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构想《音乐与数学》

9
回复
60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9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周学校组织赛课,我突发其想也想来上一节综合课《音乐与数学》, 结果是自己挖了个坑跳下去,爬不出来了。

大家拉我一把啊,有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出现乐谱的固定的格式是什么时候?(比如,乐曲是2/4拍,每小节就一定要两拍)

教学构想:直接揭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为什么老师会把音乐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然后出示一组数字,逐渐加上调号、拍号、小节线等使之逐渐演变成简谱乐谱。由此从乐谱着手逐渐展开音乐与数字的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0 8:53:1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1-9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介绍一点相关乐谱的资料供你参考:

工尺谱简介

工尺谱:工尺谱是以音高符号为“工、尺”等字而得名的一种记谱形式,   工尺谱最晚于晚唐五代已产生。其音高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当然也有用固定唱名法),如“上(‘1’)、尺(‘2’)、工(‘3’)、凡(‘4’)、六(‘5’)、五(‘6’)、乙(‘7’)等等。它的调号以上字调(降B)、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降E)、六字调(F)、五字调(正宫调G)、乙字调(A)等为标记,其中以小工调、正宫调、尺字调、乙字调最常用。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胺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下图说明:

「南管的樂譜-工尺譜」

南管音樂的記譜法稱為「工尺譜」或「工譜」。是南管獨有的一種古老記譜方式。「工尺譜」以直行記載,每一個直行又可以分成左、中、右三小部份:


1.右方一行:撩拍,寫做「」,指示節奏和速度。

   」稱""」稱"撩"

2.中央一行:琵琶指法,寫做「ˊ L 」說明該音使用什麼指法來彈奏。

3.左方一行:音名,寫做「、工、六、士、一」,紀錄南管最主要的五個音。

 

...... 請注意! "撩拍""指法" 兩行裡均有。、的符號,但是其意義是不同的!......


雖然「工尺譜」只記載琵琶的指法,彈奏出來只有單音而無旋律;但是不僅是琵琶,其他所有的南管樂器如三絃、洞簫、二絃甚至下四管(打擊樂器)都是使用「工尺譜」。因為琵琶的指法是南管音樂的基礎,掌控了音樂的骨幹與韻律,指法不同,便形成不同的旋律;就如同人的骨骼影響人的外觀長相一般。

琵琶與三絃是完全依照工尺譜來彈奏,而旋律樂器洞簫和二絃,則憑藉譜上記載的琵琶指法來生成旋律,這種生成旋律的方法稱為「簫絃法」,只要不脫離「簫絃法」的規範,洞簫、二絃在作裝飾音的時候,是擁有變化的彈性的。所以即使是同一首樂曲,也會因時、空、人的不同,幻化出多變的旋律與韻味。這種「千變萬化」正是南管音樂的迷人之處,而「工尺譜」琵琶指法的嚴謹規範又能讓它「萬變不離其宗」,足見其設計之精密。由此也看到了中國人一向保守含蓄卻又不失浪漫想像力的個性。

南管正式演出時是不能看譜的,即使是一套數十分鐘的樂曲,也必須將其背誦下來,如此在演出時才能專心一意,同時留意到自身與整體的配合默契。

上图为工尺谱示范:赏花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9 10:44: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9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我们使用最普遍、最熟悉的乐谱就是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本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   一、五线谱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   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家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棱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发表于 2004-11-9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空你给谁上这堂课啊?
 
发表于 2004-11-10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六年级小学生学生咯。先说说整体的教学计划。见上面主题贴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0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这课的内容,六年级的学生会喜欢吗?

我觉得纯粹理论的东西,离“音乐”有点远了。

 
发表于 2004-11-10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三分损益法,教学生做乐器
 
发表于 2004-11-10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是不想上纯粹的理论课。原本想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现在作乐器也是个好方法。谢谢大运河。不过做什么乐器呢?

试管排箫,还是针筒哨?我不会三分损益法。5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1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上课的教案,还没设计完

音乐与数学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大家一上课的表情,老师就猜到大家心中一定充满了疑问:为什么老师会把音乐和数学联系在一起。别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实物投影) 屏幕显示一组数字:334554321123322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学生答数字、音符皆可) 二、共同探讨 (一)简谱与数字 1. 那我们来加上一点东西,再来看看。 (教师在写满数字的纸上依次加上调号、节拍号、小节线等等演变成一组乐谱如下) 1=D 4/4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 2 2 这回变成什么了?(乐谱) 刚才明明是数字啊,怎么加了点东西就成了乐谱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音乐与数学的第一点联系,也是大家平时接触得最多的——由数字来代替音符的记谱方法,简谱记谱法。 2. 说到简谱,你们知道关于简谱的历史吗? 附: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家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棱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3. 唱一唱,发现是《欢乐颂》的乐谱。 4. 能用竖笛演奏出来吗?给你们准备一分钟,老师希望等下齐奏的时候能够听到你们整齐精彩的演奏。 一分钟后学生齐奏,教师伴奏 (二)节拍号与分数 1. 师:其实,在简谱中除了音符与数学有关联之外,还有与数学有联系的地方。注意,找一找。 节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势写成的 2. 分别说说这个4/4在数学和音乐里的含义 数学: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4份就是单位1的4/4。 画个示意图。教师画一块圆饼,(与学生商量点上几粒芝麻才像,说实话老师的绘画功底不咋的,幸好现在才第二节课,大家早上都吃早饭了吧?咱用不着画饼充饥哈,要不画成这样,铁定更饿) 边讲分数的意义把饼分成四份及完成相应的操作。 音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说到这音符,它的种类还真不少。你看它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老师尽量说快些,一气呵成)啊呀,说了这么多你们都知道吗?知道?靠靠你? 教师指着屏幕上旋律中的音符,问学生都是什么音符?唱几拍 谁能到黑板上写个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给我看看?

其实音符的名称、时值的定位与分数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们来做一条数学题,四分音符就是把全音符平均分成4份,去其中一份。八分音符是全音符平均分成八份,十六分音符就是把全音符平均分成十六份,那么请问()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以后唱多少拍就清楚了。

那老师这里有一组旋律,没有划分小节线。请大家帮忙划分一下。

4/4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虽然我们计算音符时值用了数学的方法,节拍号也使用音符的形式写的,但是去不能完全按照数学的观点去对待。 比如4/4在数学里约分就等于1,2/4约分就成了1/2,可在标节拍号的时候却不能写成数学里约分的格式。如果写成那样子,演奏或演唱出来的效果就乱了套了。

这里想请大家帮忙出出点子,怎么来和学生讲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4:23: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8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思考下去呀,停了多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