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史特拉文斯基《火鸟》-->老法师转移

4
回复
61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7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鸟-序奏在线式听(手动模式)

火鸟-初登场之舞(手动模式)

变奏-火鸟(手动模式)

火鸟-公主的轮回曲(手动模式)

火鸟-魔王的地狱之舞(手动模式)

火鸟-夜曲(手动模式)

火鸟-终章(手动模式)

  你绝对无法把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当作背景音乐。

  他的音乐里充满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极度粗暴的专横,使你根本无法漠视它。史特拉文斯基成熟期的作品《春之祭》简直就是所有初级古典乐迷的恶梦!几乎没有人能够在第一次听的时候把它完整地听完。曲中的不协调,对节奏等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极端处理,极度的喧闹和无旋律性让人难于忍受(包括我自己)!当然,首演的时候激怒了包括圣桑之内的所有听众,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乐评人对《春之祭》恨得咬牙切齿,《春之祭》所引起的愤怒恐怕没有任何一首古典音乐能够与之相比。

  因为史特拉文斯基根本是个彻头彻尾的激进分子,他的音乐生涯基本就是“投炸弹”的生涯。尽管他自己坚决否认。

  相对而言,《火鸟》是史特拉文斯基最为温和最为受欢迎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恐怕只是因为它对于史特拉文斯基本人而言很不成熟。

  《火鸟》本是史特拉文斯基受委托为一出同名芭蕾舞剧而写。

  故事改编自俄国的民间传说,其性质很象当今的电影配乐。按常理,配乐应该是为舞剧本身服务的,它不应该有超越舞剧本身的企图,基本上我们听到过的电影配乐都是和电影的其他要素如剪辑,画面气氛,剧情发展等等部分水乳交融。你很难真正把一首电影配乐当作一部音乐作品去欣赏因为其中为了功能需求牺牲了大量音乐本身的特性。

  如果不是看过某部电影其实你很难去单纯地喜欢一张电影原声碟。

  《火鸟》一曲则是个十足的叛徒。当年野心勃勃的史特拉文斯基根本就没把原作放在眼里,只是借了一块金字招牌伺机宣扬自己的理念。从音乐本身而言《火鸟》美得无可挑剔,但其“配乐”功能被降到最低。你观看的时候会经常觉得舞台上的表演很可笑:比如《火鸟》最后一段震颤人心的结尾曲出现时舞台上的表演竟然是一张几乎静止的画面:一男一女站在台上呆如木鸡,连舞蹈动作都没有,全剧居然就在这么一个画面上凝固了,而史特拉文斯基谱写的全奏却在震耳欲聋的定音鼓引导下节节攀升,和舞剧本身显得非常突兀。

  史特拉文斯基向来有“骗子”的不雅名号。他把合唱曲伪装成交响曲,写的歌剧实际上却是神剧。他写《火鸟》的时候只是个28岁的毛头小子,两年后的《春之祭》则大放手脚,变本加厉。

  不由想起有一位现代好萊坞的电影配乐者也有类似的喧宾夺主的倾向,虽然他的音乐从未到达史特拉文斯基谱的深度。许多人可能没看过《燃情岁月》但一定听过那一段撩人心扉的小提琴。作为电影配乐本身是否成功这见仁见智(虽然我本身认为一部那样大容量内涵的电影应该拥有同样耐人寻味的音乐),但其配乐本身比电影更受欢迎和影响更深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实际上看懂这部电影的人寥寥无几。

  不管这种目的的动机究竟如何评价,史特拉文斯基之流确确实实解放了现代的艺术思想。时过境迁,一出舞剧和一首音乐作品谁更能经受考验,时间自然能够证明一切。这应该是一种责任,一种艺术家的本能。史特拉文斯基和其同类一样根本不看重评论家,也并不对公众表示好感。他自己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不是什么革命者,否则一位艺术家只要想说点什么就必须越过公认的习俗界限。其实大家不可能也不会了解我音乐的发展状况,而继续使他们感兴趣不是我要做的事情。我与公众之间精神上并无真正的相通,即使我们曾经(或者仍然)喜欢同一件事物都不会是同样的理由。”   你可以称他为“自命不凡”却无法否认他说的是事实。绝大多数的人确实是平庸而且无知的。艺术家(或者只说是“创作者”)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正是因为他的“不凡”,失去了这一点最基本的要素世上根本不会有任何新的事物诞生,有的只会是不断地重复和倒退。在这一层面上,漠视公众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作为一个音乐家或者任何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因为一部作品或者一个群体的整体平庸而去降低自己的创作水准,甚至只是存在着这一欲望那也将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罪孽,刻意地迎合它更是不可饶恕的奴颜婢膝!

  配不上我的音乐吗?   编一套更好的舞蹈!

  编不出来那就让世人忘了《火鸟》是一出芭蕾舞剧。因为不管如何,永远都将有人记得:

  《火鸟》——史特拉文斯基。

  ——————————————————

  至今领教过三种对《火鸟》的不同演绎方式:芭蕾舞剧,单纯的音乐演奏,电影短片。   《火鸟》最适合的欣赏方式仍然是纯粹的聆听,不过DISNEY的《幻想2000》是至今为止对作品精神最到位的视觉演绎。很显然DISNEY没有受原著的任何影响而是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理解这部作品,更加证明了原芭蕾舞剧对史特拉文斯基之流的低估。

  非常可惜的是李文对音乐过于唯美的演绎仍然显得欠缺火候,失去了史特拉文斯基作品中咄咄逼人的锋芒。   尽管如此,这仍是我看到流泪的唯一的动画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4 17:24:54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1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em02]

通收,巨顶。

 
发表于 2005-3-24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不到![em06][em06]
 
发表于 2005-3-30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