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VS→科技】[转帖]北京科技报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18
回复
70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6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自:◇◇ 新语丝 (www.xys.org) (www.xys.dxiong.com) (www.xys.3322.org) (www.xys.freedns.us) ◇◇

转贴页面:http://xys.3322.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bkb2.txt

北京科技报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记者:杨猛 北京科技报: 2005年04月06日

  近日,本报刊发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在文章中,方舟子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型炸弹”在读者和一批关注中医中药的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审视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应该如何辨证的发扬继承?方舟子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还是过于偏激?他的观点有没有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就相关问题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如何看待中药千百年来的流传?难道这么多年的传统没有一点疗效?

  方舟子: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必定有效。风水、算命、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不过我们对传统医术不妨宽容一些。我并不全盘否定所有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的可能有效,但是更多的则是以讹传讹。在长期摸索中人们有时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否真正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

  记者:你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没有疗效,还是只是认为部分中药没有疗效?

  方舟子:如上所述,我认为某些中药可能有疗效,但是这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在这么做之前,我本人不相信任何中药的疗效,不会为了治病或健身而去服用任何中药。

  记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吃了银翘这些中药片剂,感到的确起到了作用,这个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方舟子:患者吃了某种中药片剂后感到有用,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某些中药的确含有有效成分,但是更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或者是添加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

  就拿银翘片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的西药,你感冒后吃银翘片,觉得症状缓解,实际上是这些西药在起作用。对银翘片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有的厂商会在成分中标明(例如通化金马药业集团出产的维C银翘片),更多的则没有标明,例如广州众胜药厂出产的维C银翘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测出含有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顺便说一下,北京同仁堂出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   记者:心理暗示作用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怎么能证明有些人吃中药不管用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方舟子:医学界公认,对许多疾病来说,给患者吃不含有药性成分的“安慰剂”(一般用淀粉制作),但是让他误以为是药物,那么,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因此痊愈,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前些年很流行的发功治病、特异功能治病,其实也是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要证明某种药物是否有效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需要做一个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将同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药物,一组服安慰剂,最后统计治愈(或好转)的比例,如果药物组的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确定该药物有疗效。

  记者:中医中药被称为国粹,现在其他国家也有涉及。据你了解,国外比如美国对中医药的疗效问题持什么态度?

  方舟子:中医药在其他国家主要也是在华人中间流行。国内那些中医药如何扬威海外的报道,都是自吹自擂。美国医学界对中医药的疗效持否定、怀疑态度。中医药和其他不被医学界承认的民间医术,作为民间“另类医学”的一部分而存在。

  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从中草药中发现新药,但是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FDA)迄今没有批准任何中药上市。在美国销售的中药都是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如果宣称对什么病有疗效,属于虚假宣传,会受到处罚。

  记者:你在文章中也写道:“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我想请教,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医中药的疗效?

  方舟子: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发明了模拟针灸的“安慰针”,能够对针灸进行盲法测试,所以可以确定它对某些疾病有一些治疗效果,而不是完全依赖心理暗示。对针灸作用机理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灸能镇痛,是因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使神经系统分泌有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这和什么“经络”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国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符合“经络”的预测。

  至于中药,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处方已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上千人参与、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测试),只听说有个别的处方在做二期临床试验,所以对其疗效都只能存疑。如果以“个体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记者: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就是“经验医学”,而现代医学比如西医,一个显著的特点却是“量化”,比如药片的成分精确到很小的剂量,还有毒副作用也有标示,你认为中医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做什么?

  方舟子: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

  真正要做到量化,则必须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例如从麻黄提取的麻黄碱、从青蒿提取的青蒿素,是极少数已被公认的成功例子。抗疟疾良药青蒿素一直被当成开发中药的范例,其实它的研发只和中药沾了点边。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但是中医用于治疗疟疾的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对疟疾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失去了药效。几十年的研究才得到这么一种药物,说明从中草药发现新药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大。

  有一段时间世界各大药厂很热衷于从草药中开发新药,但是也由于效率太低、获益不大,目前已渐渐冷却。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新药开发的趋势。

  顺便说一下,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应该用于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包括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既然我们不再把科学成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

(XYS20050406)

◇◇新语丝 (www.xys.org) (www.xys.dxiong.com) (www.xys.3322.org) (www.xys.freedns.us) ◇◇

〓〓〓〓〓〓〓〓〓〓〓〓〓〓〓〓〓〓〓〓〓〓〓〓〓〓〓〓〓〓〓〓〓〓〓〓〓〓〓〓〓〓〓〓〓〓〓〓〓〓〓〓〓〓〓〓

转贴页面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kb/zhongyi2.txt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

·方舟子·

最近我写了几篇文章,对中医药神话表示了一点不敬,由此引来一些读者也对我表示不敬,有人甚至在网上对我破口大骂。我不相信这些有异议的读者都是感到利益受到威胁的中医药从业者,有一部分可能属于亲身体验过中医药的好处或出于民族感情轻信中医药神话的人。对于前者,我不觉得有去说服他们改头换面的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而对于后者,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了解医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更清醒、理性地对待中医药。

我们首先应该把中医理论和中药(以及针灸等传统疗法)区分开来。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是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世界上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也都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就会是个例外。科学没有国界,也不属于某个民族所特有。

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我不可能在这里全面地评价中医药的是是非非,而只想简单地谈谈如何看待与许多普通读者有切身关系的中药。对普通读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某个医疗体系是否科学,而是某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否有毒副作用。

为中医药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云云。的确,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有可能摸索出某种疗法、发现某种药物。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却也非常有限。口口相传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含有捏造、夸大成分,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筛选(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忽视失败的病例)。许多疾病的疗效也不可能通过经验摸索而确定下来。

历代名医在医案中津津乐道自己曾经用什么处方治好了某个病人,患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某种药物,这些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没有价值,因为就药物、疗法的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力。某个患者吃了某种药物之后病好了,并不等于就是那种药物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许多疾病本来不吃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许多疾病的相当一部分病人在吃了无药性的“安慰剂”之后也会痊愈),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因此,要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而且临床试验必须采取双盲方法,即在试验过程中,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药物还是外观像药物的安慰剂,以排除心理暗示作用;主治医生也不知道哪个患者吃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以避免在判断疗效时有主观偏差。究竟谁吃了药物、谁吃了安慰剂由第三方掌握,在最后统计疗效时才公开。据我所知,没有哪一种中药已完全通过了如此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现代药物(也就是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试验才会获准上市。

有些药物虽然对治疗疾病有良效,但是由于毒副作用过强,也无法使用或必须慎用。对那些急毒、剧毒药物,靠经验还可能发现,但是对那些毒副作用要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慢性毒,例如药物导致的癌症、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凭经验根本不可能发现,必须靠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流行病调查才能查出来。中医虽然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是这只是一句废话,对某种药物究竟有什么毒副作用,服用后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现代药物在说明书中都会详细说明毒副作用,而我抽查了几种常见中成药,都对毒副作用只字不提,最多在“注意事项”中写一句“孕妇禁用”,给人以为中药对普通人都无毒副作用的印象。

近来靠现代医学方法才发现许多被中医认为无毒的中草药有强烈的毒副作用。龙胆泄肝丸能导致肾衰竭,只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药典记载“无毒”的中草药被发现能导致肾衰竭、癌症、胸腺萎缩、重金属中毒、畸胎。我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法律禁止进口含珍稀动物成分的产品,美国渔业野生动物部法医实验室为此在90年代中期抽查了12种声称含有虎骨、犀角的中成药药丸,并未检测到这些成份,却意外地发现这些中成药的有毒元素汞和砷的含量高得惊人,不可服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由于谣传让刘海若“脑死亡”后起死回生而名声大振的安宫牛黄丸(又称牛黄安宫丸)。许多中药补药都含有重金属成分,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可笑的是有人在服了中药补药后感到“燥热”、“上火”还以为确实很补,不知那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各种中药方剂、民间验方、祖传秘方、中药补药、中药保健品等等目前仍然很有市场,了解一点现代医学常识,不要轻信各种广告、传言,不仅可以少花冤枉钱,而且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少受点罪。否则,在盲目服用中药之后引起不可逆转的慢性中毒,就悔之晚矣。

2005.3.20

(北京科技报2005.3.23.)

(XYS200503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7 11:46:1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4-12 0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同志用西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我们古老的文化,那还不如用英语翻译唐诗,我看他很难成功!

 
发表于 2005-4-12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_^:西方价值观方法论我们古老的文化三者各自的实质意义?愿闻其详!

────────────────────────────────────────

转贴页面 http://xys.dxio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amanitin.txt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就这样被慢慢毒死

·方舟子·

我曾经频繁地“下毒”。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机制(即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的过程),转录过程是由一种叫做RNA聚合酶的蛋白质控制的。在做体外转录实验时,加入一点α-鹅膏蕈碱即可以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终止转录。顾名思义,α-鹅膏蕈碱是从鹅膏蕈提取出来的毒素,这种毒蘑菇的毒性极强,吃1-3朵就足以致命。受害者在吃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异味,而且吃后要过8-24小时才出现中毒症状,毒性发作时可能已离开了犯罪现场,是理想的谋杀工具。这个特性很早以前就已被人们认识到。公元54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亚斯吃了一盘蘑菇后,过了12小时突然死亡,据信就是由于他的第四任妻子阿格丽品娜在其中偷偷掺了鹅膏蕈导致,使她与前夫生的儿子尼禄得以继位。

还有比这更缓慢也更隐蔽的下毒方法。往受害者每天饮用的咖啡中加一点砷、铊等重金属,使毒素慢慢地在体内累积,到毒发身亡时看不出有中毒的迹象。这是侦探小说常见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不过,现在通过化验尸体组织,不难发现死因。有人化验了被珍藏到现在的拿破仑头发,发现砷的含量很高,怀疑拿破仑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用这种方法毒死的。

还可能有人由于经常吃中药补药,慢慢把自己毒死了。台湾卫生署和美国各地卫生机关都发现多种中药补药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如砷、汞等。吃这类补药会“发热”、“上火”,让人感到好像很“补”,其实正是重金属中毒的症状。

中药是做为食品进入美国的,无需经过批准就可销售,但是如果发现有毒,就会被禁止。许多常见的中成药因被检测出重金属含量过高而在美国被禁。1991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发现一名13岁华裔儿童吃打蛔虫的中药鹧鸪菜4年后大脑受损,经检验发现鹧鸪菜中汞的含量高达2.3%,公告禁止服用和销售鹧鸪菜。美国法律禁止进口含珍稀动物成分的产品,美国渔业野生动物部法医实验室为此在90年代中期抽查了12种声称含有虎骨、犀角的中成药药丸,未检测到这些成份,却意外地发现这些中成药的有毒元素汞和砷的含量高得惊人,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谣传治好刘海若“脑死亡”的安宫牛黄丸(又称牛黄安宫丸)。其原因可能是这些药丸都掺了被中医当药用的矿物质雄黄(硫化砷)和朱砂(硫化汞)。

许多被历代中医视为无毒的中药现在都被发现含有慢性毒,能导致肾衰竭、癌症、胸腺萎缩、重金属中毒、畸胎。例如,大量服用灵芝会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黄连因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而在新加坡和美国被禁,“止咳良药”款冬久服会导致肝癌。北京崇文医院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老中医也和许多患者一样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尿毒症。许多人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咎于药典出错,把其中的木通换成了有毒的关木通。实际上,除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还有十几种,常常被当成无毒的药物用于“败火”、“排毒”、减肥、治疗心脏病等,它们都能导致肾衰竭。毒副作用还未被发现的中草药不知还有多少。

有人把中医当成“经验科学”,说是千百年来用人体做试验的结晶。其实,没有科学指导的人体试验不仅不能确认药物的疗效,也难以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服了以后毒性马上发作的剧毒、急毒药物还可凭经验发现,而那些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经验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用动物做毒理实验和做流行病学调查追踪服药者才能发现。现代药物在获准上市前都做了这些研究,在说明书中会详细说明毒副作用,而中草药却至今在中国有毒副作用不明的特权。如果不具体说明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就只是一句废话和推卸责任的借口。同样,如果不提供确凿的证据,“炮制、复方配制或辨证施治可消除单味草药的毒性”、“以毒攻毒”这种说法就只是草菅人命的大话。

2005.3.27.

(中国青年报2005.3.30)

(XYS200503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7 11:12:2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讲的也许不准确。

西方科学讲究定量分析、标准、逻辑性。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中庸、……

举个例子吧:用西洋调式体系的结构方法来分析中国戏曲,效果能好么?

 
发表于 2005-4-12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fefire在2005-4-12 22:52:54的发言:我讲的也许不准确。西方科学讲究定量分析、标准、逻辑性。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中庸、……举个例子吧:用西洋调式体系的结构方法来分析中国戏曲,效果能好么?

^_^:

科学”与“人文”是一对话题,两者对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及其发展关系都非常重大。医学技术及其药理研究前者,定量分析、标准、逻辑性显然是必须的。而音乐后者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中庸、……也是应该的。把两者搅在一起,不合逻辑吧!

“科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文”与“人文主义”又是成对的话题,这是国内外专家长期研究而久未终结的课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文主义”象“科学主义”一样,都是极端化的产物!用“人文主义”观念来否定“科学”,用“科学主义”观念来否定“人文”就更是离题了。

一己之见,请别介意!

 
 楼主| 发表于 2005-4-12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知并不详也不见得正确,讲出来供大家讨论吧!基本如下:

1,西医的药理研究是研究某种物质能对某种病变起什么样的作用,重试验;而中医的药理则是谈病因(风湿火寒)、论药性(温平热寒)。同样治病,但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

2,西医对外科急症比较有效,手术切除、缝合伤口绝对是强项;中医擅内科,慢性病及西医的疑难病症往往要求助中医理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这里人有骨伤,绝大多数人会去附近乡下一个祖传中医的诊所,疗效还用说么?

3,人体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多元化的系统,如果凭所谓的西医技术一点一点的在显微镜下研究解剖细节,恐怕还要很久很久以后我们对多数疾病才能搞得比较明白。而中医笼统的寒热风湿等观念犹如现代的黑箱理论,只要运用得当,我们不用打开箱子也能进行正确的操作。

4,当代医者多有中西兼容之举。其实所谓中医西医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我记得麻醉外科切除手术就是中医首创的。只不过发展到现在各有所长,还是让他们并存互补才比较好,非要让两种文化单纯的一较高下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发表于 2005-4-1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音乐为例:

西方音乐讲究对位、复调、和声的联结和进行,听起来立体鲜明,层次丰富,色彩绚丽。

中国音乐则主要强调一个旋律的跌宕曲折,这一条线变出万种美的能力是西方音乐望尘莫及的。

 
发表于 2005-4-13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研究西方音乐的手段来评价中国音乐自然很不合适。同理,用西方的计量方法来评价中医似乎也欠妥当。

真正要评价中医,恐怕最终还只能看疗效。方舟子先生说中医是心理暗示为主,依据何在?如果非要强调中药处方没有通过什么三期临床试验,那么我们还用音乐来作比喻:没有去考十级证书的钢琴家难道就不能很好的演奏大型乐曲?为什么非要用西医手段来证明中医?难道患者的普遍康复没有说服力?

再来说那个对中医处方的疑问:中国人都知道红糖姜汤可以治感冒,相信大家也亲身试验过效果,就算银翘片可以添加西药,自家老娘熬的姜汤总不能也放点对乙酰氨基酚作调料吧?

做了多年教师难免罗嗦,见谅!

 
发表于 2005-4-13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有意思,接着讨论,欢迎!

──────────────────────────────────────────

转贴页面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zhongyi7.txt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国外开具的“问题中药黑名单”

来源:中国经营报

  美国:

  禁止出售的中成药有:附子理中丸、安宫牛黄丸、安神补脑丸、抗癌灵、解毒消炎丸、白内障滴眼剂、北京紫雪、安宫降压丸、牛黄清心丸、定心丸、内障明眼丸、中国救心丹、中国尿通、追风透骨丸、朱砂粉、朱砂安神丸、复方五味子片、复方附子丸、复方丹参片、复方抗痿灵、大活络丸、糖尿灵、佩夫人止咳露、毛冬青胶囊、六神丸、利肝片、毛冬青、降糖灵、近视眼药水、连翘败毒片、风痛宁片、五塔标行军散、冠心苏合、海藻丸、健脑片、风湿片、猴枣散、黄连素片、回春丹、降压平片、降压片、健脑补肾丸、惊风散、正红花油、桂附大八味丸、光明眼药水、龟龄集救心、保喉片、镇疡片、益寿宁、人参再造丸、雪莲风湿灵、舒筋活络丸、百日咳药片、屈臣氏花塔饼、紫雪丹、宏兴鹧鸪菜、再造丸、龟蛇熊胆清毒丸、导赤片、回春丹、甘露清热片、精制黄连素片、精制活肝1号、心脉宁、精制降糖灵、双宝素、双料喉风散、石淋通、山楂精降脂片、疠气万灵丹、泻痢丹、消络胶囊、人参再造丸、前列腺丸、保婴丹、偏头痛丸、百源堂猴枣散、牛黄解毒丸、牛黄消炎片、鼻敏感片、脉通、关木通、马兜铃酸、八珍散、当归四逆汤、导赤散、复方地龙汤、甘露消毒丹、口咽宁、龙胆泄肝汤、排石汤、小蓟引子、心怡散、养阴消炎汤。

  含有毒成分的30多种中成药,包括安神补脑片、牛黄清心丸、特效复方元萎灵、大活络丹、复方丹参片、润肠丸、龟龄集、救心丹、喉炎丸、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丸、精制黄连素片、小活络丹等。禁止含有汞、铅、朱砂成分的中药进口,禁用黄连(1990年开始)。禁用碎杏仁制成的B17Laetrile,禁售含有某种动物或矿物的中成药,包括兰州牛黄清心丸(含龙脑)、大活络丹(含蜈蚣)、兰州牛黄清心丸(含朱砂)、润肠丸(含麻仁)。

  加拿大:

  禁止含汞、砷、砒霜、铅等重金属含量超过规定的中成药。

  日本:

  禁用朱砂、雄黄。

  韩国:

  禁用大黄。

  印度尼西亚:

  禁用当归、川乌、丹参、灵脂、红花制成的胶囊。

  英国:

  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蜂房、蝉衣、金钱白花蛇、全蝎、蜈蚣。

  马来西亚:

  禁用附子、川乌、草乌、黄连、火麻仁等有毒品种。禁马钱子、延胡索、蟾酥、雄黄、麻黄、石榴皮、黎芦、龙葵。

  德国:

  禁止含马兜铃酸的专利药、马兜铃科的草药、提取物。

  比利时:

  禁用87种饮片,包括柴胡、石斛、龟板、穿山甲等。

  荷兰:

  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

(XYS200503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7 10:53: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人不上进,要有人刺激一下才喜欢多嘴的……

[em04]
 
发表于 2005-4-13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个民族比人家落后了几百年,现在中医也好、我们的其他传统文化也好,都必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面对不足我们不用先急于自我否定,先搞清楚自己再去学习别人应该是最好的,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好像只是个笑话,但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丢掉了太多的好的传统,学到人家的东西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糟粕。困了,今天就不举例了。

 
发表于 2005-4-13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fefire在2005-4-13 0:34:51的发言:我们这个民族比人家落后了几百年,现在中医也好、我们的其他传统文化也好,都必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面对不足我们不用先急于自我否定,先搞清楚自己再去学习别人应该是最好的,邯郸学步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好像只是个笑话,但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丢掉了太多的好的传统,学到人家的东西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糟粕。困了,今天就不举例了。

“学到人家的东西却有相当一部分是糟粕”!自己的好东西常常埋在“私人”坟墓中,通过“考古”考出“优秀”传统文化来,如:编钟乐律就比西方先进!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感谢你参与本帖的讨论,交个朋友!

啊,我是既当过多年“赤脚医生”,又从事音乐教学多年。

中医的“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攻、补、泻、下”略有所知。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班门弄斧了。惭愧!

来洪啸论坛时间不长,但感受到这里的专业气氛很好,我会一直来的。说实话,除了应付教学工作,现在对专业我已经放弃了。现在只是做一个动口不动手的钢琴教师。

个人感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进步,古代律制必将复活。十二平均律的最大优点是转调方便,乐器的适应性极好,比如钢琴,调律一次就可以演奏所有乐曲。但如采用古代律制,恐怕转一次调就需要调一次律,虽理想但不可行。现在情况变了:如果你足够有钱,可以一次用12台钢琴,把所有的调都调出来,随时换琴……;也可以用电脑程序控制电钢琴,根据需要,用一个按键便可改变键盘上的律制位置。

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有错误请批评。

 
发表于 2005-4-13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法师在2005-4-13 9:56:48的发言:

中医的“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攻、补、泻、下”

很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谈及黑箱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无法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的时候,也可以总结出操作规律。中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与中医相反,西医基本是以解剖刀和显微镜为基础的,它是灯箱理论(我杜撰的词[em04])。要看到里面所有的零件和运转情况才能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操作。

 
发表于 2005-4-13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fefire在2005-4-13 11:53:05的发言:很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谈及黑箱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无法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的时候,也可以总结出操作规律。中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与中医相反,西医基本是以解剖刀和显微镜为基础的,它是灯箱理论(我杜撰的词[em04])。要看到里面所有的零件和运转情况才能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操作。

医学”需求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学”的发展互相推进,西医的变迁就更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fefire在2005-4-13 11:44:40的发言:谢谢鼓励!班门弄斧了。惭愧!来洪啸论坛时间不长,但感受到这里的专业气氛很好,我会一直来的。说实话,除了应付教学工作,现在对专业我已经放弃了。现在只是做一个动口不动手的钢琴教师。个人感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进步,古代律制必将复活。十二平均律的最大优点是转调方便,乐器的适应性极好,比如钢琴,调律一次就可以演奏所有乐曲。但如采用古代律制,恐怕转一次调就需要调一次律,虽理想但不可行。现在情况变了:如果你足够有钱,可以一次用12台钢琴,把所有的调都调出来,随时换琴……;也可以用电脑程序控制电钢琴,根据需要,用一个按键便可改变键盘上的律制位置。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有错误请批评。

啊,中国民族乐队至今没有用“十二平均律”,而是用“纯律”,

这倒是一个不应该、也不可能西化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5-4-16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根本不了解中医机理,拿别人的片面的理解和不妥当的研究试验当令箭,……摇头

[em11]
 
发表于 2005-5-7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