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12专稿:“贤贤易色”,还是“贤贤易位”?
k12专稿 2004-11-22 信孚教育集团 柴纯青
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随后,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发了《关于评选特级 教师的暂行规定》,全国开始评选特级教师。到1997年,全国共评出中小学特级教师一万余名。特级教师作为一个职称,作为一种荣誉,成为广大教师们奋斗的目标,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尊重。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老师孔子的弟子之一子夏说:“贤贤易色”,意思是见到德高望重的人,脸上要表示出特别尊重和恭敬的神色。这一精神在当今的教育界屡有体现。如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孙维刚,他的教育方法和艺术以及因此取得的教育成绩,他一直坚持在教育岗位上直到永远离开他的学生们,等等,无一不让人竦然动容!这当然是“贤贤易色”。
但现今所见的,是特级教师的贤贤易位。什么意思呢?尊重特级教师,或者说特级教师受到了尊重,于是就要换一个位置,不在教学一线上干了。这是有据可证的,《北京晚报》2004年8月17日报道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对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其中一项关于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是“高水平教师‘不在其位’。北京市现有特级教师526人,但目前在岗的特级教师不足100人。”那么多特级教师都干什么去了呢?报道给出了答案是“特级教师不在岗的原因主要是退休或病休。”
在那么多特级或病或退的情况下,没有新的特级教师补充进来,实在让让人猜疑,要么是教师整体水平下降了,没人够格,要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跟不上。这都有些说不过去。访问业界朋友,我终于知道了,原来很多的特级教师是因为自己是“贤才”而“易位”了。
第一个位置是走教育“仕”途。仅因专业才华出众,就要去当官,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许多专业人才因此被浪费在行政管理的路途上。某大学附中的校长就是因为是特级教师而步步登高的,登高到行政职务半大不小而再无官运的,却是多数,他们已经不在一线教学了,真的落到“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步了。
而去年还有来自河南的一位教师揭发说,本地特级教师评选过程非常不透明,很多人因为当了官,如校长、书记等,才被“保送”上了“特级教师”,而真正的一线教师自然就没有了名额。依我看,这是另外一种“易位”,因为有了官位,所以就成了“贤才”,反其道而行之,自然不会到教育一线去教学生了。
还有一个位置就是“出席如仪”。你在网络上常常看到的标题是,“特级教师网上辅导”、“某特级教师指点如何把握考点”、“特级教师报告会”、“特级教师填报志愿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名师编写辅导书”,等等,看样子,“指点江山,激扬口才”已经成了特级教师们的常规工作了。此时,“特级”成为一个市场交易的资源。
这让人想起北大钱理群教授在66岁时一定要回答南京他的母校教中学生的事情。中小学特级教师“易位”的时候,大学教授钱先生却“复位”了。而早先西南联大时期,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昆明黄土坡观音寺教中学,闻一多先生在昆华中学教书,而杨振宁先生以研究生省份也在该中学兼职,让人慨然感叹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