记忆里,就有李群阿姨,她是那样的美丽,再往后,我和同学们唱她为我们谱写的歌。《快乐的节日》的优美旋律,在闪耀着碧波滔滔的湖畔,在起伏的山峦上,在校园里,呼唤出我们的激情、真诚、壮志。当我们已年过半百,这歌声又引我们走回甜美的过去。李群阿姨笔下的旋律是诗的翅膀,是竹林里的风,是茫茫草原里一条弯曲的河。在某种意义上讲,少儿歌要比成人的歌更难创作,因为它不仅仅是童心和技巧就能谱写的,它需要生命的折难、痛苦、破灭,甚至战火之后,依旧珍藏着少儿时的心灵,艺术的轻松、欢愉,恰恰蕴含在深沉的风涛中,这不是苍白人生所能达到的境界。李群阿姨体弱多病,写《快乐的节日》时才27岁,很难想象她曾是弹雨里的战士,13岁就到了延安。若说她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那就是她一家人都投身到兴邦救国的搏杀中。她的外祖父李锡九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192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李之光早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办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并担任院长。1938年李群阿姨兄妹五人同赴延安,三代7口人,同饮延安水。战争年代,她用旋律做武器,创作了大量歌曲,同战士们一起转战大江南北。解放后,尤其是在石板房24号,是李群阿姨创作的黄金时代,《快乐的节日》、《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少年》、《邢燕子之歌》、《当大寨赶大寨》等几百首歌都是在那里诞生的。

  李群阿姨是悠美的,她笔下的旋律是悠美的,就连她的死亡也是悠美的,在清晨的睡梦中静悄悄地走了。她也许是匆匆赶到天国那里的石板房24号,与先她而去的焕之伯伯和老友们相聚。我隐约听到了传来的钢琴声和哼出的那种曲调声。

声明:本帖子专区绝对不是灌水!!请各位不要误会!这里所转载的各个帖子都是有关儿童音乐发展现状的各个侧面,供大家参考,也供本人自己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航,驶向远方 ——记作曲家、词作家罗晓航

? 卜 谷

  在歌的海洋中,他词、曲并举,荡起双桨,奋力远航。   前年春天,罗晓航刚刚捧回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并破格晋升为副研究馆员,那时,他已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发表作品600多首,出版歌词专集《童年的沙滩》一部,在全国和各省市的音乐活动中获奖71项。今天,摆在我书案上的,有他刚刚在上海出版的盒带歌曲专辑,还有已经付印的《罗晓航歌曲选》、《拂晓航船》两部作品专集清样。他发表作品已达900多首,获奖80多项。这成果蕴含着怎样的劳作呀,哦,晓航,正驶向远方。   初中时代,罗晓航就涉足音乐创作。用竹笛和手风琴演奏自己的曲谱。岁月辗转,插队农村,工厂做工,剧团演奏,大学学习,他一刻也没有脱离过对音乐的痴迷。生活的音符似血液在他体内流淌。他的作品一步步登上了大雅之堂。有11首歌曲入选中、小学、幼儿园教材,《别来接我》列为全国校园歌曲征集歌曲榜首。1985年在三次全国少儿征歌中,他连获五项奖励来到北京参加授奖大会。1992年他被国家教委等6部委授于“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又被文化部、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罗晓航创作丰产丰收的秘密在于他创作的多栖性。他写词又作曲,双桨并举;他写少儿歌曲又写成人歌曲,两翼振飞。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张文纲说他:“词中蕴乐,曲内含诗,诗乐一体,比翼高飞……”。   罗晓航创作丰收的原因不仅是多栖性,更在于他的勤奋和生活的积累。自1982年他到江西省赣州地区群众艺术馆后,给他深入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年年月月,发奋刻苦,他怎么会不丰收呢?于是,他的作品频频发表,1994年《上海歌声》1至6期每期都有他的作品;1994年10月起,他9篇谈少儿歌词创作的文章在台湾《中华音乐文化教育》杂志上连载;参加“京九一方歌”音乐电视片创作,他用半个小时写出了《桔园情歌》,又用一小时谱曲《长长的火车门前过》,其速度快,质量高连中央电视台的导演也感到惊讶;他用5天时间完成“希望工程”一组词曲的创作,《中国儿童报》将5首诗歌用一个整版发表……   罗晓航硬是把情把爱把生活都溶入了歌曲创作之中,正如他写的一首歌词:“你是船,我是桨,我们划向茫茫的海洋……”如今,晓航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铆足了劲,荡起双桨,在七彩音符的大海中远航。

(《音乐周报》1995年5月12日第19期)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用音乐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怀念李群同志


2003年12月11日,那是个黑暗的日子。

当我从效恭那里得知李群同志仙逝的噩耗,

我悲痛万分,我不相信这是真实的消息,

我立即拨通了李群同志家的电话,是他大儿子大康接的。

午夜一时多,李群同志还起夜了,凌晨五时就与世长辞了!

一位高尚的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就这样走了,。。。

走的实在太急、太匆忙了。

我们一直有电话联络,相互问候着,有时李群同志还主动打电话来。

我真痛恨自己,为什么这两天没给李群同志打电话?

哪怕是最后一次通话,我也会无恨无悔。

1982年我到文化部少儿司任职,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李群同志、焕之同志相识了。

两位老一辈音乐家一直全力支持着少年儿童音乐事业,

1983年,我率领中国少儿艺术团赴南斯拉夫,

参加第23届什贝尼克国际儿童艺术节。

为了使节目更具中华民族特色,

我写了两首词,请焕之和李群同志谱曲,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

李群同志参考了许多南斯拉夫民族的音乐素材,

创作了《鲜花献给世界儿童》,优美而炽烈,作为开场舞会的音乐。

焕之同志的那首《少年儿童友谊之歌》,跳跃,活泼,是晚会的结束曲。

李群同志一生执著地从事音乐创作,

这些作品,成为哺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优质的精神食粮。

李群同志曾率领儿童歌曲创作组深入到学校,了解和熟悉学生们的生活。

1987年,文化部少儿司举行了“少儿队列歌曲、农村歌曲研讨会”,

就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中国音协的儿童音乐学会,

李群同志当选为会长。

1994年,也就是在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的基础上,

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李群同志继任会长。

在1995年2月“学会”成立大会上,李群同志致开幕词,

还为“学会”成立,创作了由李幼容作词的《春天是我们 我们也是春天》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童声合唱团演唱。

李群同志不辞辛苦地坚持参加“学会”会议,

会议有时就在我家里开,那是一所没有电梯的六层楼,而且条件很简陋。

李群同志照样爬楼而上,毫无怨言。

因为身体原因,李群同志曾多次提出辞去会长职务,

1997年李群同志退了下来,成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

李群同志依然关怀着儿童音乐事业,

“学会”开展“小音乐家”活动,李群同志热情题词。

1999年,我出《秋枫漫笔》那本书,

李群、金波同志为这本书撰写了评说文章“申溪的情怀”,

这对我是鼓励也是鞭策。文中充满了对“学会”的信任和支持。

李群同志从事儿童音乐创作的资历最深、优秀作品最多,

李群同志对儿童音乐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000年,焕之同志英逝,这对李群同志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

记得,当时我手捧鲜花到李群同志家里设的灵堂吊唁,

李群同志显得是那样沉静,可谁能分担李群同志内心的悲痛呢!

还记得,在焕之同志追悼会上,向焕之遗体三鞠躬后,我走到李群面前,

我们的手握得是那样紧、那样久。是致意、是安慰、是深情厚谊。。。

三年后,我又手捧鲜花,去吊唁,此时一切如前,但人已不在,

使我怅然,使我悲哀。

我深深地感受到,失去我最敬仰的人的那种哀思、那种怀念。。。。

我怎么也忘不掉那满头银丝,风度翩翩,慈祥老人的音容笑貌。

敬爱的李群同志:您安息吧!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申溪
2003年12月11日深夜 含泪而书
周魏峙: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1916.6.13~作曲家、音乐活动家。江苏人,原名周良骥。1934年在上海参加搞日救国会工作,并在左冀剧联和“苏联之友”社音乐组领导下参加戏剧活动任歌曲作者协会执行干事及新生合唱队等歌咏队负责人和指挥。1936年编印出版救亡歌曲选集《中国呼声集》,后改为《民族呼声集》。1937年到华北任八路军学兵队音乐教员。1938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哮去延安,率该团赴敌后晋察冀边区,历任该团合唱队队长、指挥、副主任、主任。1940年任晋察冀边我文联宣传部长、间协主席。1944年率团回延安,在鲁艺戏剧音乐系任助理员及鲁艺文工团副团长。1946年任华北联大文工团团长及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局长、副部长、代部长。1975年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现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顾问。1964年、1982年分别参加主持领导了《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演出工作写有论文多篇,著有《文艺问题集》。    瞿希贤: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1919~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兰克尔、谭小麟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她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且具艺术独创性。在建国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她的代表作品传世,如50年代的《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在和平的大道上前进》,60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条大道在眼前》,70年代末的《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等。她还作有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等。她创作的少年儿童歌曲,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我们是春天的鲜花》、《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和你们》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瞿希贤少年儿童歌曲集》。    李群: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1925.6.8~女作曲家。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边区中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抗战胜利后,赴张家口,在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及文艺学院音乐系从事音乐创作及教学。建国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中央歌舞团及中央民族乐团从事作曲。1954年曾人中央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1974年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后升任该社副总编。并任《儿童音乐》主编。主要作品有: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大志气歌》、《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小社员之歌》、《林中的鸟声》、《为祖国而锻炼》、《咱们从小讲礼貌》,大合唱《石油之歌》,民歌改编无伴奏合唱《茉莉花》及民乐合奏《浪淘沙》等。她在我国当代儿童歌曲的创作中,贡献突出,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健康优美的歌曲,受到广泛的欢迎。著有《李群歌曲选》。    严金萱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1924~女,作曲家。贵州贵阳人。13岁担任中共贵州省工委交通交参加救亡歌咏活动。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班,历任天津曲艺工作团艺术指导、广州华南歌舞团团长、文化部艺术局音乐舞蹈处副处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艺委会主任、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上海舞蹈学校副校和等职。上海儿童音乐学会会长。曾为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苗岭风雷》、大型民族组舞《长征》、大型歌舞神话剧《三打白骨精》、儿童歌舞剧《双双和姥姥》等30余部作品作曲。创作歌曲《金色的童年》、《小英豪》、《三位少女》、《彩色的梦》、《驼铃》、《我爱你,伟大的中华》等300余首。出版有《彩色的梦--严金歌曲选集》及《歌声里的故事》一书以及回忆录,评论文章数十篇。1992年获文化部颁布发的“全国少儿先进工作者”奖,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潘振声: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1932.12.23~作曲家。笔名天河。上海青浦人。1951年参军,历任文工队员、文化教员、俱乐部文艺指导员等。1955年复员到上海市徐汇区漕溪路小学任音乐老师开始了儿童歌曲创作的生涯。1957年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编辑。1958年赴宁厦任音乐编辑等职。所作以儿童歌曲见长,《小鸭子》、《一分钱》、《嘀哩嘀哩》等儿童歌曲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出版有《春姑娘》、《儿童歌曲选》等创作歌曲集。后任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宁夏分会主席、中国音协常务理事、《民族之歌》主编。    金波: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1935~歌词作家。祖籍河北冀县,生于北京。1956年开始歌词创作。1957年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后任该院副教授,《儿童音乐》副主编。他长期从事歌词创作与歌词教学工作,并以儿童歌词和诗歌创作为主。共创作诗、歌词近千首,出版了《金波儿童诗选》等八册儿童歌词诗歌集,其中以《小红花》、《在老师身边》、《海鸥》、《白帆》、《小鸟,小鸟》、《我们和你们》、《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等为其代表作。此外,还写有关于儿童歌词和诗歌的论文多篇,多次获国家级奖励。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候选人。    周广仁: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1923~女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浙江宁波人。少年时期即以出色的钢琴演奏闻名于上海乐坛。曾在1956年第一届舒曼钢琴比赛获奖。1962年赴港、澳演出,名声大振。1980年应邀赴美讲学、演出半年,受到好评;同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爱德加·斯诺衔教授”。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教授。其演奏技巧精湛,运指流畅,风格细腻,以演奏莫扎特、肖邦等作品见长。1983年又在北京创办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从事钢琴普及教育。创作并改编有《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等。

   徐沛东: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1954年~作曲家,辽宁大连人。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歌曲》杂志编委,中国轻音乐协会副秘书长。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前锋歌舞团。197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199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和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中青年优秀作家。1992年、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词曲作家之一。1996年获中国歌坛辉煌20年作曲成就奖及中国流行歌坛成就奖。主要作品: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了寻求美》、《风雨同舟》、《亚洲雄风》、《在星光下相逢》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旋转餐厅》、《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平年代》等,电影音乐《摇滚青年》等。儿童歌曲《你我手拉手》获第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还曾为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东周列国》、《走向共和》、《万岁,高三二》、《难圆足球梦》创作主题歌及插曲。    龚耀年: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1940~ 作曲家,上海人。195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少年班,1963年毕业于该院本科作曲系。曾就职于《歌曲》编辑部,北京科影作曲组。后任《音乐创作》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编审,创作儿童歌曲《雨花石》、《小鸟请到这里来》、《国旗颂》等在全国颇有影响。近年来创作的《爱星满天》、《绿荫》等分获“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金奖、银奖。已出版的作曲理论专著有《儿童歌曲作法》、《青少年学创作》、《歌曲创作漫谈》等。    邵紫绶: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1937年~ 上海人,1951--1954年就读于上海行知艺术学校师范学院音乐系。分配到北京市少年宫艺术教育部工作。特级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教育委员,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士,交响乐爱好者协会理事,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1980年以来任北京市少年宫管弦乐队常任指挥,现创办青少年“爱乐”乐团任团长兼指挥。    晓 丹: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1949~ 作曲家,江苏镇江人。《音乐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自1996年始,创作了各类题材的作品数千件,几十次在国内和国际重要音乐赛事活动中获大奖。主要代表作品有:《我们美丽的祖国》、《中国娃娃》、《滚雪球》、《小鸟的故事》、《谢谢妈妈》等。1990年文化部少儿司等五单位联合举办了“晓丹少声乐专场音乐会”及其作品研讨会。同年,在日本举办的“亚洲儿童音乐节”其作品《丑娃娃》被评为亚洲优秀作品。著有歌曲选集《唱在朝霞里》、《晓丹歌曲选》,曾出访日本、乌克兰、俄罗斯、韩国、美国、蒙古等国并成功举办了音乐会。    王效恭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1940年出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长期从事中学、师范音乐教育和群众音乐辅导工作。曾编著过《音乐常识》、《音乐欣赏与分析》、《小型民族乐队的组建与训练》、《群众歌咏活动的组织、选材与排练》等;还发表了《阿莱城姑娘》、《与命运抗争的强者》等文章。出版有《快乐音乐厅》、《天才音乐家、不朽的乐章》、《教你弹钢琴》、《体育与尚美》、(其中音乐部分)等著作;编辑出版《难忘的歌100首》系列歌集数十种,曾任《学生音乐辞典》副主编。中国文联十佳报刊之一《儿童音乐》副主编。    王晓洪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上海人,1949年出生于重庆。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儿童音乐学会会长。现任广西音乐出版社主任编辑,曾出版儿童歌曲专辑《花儿的梦》、《我是小小刘三姐》、其中多首歌获奖。被誉为“广西音坛孩儿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8 22:17:0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马思聪
/

马思聪(1912年─1987年)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3年赴法国,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与理论作曲。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在抗战期间,积极从事爱国音乐创作,写出《祖国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等进步作品。解放后,一直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举家迁居美国。 下文摘自邵华、薛启量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父辈》一书,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写下了其父热爱大自然和喜欢研究学问的性格。 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不脱童稚的天真。在他们的眼里,无限美好的大千世界,享不尽、看不完。我在父亲的微笑中,充分感觉到他由衷的幸福,尤其是他从书桌上五线谱乐稿间抬起头的时候,他还没有从音符织成的世界里醒过来呢! 父亲晚年在美国的日子,住在风景明丽的公寓。从高楼的玻璃窗望去,楼下是灿烂阳光普照的树海,屋内被母亲布置得温暖而且井井有条,没有人打扰他世外桃源的宁静。 成就和成功不同。成就使人感到升华与充实,与天地万物共存;成功汇集了群众的喝采。 父亲与世无争,他重视前者。 父亲11岁跟大伯父到法国留学,离开了祖母的爱护,也没有其它亲人照顾。他跟周围的孩子们玩,学讲法文。不久,他被送到高小读书。天还没有亮,他就摸着黑上学。他学会了法文,跟上了功课,并且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 在法国六年,父亲主要随名师学拉小提琴,也学弹钢琴和吹长笛。 小小年纪,没有跟随左右的玩伴。他自娱的办法有两种:和墙对打一个小皮球;不停看书,吃饭时尤其要看书。书,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喜欢哲学和文学;他不是脱离实际的诗人,他是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父亲的领悟能力很强,他精通法文,自学英文,看完整套莎士比亚戏剧集。他不忘背诵中国诗词,练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但是,他毕竟是学龄时代在法国长大,尽管回国后写的中文文章活泼精采,数量多得可以出几本书,但他自称,中文到底还是没有法文那么流畅。 如此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野心勃勃,雄心万丈。 小小野心家,在学海里自我充实。他把自己想象是项羽,是拿破仑,是《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 英雄就要有英雄的样子。首先,英雄不怕困难,而且专门喜欢克服困难。 巴黎的冬天,冷到零下二十几度,父亲一年到头只穿两件单衣。他租的那间房子,窗户大开,温度和户外一样。房东来收租,冻得不敢进门,他把这间房叫做冰箱。 大雨天,父亲不打伞,不穿雨衣,骑着车涉过水照常办事。他觉得,这样,才称得上英雄。 他曾经有一群十几岁的死党,其中有一对捷克兄弟。他们一起爬山,游泳,捣乱。有一次深夜,他随着来自贵族家庭的捷克兄弟,跑到一个华丽的住宅,看着顽皮的孩子不停把石头扔到院子里。直到屋里的人惊醒跑出来,他们才逃得无影无踪。 父亲回忆起那段岁月,笑得很开心。 17岁返国,父亲怀着把学到的西方文化奉献给自己祖国的心愿。然而,他没有为了伸展抱负去拜访权贵。他脑子里充满了音乐,文学,哲学和大千世界的奇观。他跑到家乡海丰,去拜访岩洞里的海盗(事先花钱打通关系)。 “那些海盗,个个身强力壮,晒得黑黝黝的。他们蹲着吃饭,三个脚趾攀在一根长棍上,像鸟一样。”父亲讲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来,那些海盗真的那么神奇吗?可能父亲用主观的幻觉美化了他们吧! 寻奇不妨碍父亲要在中国燃起西方音乐的雄心,他组织了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交响乐团,叫做“广州交响乐团”。他是中国第一个和乐队合作的独奏演员。 除了演奏以外,他开始作曲。政府重视他的创作天才,19岁那年,公费送他到法国学习作曲。因经济原因半年就回国了。 在中国的演奏家里,我认为,父亲不但才气横溢,而且非常英俊,一种男性的英俊。他演奏时,如火的热情,迷住了无数少女的心。每次演奏结束,他会收到二百多封情书。不过,他从来不看这些信。二伯马思武帮他收信,收齐拿去数,数完全部扔掉。 忘不了父亲温暖的微笑,充满了爱的微笑。在他的微笑里,我不会无依无靠。 父亲逝世五年了,五年里国内外的人都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1988年在广州举行了第一届“马思聪作品研讨会”,在台湾举行了三场我和父亲合作的歌剧“热碧豆”。1990年春在纽约林肯中心举行了“马思聪作品演奏会”,秋在北京天桥剧场举行了六场父亲写的芭蕾舞剧“晚霞”。1991年在美国费城举行了第一届马思聪小提琴比赛会。 香港多次举行纪念父亲马思聪的音乐活动,演奏父亲的“第一交响乐”,“ 第二交响乐”,“山林之歌”等,由陈贻筠先生指挥,并且在《大公报》著文介绍。 父亲是小提琴演奏家,他的作品以小提琴的曲目最多。他的“思乡曲”优美中掺着苍凉,流传最广,那是他24岁的时候写的,距今将近60年了。 在父亲的音乐作品里,融入了深沉的叹息和温暖纯真的微笑。亲友忘不了他的善良,听众忘不了他的音乐。马思聪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邵华 薛启量 中华读书报

音乐名家——马思聪
  在中国乐坛上,一个享有重要声誉的名字沉默了多年之后,终于在1985年又回响在人们的耳畔,这个人就是中国的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   他是广东人,1923年去法国学习音乐,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回国曾任教于祖国各地音乐院校,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1966年11月经香港赴美国,1987年逝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乐》(1941年),《第二交响乐》(1959年,)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诗》,声乐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国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国期间写作的大型歌舞剧《晚霞》,交响乐《阿美山组曲》等。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比较成熟,并且有其鲜明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缅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和语方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说:“他(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曲作一几比较简明,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8 22:35:2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律成(1918——1976)作曲家。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从小爱唱歌,1933年随亲人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同时坚持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抗战后,先在上海大众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战斗妇女歌》。1937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抗大等学校学习工作。1945年回朝鲜工作,历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人民军协奏团长和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1950年定居中国,入中国国籍。作有三百多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采伐歌》、《兴安岭组歌》、《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以上两首是《八路军大合唱》选段)、《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图们江》,歌剧《望夫云》等都是传世之作。他的音乐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富有特色,结构简练,深受中、朝人民的喜爱。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 炽(1921一 )作曲家。陕西西安人。早年广泛接触陕西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1936年到延安,在人民剧社当演员。 1939年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毕业后在鲁艺音乐工作团工作。1946年后在东北鲁艺文工团从事创作和演出。1950年起,在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中央实验歌剧院从事创作。后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1961年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1977年后任煤矿文工闭副团长、团长。主要作品有歌曲《翻身道情》、《胜利鼓舞》、《生产忙》、《新疆好》、《我的祖国》、电影音乐《祖国的花朵》、《上甘岭》、《英雄儿女》、《风暴》等。他还曾参加了大型秧歌剧《血泪仇》、《周子山》、歌剧《白毛女》、民歌联唱《七月星在边区》等作品的集体创作。 《我的祖国》(乔羽词),是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作于1956年初。影片放映后该曲即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成为音乐会、广播中的保留曲目。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词),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一首插曲,作于1955年,长期来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评为一等奖。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傅庚辰 ----------------------------------------------------------------------------------- 2002年07月27日 18:29 来源:解放军报

  军旅作曲家傅庚辰,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人称,铁打的营盘流水般的士兵中,第一代高唱傅庚辰作品的列兵如今有的已成了将军,而今天的列兵仍高唱着傅庚辰的新作品走向未来。

  是的,曾挂过少将军衔的傅庚辰一直拥有着一颗难得的童心,即使他离职后如今又新当选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面对记者仍淡然笑答:"我的心态很平和,这是广大音乐工作者给予我的做点事的机会,我会好好珍惜。"然而,当两杠两星的记者说起自己当年唱他的《闪闪的红星》、《小松树》作品还扎着红领巾时,傅庚辰听着乐了,他取来他的作品集,神采飞扬地为记者哼唱起来。一时间,记者忽见他霜发映着的两颊渐起红晕……

  在记者的印象中,傅庚辰特别钟爱"<图片:上一词>红星<图片:下一词>"和"童年"之类的字眼。他那荟萃了毕生创作精华的作品集取名为《啊,红星》,而几年前他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辑录出版的作品磁带也冠以《童年印象》。对此,傅庚辰笑得释然。他说他确实偏爱"红星",因为,从他12岁加入革命队伍到离开军队工作岗位,那漫长的岁月中他一直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额前那颗红星已深深地烙进了他的灵魂。而那辽沈战役的枪声、朝鲜战场上空的敌机呼啸声,又深深地镌刻在他这位文艺小战士的童年与少年的记忆壁上。红星辉映下的童年,红星下跳跃着童心,永远是他这位党的孩子、军队文艺战士的真实人生写照。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作曲家、艺术家和文艺单位的领导者,傅庚辰对童心又有更高一层的理解。他说每个人不能留住童年,但他告别幼稚时不应抛弃童心,因为童心即真诚!真诚,能使艺术家展开敏锐的情感触角,去采撷酿就艺术的花蜜和琼浆;真诚,也能使领导者视人如己,以团结之手挥去猜疑之阴影,架通心与心的坦途!

  拥有童心的傅庚辰是真诚的,而他的作品更蕴含着人格美。1950年,经东北鲁艺音乐系深造的刚满14岁的傅庚辰,就极有才气地创作了他的处女作《秧歌舞曲》,并很快在东北及沈阳的广播电台中播出。1958年初,傅庚辰为志愿军撤离朝鲜创作《告别朝鲜》(后更名《中朝友谊之歌》)。对此,他完全可以闭门造车。可他坚持和词作者黎汀一起深入到上甘岭和三八线附近体验生活,终于使得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经传唱便不胫而走。1985年,中央领导同志访问朝鲜时,还特意指定要带上这首歌的录音带作为礼品。1964年初,已调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傅庚辰,在接受了故事片《雷锋》的音乐创作任务后,打起背包来到"雷锋班"与战士实行五同,并广泛深入地采访了雷锋的生前战友及驻地群众。于是,那首"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传唱了几代人。

  傅庚辰真诚地工作着、创作着……1983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的傅庚辰,突然被组织上的一纸调令调任总政歌舞团团长。这对半身从事艺术创作而没有管理工作经验的傅庚辰来说,确实是个转折和挑战!但真诚为人的傅庚辰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在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蓄谋"着"加油"和"充电"。1986年,傅庚辰出人意料地给上级打报告,恳切要求免去他的团长职务,而换取的仅是去国防大学进修半年的机会。消息传开,众人不解,而后来大家获知其缘由后,对之敬然,组织上也获准其带职学习。那半年,傅庚辰如牛豪饮,日读夜半,涉猎280万字原著,书下十大本笔记,得到时任校长的张震将军赞赏。进修期满,成绩优良的傅庚辰却因苦读过度引发眼疾而住院月余。

  傅庚辰以早逾不惑之龄而勇于入校解惑之举,展露了其内在的人格魅力!真诚,是面双面镜,于人于己都能施之一致,实属不易!在云南前线,傅庚辰带着一个7人演出小组要去最前沿阵地慰问,途中必经敌人炮火封锁区,生命随时面临威胁。但傅庚辰坦然地预见到自己"万一回不来"的可能性,他向慰问团的其他同志交待了出现这种情况后应该处理的工作,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第一台车……

  真诚,伴随着傅庚辰的艺术之路和为官之途。如今,他面对着丰硕的创作成果,依然想着最好的是"下一个"。而无论他担任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乃至当选为中国音协第五届主席,他仍冀以真诚形成班子团结的"磁场",干一番利国益民的事业。谈到音协的今后工作,傅庚辰用"当好桥梁、搞好服务、团结和谐、开拓前进"16个字概括了他的设想。他说目前音乐界存在的迫切任务是繁荣创作,而当前的工作则是要为走向新世纪和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推出力作和精品。

  我们,期待着军旅出身的作曲家傅庚辰能领导中国音协迎来又一个音乐事业大发展的春天!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 准  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考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师冼星海、吕骥、贺禄汀、李焕之、郑律成等。1948年到1951年参与我团乐队的初期组建工作,并担任作曲。在她五十年艺术生涯中,为影视音乐作曲二百余部、其中代表作有:《留下他打蒋》、《新儿女英雄传》、、《女蓝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动画片《小猫钓鱼》,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等、其中《小猫钓鱼》主题歌获全国第一届儿童音乐作品三等奖,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电视剧《蹉跎岁月》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获“全国文汇”一等奖、“群众最喜爱的歌曲奖”等全国性评奖奖项,是我团的奠基人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4-5-28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北京天安门》诞生前后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
前进… …”这首熟悉的歌曲,常常会让现在三四十岁的人想起他 们还是
孩子的时候,让现在的孩子们感受到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父母所拥有的美好
童年。
    这首歌的曲作者当时只有18岁。如今人到中年了,现在是上海唱片
公司的音乐编辑。

  人到中年的金月苓笑起来依然很天真,不仅显得年轻,还很可亲。她
说,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所以才选择儿童歌曲作为谱曲重点。

  在唱片公司的老楼里,她对记者娓娓道来我们一直熟悉的《我爱北京
天安门》诞生的前后经过。
    当时,初中毕业的金月苓正在上海第六玻璃厂做一名学徒工,每天在
流水线上工作。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儿童歌曲。时间长了,她也会在
写了首歌后唱给师傅听,所以工厂里的同事都知道她是一个有音乐天分的
青年,还会唱好听的歌。

  空闲的时间不少,加上父母都宠着她这个唯一的女儿,金月苓回家就
在房间里头琢磨写歌。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她闷头写出来的。放
了很久,第二次拿出来的时候,她做了一次“大手术”,然后也没抱多大
希望地投寄给红小兵报社。

  考虑到当时的儿童歌曲还比较少,加上她本人也很喜欢孩子,金月苓
就把投稿集中在儿童歌曲上,她主要从那时候的一本红小兵宣传资料中选
择歌词,《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词就是从那里找来的。
     
  她那时候认为,儿童歌曲作品不多,好掌握。所以金月苓就着重于想
写出既朗朗上口又意境深远的歌曲。

  《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写出来的。1971年刚发
表的时候,也没有引起什么轰动。1972年5月,在新闻电影制片厂拍
摄的“五一”劳动节游园会中,一群小朋友突然出来边唱边跳,他们表演
的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是金月苓的哥哥看到后告诉她,她才知道自
己的歌上了电影。

  不久以后,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就在全国各地风行了。大街小巷,几
乎所有的孩子嘴里都唱着这首歌。而且,直到很久以后,许多人仍会将这
首歌作为表演节目的应急曲目。与此同时,各种媒体包括新华社的记者都
来到金月苓这里采访她,年轻的小金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有趣的是
,厂里的同事是直到传达室金月苓的信多了起来后,她的外出活动也开始
多了时候,才意识到,与她们一起工作的会唱歌的小金,原来竟是大名鼎
鼎的“作曲家”。

  这首歌改变了她整个生活的轨道,从一个普通的玻璃厂工人,开始成
长为一个音乐工作者。(赵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8 23:03: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摄制出版《忆童年》

——中国儿童音乐电视优秀作品集


一、活动缘起: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成立于1994年,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凝聚着全国老、中、青三代音乐创作、编辑、教育、活动家,他们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为优秀民族文化而探究耕耘;从《我们是春天,春天是我们》到《我们心相连》,从天地剧场的“迎春曲”、鼓浪屿的“海峡两岸——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大联欢”到“唱响明天”少儿声乐大赛,处处都反映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美妙的歌声伴随着孩子们走过了幸福美好的童年。 十周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已走过,展望未来,风光无限。 我们将整理学会成员的代表作品,用精良的录音和制作,甜美的童声向学会成立十周年献上一份欢乐与祝福。 二、活动目的: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当代少年儿童精神面貌,推广和普及优秀儿童歌曲,使更多的孩子去聆听、歌唱他们心中的歌,同时用现代的影像技术记录中国儿童音乐的发展历程。 三、活动内容: 1、拍摄制作VCD光盘三张(重点摄制时代感强、画面感丰富、突出儿童特点的作品) 2、整理收录CD光盘三张(侧重于听觉效果,作品富代表性,具有珍藏意义) 3、编辑《小音乐家》十周年特辑(收录学会历届领导的照片简介、学会重大活动记事、小朋友学习心得及名家寄语、题词精心印制) 四、时间安排: 活动全程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 2004年3月31日前收集音乐作品 2004年4-5月将作品分类整理、音频录制 2004年6月1日前收集约二百名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心得体会及照片,由活动编委会整理撰稿 2004年6-9月影视委员会组织实施前期拍摄 2004年10-11月VCD、CD、《小音乐家》特辑将全面进入后期制作、编辑、印刷、出版、首发仪式。 五、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承办: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影视委员会 监制:申溪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 原文化部少儿司司长 编委会主任: 徐沛东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 晓丹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 《音乐生活杂志》编审、编辑 编委会成员: 瞿希贤 著名作曲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 潘振声 著名作曲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 金波 著名词作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顾问 邵紫绶 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 指挥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组建北京青少年爱乐交响乐团 龚耀年 著名作曲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 王效恭 著名音乐编辑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 李幼容 著名词作家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一级编剧 褚 童 《童真花季》节目组制片人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理事 影视委员会主任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 影视委员会 二00四年三月六日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中有这么多的好资料啊。

可以每一个资料单独发一个帖子作为独立主题的。谢谢轩主的努力!!

 
发表于 2004-5-30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简介

学会创建于1987年,1994年8月经文化部、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儿童音乐学会(简称CICM)会长申溪。是热心于儿童音乐事业的词曲作家、表演艺术家、音乐评论家、音乐老师和儿童音乐活动家组成的全国性社会音乐学术团体。学会业务受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的指导和管理。      宗旨:发展我国少儿音乐事业,繁荣少儿音乐创作,发挥儿童音乐在全国推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积累和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音乐事业的经验和规律;    二、组织词曲作家深入少年儿童生活创作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举办少年儿童音乐汇演和评奖等活动。    三、收集、整理、研究、介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少年儿童民间音乐和国内、外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音乐家以及儿童音乐活动;    四、编辑、出版少儿音乐读物及影视音像制品;    五、举办教师的理论研讨、培训、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活动;    六、加强国际间和港、澳、台儿童音乐团体的广泛文化交流活动。   “学会”的主要工作成绩:   1995年2月12日在北京市青少年宫剧场举行了中国儿童音乐学会成立大会。   1996年圆满完成了与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   1998年联合举办了“各族儿童心连心”庆“六一”电视晚会。   1999年在辽宁朝阳市举办了“99中国少儿音乐、器乐大赛”。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联合举办了“字宏杯”全国少儿歌曲作品大赛。   2000年,学会率先编写出版发行了供少年儿童学习的大型工具书《学生音乐辞典》,填补了我国音乐教育的一项空白。同时,开展了“小音乐家”活动,现已出版了广西卷、北京卷和辽宁卷。   2000年至今《童真花季》节目组在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摄制了百余首优秀儿童音乐电视作品,并成立艺术分团。   2001年在天津举行的“2001首届华夏未来儿童音乐节”是又一次具有全国性的大型儿童音乐交流和评奖活动。   2002年中国-鼓浪屿海峡两岸少年儿童音乐舞蹈大联欢突出了“两岸少儿盼统一,五月相聚鼓浪屿”的主题。   2002年举办了第五届“伟辉杯”少年儿童歌曲演唱大赛,其目的是给学习和喜爱歌唱的少年儿童搭建一个展示和锻炼的舞台,让大家通过开放式的比赛和观摩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从而推动小学歌唱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成的举办了旅顺日作曲音乐会。   2002年为繁荣儿童文化、丰富少儿文化生活,奖励多年来在儿童舞蹈、儿童音乐方面从事统计局地、创作、辅导、研究、教学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业务人员,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文化部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文化部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决定,授予佟承杰、李群等120名“爱爱杯首届百名儿童舞蹈家、音乐家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简介:     申溪1931年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后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任歌剧演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任中国歌剧团业务处处长1982年调文化部少儿司任司长。   现为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协、剧协、舞协会员。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团长。2000年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其事迹被编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和《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辞书中。并为《学生音乐辞典》主编和撰稿之一。创作出版了《希望之光》、《秋枫漫笔》、《福字篇》等到三部文集。   曾组织和率领中国少儿艺术团赴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领导组织机构      名誉会长:周巍峙、瞿希贤、李群      顾问:严金萱、潘振声、金波、周广仁   会长:申溪(法人)   常务副会长:徐沛东   副会长:龚耀年、晓丹、邵紫绶、王效恭、王晓洪   秘书长:魏雅鸣   副秘书长:耿大权、金英华、张先敏、崔静、   办公室主任:巩素清   理事:(按姓氏笔划排列):王效恭、王晓洪、申溪、朱光、巩素清、李学全、李幼容、李嘉评、李丹芬、李众、汪岭、张平、张先敏、邵紫绶、孟大鹏、金英华、金纪广、罗承德、颂今、赵骞、莎莱、晓丹、耿大权、徐沛东、秦植国、龚耀年、崔静、黄准、葛艺琳、舒小模、褚童、谭林、潘振声、黎英海、魏雅鸣   学会业务部门设:理论委员会、创作委员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影视委员会、社会开发委员会和新筝委员会。   学会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南华东街2号  邮编:100050  办公室主任:巩素清  电话:(0086-10)63572353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izhong.02835.com/index.html童心里的歌---李众作品网。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音乐电视创作谈
颜 琳

  从199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率先举办儿童音乐电视大赛,在少儿节目这个诺大的舞台上,它像一朵绽放的小花,以其娇艳的身姿和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每一届的评比,则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少儿媒体的上百首乃至上千首儿童音乐电视,推动了新时期少儿音乐电视的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少儿电视节目编导,也许是从小对音乐特有的一种情愫,在完成栏目和制作节目之余,我也融入了儿童音乐电视的创作和拍摄之中,不断探索,乐此不疲……   八年来,我和同仁们一道完成了以童声合唱为主的作品《问字》;以领唱、齐唱、对唱为主的作品《南郭先生》;以男女童声重唱的作品《折一个飞机当妈妈》、《永远的心愿》;以男童合唱为主的作品《大凉山的孩子》。尽管这些作品远远难以满足信息时代孩子们的精神需求,但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创作和拍摄儿童音乐电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逐渐掌握了儿童音乐电视的一些创作规律。

题材与音乐

  儿童音乐电视片与成人音乐电视片比较从电视节目的品类上区分,其外在形式和表现方法,包括审美功能,几乎都是一致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审美心理、表现方式上必须充分少儿化。以成年人对电视综合语言的娴熟把握和运用,去创作符合儿童收视和接受心理的"幼稚"节目,是少儿音乐电视创作的前提和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而,要想拍摄一部好的少儿音乐电视片,首先要在作品的选材上下功夫,这对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题材先决"这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在少儿音乐电视创作中同样适用。   作为少儿音乐电视以表演、演唱艺术为基本展示方式构建的"儿童故事",及以音乐为主要形式展现的 "听觉语言"同属"题材"的范畴。在传统的少儿音乐电视节目理念中,重视表演、轻视或忽视"音乐题材"的状况比比皆是,借用现成或已经流行的音乐作品,填充儿童表演画面,将其"拼装"为少儿音乐电视片的作法以成为一种流弊。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在创作儿童音乐电视节目时,将音乐这个元素纳入"题材"的范畴,做到"题材与音乐"并行。   选择什么样的音乐题材?必须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角度,以独特风格为前提,创作有儿童情趣、儿童们又易于接受,贴近他们学习生活以及表现他们思想的歌曲作品。   例如《折一个飞机当妈妈》的音乐题材,就是以绿色环保为切入点。它从一则国际新闻消息中引出,科学家为了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人工做的大鸟引领真鸟从被污染的家迁徙到新家,人工大鸟就像一只大飞机。于是,从儿童的想像力延伸出了"折一个飞机当妈?quot;的叙事性音乐。在这鲆衾肿髌分校??送怀龆??巧?曰钇煤枚??褂蟹苫?苛业暮涿??⒛D饽竦某岚蛏榷?钠?髡穸??偌尤胍衾忠」龅脑?兀??呦嘟岷系囊桓鋈?碌摹⒎浅8挥谑贝?械囊衾痔獠耐瓜殖隼础U獬浞炙得饕衾痔獠脑从诙远??衾钟镅缘睦斫夂透形颍?从诙砸衾址绺竦淖既钒盐铡?/p>

形式与表演

  儿童音乐电视的形式与表演必须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真正让更多儿童在收视节目的过程中都参与到作品中来,通过联想、感知等方式假借故事角色来表现自己。要达到这个要求,与作品演唱形式的确定和对演员的要求密不可分。   从儿童审美情趣来看,大多是喜欢合乎他们的欣赏口味,具有时代特色,原汁原味不矫揉造作的作品。例如《问字》中,它没有空洞华丽的公式化语言,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平铺直叙地讲述了山里一个小弟弟失学以后渴望学知识的故事。歌词浅显易懂、曲调又上口,孩子们很容易把握。尤其是开始部分,在一个长音中,稚嫩的童声以儿歌形式呼之欲出"早上推开门,天空一片蓝,太阳出,起床了,起床了…… "当山里的回声渐弱后,整齐的童声合唱一下蹦出来,很快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在结尾部分,又运用了儿童们嬉戏玩耍时打"呜哇哇"的生活原型,将这种形象化的演唱渗透进歌曲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为《问字》是一部很有新意且风格独特的作品,再加上它的音乐不同凡响,引发起一种共鸣和打动人心弦感人至深的东西。如果仅仅是独唱或齐唱,显然无法完成作品的意境,显得太轻飘了。一定是要一种厚重和轻松感相结合的内在东西。当确定这是一部童声合唱形式时,孩子们的歌声以及主人公的表演将该音乐题材发挥得恰到好处。   儿童音乐电视的形式与表演对深化节目的主题并非无足轻重,恰当的表现形式和恰如其分的表演完美结合能进一步深化节目的主题,让一般的音乐题材出彩出新。例如《大凉山的孩子》,它就是一部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人们想到大凉山就会联想到这个民族的代表--山鹰。山鹰当然就选择男孩子了,以组合这种形式演唱,本身就是在儿童音乐电视中的一个冷门,尤其是要孩子掌握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曲调,还要配合以民族风格的舞蹈动作,边跳边唱,这在形式和表演上就很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由此可见,一首儿童音乐电视究竟演绎的优劣与否,选择的演唱形式及表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创意与创新

  音乐电视,顾名思义,就是音乐与电视的有机结合。电视编导要将视听文化和视觉的流动即音画完美地结合起来。第一步是,首先要吃透题材,将音乐烂熟于心,深化主题。在确立了电视的音乐题材后编导要将作品反复听上几十百把遍,找出音乐特性和意境,把它浸润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反复去感受、品味、熟悉、转化成脑海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即在吃透题材的基础上,提笔创意和实施案头工作,并特别要注意去挖掘题材中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东西。例如,《问字》里,对拍摄影调的把握、镜头的转换、长镜头的运用,发挥镜头的张力。包括小弟弟的服装道具等都在创意之列。还有,小弟弟一双在泥泞中不知疲倦的小脚、用树丫在沙土中写字的专注、那双老师窗外的眼睛、树林中与彩色纸条的梦幻感觉,这一切都深化了主题,折射出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永远的心愿》这个作品的题材是大家熟知的,它源于藏族盲童兰卡的故事。如何将具新闻纪实题材的作品更加艺术化、生动化,在创意上首先确立它的定位,即是纯艺术化的不加入纪实镜头,这样影调才一致,才会给人以美感。在创意和深化主题上,紧紧抓住盲童兰卡的心声--他的内心是纯洁无暇的,同时他是快乐阳光的。出于盲人对音乐特有的敏感,从小酷爱唱歌的他每当唱歌时,心底总会升腾起一片光明,他不气馁,敢于面对现实,执著追求,梦想成为一名歌唱家。因此,在创意时突出了这个作品的影调,它是暖暖的,又是明亮的,没有残疾人的可怜和忧伤,且加上母子情深的一些关系镜头,兰卡质朴的演唱,还有藏族风情相交融,视听冲击力宛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   儿童音乐电视创意中还需把握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旧"题材与"新"意有机地结合而走出一条创新的路来。   作品《南郭先生》就是一个为孩子们所熟悉的成语故事。它属旧题材,为了注入"新意",抓住"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将他变成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物,让他在电视上活起来,特别对他的个性特征做了较深的刻画,要求演员在演绎时,将他的装模作样、不懂装懂、油腔滑调、妄自尊大、滥竽充数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特别是要将音乐中戏曲腔调部分把握准确,对从未涉及过戏曲表演和演唱的演员就是一个"新"课题。因而,像这类古装音乐电视只能是在演播厅进行人物扣像拍摄。这就要求在考虑灯光效果、摄影角度以及人物造型、服装道具上进行特殊的处理,正是因为几方面的"新"创意,才将成语中这个脍炙人口的"南郭先生"用以辛辣、嘲讽又极具幽默的电视夸张手法活脱脱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使之完成了戏曲元素与音乐相结合,演员的夸张表演与画面的动静相结合。突出了旧题材出新意的原则。获得了全国银奖和省上一等奖。   据了解,以少儿古装历史题材的音乐电视,在全国还未出现过。由此它给音乐电视编导一种高的要求,要善于挖掘和发现题材,无论新旧,大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创新激情,不断的探索新的领域和新的表现形式。

编辑与制作

  一部儿童音乐电视根据长度不同,至少需要上百到几百个镜头的画面。那么,要将上面的镜头剪辑成流畅有生命力的电视语言,它不仅要把握音乐节奏,还要把握好与之相呼应的视听关系。尤其是儿童音乐电视更要注意电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给予孩子们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力。例如《南郭先生》就采用动画与人物表演相结合的编辑手法,大胆夸张地镜头晃动和笙的结合,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南郭先生滑稽可笑可鄙的个性,画面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变化,实现了电视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   随着数字信息网络化科技的飞跃发展,电视制作也在实现高科技的更新。作为电视编导怎么尽快地适应这样的发展,怎么采用新的多媒体非线性编辑手法来完成音乐电视作品,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它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从制作中找到规律和最科学的镜头语言表达方式,不断的用新奇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语言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使儿童音乐电视节目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儿童音乐电视作为儿童电视节目的"新秀",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同时,受制作周期、经费等因素影响,儿童音乐电视片的产量,尤其是精品还远不能满足媒体和观众的需要。要使儿童音乐电视这支电视小花开得更加艳丽、繁茂,需要电视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儿童音乐电视节目创作的电视人更加努力,从其实践中不断总结符合自身规律的经验,使之步履更加稳健,渐行渐远,渐行渐高。

(作者单位:四川电视台 编辑:解敏)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市/跨校兒童音樂才藝演出 林儀珊獲市長表揚 2003/04/03 22:26
 嘉義訊 慶祝兒童節,嘉義市教育會3日上午在民族國小舉辦「跨校兒童音樂才藝表演會」,會中並由市長陳麗貞頒發獎牌感謝參加表演的各校師生,其中民族國小林儀珊同學,參加全國舞蹈比賽國小個人組中國古典舞,榮獲優等獎,獲得市長特頒獎牌鼓勵。
跨校兒童音樂才藝表演會3日上午在民族國小學生活動中心揭開序幕,共有嘉義國中國樂班、玉山國中國樂團、民族國小兒童樂隊和民族國小國樂社等四個樂團參與演出。陳麗貞市長、張前部長、陳文齡議員等人都應邀出席,獲得現場數百名小朋友熱烈掌聲歡迎。 市長陳麗貞祝賀所有小朋友兒童節快樂,並感謝前內政部長張博雅任內對於兒童音樂才藝推廣的協助,也希望每位小朋友在關懷與愛裏面,好好發揮個人才藝,走出寬廣大道。 民族國小蔡梅香校長表示,今年的兒童節慶祝活動,經過學務處為小朋友精心規劃的音樂饗宴,期使音樂的種子深植小朋友心靈,以培養孩子們藝術與人文的氣息,享受不一樣的兒童節。 今天受獎單位有參加表演學校:嘉義國中、玉山國中、民族國小和指導老師:謝惠文、莊美智(嘉義國中)、鄧玉音、羅嘉雯(玉山國中)、顏士人、蔡淑君、盧宜綏(民族國小),主辦單位也頒給表演同學參加證明,嘉獎同學們的參與,民族國小林儀珊同學榮獲全國舞蹈比賽國小個人組中國古典舞優等,也獲頒獎牌表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