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33:00

金铁霖声乐教学简介(部分声乐教学视频下载)

<P><IMG border=0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image/jtl.jpg"></P>
<P><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满族,</FONT><FONT size=2>1940年出生于哈尔滨。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 1960-1964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1981年至今,执教中国音乐学院,1985年起先后任声乐系副主任、声乐系主任。1996年起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筹备会会长;全国文联全委会委员;教育部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表演权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联主席;文化部考评委员会民族声乐组组长;文化部和北京市教委高级职称评委等 。曾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教师;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音乐教育突出贡献奖;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先后被河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被二炮文工团、武警文工团等艺术团体聘为艺术顾问。 </FONT></P>
<P><FONT size=2>在从事声乐教学的四十二年间,特别是在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三十七年间,金铁霖教授继承中国民族声乐优秀传统、合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声乐训练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博采众家之长,为发展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用。</FONT><FONT size=2>为使中国民族声乐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FONT></P>
<P><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人师表,孜孜以求,教书育人,培养出众多德艺双馨的歌唱家和教育家。在四十多年</FONT><FONT size=2>“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金铁霖教授培养了民族声乐教学人才四百余名,各类声乐表演人才上千名。其中,从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彭丽媛算起,金铁霖教授已经培养出硕士研究生和青年优秀演员研究生班学员40余名。他的主要学生有: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董文华、闫维文、张也、戴玉强、李丹阳、吴碧霞、铁金、刘玉婉、孙丽英、程桂兰、吕继宏、刘斌、牟玄甫、祖海、张燕、王丽达、陈丽丽、张迈、吕薇、黄华丽、阿拉泰、唐佩珠、郭瓦·加毛吉、刘辉、雷岩、金小凤、吴琼、韩延文、董华、高咏梅、周金星、于连华、王绍玫、王世魁、黎光、湘女、于丽红、方琼、王世惠、李海欧、谢琳、王永春、柏林林、高韵等。据不完全统计,金铁霖教授培养的学生中许多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教学或演出单位的骨干或领导,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有一定影响的歌唱家就有五十余名。 </FONT><FONT size=2>已有数百人次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很多学生还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大奖。</FONT></P>
<P><FONT size=2>为了进一步普及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民族声乐艺术,多年来金铁霖教授不辞辛劳应邀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进行声乐讲学活动</FONT><FONT size=2>150多次,听课和被辅导过的学生近五万名;他举办过五次全国民族声乐师资讲习班,指导了民族声乐教学人员数百名;他还多次举行电视和网络声乐讲座,让亿万声乐爱好者亲临名师课堂。他应邀担任全国及各省区各类声乐比赛评委200余次,并曾担任哈萨克斯坦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通过参与这些活动,金铁霖教授不仅确立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并且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教学标准及比赛规则,为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FONT></P>
<P><FONT size=2>众多电视媒体都曾经对金铁霖教授作过独家专访或专题报道,如中央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东方之子</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幸福的红烛</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今日到我家</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音画时尚</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音乐告诉你</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周末喜相逢</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和河北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星光</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山西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明星在线</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北京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神州音画</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黑龙江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不见不散</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吉林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回家</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山东电视台</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今夜星光灿烂</FONT><FONT size=2>”</FONT><FONT size=2>、广东卫视“民族魂”、以及湖北电视台、福建东南台 、重庆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河南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乌克兰国家电视台、悉尼国家电视台、维也纳国家电视台的专题节目等等,这些节目的播出,对于更加广泛地宣传中国民族音乐,传播和繁荣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2 16:26:01编辑过]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34:00

<P><FONT size=2></FONT> </P>
<P><FONT size=2>成果简介:</FONT></P>
<P><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FONT><FONT size=2>“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作为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坚持在继承民族声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广为采撷,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教学业绩,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完整的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FONT></P>
<P 21pt"><FONT size=2>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音乐》刊出金铁霖的《谈民族声乐教学》,《音乐周报》连载金铁霖的《漫谈民族声乐》系列论文,到八十年代末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金铁霖的《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再到九十年代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发表《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2004年推出《金铁霖声乐教学珍藏版》(八碟DVD和一本论文集)……回顾这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人们不难看出:金铁霖同志自1965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弘扬民族声乐艺术为己任,为发展我国民族声乐事业而孜孜以求,不遗余力。金铁霖教授的民族声乐教育学说不断发展、充实、完善,在经历了几个轮回的“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再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理论”的总结和概括的过程中,已经达到“博采古今中外众家所长,融汇贯通自成高格一体”的境界。 </FONT></P>
<P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全面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演唱传统,并且通过扬弃,把一切有益于发展提高民族声乐艺术的元素都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他首先提出并完善了 “启发式感觉教学法”体系,潜心研究、创建了民族声乐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提出了“u 通道”理论与“声乐平衡”理论中“开贴、支点”、“气息分离”和“反向思维”提法,总结出了“声乐训练的三个阶段”,强调声乐训练中的辨证关系等。从声音到表现,从形式到内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训练体系,让“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我国民族声乐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而且以勿庸置疑的教学效应,确立了民族声乐教学在我国声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FONT></P>
<P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提出的“声乐训练三个阶段”理论,不仅廓清了长期以来干扰广大声乐师生的模糊认识,而且对于教与学双方的声乐教学活动认知,从宏观上给予了理论指导和界定。</FONT></P>
<P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用“一分为二”的原则看待和分析声乐现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声乐训练中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同时,他始终坚持“实践论”,强调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在教学中他不惟书本、不惟定见,求真、务实。</FONT></P>
<P 21pt"><FONT size=2>坚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他创造性地运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通过使用“微笑”、“哈欠”、“哼鸣”、“叹气”、“吸气”、“假声位置”、“闻花”、 “小舌提起” 、“宽马路开小汽车”等提法,使声乐教学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实现了学生可以直观、明悉地开展声乐学习,迅速掌握声乐学习规律,在教学相长中,取得了高层次声乐人才的高成才率。 </FONT></P>
<P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手伸向我国民族声乐传统沃土,一手伸向世界声乐艺术宝库,通过广为采撷,融汇贯通,再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熔铸结晶而成。该教学体系以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的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为己任,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各个层面,既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今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新的音乐审美愿望和需求。</FONT></P>
<P 21pt"><FONT size=2> 以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阎维文、戴玉强、吴碧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并且在国际舞台上连创佳绩的金铁霖教授的众多声乐学生,正是通过该教学体系的培养,逐步成长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一些歌唱家进而成长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拥戴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该教学体系的创立,及大批高、精、尖型的歌唱人才群体的不断推出,使得金铁霖教授成为中国声乐教育史上一个成功的典范!</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BR></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35:00

<P><FONT color=#0046b0 face=隶书 size=+3>教学体系</FONT> </P>
<P>创新点】</P>
<P 21pt"><FONT size=2>一、崭新的学术定位。金铁霖教授提出“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为民族声乐艺术做出了科学准确的学术定位。</FONT></P>
<P 21pt"><FONT size=2>二、创立并完善了民族声乐的“声、情、字、味、表、养、象”七字标准,因而也确立了民族声乐教学、实践的客观标准。</FONT></P>
<P 21pt"><FONT size=2>三、改进了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感觉教学法”、“声乐平衡”理论体系,把握技术训练中的辩证关系,能够在短时期内解决声乐训练中的诸多技术难题。</FONT></P>
<P 21pt"><FONT size=2>四、选编出版了几套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的、实用价值较高的声乐教材。</FONT></P>
<P 21pt"><FONT size=2>五、体现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最高水平并代表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方向。 传统的民间歌唱艺术,声音高亢、音色明亮、风格浓郁、特色突出,但音域相对狭窄、中低声区缺乏浑厚、弹性与力度,发声方法上也缺少科学性,技巧上不全面。民族声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高等艺术院校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无论在概念上、技巧上还是作品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提高。民族声乐艺术已经成为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西洋声乐艺术科学的发声方法而形成的一种中国独有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科学发声技术的新型声乐艺术。 </FONT></P>
<P 21pt"><FONT size=2>上世纪八十年代金铁霖任声乐系主任之后,就提出了民族声乐应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指导思想。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学术定位。在研究、探索、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对民族声乐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完善,创造出一种特有的、先进的、科学的歌唱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优点与特色是:</FONT></P>
<P 21pt"><FONT size=2>1、把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教学方式,形象地变成可以让学生能够明确捕捉到的具体的“通道”、“支点”、“回吸”、“位置”、“开贴”等技术感觉,同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调控结果。</FONT></P>
<P 21pt"><FONT size=2>2、可在短时期内解决以往歌唱技术训练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大大缩短了声乐学生和歌唱演员的技术训练周期。</FONT></P>
<P 21pt"><FONT size=2>3、训练出来的学生很多人不但可以很好地演唱中国民族歌曲,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演唱西洋美声歌曲。</FONT></P>
<P 21pt"><FONT size=2>4、训练出来的学生音域拓宽了,音量扩大了,中低音声区的声音浑厚了,弹性与力度也明显增强了。</FONT></P>
<P 21pt"><FONT size=2>5、学生的歌唱能力增强了,各发声器官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利用,避免了声带出问题的情况发生。</FONT></P>
<P 21pt"><FONT size=2>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嗓音条件、领悟能力、艺术素质等都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地分析、研究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和不同的调整方法。 </FONT></P>
<P 21pt"><FONT size=2>对声乐学生和歌唱演员的训练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指导和训练。</FONT></P>
<P 21pt"><FONT size=2>1、声——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真声、假声、混合声(混合声又分为三种:①真声多的混声②一半真声一半假声的混合声③真声多假声少的混合声)。</FONT></P>
<P 21pt"><FONT size=2>2、情——演唱中,指导学生用心歌唱,用发自内心的感情去表现作品,艺术表演的精髓是“欲想动人先动己”。</FONT></P>
<P 21pt"><FONT size=2>3、字——语言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语言和说话是不一样的,难度很大,要求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中,在通畅优美的歌声中把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效果既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特点,也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 (开、齐、撮、合)的规律。</FONT></P>
<P 21pt"><FONT size=2>4、味——对具有地域特色作品的演唱要把握风格和韵味,像彭丽媛对山东民族风格味道的把握就非常优秀,董华对陕北民歌韵味的表现也非常到位。</FONT></P>
<P 21pt"><FONT size=2>5、表——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和演歌剧的时候,表演要得体、到位,这包括身段、动作和舞蹈,给观众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要统一。</FONT></P>
<P 21pt"><FONT size=2>6、养——这包括: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FONT></P>
<P 21pt"><FONT size=2>7、象——舞台形象,也就是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气质和风度,身高长相是一个重要方面,气质和风度是更要的一个方面。</FONT></P>
<P 21pt"><FONT size=2>“声、情、字、味、表、养、象”也是选学生、教学生和考试、比赛评分的基本标准。</FONT></P>
<P 21pt"><FONT size=2>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声乐的三个阶段:1、自然阶段:声音基本没有经过雕琢,凭自己的条件和模仿能力,用个人经常演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来演唱歌曲。2、不自然阶段:教师对学生自然唱法中的一些问题,毛病、进行系统规范的改进与纠正,这个阶段学生会很不适应,有可能出现学生演唱水平“退步” 的假象,这是暂时的不适应,这个时段要把握好教师的调控手段和学生的心理状态。争取尽快度过这个不自然阶段。3、科学的自然阶段:如果师生配合默契,教师训练方法得当,学生歌唱心理良好,就会很快地进入到科学的自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可以运用自如地用优美的声音去表现声乐艺术作品了。 </FONT></P>
<P 21pt"><FONT size=2>启发式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比喻性地用于歌唱教学训练当中。通过借助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声乐训练的目的。比如,有的学生声音紧而虚、气息浅、喉头不稳定,吐字不统一,就可以使用“支点”提法启发学生,假设“支点”在中山装第二个扣子处,让学生意识、感觉到声带或嘴巴就长在那里,将所有的字和声音都在“支点”上唱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支点”部位。假设的“支点”比实际喉头位置要低,这样真正的喉头就会自然下降,喉头就会打开,喉头也会相对稳定。声带的负担和压力相对减轻,气息也就稳定在“支点”之下,得到放松和深的呼吸状态。由于所有的字都在“支点”上转换,又可以使每一个歌唱中的字都在科学的唱法上统一起来。这种提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声音达到初步的平衡状态。</FONT></P>
<P><FONT size=2></FONT></P>
<P> </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36:00

<P><FONT color=#0046b0 face=隶书 size=+3>科研成果</FONT> :</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kycg-image/01.jpg"></P>
<P><FONT size=2>《少数民族声乐的希望》 载《北京日报》 1985.12.31<BR>《谈民族声乐教学》 载《中国音乐报》1986.03 <BR>《园丁会聚一堂,共育民族之花》 载《北京音乐报》 1986.07.10 <BR>《建议设评委奖》 载《中国电视报》 1986.07 <BR>《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载《人民音乐》 1986.10<BR>《浅谈民族声乐教学》 载《中国音乐》 1986年第1期<BR>《听民族之声音乐会的联想》 载《北京音乐报》1986.12 <BR>《辛勤的耕耘 丰硕的成果》 载《北京音乐报》1986.12 .10<BR>《声乐教学一席谈》 载《齐鲁艺苑》 1987.04 <BR>《欣慰与慨叹》 载《艺术教育》 1988.01 <BR>《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漫谈民族声乐之一》 载《音乐周报》1991.12.13<BR>《“声”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漫谈民族声乐之二》 载《音乐周报》1991.12.20<BR>《“情”演唱声乐作品的感情——漫谈民族声乐之三》 载《音乐周报》1991.12.27<BR>《“字”——歌唱中的语言(上)——漫谈民族声乐之四》 载《音乐周报》1992.01.03<BR>《“字”——歌唱中的语言(下)——漫谈民族声乐之四》 载《音乐周报》1992.01.10<BR>《“味”——歌唱的风格和韵味(上)——漫谈民族声乐之五》 载《音乐周报》1992.01.17<BR>《“味”——歌唱的风格和韵味(下)——漫谈民族声乐之五》 载《音乐周报》1992.01.24<BR>《“表”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漫谈民族声乐之六》 载《音乐周报》1992.01.31<BR>《“养”——歌唱家应具有的音乐素养——漫谈民族声乐之七》 载《音乐周报》1992.02.07<BR>《“象”——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台风——漫谈民族声乐之八》 载《音乐周报》1992.02.14<BR>《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漫谈民族声乐之九》 载《音乐周报》1992.02.21 <BR>《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漫谈民族声乐之十》 载《音乐周报》1992.02.28<BR>《学习民族声乐的三个阶段——漫谈民族声乐之十》 载《音乐周报》1992.03.06<BR>《“哼鸣”唱法的运用——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一》 载《音乐周报》1992.03.13<BR>《母音的运用(一)——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二》 载《音乐周报》1992.03.20<BR>《母音的运用(二)——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二》 载《音乐周报》1992.03.27<BR>《“哈欠”、“假声”、“微笑”的使用——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三》 载《音乐周报》1992.04.03<BR>《吸气状态在歌唱中的运用——漫谈民族声乐之十四》 载《音乐周报》1992.04.17<BR>《“支点”、“叹气贴字”、“喉下贴字”提法的妙用——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五》<BR>载《音乐周报》1992.04.2<BR>《歌唱的呼吸——漫谈民族声乐之十六》 载《音乐周报》1992.05.15 <BR>《追求探索实践总结——漫谈民族声乐之十七》 载《音乐周报》1992.5.29<BR>《声乐比赛得失谈》 载《人民日报》1992.6.13<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一) 载《歌曲》1987年第一期 <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二) 载《歌曲》1987年第二期 <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三) 载《歌曲》1987年第三期<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四) 载《歌曲》1987年第四期<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五) 载《歌曲》1987年第五期 <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六) 载《歌曲》1987年第六期<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七) 载《歌曲》1987年第七期<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八) 载《歌曲》1987年第八期<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九) 载《歌曲》1987年第十一期 <BR>《浅谈我的声乐训练方法》(十) 载《歌曲》1988年第一期 <BR>《继承发展民族声乐传统 振兴民族声乐事业》 载《中国音乐报》1989.12.29 <BR>《中国民族声乐学习与训练》〔论文35000字和3盘教学磁带〕 黄河音像出版社,1989年版 <BR>《从彭丽媛音乐会谈起》 载《解放军报》1990.06.24<BR>《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 载《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05<BR>《音乐扎根于民族沃土》 载《中国消费者报》 1999.02 <BR>《金铁霖声乐教学》 (一本论文集和8盘教学光盘) 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发行 2004年版</FONT></P>
<p>
<P><FONT size=1></FONT></P>
<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kycg-image/02.jpg"></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39:00

<P><FONT color=#0046b0 face=隶书 size=+3>成果应用</FONT> </P>
<P>
<TABLE border=0 height=646 width="100%">

<TR>
<TD borderColor=#ffffff height=50></TD></TR>
<TR>
<TD height=590 vAlign=top><FONT size=1>
<P 0px; MARGIN-TOP: 0px"><FONT size=2>    </FONT><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在长期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FONT><FONT size=2>,培养了上千名学生,其中有数百名在国内外各类声乐大赛中获奖,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尖子和骨干,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中被评为一级演员,在文艺界有较大影响的歌唱家就有50余名。主要学生有:李谷一、彭丽媛、 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戴玉强、吴碧霞、刘斌、吕继宏、孙丽英、刘辉、黄华丽、李丹阳、刘玉婉、铁金、祖海、王丽达、张燕、阿拉泰、郭瓦.加毛吉、吴琼、陈丽丽、程桂兰等,他们不仅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许多人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他培养我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彭丽媛算起,培养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共15名,优秀演员研究生15名。在全国举办各种形式的声乐讲座和报告150余次,听课和被辅导的学生有三万余名,为全国举办过5次声乐教师讲习班,培养民族声乐师资四百余名。他还多次举行电视和网络声乐讲座,让亿万声乐爱好者亲临名师课堂。</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应邀担任200余次各种大型比赛的评委,在评判标准方法和声乐发展方向方面,以及为推动声乐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金铁霖教授出版过声乐方面的论著和文章近50篇,提出的声乐教学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创新。随着电视、VCD、DVD及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运用,其教学、电视和网络声乐讲座及学生音乐会的大量音像资料已迅速而广泛出版发行和传播,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及演唱艺术的推广普及。事实上,各类院校的许多声乐教师通过学习研究他的声乐理论和教学法,领会其民族声乐学派的精髓,培养出了大批响誉歌坛、活跃在荧屏的民族声乐优秀青年歌手。金铁霖教授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将对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最近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金铁霖、马秋华学生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受到领导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反响很大,为弘扬民族声乐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在大力推动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同时,作为学院领导和学科带头人,金铁霖教授为我院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多年来,在金铁霖教授的带领下,我院民族声乐的教师们在践行民族声乐理论体系过程中,不断推出大批高、精、尖型的演唱艺术人才,成为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颂扬主旋律的生力军;在国内外重大声乐比赛中,我院学生也屡屡获得骄人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金、银、铜奖者达数百人之多。</FONT></P>
<P 0px; MARGIN-LEFT: 1.35pt; MARGIN-TOP: 0px;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在金铁霖教授带领下,我院民族声乐师资队伍已成为全国同行关注的焦点,每年都有部分省份组派教师、学生到我院进修学习,我院也分别组织了《师资进修班》、《师资短训班》、《广西班》、《河南班》、《内蒙班》、《少数民族歌手训练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长期以来为各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民族声乐师资。</FONT></P>
<P 0px; MARGIN-TOP: 0px"><FONT size=2>    金铁霖教授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正在探索通过新的教学实践,为中国声乐事业发展做进一步努力。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所培养的高、精、尖型声乐艺术人才群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不仅丰富、提升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并且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着光彩夺目的席位。彭丽媛国外独唱音乐会及宋祖英悉尼、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标志着我国民族声乐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些成就确立了金铁霖教授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领域“一代宗师”的权威地位,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及政府的多项殊荣。在我国声乐艺术的百花园中,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这枝奇葩,以它那自成一体的理论构建和骄人的教学业绩,由潺潺溪流汇成滔滔江河,融入世界声乐艺术的浩翰海洋,成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将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FONT></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1.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2.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3.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4.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5.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6.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7.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8.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09.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0.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1.jpg"></P>
</FONT></TD></TR></TABLE></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43:00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1.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2.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3.jpg"> </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4.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5.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6.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7.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8.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19.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0.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1.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2.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3.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4.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5.jpg"></P>
<P><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6.jpg"><IMG src="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cgyy-image/27.jpg"></P>
<P> </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57:00

<P>珍贵视频资料下载:</P>
<P><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11.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11.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2.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2.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1.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1.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4.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4.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3.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3.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6.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6.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5.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5.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8.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8.wmv</A><BR><a href="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7.wmv" target="_blank" >http://www.ccmusic.edu.cn/chengguo/video/07.wmv</A></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8 11:59:00

<P>特别申明:</P>
<P>以上内容完全是网络资料,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马上删除!!</P>

agan66 发表于 2005-12-9 14:29:00

打不开,下了好久啊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5-12-13 08:26:00

可以下啊......

chase1977 发表于 2006-2-11 23:29:00

<P>有两个我没有,谢谢,这回又多了两个</P>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6-2-12 19:27:00

建议快下!!!

赵老师 发表于 2006-2-12 23:30:00

来亨鸡 发表于 2006-2-13 01:20:00

<P>太好了,可以下!!谢谢!!!</P>

紫月儿 发表于 2006-2-13 10:56:00

<P>下了,谢谢上上!</P>

ljy53915 发表于 2006-2-13 11:57:0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size=7>衷心体验</FONT><BR><BR>大学<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00 size=6>文凭、硕、博、研</FONT>证书厉害呀!</FONT></STRONG></P>

老法师 发表于 2006-2-13 12:01:0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size=7>衷心体验</FONT><BR><BR>大学<FONT face=隶书 color=#ff0000 size=6>文凭、硕、博、研</FONT>证书厉害呀!</FONT></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不服不行,谁也不会否定自己的“<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ff0000>本子</FONT>”哈!</FONT></STRONG></P>

lixiwen 发表于 2006-2-13 16:39:00

我买的盗版 呵呵 效果还不错!!!

上上老师 发表于 2006-2-13 17:3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法师</I>在2006-2-13 12:01:00的发言:</B><BR>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size=7>衷心体验</FONT><BR><BR>大学<FONT color=#ff0000 face=隶书 size=6>文凭、硕、博、研</FONT>证书厉害呀!</FONT></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不服不行,谁也不会否定自己的“<FONT color=#ff0000 face=楷体_GB2312>本子</FONT>”哈!</FONT></STRONG></P></DIV>
<P><STRONG><FONT size=5>不服不行,......没有办法!!</FONT></STRONG></P>

xiyang198 发表于 2006-2-14 15:51:00

<P>太好了,谢谢 </P>

旺旺 发表于 2006-2-16 19:13:00

谢谢宝贵的资料

baimei129 发表于 2006-2-17 15:47:00

<p>上上老师你辛苦了</p>

clf3379 发表于 2006-2-18 16:39:00

<p>謝謝上上`~</p>

青鱼 发表于 2006-2-21 18:19:00

<p>谢过了呀 嘿嘿</p>

淡蓝色情调 发表于 2006-2-23 20:57:00

<p>太感谢了,还有别的吗?</p><p>应该申请加为精华贴的</p>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金铁霖声乐教学简介(部分声乐教学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