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中国当代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思考(初稿)

18
回复
90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5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艺术学院音乐系2001级本科班 杨立峰

内容摘要:儿童音乐是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十年间形成了两次儿童音乐的创作高潮。这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两次创作高潮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成就?为什么在生活日益改善提高的今天,儿童音乐创作反而跌入了低谷?

关键词:中国; 当代; 儿童音乐; 创作高潮; 思考;

儿童音乐,是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为满足和丰富我国少年儿童的音乐文化生活,我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词曲作者们创作了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儿童音乐作品。并在建国初的十七年间(1949——1966年)和改革开放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1976——1986年)形成了两次儿童音乐创作高潮。在这两个时期里,我国的儿童音乐创作无论在数量、质量、体裁和题材的丰富程度上,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们以仰视的心情回顾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为什么他们能有如此的成就?为什么在生活日益改善提高的今天,儿童音乐创作反而跌入了低谷?

翻开中国当代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处在“百业待兴、朝气蓬勃”的时期。“秩序恢复了,经济条件正在逐渐改善,政府看上去富有效率且关心人民……这是一个十分乐观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能创造许多奇迹。(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能实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理想”。(《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下;P.72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下,我国的音乐界创作热潮迭起。正如诗人所形容的:“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儿童音乐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总结这两个时期儿童音乐创作的发展:

一、创作队伍

儿童音乐创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中外音乐史上在这方面作出接触贡献的作曲家至少应具备三方面的条件——(1.)精通专业作曲技巧;(2.)理解少年儿童所处的时代背景,体察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天真无邪的心态;(3.)了解并精通各种风格的民族民间音乐。

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儿童音乐创作队伍十分强大。不仅参与创作的人数多——许多专业作曲家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儿童音乐创作;而且部分业余作者也积极投身于儿童音乐创作。创作队伍人数之多、水平之高,为建国至今所罕见。

那时投身儿童音乐创作的专业作曲家,像李群、张文纲、寄明、翟希贤等在抗日战争前后就开始音乐创作。建国以后,更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身于儿童音乐的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潘振声、龚耀年、晓丹、王效恭等一批作曲家,则一直从事或曾经从事少儿音乐教育。他们对儿童有着深刻的理解,在长时间与儿童生活之中取得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作曲家。散布在北京、上海及全国各地的众多业余儿童音乐作者也积极投身儿童音乐的创作和传播。以王玉田、李葆春等为代表的各地业余儿童音乐工作者,他们大多在少年宫及各中小学工作,有着极为丰富的儿童工作经验和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他们为中国的儿童音乐创作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在某种意义上讲,少儿歌曲要比成人的歌曲更难创作。因为它不仅仅是童心和技巧就能谱写的,它需要生命的折难、痛苦、破灭,甚至战火之后,依旧珍藏着少儿时的心灵,艺术的轻松、欢愉,恰恰蕴含在深积的风涛中,这不是苍白人生所能达到的境界。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初这两个时期中,作曲家们对儿童音乐创作的指导思想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李群的“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就是要通过音乐对这一代新人予以影响,应该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为孩子们多写歌,写好歌》 载《天津歌声》1981年第8期)及“必须更加从严要求自己,在创作上力求能够洞察、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用新的意境、新的手法,为不同层次的儿童写出更好的作品。”(《捧出心中的歌献给孩子们》 载《北京音乐报》1988年6月10日)许多专业作曲家和业余词曲作者们身体力行,在理解少儿艺术的特殊性、提出自己创作指导思想和实施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三、音乐观念

这里不仅有专业和业余作曲家们对儿童音乐创作和流传的看法和观点,也有社会的观念。在上述两个时代中,不仅作曲家热心少儿音乐事业;许多电台也专门开设了少儿音乐节目。出版社出版了许多有关少儿音乐的图书和杂志,各大城市纷纷开办少年宫等少年儿童文娱场所。这就为儿童音乐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少年儿童美育和德育的重视和支持也是这两个时期儿童音乐能够兴旺的重要原因。

四、评论、研究

儿童音乐创作的兴盛也带来了相关评论、研究事业的兴盛。特别是在儿童音乐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中,散见于各报刊、杂志的有关评论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些评论文章对于指导儿童音乐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使关心儿童音乐、关注儿童音乐创作事业的人们提供了了解、研究儿童音乐的文字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两本儿童音乐研究的专著:由龚耀年著的《儿童歌曲作法》和由樊祖荫著的《儿童歌曲写作概论》。两书的出版,填补了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著作上的空白,使儿童音乐理论研究上了一个大台阶。

散见于各报刊上有影响的儿童音乐理论文章目录如下:

《漫谈少年儿童歌曲创作(学习几首优秀作品的体会)》(龚耀年著 见《人民音乐》1979年第三期)

《儿童歌曲的题材与艺术表现》(李群著 见《人民音乐》1981年第十期)

《跳脱窠臼,独辟蹊径——对某些儿童歌曲创作的看法》(周大风著 见《音乐生活》1983年第八期)

《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讲座系列》(鲍元恺著 见《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年各期)

《进一步繁荣少年儿童歌曲创作》(李群著 见《人民音乐》1986年第六期)

《开拓儿童音乐创作的新径》(龚耀年著 见《人民音乐》1988年第六期)

《开拓、耕耘、收获——建国以来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诌论》(郭文林、龚耀年著 见《人民音乐》1991年第六期)

《中国当代少年儿童歌曲的发展及其所引出的思考》(陈永连著 见《人民音乐》1992年第七期)

这些理论文章,对中国当代儿童歌曲的创作历史作了回顾和总结,对改善儿童音乐创作现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人们研究中国当代儿童音乐提供了参考。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儿童音乐的创作由原来的高峰陷入了低谷。就让我们通过认真审视儿童歌曲创作萎缩的现象,来分析其中深层的原因吧:

一. 市场经济的影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音乐创作的市场化,儿童音乐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冲击。“一位作者投书报纸说,他有一位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朋友,名叫王君,很喜欢搞儿童音乐创作。也写了一些儿歌,有的还得了奖。但大多数曲子只能在汇演时唱唱,要么在大合唱时露一下脸。王君的一首在市里获了一等奖后,被主办者推荐出去,说找个杂志发表,推广一下,可半年之后,主办者找到他说:王老师,很遗憾,几家杂志都说一般不发表儿歌了,实在要发也可以,花1000元买点版面。而且,在一次同学聚会中,王君发现,同学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还在从事纯音乐创作。即使写歌,也只给那些广告片、电视剧或开幕式、酒会茶会之类写写曲、配配乐。在老师家中作客,老师指着豪华的布置和清一色的进口电器和钢琴对王君说:我写了一辈子曲子,我的好几首儿歌至今流行,可我那些年连买一台脚踏风琴也不可能。你们知道吗?这些东西是什么换来的?是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曲子的报酬啊!”(《新人类的呼唤——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纪实》孙云晓 孙宏艳著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这就是无孔不入的商品经济!当儿童音乐作曲家们在忙了半晌,写作无数优秀儿童音乐,但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又会怎么想?

二.不健全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

儿童音乐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少年儿童。但在近年来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中小学音乐课普遍受到忽视,有的地方、学校甚至停开音乐课。这使得儿童音乐的重要园地——中小学音乐课堂受到很大影响,儿童音乐无法在学校得到传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铺天盖地,电台、电视台、大街小巷全被流行歌曲所占领,孩子们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余无奈地被媒介所灌输的流行音乐所包围。儿童音乐受到冷遇,这本身也与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从家庭因素考虑:试问一下,有多少家长能真正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宽松的音乐环境让自己的孩子在健康、快乐、求知的氛围中愉快的成长呢?

三.创作队伍

目前在中国,从事儿童音乐创作的人可以说是寥若星辰。随着老一代儿童音乐工作者的衰老和辞世,新一代儿童音乐工作者又没有及时补充进来,使得我国目前的儿童音乐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也使得我国儿童音乐创作陷入了一个低谷。这不能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经过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儿童音乐创作的萧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但儿童音乐创作的繁荣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怎么才能振兴儿童音乐创作呢?在此不揣冒昧,提出几点建议:

一. 培养新的儿童音乐创作队伍,使之胜任新形势下的儿童音乐创作任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音乐作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专业音乐院校或艺术院校作曲系中设立儿童音乐创作专业,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2).在师范院校音乐系(科)中设立儿童音乐创作理论课,为师范院校音乐系(科)的学生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为在职中小学音乐专业教师定期举办有关培训,鼓励他们从事儿童音乐创作、传播。

(4).定期举办儿童音乐创作大赛,并设立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社会上业余爱好者的创作活动。

二.整顿目前的文化市场,大力推广宣传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各媒体开设儿童音乐节目、频道,使真正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能深入到儿童心里。抑制一些粗制滥造、没有任何价值的流行歌曲的传播。

三.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审美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园内定期开展少年儿童歌咏活动、演唱比赛等。

四.鼓励倡导儿童音乐理论研究和探讨的学术风气,增强儿童音乐理论研究水平。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下一代之间的竞争。少年儿童能否健康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为了能给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儿童音乐精品,我们应该怎么做?又应该做些什么?

请关注儿童音乐创作!

参考文献:

书目:

《中国当代音乐一九四九——一九八九》;作者:梁茂春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三版;

《新人类的呼唤——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纪实》作者:孙云晓、孙宏艳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儿童歌曲作法》作者:龚耀年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文目:

《开拓、耕耘、收获——建国以来少年儿童歌曲创作诌论》作者:郭文林、龚耀年 载《人民音乐》1991年第六期

《中国当代儿童歌曲的发展及其所引出的思考》作者:陈永连 载《人民音乐》1992年第七期

《论我国儿童歌曲创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刘济远 见http://www.benznet.cn/benz/education/liujiyuan/ljy_001.html

还请各位前辈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0 16:32: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13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迤逦DD,拜托咧。你应该称呼偶小鬼姐姐的哦~

这个论文偶提不出什么意见的那,呜呜,迤逦DD,对不起哦。

要不再让老大啊、老法师啊,市委书记啊,柳笛大哥啊,张老师,高老师他们,他们一定可以的。

 
发表于 2005-5-14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尾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又应该做些什么?请关注儿童音乐创作!”总觉得问得太白了,是否要斟酌一下。

轩主的主题很实在啊,但是文章题目要改,我觉得题目不恰当

 
发表于 2005-5-16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篇文章题目偏大,内容偏少,而且题目是对中国当代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思考,文章的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的理解是阐述这样的论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论述:

一、当代音乐创作高潮成果综述,包括创作队伍的发展、创作成果的统计、创作成果的时代特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对儿童音乐生活的影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最好是理论结合实际,创作结合历史文化生活背景等,以比较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进行论述。(这一部分可以作为论述的重点,分成几个方面进行进行阐述)

二、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形成的成因进行分析(难度可能比较大)。从整个中国创作的发展、背景等进行分析。存在不足也可以进行剖析。

三、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对今天儿童音乐创作的影响。

四、思考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音乐创作之路。根据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对我们今天的启示,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儿童音乐生活的需要、结合媒体的传播、孩子的心理需要等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音乐创作环境,形成新的高潮!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意见,敬请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05-5-1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ZIP老师!很中肯!!不过儿童音乐创作只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不可能将所有的音乐创作都在这篇论文里叙述描写一番。请谅解!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说的音乐创作特指儿童音乐创作,不知你有没有误解?我对具体的内容是外行,仅凭对文章的结构、理解谈些看法,还是请谅解!
 
发表于 2005-5-16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理解万岁!!非常感谢ZJP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5-10 14:26:40风舞十天=================== 谢谢战友对我的信任,今天刚刚上好一节拓展评选课,打开电脑放松一下,便收到老弟的短信,文章我初略地流览了一下,感觉选题不错,行文的结构与条理也较清晰,初步有以下建议:1\关键词太多.2\文章题目需要改动,你这篇论文一方面是对我国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十年间形成了两次儿童音乐的创作高潮的成因等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是对今天儿童音乐创作为何反而跌入低谷进行反思,而文题未能反映第二点. 关于文章具体的内容与行文,因为这几天尚有任务在心,不能定下心来看,下星期还有一节跨区县借班的音乐公开课要上,正在准备课件等,上课等结束后,我再细看后给你提点劣见. 对了,你快毕业了,工作找得怎样? 握手! 陈璞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选题有新意,但是写作难度比较大。看完你的文章,感觉文笔不错,调研花了功夫。一个大学生写出这样的论文,已经很不容易。zjp以及其他几位朋友点评各有道理,希望你三思后参考吸收。

对于写作比较好的地方我就不多说了,我主要谈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标题我觉得还是略作修改比较好,你的标题“对中国当代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思考”容易让人误解为作曲技法方面的论文,而非你文中主要内容的本意。高潮可改为高峰,这样不容易造成读者的误解;“当代”二字也可以去掉。对于当代的概念你现在如何理解呢?解放初期还能叫当代吗?标题可更改为对中国儿童音乐二次创作高峰的思考

※文章可以看出你对于创作队伍还是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的,但是论文主体的写作,论据还显不足。既然你是谈2次儿童音乐创作的高峰,罗列了一些知名的不知名的一些某个时期的作曲家的名字,但是更重要的是这2个时期的著名儿童歌曲的名字你提也没有提。社会大众和音乐工作者对于这些时期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是一些著名的歌曲名字而不是这些有名的或者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但是即便你罗列和分析了这2个时期的一些音乐作品,要成功的写作出令人信服的论据和结论来难度依然不小。这篇文章我看得出来你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我这横插的一杠子建议,你可能也会头疼。

※大、小标题的序号有些混乱,比如一、下面的小标题依然还是一、二、三...这犯了个小错误。

※你文中整体思路,逻辑上的严谨稍欠,zjp的思路显然更加专业。

※另外,除了这2次创作高峰,其实现在出版发行的新创作的儿童音乐也是很多的,你如果到大一些的音像店书店可以看到许多“陌生人”创作的童谣类歌曲(到上海书城你会发现出版的新作品是惊人的多),有许多已经制作成精美的视频,旋律优美、上口,只是没有以前那些老作品那么流行那么出名。在调研上,可考虑加入这些客观存在的新作品,不能为了突出2次高潮的成就而对一些新生代儿童音乐创作的努力和成就视而不见。

※如果你的论文如果意图在写作成熟以后到报刊发表,文章的字数肯定过多了(版面关系),一般不超过3000字为宜。

虽然你的文章在我和一些朋友看起来,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是作为一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这种调研、认真写作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你看了我们的建议后,可能脑子会更乱,因为你此前已经为写好这一篇文章而费了很多脑筋和精力。建议你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重新整理写作的思路,该调整的调整,该删的删(有些同样观点的句段,可砍一部分或者合并一个小标题的内容)。

写作这样的论文是一件富有新意而又痛苦的事情,迤逦轩主你可是面临一个考验,希望你能踩碎眼前的冰渣子,走向另一个高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9 10:43:5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19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赵版主精彩点评!到位!
 
发表于 2005-5-19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赵洪啸在2005-5-19 0:04:37的发言:

当代”二字也可以去掉。对于当代的概念你现在如何理解呢?解放初期还能叫当代吗?

其实对于“当代”这个词很多著作上都是这么认为的:“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的历史称为当代,把中华民国建立一直到1949年十月之间的历史称为近现代”的。其中当代又分几个阶段:一、建国初十七年间(1949——1966年间);二、文革十年(1966——1976);三、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四、新时期(九十年代至今)。

写作这样的论文是一件富有新意而又痛苦的事情,迤逦轩主你可是面临一个考验,希望你能踩碎眼前的冰渣子,走向另一个高度。

非常感谢赵老师的点评!受益非浅!!但是也确实像您说的那样,老虎吃天,无处下手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jp在2005-5-16 11:27:42的发言:

整篇文章题目偏大,内容偏少,而且题目是对中国当代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思考,文章的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的理解是阐述这样的论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论述:

一、当代音乐创作高潮成果综述,包括创作队伍的发展、创作成果的统计、创作成果的时代特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对儿童音乐生活的影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最好是理论结合实际,创作结合历史文化生活背景等,以比较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进行论述。(这一部分可以作为论述的重点,分成几个方面进行进行阐述)

二、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形成的成因进行分析(难度可能比较大)。从整个中国创作的发展、背景等进行分析。存在不足也可以进行剖析。

三、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对今天儿童音乐创作的影响。

四、思考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音乐创作之路。根据当代音乐创作高潮对我们今天的启示,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儿童音乐生活的需要、结合媒体的传播、孩子的心理需要等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音乐创作环境,形成新的高潮!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意见,敬请批评指正。

对于ZJP老师的建议,我想在毕业后或者在这次论文完成后继续对儿童音乐进行研究,在以后的论文中体现出以上思路。继续感谢ZJP老师的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轩主的心里多少不是个滋味,要不这些字也就不会这么大了。

关于“当代”的解释,你找到了依据当然很好。在辞海中我也没有找到解释,只能是意会了。这个也不是问题的关键。从1949年到如今2005年,那个时代出生的,孙子大多抱上了,还“当代”有点勉强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依据可不予理会。

这篇文章你已经成形了,再大动刀子、甚至重新构思也不一定有必要。你作为文章的作者,比我们提建议的付出的劳动和思考不知要多多少,对于你自己认为是正确、合理的写作,也应该坚持。

 
发表于 2005-5-19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来三大块内容不是一目了然,加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可以,一 创作高潮的回顾  二 转入低潮的思索
三 期待再度振兴  
还有 第一大块 顺序不恰当,有点乱,应该这样:1指导思想(音乐观念合并在这里)2创作队伍3相应的研究和评论 
还有 第二大块分析太过笼统,可以引经据典,像第一部分一样,这是重点
其次 “散见于各报刊上有影响的儿童音乐理论文章目录如下”这些目录应删去,没有必要,就这几篇反而说明少
 
发表于 2005-5-19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段时间特忙,今天才看完。感觉后生可谓哦 哈哈有点卖老了[em06]

文章确实有新意,作为毕业论文能选取这方面的研究确属不易。希望在论文的基础上继续调研,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因为儿童音乐现在确实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有人关注到现在,也有好多年了。至少专家门都讨论过了,总结了几种模式。

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形容方式还是比较可取的,这是一个闪光点,第二个闪光点,我觉得叙述的比较充分,有一定说服力,但是再细细看来,这个文章问题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是儿童音乐创作的高峰论述得不透,没有说服力。当代与标题无关,这与儿童音乐研究没有关系,但里面内容实际有关系,但是标题立不对,第三就是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想这个恐怕更好一点。你可以用你的理解,用你掌握的知识,相对准确地把它描述出来,而且提出来。

但是总的文章不错,思路也是想得挺好,就是数据方面,应再提供得多一些、翔实一些并稍微核实一下比较好。毕竟你的研究方向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进一步完善,就是要弄一些数据模型可能会比较好的。关于文章的文体、逻辑思路,zjp提出的意见是非常中肯的

我个人有些不成熟的思路,要让文章觉得好在哪儿呢,可以让它通过比较法说明问题。如果文章比较了美国的、欧洲的以及台湾地区,做一个比较。找出过去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文件及指导思想,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也是比较中肯的,具有现实意义,那么就可以采取中外比较的方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

迤逦轩主讲的东西是经过自己一番思索,经过一番研究思考之后提出来一套相对比较系统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本科的学生,能够做到这一步,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座”的老师、跟迤逦轩主可能是同年级的同学,你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发表于 2005-5-20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儿童音乐创作,我个人认为,是当今创作的一大热点,但始终局限于卡通\动漫音乐创作,模式比较僵化,尤其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器乐作品特别少,几乎很少听到,我们教材的音乐大部分是西方的作品,现代的作品比较少,这不能说是音乐创作界的遗憾.楼主的论文对当今儿童音乐创作发展应该说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0 13:03: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0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究中国当代两次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探究与反思

内容摘要:我国于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十年间形成了两次儿童音乐的创作高潮,本文对这两次儿童音乐的创作高潮进行了剖析与反思:为什么在生活日益改善提高的今天,儿童音乐创作反而跌入了低谷?由此提出了振兴儿童音乐的创作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 当代; 儿童音乐; 创作高潮;

一、中国当代两次儿童音乐创作高潮的探

1、背景与渊源

儿童音乐,是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为满足和丰富我国少年儿童的音乐文化生活,我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词曲作者们创作了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儿童音乐作品。并在建国初的十七年间(1949——1966年)和改革开放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1976——1986年)形成了两次儿童音乐创作高潮。在这两个时期里,我国的儿童音乐创作无论在数量、质量、体裁和题材的丰富程度上,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翻开中国当代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处在“百业待兴、朝气蓬勃”的时期。“秩序恢复了,经济条件正在逐渐改善,政府看上去富有效率且关心人民……这是一个十分乐观的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能创造许多奇迹。(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能实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理想”。(《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下;P.72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下,我国的音乐界创作热潮迭起。正如诗人所形容的:“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儿童音乐也不例外。在某种意义上讲,少儿歌曲要比成人的歌曲更难创作。因为它不仅仅是童心和技巧就能谱写的,它需要生命的折难、痛苦、破灭,甚至战火之后,依旧珍藏着少儿时的心灵,艺术的轻松、欢愉,恰恰蕴含在深积的风涛中,这不是苍白人生所能达到的境界。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初这两个时期中,作曲家们对儿童音乐创作的指导思想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李群的“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就是要通过音乐对这一代新人予以影响,应该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为孩子们多写歌,写好歌》载《天津歌声》1981年第8期)及“必须更加从严要求自己,在创作上力求能够洞察、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用新的意境、新的手法,为不同层次的儿童写出更好的作品。”(《捧出心中的歌献给孩子们》载《北京音乐报》1988年6月10日)许多专业作曲家和业余词曲作者们身体力行,在理解少儿艺术的特殊性、提出自己创作指导思想和实施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2、发展条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总结这两个时期儿童音乐创作的发展:

(1)音乐观念

(2)创作队伍(内容上加作品举例)

儿童音乐创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3)评论与研究

先看第一部分吧,马上吃饭去了,晚上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0 11:11:54编辑过]
 
发表于 2005-5-20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赵洪啸在2005-5-19 20:45:49的发言:

我猜轩主的心里多少不是个滋味,要不这些字也就不会这么大了。

关于“当代”的解释,你找到了依据当然很好。在辞海中我也没有找到解释,只能是意会了。这个也不是问题的关键。从1949年到如今2005年,那个时代出生的,孙子大多抱上了,还“当代”有点勉强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依据可不予理会。

这篇文章你已经成形了,再大动刀子、甚至重新构思也不一定有必要。你作为文章的作者,比我们提建议的付出的劳动和思考不知要多多少,对于你自己认为是正确、合理的写作,也应该坚持。

呵呵、、、其实对于“当代”这个概念,许多专家已经提出了十分全面的看法。一般认为是在建国后至今称为当代。这个赵老师和其他老师可以从许多现当代文学史和现当代音乐史论中找到答案。至于论文,我只能这样说:毕业论文我只是应景的作品,我准备以后对儿童音乐进行深入的研究。请各位老师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大话,我很想对儿童音乐史论作出自己的贡献的!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