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4
回复
1025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1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研信息预告

出处:中央音乐学院 提供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文章类别:研究生招生

  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作曲类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将涉及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五项内容,所报方向为主科,其余四项作为技术理论副科均为需考查科目。

  即报考方向为作曲,技术理论副科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

  报考方向为和声,技术理论副科为作曲、作品分析、复调、配器;

  报考方向为复调,技术理论副科为作曲、作品分析、和声、配器;

  报考方向为配器,技术理论副科为作曲、作品分析、和声、复调;

  报考方向为作品分析,技术理论副科为作曲、复调、和声、配器。

  为了使考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此项新的考试要求将在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实行,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按照往年方式进行(具体请参见《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中央音乐学院

2006年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一、培养目标

中央音乐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伟大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知识和专业技巧,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活动、科学研究和高等音乐院校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招生名额 预计招收90余名(以教育部下达名额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06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均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人员,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我院组织的单独考试。录取人数不超过两名。

1、符合第(一)条中的1,3,4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本科毕业、在高校工作满两年者,可以兼报“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具体要求请见《中央音乐学院2006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信息》。

五、报名、考试

9月份报名,分专业考试报名和政治、外语统考报名,具体事宜届时简章说明。报考方向(详见《06附件一》);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详见《06附件二》)和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政治。今年我院硕士生招生的所有专业科目考试在10月中下旬进行,外语、政治统考于2006年1月。具体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请于7月左右见简章。

六、录取

1、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

2、考试科目合格标准:①主科(100分制):表演方向主科分数85分;其他方向主科80分。②政治、外语分数线及总分要求按国家标准。③其他科目60分。

3、一个导师招收新生原则上不超过2名。

4、一个专业方向录取学生原则上不超过5名(声乐、钢琴、作曲、音乐教育除外)。

5、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定向或计划外委托培养硕士生。

6、定向、委托培养及自筹资金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定有关合同。

七、报考和录取类别

1.计划内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在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就业;

2.计划内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3.计划外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4.计划外自筹资金:培养费由本人负担,毕业后按我校有关规定择业。

八、报考费用 考生报考的报名费、复试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均自理。对于距北京较远、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外省、市、自治区考生,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酌情给予适当补助。

九、学费及住宿费 国家计划外学生学费标准为:音乐学及音乐教育方向每生每年15000元,其他方向每生每年20000元。考生如不考虑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外研究生,须于报名时书面声明。住宿费以报到时宿舍管理中心通知为准。北京生源的学生一律走读。

十、学习期间的待遇 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原单位工作;计划内非定向硕士生根据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计划外自筹资金硕士生由学院提出建议并予以推荐,上级毕业生调配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联系方式

(一)各专业系部电话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10—66425670

音乐学系:010—66425723

作曲系:010—66425720

指挥系:010—66425719

声歌系:010—66425722

民乐系:010—66425721

管弦系:010—66425718

钢琴系:010—66425724

音乐教育系:010—66425750

提琴制作中心:010—66425751

电子音乐中心:010—66425742

音乐治疗中心:010—66425748

(二)其他信息

邮寄地址: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址:www.ccom..edu.cn

乘车路线: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立交桥东南(北京站可乘地铁至复兴门站,出D口向南步行约十分钟即可到达;西客站乘387、702路公共汽车至复兴门站下车,向南步行约二分钟即可到达)。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2005年4月

 
发表于 2005-5-2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附件一:专业方向及招生导师目录

专业方向

招生导师

中国古代音乐史

郑祖襄教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含当代音乐)

梁茂春教授、戴嘉枋研究员、蒲方副教授、李淑琴副教授

中国传统音乐

袁静芳教授、周青青教授、张伯瑜教授、钱茸教授、褚历副教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杨民康副研究员、和云峰副研究员

西方音乐史

黄晓和教授、余志刚教授、周耀群教授、姚亚平教授

音乐美学

王次炤教授、邢维凯教授、宋瑾副教授

中国音乐美学史

苗建华副教授、李起敏教授

世界民族音乐

陈自明研究员、俞人豪教授、安平副教授、李昕副教授

专业音乐教育学

张建华(张帆)研究员、王凤歧研究员

音乐心理学

周海宏教授

律学

姜夔教授

音乐文献翻译

刘红柱译审

音乐教育

高建进教授、汤琼副教授、俞人豪教授、廖乃雄教授

作曲

杜鸣心教授、郭文景教授、唐建平教授、叶小刚教授、姚恒璐教授、徐昌俊教授、罗新民副教授、贾国平副教授、张丽达副教授、秦文琛副教授

电子音乐作曲

张小夫教授、陈远林教授、肯尼斯副教授

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研究

张小夫教授

配器

刘霖教授、陈岗副教授

复调

于苏贤教授

视唱练耳

赵方幸教授、黄伊丽副教授、朱有臻教授、洪月华副教授、王禾副教授、赵易山副教授

和声

刘康华教授、刘锦宣副教授

作品分析

李吉提教授、姚恒璐教授、徐昌俊教授、陈丹布教授

指挥

郑小瑛教授、杨鸿年教授、徐新教授(兼)、俞峰教授、王甫建教授

双钢琴演奏

郭宜坊副教授

钢琴

周广仁教授、李其芳教授、杨峻教授、陈比纲教授、郭志鸿教授、谢华珍教授、杨鸣教授、卞萌教授、杜太航教授、吴迎教授

小提琴

林耀基教授、王振山教授、刘育熙教授、刘培彦教授、徐惟聆教授、柴亮教授、林朝阳教授

中提琴

何荣教授、王昌海副教授、苏贞教授

大提琴

宗柏教授、宋涛教授、陈园教授、俞明青教授、全如瑡副教授、朱亦兵教授、马雯副教授、娜木拉副教授

吉他

陈志一级演员

长笛

朱同德教授、王永新教授、韩国良一级演员

双簧管

白宇教授、祝盾教授

黑管

陶纯孝教授

小号

柏林教授、戴中晖一级演员

圆号

张诚心一级演员

长号

胡炳余教授、赵瑞林教授

大管

李岚松副教授

低音提琴

符达副教授

打击乐

刘光泗教授

提琴制作

郑荃教授

笛子

戴亚副教授

管子

胡志厚教授

唢呐

陈家齐教授

杨守成副教授

古琴

李祥霆教授、赵家珍副教授

琵琶

林石城教授、李光华教授、孙维熙教授、郝贻凡教授、章红艳副教授、张强副教授

三弦

王振先教授、谈龙建教授

古筝

李萌教授、周望副教授

扬琴

桂习礼教授、黄河教授、刘月宁副教授

板胡

李恒教授

二胡

张韶教授、刘长福教授、赵寒阳教授、田再励副教授、严洁敏副教授、于红梅副教授

民族打击乐

李真贵教授

徐阳副教授

声乐

郭淑珍教授、黎信昌教授、叶佩英副教授、周美玉教授、李维勃教授、张立萍教授、王宪林教授、黑海涛教授、彭康亮教授 马洪海教授

声乐伴奏艺术(双导师制)

赵碧璇教授、张慧琴教授、胡适熙教授及钢琴系硕士生导师

器乐伴奏艺术

王耀玲教授、商澄宋教授

音乐治疗学

高天副教授

电子管风琴

沈晓明教授

公共艺术教育

李起敏教授等(只招收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附件二:专业考试科目及要求

音乐学类

1、主科

1)论文写作:写作命题论文形式,各研究方向考同一题目。

2)口试:内容含所报考专业方面的内容

2、音乐学基础理论

(1)音乐作品听辨

(2)笔试:内容包含①西方音乐史、②中国音乐史、③中国传统音乐、④音乐美学、⑤世界民族音乐(④⑤项内容二选一)。

3、和声、作品分析

4、钢琴(具体要求见

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同等学力报考者应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

音乐文献翻译(英语)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4、口试(包括钢琴或其他乐器)。考生须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非英语本科毕业应达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水平。报名时须提交本人翻译的译文一篇(附原文)。

律学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4、钢琴(具体要求同音乐学类)。5、口试。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同等学力报考者应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

音乐教育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4、钢琴(具体要求见)。5、口试。6、视唱练耳加试。报名时须交(本院音教系学生免)本人撰写的有关音乐教育研究的论文(学士论文或相当于学士论文)。同等学力报考者所交的必须是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曲类

1、主科。

2、音乐基础理论 作曲研究方向:考作品分析、配器;

配器、复调研究方向:考和声、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方向:考和声、作曲;

和声方向:考作品分析、复调;

视唱练耳方向:考和声(增加四部和声写作)作品分析

电子音乐作曲研究方向:电子音乐作品综合分析(三小时)、

作品分析、配器、(与作曲研究方向同卷)

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研究方向:电子音乐作品综合分析(三小时)、

和声、作品分析(与配器研究方向同卷)

3、中、西音乐史。

4、钢琴(具体要求见)。

5、口试。

报考作曲方向的考生报名时须交(本院作曲系学生免)本人创作的作品二至三件(其中包括一首相当于单乐章交响诗或序曲规模的管弦乐作品,作品最好附录音,乐队作品也可以是钢琴缩谱录音)。

报考和声、复调及作品分析方向的考生,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同等学力报考者应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

报考电子音乐作曲方向的考生报名时须提交电子音乐作品二至三件(纯粹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真实乐器或人声与电子音乐相结合的混合作品各一件以上),管弦乐作品一件。报考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研究方向的考生报名时须提交有关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的论文二至三篇及电子音乐作品一件。

指挥

1、主科(专业能力综合考试:指挥两架钢琴代替乐队或合唱队、加试音乐基础总谱读法、作曲技术理论综合测试)。2、和声、作品分析(与配器研究方向同卷)。3、中、西音乐史。4、钢琴(具体要求见)。5、合唱改编(仅限合唱指挥)。

报名时须交报考曲目及其钢琴改编谱(如本院已有现成乐谱可免交)。

双钢琴演奏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主科内容包括:(1)钢琴演奏a.练习曲一首(肖邦及以上程度)b.奏鸣曲快板乐章一首c.巴赫十二平均律(四声部)一首(2)视奏(交响乐双钢琴)

★报考作曲类、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指挥等各方向的钢琴考试要求:

1、巴赫四声部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一首。只弹赋格,可看谱。

2、奏鸣曲快板乐章一首(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及以上程度)。须背谱。

报考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史、世界民族音乐、音乐治疗学方向者:复调乐曲程度可相当于巴赫三部创意曲;奏鸣曲快板乐章可相当于贝多芬第一、第五奏鸣曲(快板乐章)及以上程度。

凡本院普通本科(不含成教本科)毕业生报考原所学方向,或报考新方向,但本人原所学方向所要求的钢琴程度不低于新报方向者,可申请免试,不计成绩.

钢琴

1、主科。2、中、西音乐史。3、和声、作品分析。

报名时须交(本院钢琴系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①练习曲两首。②复调乐曲一首。③中型乐曲一首。④奏鸣曲式快板乐章(奏鸣曲)或大型变奏曲一首。⑤中国乐曲一首。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弦乐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管弦系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

1)小提琴:①单音三个八度音阶及琶音;双音音阶三度、六度、八度、换指八度、十度等均需演奏。②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中的两个乐章(赋格必奏)或d小调组曲中的恰空舞曲全部。③技巧性乐曲一首。④协奏曲一首(三个乐章)。⑤高级练习曲一首。

2)大提琴:①③④⑤项同小提琴,②为巴赫无伴奏组曲。

3)中提琴:①单、双音阶及琶音。②高级练习曲一首。③巴赫无伴奏组曲1007—1012中任选一首全奏。④奏鸣曲一首。⑤协奏曲一首(全曲加华彩段)。

4)吉他:①单、双音阶及琶音。②巴赫鲁特琴组曲或小提琴组曲一首。③包括轮指技巧的乐曲一首。④威拉·罗勃斯12首高级练习曲4—12中任选一首。⑤自选乐曲一首12-15分钟。⑥19世纪或20世纪协奏曲一首。

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管乐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管弦系学生免)本人演奏的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①高级练习曲一首。②古典协奏曲一首。③当代奏鸣曲一首。④技巧性乐曲一首。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打击乐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管弦系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①定音鼓:高级练习曲一首;高难度协奏曲一首或高难度奏鸣曲一首。②木琴:高难度协奏曲一首;高难度独奏曲一首。③小鼓:高难度练习曲一首。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提琴制作

1、主科(制作、乐器演奏、面试)。2、综合1(弦乐史、材料学、音响学)。3、综合2(机械制图、提琴制图)。

民族器乐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考试内容包括:作品六首:其中包括大型乐曲一首,传统乐曲三首,现代创作乐曲两首。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考生应交一份书面材料,详细写明专业学习过程(注明学校、教师及学习时间)。

声乐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4、钢琴(凡本院毕业生可申请免试,不计成绩)。

报名时须交(本院声歌系应届学生免)本人演唱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演唱六首作品。其中包括两首中国作品,四首外国作品(必须唱原文,并须包括两种及以上不同语言)。外国作品中必须含两首咏叹调(其中一首须为1718世纪作品),一首艺术歌曲。其它一首任选(不得演唱外国民歌和流行歌曲)。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唱部分或全部曲目。伴奏自理,如果不能自理,须带乐谱由考场配备伴奏老师。

声乐方向钢琴考试要求:①大、中型乐曲一首。②小型乐曲一首(可用声乐伴奏一首代替)。必须背谱。

声乐伴奏艺术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钢琴系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 ①与车尔尼作品740、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等同程度的练习曲一首。②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一首。③抒情性乐曲一首。④主科考试前三天到声歌系办公室领取规定伴奏曲目,并可以与独唱者合作一次之后进入考场。

器乐伴奏艺术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钢琴系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①与车尔尼作品740、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等同程度的练习曲一首。②巴赫复调一首。③小提琴、大提琴或管乐奏鸣曲的两乐章(一快、一慢)或协奏曲的伴奏。④现场视奏器乐伴奏一首。考试时由主考指定演奏部分或全部曲目。

音乐治疗学

1、主科(音乐治疗基础)。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4、口试(包括乐器演奏或演唱)。

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所撰写的音乐类(最好是音乐治疗方面)论文一篇。同等学力报考者须提交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电子管风琴

1、主科。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交(本院电子管风琴专业学生免)本人演奏录音磁带。内容(同考试曲目)包括:①演奏改编的交响乐曲二首(包括协奏曲和为电子管风琴而作的大型作品,古典巴洛克、浪漫、近现代均可,但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不得重复)。②大型中国作品一首。③本人创作乐曲一首(时间为5分钟以上,需交乐谱)。④现场即兴演奏能力测试。

公共艺术教育

1、主科

1)论文写作:写作命题论文形式,各研究方向考同一题目。

2)口试:内容含所考专业方面的内容

2、和声,作品分析。3、中、西音乐史。

报名时须提交本人撰写的、所报考专业研究方向的论文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或相当于大学毕业论文)。

注:此方向今年只招收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附件三: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名称

著(编)者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荫浏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刘再生著

汪毓和著(2002年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华乐出版社

中国当代音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梁茂春著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于润洋主编

西方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李应华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

保尔·亨利·朗著,顾连理、杨燕迪、张洪岛等译

西方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唐纳德·杰·格劳特、

克劳德·帕立斯卡

西方现代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钟子林著

二十世纪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斯图肯什密特原著,

汤亚汀译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森注 孟宪福译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袁静芳主编

民族器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袁静芳著

汉族民歌概述

上海文艺出版社

江明惇著

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叶栋著

中国民歌

人民音乐出版社

周青青著

民族音乐译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董维松、沈洽编

中国戏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蒋菁著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周青青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袁炳昌、冯光钰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田联韬主编

世界民族音乐

音乐学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俞人豪著

东方音乐文化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俞人豪、陈自明著

日本音乐简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星旭著,金文达、李春光译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

文联出版公司

董维松,沈洽编

拉丁美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尼斯洛尼姆斯基著,吴佩华、顾连理译

巴西音乐之魂-维拉洛博斯

中央音乐学院教材

陈自明著

拉丁美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0

陈自明著

音乐美学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

福建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音乐史学美学论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于润洋著

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张前、王次炤著

音乐美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张前主编

音乐美学新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王次炤著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辛、甘霖著

论音乐的美(中译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斯立克著

论音乐的特殊性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卓菲亚·丽莎著,于润洋译

音乐美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野村良雄著,张前译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蔡仲德著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

人民音乐出版社

蔡仲德著

专业音乐教育学

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帆著

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管建华著

音乐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戴定澄著

音乐史论问题研讨

福建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美学与艺术教育

四川人民出版社

(美)铂森斯、布洛克著,李中泽译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马达著

和声

和声学教程-理论与应用

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式锴著

和声理论与应用(上下)

上海文艺出版社

桑桐著

和声学教程(增定本)(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伊·杜波夫斯基、伊·斯波索宾、斯·叶莆谢也夫、符·索科洛夫

和声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瓦尔特·辟斯顿

曲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祖强著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儒怀著

曲式学(上、下)

上海文艺出版社

(苏)伊·斯波索宾

曲式学(修订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柏西·该丘斯

大型曲式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柏西·该丘斯

复调

复调音乐(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段平泰著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陈铭志著

赋格曲写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铭志著

复调音乐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于苏贤著

对位与赋格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法)泰奥多尔·杜布瓦

复调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斯克列勃科夫

配器

管弦乐法原理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交响配器法(第一、第二卷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C·瓦西连科

律学

律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缪天瑞

音乐心理学

可通过E-mail索取:haihong@ccom.edu.cn

钢琴艺术史

钢琴艺术史(提纲)

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

张式谷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Dover Publications Inc.

John Gillespie

电子管风琴

电子琴即兴演奏法

辽海出版社

沈晓明著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附件三: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名称

著(编)者

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荫浏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刘再生著

汪毓和著(2002年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华乐出版社

中国当代音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梁茂春著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于润洋主编

西方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李应华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

保尔·亨利·朗著,顾连理、杨燕迪、张洪岛等译

西方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唐纳德·杰·格劳特、

克劳德·帕立斯卡

西方现代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人民音乐出版社

钟子林著

二十世纪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斯图肯什密特原著,

汤亚汀译

二十世纪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森注 孟宪福译

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袁静芳主编

民族器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袁静芳著

汉族民歌概述

上海文艺出版社

江明惇著

民族器乐的体裁与形式

上海文艺出版社

叶栋著

中国民歌

人民音乐出版社

周青青著

民族音乐译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董维松、沈洽编

中国戏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蒋菁著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周青青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袁炳昌、冯光钰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田联韬主编

世界民族音乐

音乐学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俞人豪著

东方音乐文化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俞人豪、陈自明著

日本音乐简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星旭著,金文达、李春光译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

文联出版公司

董维松,沈洽编

拉丁美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尼斯洛尼姆斯基著,吴佩华、顾连理译

巴西音乐之魂-维拉洛博斯

中央音乐学院教材

陈自明著

拉丁美洲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0

陈自明著

音乐美学

音乐史论问题研究

福建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音乐史学美学论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于润洋著

西方现代音乐哲学导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张前、王次炤著

音乐美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张前主编

音乐美学新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王次炤著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辛、甘霖著

论音乐的美(中译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斯立克著

论音乐的特殊性

上海文艺出版社

卓菲亚·丽莎著,于润洋译

音乐美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野村良雄著,张前译

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美学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

蔡仲德著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

人民音乐出版社

蔡仲德著

专业音乐教育学

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帆著

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管建华著

音乐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戴定澄著

音乐史论问题研讨

福建教育出版社

于润洋著

美学与艺术教育

四川人民出版社

(美)铂森斯、布洛克著,李中泽译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马达著

和声

和声学教程-理论与应用

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式锴著

和声理论与应用(上下)

上海文艺出版社

桑桐著

和声学教程(增定本)(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伊·杜波夫斯基、伊·斯波索宾、斯·叶莆谢也夫、符·索科洛夫

和声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瓦尔特·辟斯顿

曲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吴祖强著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

人民音乐出版社

杨儒怀著

曲式学(上、下)

上海文艺出版社

(苏)伊·斯波索宾

曲式学(修订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柏西·该丘斯

大型曲式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柏西·该丘斯

复调

复调音乐(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段平泰著

复调音乐基础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陈铭志著

赋格曲写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铭志著

复调音乐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于苏贤著

对位与赋格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法)泰奥多尔·杜布瓦

复调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斯克列勃科夫

配器

管弦乐法原理

人民音乐出版社

(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交响配器法(第一、第二卷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苏)C·瓦西连科

律学

律学

人民音乐出版社

缪天瑞

音乐心理学

可通过E-mail索取:haihong@ccom.edu.cn

钢琴艺术史

钢琴艺术史(提纲)

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

张式谷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Dover Publications Inc.

John Gillespie

电子管风琴

电子琴即兴演奏法

辽海出版社

沈晓明著

这次应该不会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