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谭平

[初中音乐教学] [原创]我精心设计的音乐教案——《唱脸谱》

46
回复
336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31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古寺和一开的意见。

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体,不能因为要“渗透”要“综合”而将音乐课变成其他。

我个人认为潭老师的误区就在此。画脸谱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而不应该在音乐课上完成课后或者美术课上应该完成的东西,应该将这个时间用在学生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上,让他们感受戏曲音乐。

因此,潭老师的课我认为应该叫“艺术综合课”,而不能叫“音乐课”。

 
发表于 2004-8-31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4-9-2 0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批评,我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看来已经起到一些作用,我也得到了提高,希望大家有好的教学案例能到这里来共享,让我们在洪啸中不断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平老师宽阔的胸襟令人敬佩。

是的,论坛为我们大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畅所欲言的环境。大家想想,平时你能听到多少真心的批评?我们有不少老师平时可能听到不少赞美之辞,可能会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对于自己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是很危险的。

据我所知,潭老师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优秀老师,他贴出来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的教案很值得大家看一看。

用潭老师的话来结束这个帖子:“让我们在洪啸中不断进步!”

 
发表于 2004-9-8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运河的鼓励!正因为自己有不足,才会不断学习,洪啸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我愿意和所有的有志于音乐教学的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另外,有一点请大家能否改正一下,我叫谭平,而不是潭平,我想,我在老师们的心目中还不会是一个水货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我上这一课也精心准备了一下,总之学生的兴趣很浓的,唱了一遍又一遍,感觉很好。
 
发表于 2005-6-20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一堂课教会“唱脸谱”一首歌曲已经很了不起了。我模仿净的唱腔还行,在教学时我用了很传统的教法,这一课35分钟我们都在唱歌,学生喜欢得很。只有学生熟悉了,才会真正喜欢这音乐。介绍相关知识很重要,但只需穿插在其中,脸谱知识学生在语文课甚至是小学就学过了。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都不知如何上课了!
 
发表于 2005-7-17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em01]
 
发表于 2005-8-2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写得比较仔细了,不错啊
 
发表于 2005-8-30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古寺你是哪儿的高手呀?我听过人音版吴斌老师的课,你的观点跟他一样,一切以音乐为中心 可是说者容易做者难啦
 
发表于 2005-8-31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谭老师的课的设计挺理想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条件不错的城区中学上这样的课。大家不要忘了,咱们中国农村乡镇中学占大部分,条件差不说,许多乡镇中学只有一架三用机,连音乐教室都没有,也没有钢琴,更别提多媒体设备了。
 
发表于 2005-11-1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教案写的真好,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5-11-1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第三册就是初二上册是吗?这样上会不会太沉闷了点?
 
发表于 2005-11-1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e
 
发表于 2005-11-2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你的教案中音乐的分量少,而脸谱的分量太重,音乐与美术的综合有点像艺术课了/。
 
发表于 2005-11-2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是个新手.请问我怎么上传我的课件及教案?
 
发表于 2005-11-2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果让我来上这一课效果肯定不大好,因为让学生说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

 
发表于 2005-11-3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用《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和《唱脸谱》的独唱部分完全一样,不同的是,《说唱脸谱》的说唱部分较多,而且精彩!它说出了“当代小青年”对京剧艺术的困惑和不能理解。“怎么听也听不懂”“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吸引当代小青年”,“艺术和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我上这节课效果很好。就算是最调皮的班级也很认真听了。

我这节课叫做《京剧的发展和演变》。讲了两种音乐新体裁:一是“戏歌”,就是《唱脸谱》和《说唱脸谱》;第二是流行歌曲,如陶喆的《susan说》(梅兰芳《苏三起解》的演变)、信乐团的《北京一夜》。课件里的脸谱有:窦尔顿、关公、典韦、曹操、张飞,其中窦尔顿的脸谱有七个化妆过程图片。

 
发表于 2005-11-3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身范唱

 
我是亲身范唱的。
 
发表于 2005-11-23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uomeiti在2004-7-10 10:15:00的发言:

值得商榷,脸谱是应该有,可是应该放多少分量,看你的教案,介绍脸谱的分量是过了,音乐的分量有点不够。

我也有同感,这首歌难度较大的,特别是后面的“啊”,如果完全套用你上面的方案可能时间上不允许,脸谱占用的时间有点过了。

 
发表于 2005-11-24 0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jiaoan/chuzhongjiaoan/200511/1464.html

给你发表在这里了,永久署名保留。

 
发表于 2005-12-1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我的教案亮一下,小生献丑了,可能我们用的是艺术教材,所以里面美术、音乐融合的东西比较多。请多多批评指正啊,哈哈。

——《唱念做打传神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家港市港口中学 施跃

1.教材分析: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舞台美术、人物表演、音乐表现等,对于初中生来说,全面系统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这几节课中,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戏曲,及有关知识,本课是第一课时。

2.设计理念:

本课由小学歌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导入,着种向学生介绍了戏曲的种类、表演特点以及脸谱在戏曲艺术中作用。本课遵循了《艺术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模式“一科切入,兼及数科”的教学理念,以介绍戏曲知识为线索,从音乐切入涉及到戏曲演唱、人物表演、舞美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展示了我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本课中学生通过部分戏曲片段的欣赏、演唱以及对戏曲动作一招一式的模仿,进一步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3.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放音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曲吗?

学生:听音乐,跟唱歌曲,回答:这是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材上的歌曲,京剧《红灯记》选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环节解析:用小学中学过的歌曲导新课一方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用学生会唱的戏曲导入学生容易接受〉

教师谈话过渡: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并知道这是一首京剧,那么除了京剧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戏曲?戏曲表演都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戏曲大世界”(课件出示课题)

(2) 介绍戏曲种类

学生讨论:谈谈你最喜欢的戏曲?你知道哪些著名唱段?能为大家表演一下吗?

你知道哪种戏曲是我国的国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你知道的地方戏曲?

你知道我们这里的地方戏曲吗?

教师小结补充:戏曲是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宗合艺术。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扮演,表演上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和唱念做打的不同特点,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要求很高。由于各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民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例如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昆山的昆剧,扬州的扬剧,安徽的黄梅戏,上海的沪剧,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等约340多种地方戏曲。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产生于北京,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京剧以嘻皮、二黄腔为主。京剧唱腔属于板腔体。

我们这里的地方戏曲是锡剧,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无锡农村,俗称“滩簧”,是在民歌和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抒情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类似苏南民歌和江南丝竹的风格,唱腔有簧调、大陆调、铃铃调、南方调及苏南民歌等曲调。(课件出示补充内容,并播放京剧《红灯记》选段,锡剧《双推磨》选段)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知道的戏剧知识,并请个别同学唱一下自己会唱的戏曲。

〈环节解析:这里用讨论的形式导入到戏曲种类的介绍上,先由学生自己来介绍他们所熟知的有关戏曲知识,在介绍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安排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戏曲这一环节,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有选择的重点介绍有些学生不知道的戏曲知识〉

(3) 介绍戏曲的表演特点:

(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一、综合性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环节解析:这一环节中多媒体不仅演示文字而且要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出示戏曲表演剧照,和一些唱段,学生跟着表演,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表演活动和一招一式的模仿进一步加深对戏曲艺术综合性的了解,体验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活动:听《苏三起解》简单跟唱;看唱、念、做、打的有关图片并模仿。

二、虚拟性

(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空间流变的虚拟:戏曲舞台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人物在不断的上下场,也就在不断地表现时间的变迁和地点的更迭。对周边环境的虚拟:因为戏曲舞台的表现原则是用最为简单的布景和装置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所以周围的环境多不在舞台表现范围之内,它们多被虚化,而由演员的行为和演唱去“说明”人物所处的环境。对时间的虚拟有的是时间的有意拉长,如大将战胜敌人后的耍枪花或刀花,是用拉长时间或时间暂时停止的办法来表现人物战胜敌人的高兴心情。有的是时间的有意缩短,如一般用一段或几段唱表现一夜的过去,如用“急三枪”的曲牌省略不必要交待的内容。有时是时间的假定,如《三岔口》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表现黑夜即是。动作对象的虚拟:戏曲舞台上人物动作有时具备动作对象,有时则可以将其省略。有的是全部省略,如人物上楼梯,则只做出提衣抬腿上楼的动作,楼梯却是没有的;人物开窗,窗子也被省略了。有的是部分省略,如人物骑马,马被省略了,却还有马鞭;人物行船,船与水被省略了,却还有船桨。这是戏曲简约化的表现,也是虚拟特征的表现。

〈这一环节主要是看多媒体演示的文字和观看《三岔口》的图片〉

   三、写意性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中国戏曲人物的化妆也是写意的,用一句话概括,即为“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其目的在于“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清末王国维语),而最集中的表现是戏曲的脸谱。脸谱的象征意义总体来说是“红忠白奸”,所以奸臣如曹操者多勾白脸,忠勇似关羽者多涂红色。此外,性情暴躁者多勾兰脸,刚正无私者多用黑脸,喜兴者勾笑脸,愁苦者勾哭脸。脸脸鲜明,人人生动,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的一面,也是它形象的一面。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中国戏曲服装基本上以明清服装为主要样式,同时参照表现故事的朝代给以一定的变化。它的写意性,表现在它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它只考虑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在戏曲舞台上出现,它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有装饰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它们应起的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环节解析:这一环节重点介绍脸谱,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脸谱造型和欣赏歌曲《唱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里的故事、性格、情感。〉

学生活动:看各种脸谱,听歌曲《唱脸谱》;

讨论:脸谱造型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4) 作业:一、上网收集脸谱的图片资料。

二、下节课准备颜料、画笔等工具,跟老师学画脸谱。

2002/11/28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