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时常思考着,什么样的教师才叫名师呢?我的眼前可以闪现出几个人的名字:于永正、魏书生、窦瑰枚……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确实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教育发展的方向。他们不仅有高深的教学功底,而且掌握着理论的前沿。他们善读书、勤思考,用品格与智慧点燃着自己的人生。无论各界人士怎么看他们,都不会抹去他们闪光的足迹。他们在大众教师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形象。然而,名师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名师是教育的精英,也是教育的品牌,所以不难理解,当前教育界形成了追随名师、信服名师、崇拜名师之风气。用老百姓的话说“无领头雁不飞”,而名师就好比是教师队伍中的“领头雁”。管理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各地也就兴起了名师热。如,省有省名师、市有市名师、校有校名师,名师的层次也就五花八门了。
再看各地区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凡是名师者,很容易敲开学校的大门。他们用名师,不仅看中的是人才,更看中的是能产生社会影响。可见,名师的招牌不一般。有些报刊、杂志,他们也无不把名师作为王牌,好像是没有名师就降低了档次。一个故事,一段散文,一篇论述,都要包装的精妙无比,并且是标题显赫。名师,真的一路辉煌!
“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代名师指江山”,中国教育的格局可以说是名师纷争的格局,他们各自吹响自己的号角而欲雄霸天下。使我们这些无名小辈不得不发出感慨:中国的教育就是名师的教育吗?
笔者手中有几样期刊,顺手翻开,就会发现熟悉也不能在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名师。我读着有些名师的文字,起初感到新鲜,进而是敬佩,最后是不以为然。为什么呢?因为我除了看到华丽的文字、秀美的语言和平淡的故事情节之外,我再也体会不到有什么创意和折射出的令人欣慰的道理。期刊首先是大众的,用大众的笔来写大众的文章,他们虽然文字不美,但情感真切,道理不深,但有真实发现。他们没有掩饰,没有包装,没有作秀,这样的文章没有可读性吗?我们反感了课堂教学的作秀,而我们却容忍着期刊的作秀。大众的期刊是最好的期刊,我真诚的期望把那珍贵的版面,多留给我们一线的教师。靠名师打造自己的品牌,早晚会倒掉大众的胃口。
笔者不是有意与名师作对,而我要说的是,你今天是名师,明天就可能不是名师,长江后浪推前浪,谁也做不了永久的名师。是名师也不必过分的张扬,我常看到,无论在网络媒体,还是期刊杂志,都要贴上“名师”或“特级”的标签。难道名师与特级就代表的就是学术吗?我还常看到,总有一些人,喜欢解读名师。走近名师,领悟名师灵魂,是值得称赞的,可是借助名师的光环来美化自己的虔诚,永远是文化的“奴才”。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脑子做事呢?其实,好多名师的思想,也不是你能解读明白的。
最后我要说,我们推举名师,但不要做名师的附庸。我们敬重名师,但不必崇拜名师。我们树立名师,但名师不是永久光环。名师不是教育的救世主。
2005年1月13日
转贴自: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6&ID=140436&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