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音乐教案《快乐的音符》

11
回复
52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6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快乐的音符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音符,大胆参与音乐“组合游戏”,体验小音符带来的乐

趣,感受音乐创造的魅力;

2、从动画片入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

新生入学,对初中音乐还很陌生,用动画片来进行第一课教学,可以说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熟悉的音符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游戏的形式来学习,更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的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学难点:

音符的自由组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在音乐中进入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教师提问:大家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听过的故事名,或者说一说你最难忘的一个故事。

(用故事导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2、“七个小矮人”大家听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和他们一起做做小游戏。(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七个音符)

3、游戏:七个小矮人找朋友

要求:找出七个学生,一人一个名字,然后自己组合,站在一起后学生试唱,教师可弹琴伴奏。

4、学生自由探索,感受音乐。

5、学习新歌《地厚天高》

教材选取于大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学生早已十分熟悉,再一次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会给学生一种想不到的喜悦。

6、采用试唱法和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学歌曲。

三、展示与表现

1、将学生分组,各小组推选有音乐特长的学生。

2、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

4、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小组与个别同学进行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不作结论性的评价,但都要充分给予肯定)

四、教师小结,下课。

 
发表于 2004-6-17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谭平老师!

可能快放假了吧,许多朋友提不起精神分析点评教案。

 
发表于 2004-6-17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教育的悲哀!

学生通过小学六年(还没算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且每周2课时的情况下,居然对音符还不了解!可见我们的音乐教育在做什么?我不仅要问:音乐到底是什么?是审美吗?是乐理吗?是器乐吗?是唱歌吗?多年来我们总在片面地追求着音乐中的片面,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都在彷徨,又好象有所感悟------,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种能力,一种可以自我探究的能力,自我创造的能力,可是,整整六年时间,我们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呢?难道就是那种随着音乐舞蹈、狂欢吗?这种能力还用教吗?谁教过“指挥大师”周周先生?

“音乐是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音乐课是一种活动课”--- --- 曾及何时,有关音乐的教育理论喷薄而出,有关音乐的教法飘洋过海,“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铃木”--- ---哪一个没在我国红极一时?可哪一个又在我们这里真正的站住了脚跟,WHY?纠其原因,就是我们不求甚解、形而上学、功利主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真正为中国音乐教育着想的又有几个?想当年,中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于是各个学校大搞艺术教育,没多久,有人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是艺术教育。于是呼,艺术纷纷下马,又大搞“奥赛”,这回没声音了,因为这是堂堂正正的素质教育嘛。

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素质可以教育吗?所有的素质都可以教育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是应试教育包含素质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中国人就爱摆弄文字游戏,台湾有沉水贬,大陆有教育届。应试教育就应试教育,非得叫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叫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央知道我们的教育正在进步。教学目的就教学目的呗,非要叫教学目标,WHY?因为教学目标更广泛,更笼统,更模糊,更容易达到,嘿嘿!以前是有的放矢,现在没“的”啦,你可以随便放,怎么放都行,射到哪儿都是“中的”,哈哈!以前射箭只要你精力集中,瞄准一点,射中目的就OK啦!现在可不行啦!你要充满感情地、端正一定的态度,摆好一种姿势,带着一种价值,手不能软,要有能力拉开弓,好啦,OK!发射!怎么不射?往哪儿射?想往哪儿射就往哪儿射呗,什么?能不能射到?关我屁事!我只教射的方法,至于你怎么射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嘿嘿!这就叫素质教育!

 
发表于 2004-6-17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不少oldgun老师的评论,很多看法可谓一针见血,不过有时偏激了些。

音乐学科的第二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音乐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谭老师的教案来说,其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光从以上的文字来看,正如oldgun老师第一段所说的,在此不再重复。不过因为没亲眼看见此课的全过程,也许有偏差,请别介意。

我曾经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每人细细看一看小学的12本教材,了解刚进初中校门的学生他们应该已经具备了哪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这非常有用。但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决非小学学过的技能或知识就一定不能在初中的课堂上出现。而是应该在初中生认知规律和水平的前提下重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应该能体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另,由于学期将要结束,繁杂事务特多,未能有时间静下心来和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抱歉。赵老师婉转的批评我接受,在此也向大家做检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7 15:15: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6-17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学科的第二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音乐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审美教育来说,大多是体现“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许多目标就蕴含在学习过程中。”

说的真好!

 
发表于 2004-6-18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谭平的这节课不错!几位老兄可能没有接触过农村孩子吧?他们在小学可能大都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象我们这里就是这样,虽然属于近郊,学校里大都有专业教师,但是他们都不专职,音乐课由非专业老师来上,他们大都不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更不唱歌谱,更可气的是有的学校根本不上音乐课,所以学生的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发表于 2004-6-18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音乐教育,我没有过多的理论概述,因为全国有数不清的专家,对于素质教育,我绝对无见解!对于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我想自己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毕竟自己在这条线上工作了不长的十一年,农村学生的音乐素质怎么样,我心里明白,如果他们在音乐课中能愉快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到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音乐,以及让他们今后有爱好音乐的习惯,我就满足了,我对我的学生说:当你以后走向社会,如果你和同事一起出去玩,你能对着屏幕认真的唱好OK中的每一句,只要节奏是正确的,你唱的很投入,你没跑调,我就为你们自豪!现在我的一个学生已经是市歌舞剧团的专业独唱演员了!

对于我的这篇教案,好坏自有大家评说,我想对大家说的是,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兴趣高涨,我根本上就没教他们唱一句,因为他们本来就会唱,我只看到,在小游戏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举了手,都想来试一试,而且通过这个小游戏,新生之间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也是一种交流吧!动画刚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的笑了笑,可能大家看了,也会笑,是呀,都初一了,还用动画导入,是不是幼稚呢?这个,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学生看的很认真,看的很开心,到最后下课的时候,还讲着,笑着,唱着!而我,却是汗流浃背!

 
 楼主| 发表于 2004-6-18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初中音乐课的思考

 
谢谢大家的批评,请大家结合我的说课稿,一并提出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4-6-18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已经说过,谭老师的教学思想是正确的,从上面的文字看,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

从谭老师9楼第二段所描述的课堂情况,我想建议谭老师在“教学目标”中改一个词:将“认识”改为“通过”,这样就不会使人产生误解了。您看呢?

至于小游戏、卡通片在初中课堂的出现这无可非议,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我在高中教学中还用呢。

谢谢谭老师!

 
发表于 2004-6-18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难道是第一次看到?很多教改的书上都有
 
发表于 2004-6-18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一开的
 
发表于 2004-6-19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运河说的不错,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呀!应该是以这七个音符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