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一篇

7
回复
125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3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学生不再“尊师”

最近常常有班里的学生向我反映这样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班里有学生对任课老师不尊重,老师批评他,他还“敢”跟老师顶嘴,还骂老师!这还得了!班主任是不允许在自己的班级中发生这样对“大逆不道”的事情的。经过我的多方调查与证实,那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原来是是班里的“疯猴子”——小强(听说是同学们给他取的绰号)。我私下里找到他,他就主动向我承认其实没有骂老师,就是不服气顶了老师两句,原因是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对这门课没有兴趣,又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对老师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对此,我没有一味的粗暴地训斥,而是和他心平气和的谈了许多次,让他知道这样做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反向思维将心比心,经过多次的努力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对老师“不敬”的现象,后来我又了解到类似这样对老师怀有抵触心理的学生其他班里也大有人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都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被重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虽然如此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学生对老师“不满”“不敬”呢?为什么我们常看见有学生竟然敢辱骂殴打老师呢?为什么现在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呢?当然,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原因很多很多,也非常复杂。可以说,除了极少数学生确实存在品行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以外,主要责任还应该由我们教师自己来负。也就是说,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子却主要还在我们教师身上。 原因之一: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表面”现象,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师生交往之中往往就会表现出来。比如学校要参加什么验收评比或有领导莅临参观了,老师们马上就会让学生们临时停下手中的写字的笔为学校装点门面,忙的学生团团转。可是评比结束领导离校,学校又恢复了原样。现在的学生见的听的想的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年龄限制,他们知道老师们这种“表里不一”也懂得老师们也会“临时抱佛脚”,这一来二往,学生们也深知了其中的道道,也就见怪不怪了,常此以往,怎能不让学生们对老师们有“想法”呢,“老师都是这样的,何况我们呢?”

对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心地善良,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教师深表反感,产生“不敬”。学校领导、老师应该加强学校的常规建设,将一点一滴的工作落在实处,,将“养成教育”抓在平时,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们所做的都是在“演戏”,试想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自然,还需要老师们再大会小会的“千叮咛、万嘱咐”吗?

原因之二: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职权,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给老师起外号等等。一个学生就因为他曾经犯过错,就因为他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坏东西”,以至有一天,当他做了好事帮助了他人,或者学习有了进步,或者班里又出现了曾经是他“干”的“坏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不假思索的戴上有色眼镜对他给予了全盘否定,试问:“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

对策:人都有自尊心,常犯错误的学生自尊心更强,个性更倔强,做错了事而不愿意接受批评,如果教师能放下“高贵的身段”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想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细心找出其闪光点,耐心诱导其改正错误,效果会更好。有的老师不理解学生的苦恼,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只要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代的心情,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去体会学生的心理,就不难理解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交朋友,美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我们愿意别人怎么对我们,也要那样去对待别人。”师生之间也是如此。

原因之三有的教师“轻副课重主课”,把自己所教的学科看的非常重要,在学生面前抬高自己学科的地位,贬低别的学科,突出自己贬低别人,大量布置作业练习,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学校里有许多老师教的就是这些老师眼中“不算什么”的“副课”,有好多次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因为要完成“主课”老师的布置的作业而跚跚来尺甚至不来上课,有的学生一个学期都难得在课内让老师见到几次,如果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反而会理直气壮的对你说:“是某某老师说的,只要把某某学科学好,副课上不上都没有关系。”让心智刚刚发育的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怎么来尊重教“不重要学科”的老师呢?

对策:虽然现在大家还在大谈“素质”教育,可是有多少地方多少学校是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呢。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学生?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也谈到了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可是现实呢?还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将素质教育真正的加以开展,没有随意的“抢课”“占课”现象,所谓的“主课”老师能在学生们面前给予“副课”老师们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不要在学生们面前数落其他学科的不重要,能真正的按照课程实施纲要上课,不要让学生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任课教师多多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氛围,给学生们做出好的榜样。

原因之四:过去做班级工作提倡“抓两头,促中间”,好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被冷落。有的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置之不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无亲疏,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若再不能进行正确即使的心理调节与辅导,就很容易产生“摩擦”。

对策: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教师要真情对待每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只偏爱少数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与教师疏远,何来尊重。所以我们为人师的应该要有博大的胸怀,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朋友,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原因之五:教师自身素质的薄弱,在教学中不能紧跟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毫无创新,在课堂中不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此也对任教的老师没有好感,加上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常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师生关系造成恶性循环。

对策: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积极进取,观念紧跟时代发展,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努力完善自我个性,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心愿,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就需要我们的“自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的,学生对搞不正之风表里不一的老师反感,不肯亲近。其次我们也要尊重学生,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的权利、交往的权利、说“不”的权利,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唤起学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愿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尊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心赢得人心,使学生因为爱师而更加努力学习。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都能用心做好的话,那么,学生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尊敬,学生不再“尊师”,对老师“不敬”的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从此不会发生了。

[em12]
 
发表于 2004-9-15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相尊重非常重要,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的面孔,与学生成为朋友,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发表于 2006-3-29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赞同!
 
发表于 2006-4-17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与老师个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老师应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学生是无辜的

 
发表于 2006-4-20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我会在教学法的课上给学生阅读。
 
发表于 2006-4-28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啊!

 
发表于 2006-6-13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理解落实新型的师生之间的关系,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会融洽的许多!
 
发表于 2006-10-20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篇文章已经在一年多前就发表啦。谢谢各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