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我爱我家》。每个人对家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都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家是父母为子女搭建起来的温馨港湾,他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享受着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呵护;家是千里之外的游子永远的牵挂,无论走多远,家始终牵动着他的心弦。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精心维护,让学生从小学会在家庭中关爱他人,履行义务,是培养健全的社会人的基本要求。第四单元设置了“快乐的一家人”、“我是家里的小帮手”、“欢迎朋友到我家”三个课题,《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是课题一中的一首歌曲。本节课正是以这首歌为中心点,围绕着“幸福”、“家”两个关键词展开,以歌唱、表演、朗诵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感情。
本节课共设计了六大教学流程。
一,欣赏歌曲《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最先是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播出的,是由台湾的一家四口人演唱,歌曲旋律简洁优美,歌词深情又上口易懂,尤其是两个孩子的表演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择这首歌作为序幕,创设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基调,歌曲能够非常快地引起共鸣,将孩子们的心绪拉到一个和谐的氛围当中,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的家,对下一步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
二,介绍自己的家。
我一直不愿意把这节课的过程叫做“学习过程”,我个人认为,其实每节艺术课都不仅仅是“教”和“学”的过程,我更愿意把每节课看成是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体验的一种活动过程。此环节就是通过介绍交流,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家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在语言的组织上还是需要老师的提示和点拨的,为此,我除了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外,还要在他们叙述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在他们“就是….那个….完了…..”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一个最适合的词汇,让他们的发言精彩完美。
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格外注意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脆弱而又敏感,他们还不具备承担是非的能力,正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既然是交流,作为老师的我当然也要介绍自己的家庭,我坦然介绍我的家庭是特殊的,我的孩子并不在我的身边,我每个周末才能和我的孩子相聚一次,但我仍然是幸福的,我的孩子也很幸福,因为虽然他的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但爸爸妈妈都同样的爱他,他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我说这番话,无疑是在拉近与那些单亲孩子的距离,我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作为教师,我要引导我的学生去发现遗憾中的美,去感受和珍惜身边微小的幸福。
三,游戏“有趣的家庭节奏”。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艺术,本环节我要引领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生活中的节奏,用节奏来使生活变得更生动有趣。
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选择不同的生活场景来作为节奏声源,如回家的敲门声、妈妈作饭时的锅碗瓢盆声、电话声…….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节奏,实在有困难的,就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节奏型,学生努力搜寻记忆中的场景,每个人都投入到设计和创编当中,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新的创作,对学生来说,是轻松的,也是兴味盎然的。
四,唱一唱《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但虽然是点睛,却不占用太长的时间,学生只要是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在歌曲的感染下学会了演唱歌曲,目的也就达到了。这首歌并不难演唱,有了前面的铺垫,感受情绪也是水到渠成,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就可以了。
五,表演《我爱我的家》。这是一个轻松的环节,学生自己排练,可以扮演自己的爸爸妈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情入手,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或体会爸爸***辛苦、或分享家中点点滴滴的幸福。
六,朗诵《我爱我家》。这是整节课的升华,只有诗歌,最能高度的概括人的情感,最能充分的表达人的灵魂,经过前面的种种活动,老师已经不必要再多说些什么了,只需要响起温柔舒缓的音乐,打开写有小诗的幻灯片,孩子们就会自然进入情景:我爱天空/因为有星星和彩霞/我爱大地/因为有小草和鲜花/我爱大海/因为有小鱼和小虾/我爱我家/因为有爸爸和妈妈。
总之,这是轻松的一节课,也是充满了感情色彩的一节课,通过一节课的艺术活动,师生都对家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感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家庭、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身边琐碎而又卑微的幸福,我觉得,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