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页面:http://www.chinapunx.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6&ID=1126&page=1


前天晚上,在音乐厨房酒吧,王磊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台下,几个留着典型朋克头的年青人,站在角落里,晃动着自己的身体。我突然想,青岛曾经有过的朋克乐队一直都是非典型的朋克形象,这些朋克,难道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
结果,我错了。后来知道,这些人原来是一支来自武汉的朋克乐队,他们是来青岛演出的;因为没有卖出足够的门票,他们连回武汉的车票钱都没有了,听说王磊在演出,他们也就来了,除了听音乐,他们还想问问酒吧老板,能不能让他们也演一晚,挣点儿钱回家……
从他们身上,我很真切地看到了中国摇滚音乐人的生存处境,我知道,在首都北京,许许多多到那里去发展的青岛音乐人,也同样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于是,经过连夜的讨论和约稿,有了这样一个小专题———
昨天下午3时, S MZB(生命之饼)乐队的4名成员准时来到音乐厨房酒吧,为他们昨晚的演出做准备。因为听说了他们的遭遇,记者本来以为他们会满腹牢骚,向记者倒倒生存的不易,但当和他们谈过之后才发现,在他们眼里,朋克和朋克音乐就是他们的生活,尽管贫穷但很快乐。
曾经受过剥削
说起 S MZB乐队,摇滚圈子里的人都很熟悉,1998年,他们发行了第一张 D AMO《你是该死的》,2001年,京文唱片下属的嚎叫唱片公司为他们发行了第一张正式专辑《五万》,版税是一次性的25000元人民币。这也让他们成为中国目前发行过正规唱片的仅有的6个乐队之一。不过,说起这次经历,主唱吴维并不感到自豪,他说:“那其实是被剥削了一次,之后就醒悟了,我们去年自己制作的《武汉监狱》现在自己在做销售,每次出去演出的时候卖。”
外形给人们快乐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生命之饼乐队,他们的穿着打扮,头型服饰,可以称得上是纯正朋克乐队的翻版,以我们目前的审美观念看,绝对是标新立异、另类至极(见图),走在大街上,回头率超过100%。对他们自己来说,那是个性,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觉得他们是“傻子”。
那他们的家庭是怎样看待的呢?吴维说,他跟家里人住在一起,但父母都可以接受。“可能是我从小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他们知道我的性格,挡也挡不住。小时候学校组织春游,我不愿去,就自己出去玩,父母开始不同意,但拗不过我。长大以后,他们就更不管我了。”
正上大学二年级的吉他手张华就没那么幸运了:“你看我现在很好,但在我们老师眼里就是坏人样。我演出的时候留那种菠萝头,头发一根根竖起来的,爆炸式的,不能带到学校里去,家里人更要管。”他说,去年他跟家里说要搞乐队,需要乐器,父母就花1万多元从香港给他买了把电吉他,那时不知道他搞的什么乐队。后来知道了,很不赞成,看到他留的朋克头型就更不愿意了,直到现在家里人还反对,但他们知道他还在做,每次打电话都要说他。
留着莫西干头型的王小欣,对自己的头型有独特的理解:“我知道很多人注意我的头型,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朋克会流行起来
用吴维的话说,如果中国有100个人在听摇滚,大概只有七八个人在听朋克,摇滚的处境并不好,更不用说他们了,“但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使我们现在是这样一种生活环境,我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像韩红呀那些流行歌手一样生活。”他笑着说。“以后听朋克的人会越来越多,朋克乐队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从来没有想要通过做朋克来赚钱,我们只是在做自己的音乐,我们喜欢用它来表达我们认为是对的东西或感受,我们不希望有多少人来听我们唱,只想大家能听出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吴维最后说,“我们这样很快乐,虽然很贫穷。”
鼓手:胡娟,女,25岁贝斯手:王小欣,男,23岁主唱兼主音吉他:吴维,男,28岁电吉他:张华,男,21岁
这支乐队原来叫“生命之饼”,成立于1997年底,现在叫 S MZB,是“生命之饼”四个字的字母缩写。据主唱吴维介绍,自乐队组建以来,除了他之外,吉他、贝斯和鼓手已经各换了一次,现在的4人组合,是去年9月底形成的。
为什么叫“生命之饼”呢?吴维说,他是从《圣经》中看到这四个字的。当初起名时,想法就是让人看了之后能想起一些东西。“后来我把这四个字读给朋友们听,他们有的说感觉挺逗,挺有意思,有的说听起来很严肃。我觉得它让大家感觉到了不同的东西,正好符合我的想法,就起了这个名字。”
2001年,德国的一家公司给他们发行了一张黑胶唱片,当时乐队是以中文拼音的缩写“ S MZB”的名字出现的,从那以后,他们就改名叫 S MZB了,国内习惯上大家还叫他们“生命之饼”乐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3 11:44: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