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教素材 教学一线 创意教学法课程收获与思考 作者:周康玲

创意教学法课程收获与思考 作者:周康玲

2022-6-25 00:46| 发布者: 赵洪啸| 查看: 568 | 评论: 0 |原作者: 周康玲|来自: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创意教学法课程收获与思考

姓名:周康玲 学号:2020212462 学院:华中师大化学学院 授课教师:赵洪啸

恍如初见,又匆匆告别。一学期的创意教学法在愉悦中悄然度过,纵有千般感慨,最终也只汇成一句,老师谢谢你!

最大的收获

我本想按着常规的思路,开篇便逐一列举并进一步阐述在课堂上,我的收获和其对应的具体内容。仔细想来还是想在文章的开头,写下本门课最惊艳我的部分,也就是这“开学第一课”。

因为是正式开课后补选的课,那时已经是本门课的第二节课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跑错了教室,在快要开课的时候才惊觉不对,匆匆联系了之前在寝室楼栋群同样在找课程群的同学询问情况,她也刚下课往这边赶,她说带我一起去找,也因此结识了一位朋友,算是这堂课带给我的意外之喜吧。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到达的时候,老师正在点名,出乎意料的,老师并没有令人不适的调侃,也没有责怪,反而关心我们要是名字念过了记得去找他。怎么说当下那种感觉呢,除了顿生好感外、也觉得没由来的踏实。

另外一个令人惊喜的地方,一定是老师那节课的“才艺展示”吧,看似平常的小物件儿也能在老师专业知识的积淀和活跃的创造力下,焕发生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描述那便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当然这里暂明的不只是耳朵,更有灵魂深处的回响。

在这样一堂愉悦的课程开始下,整堂课我都听的格外认真,那些在老师引导下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静静躺在笔记本的第一页,记录着见证着第一节课的收获。

老师以身作则的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有趣且收获满满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老师的影响下,我想在未来的课堂里,利用好与同学开学见面的第一课时间,让同学们喜欢上我的课堂,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同老师一样,让学生为我的个人魅力所感染。我知道要做到如老师这般尤其不易,但我会用尽我的个人所能,向着目标前进。

除此之外,老师的很多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聆听万物之声”、“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混是一种美德”等都给我很多启发,具体会在后文中进一步阐述。我算是传统模式下学校出来的学生,所以接触到这些前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来说,为我将来的课堂模式和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向。

我的初步计划

目前的想法是践行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一部分内容,首当其冲的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是专业领域的知识。作为“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理科生,拓宽知识不只是字面意思的“知识储备多”,更应当熟悉自然科学的逻辑和基本思维,关于知识储备方面也不能够放手,经典的主干知识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另外关于当前热门的前沿研究领域也应当给予关注和了解,并在合适的时候向我的学生传达,培养学生广阔的学科视野、提高学科素养。

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化学专业出身,深知自然学科本身独特的魅力和学习上的“困难”模式,所以激发学生关于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提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复杂晦涩知识的能力都不可或缺。根据我随研究生师兄师姐进实验室学习的经历和学院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学到的“趣味化学”的相关内容,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的开始,尤其是在“开学第一课”中用于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

与老师“万物皆乐器”的观点有相通之处的是,化学学科也可以将学科融入生活,并在交融碰撞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就目前的知识积累来看,关于化学学科,可以将生活的现象与其背后的科学道理联系起来,并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现象等,将相关的知识生动有趣的传达。我暂时能立刻想到的,有趣的化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制作“叶脉书签”。灵感来源于化学学院化学周系列活动之实验室开放日的活动,原理非常简单,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后的树叶可以用牙刷将叶肉的部分去除,只留下清晰精巧的叶脉,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象背后的原理,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天气瓶”的制作,一个随天气变化会有不同状态的漂亮小瓶子,不正是童年时期的我们最为感兴趣的东西嘛。类似的还包括“指甲油”、“口红”等,作为老师的我们都可以带领他们参与制作的一部分,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除了制作外,也可以演示一些拥有美丽反应现象的实验,包括但不限于“黄金雨”,原理是在含有可溶性铅盐的溶液里滴上一滴碘化钾溶液,就会出现这样的黄色沉淀,当试剂瓶中出现很多金黄色沉淀时,如同金黄色的雨。我有幸在无机实验室操作过,说它美的令人窒息也不为过。其核心在于,选择有其妙化学现象的一些反应,尤其以色彩美丽为主,人都是视觉感官动物,视觉带来的冲击往往更容易直达心底,尤其是对于尚未涉足这一领域的学生,更加有切实可行的效果。当然还得提一句,实验有危险,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全面而充分细致的评估实验以及风险预测,以保障自己和学生的安全。

人能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脚步是可以不停的,当没有新的教学素材时,另外也可以借助B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网络资源,寻找新的教学素材;也可以去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经典的《疯狂化学》系列和《实验室的魔法日常》等。

除了专业素养方面的素材积累,更重要的的是我作为个人的自我成长,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内容、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以及跟随学生的脚步去了解她们感兴趣的领域。这些不仅有利于我个人格的完善和塑造,也有利于我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顺利的走下去。当我对自我、对好坏、正误等方面都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时,才能在复杂的实际情况中,快速的发现问题的本质,并调动过往的经验进行处理,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能“因材施教”的进行引导和帮助。

关于教学其他方面的想法

在教学方面。

结合我自己这么多年作为一个学习者的经验来看,如何将一门理科的课程讲的通俗易懂且节奏流畅,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正如老师所说,需要广泛的教学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堂课之前的备课活动中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

目前接触到的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上看到的关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清晰易懂讲解,可以作为课堂素材之一,比如关于摩尔质量的解释,有一个视频我们都认为解释的非常简单准确,同是化学专业的大家讨论起来,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虽然自己高中时期的老师讲解已经非常清晰到位了,但视频的效果显然更胜一筹,那类似这样的素材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另外我也认为,没有必要将科学束之高阁,显得不那么亲近,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科学随意化,自然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决定于其本身严谨、逻辑清晰的理性特质,传授这套逻辑本身是重要的,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授或者说去引导和启发,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思考的。

我一直相信所谓兴趣在学科学习中占据的核心地位,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本身,也应当是对这个学科充满热爱和激情的,所谓“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首先你得拥有那个“合格的”灵魂。当然我对自然科学是充满敬佩的,所以用我浅薄的认知来看,我认为我也算是对学科有热爱,在此基础上,我希望我能够有幸成为这个灵魂唤醒人。

在教育方面。

为人师表是教育相关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学生或者一群学生能否愿意“崇拜”你,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世,是否符合他心里值得敬重的标准。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比如尊敬、责任、爱心、包容等等,知行合一的展示出出你希望作为学生的拥有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而我也同样相信,拥有此类一系列品质的教师本身,也更加容易拥有多年回看过往也无悔的一生。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另外,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科的基本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尽可能的做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包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受限于当下严峻的教育形式,以及作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即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才能真正做到有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所以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只能是教学的一部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传授学科相关基础知识、甚至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比于带领学生探索未知要来的更加重要。

“布道”方面。

通过很多事例,总结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可以看出来,布道这件事情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背后的必然性在于,布道者在某些方面拥有特别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少见的、同时也为人们向往和敬佩的,包括但不限于爱心、包容。其不确定性和背后的必然性,要求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前面提到的“为人师表”,才有可能做到“布道”。

结语

在论文的最后,想以老师在课程快结束时候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同时也是我不断前行、不断追求的目标:责任是脊梁,素材是血肉,爱是灵魂。希望未来的我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能坚守初心、不懈追求。就像坚持支教的“洪啸支教团”那样坚持下去,我相信要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但我愿意为我所爱的、为我所敬仰的、为我所渴望的东西坚持下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