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民族精神的渗透点滴谈
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 陶惠均
近年来,流行歌曲盛行。前不久,我校一次秋游途中,小学生竟然都会唱车厢里VCD中正在播放的外国流行歌曲;还有的小学生,居然成了韩剧迷和日本影迷。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民族的音乐和民族的精神!做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我国的民族音乐中有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等众多种类,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民族精神呢?我们的体会是: 一、补充教材中民族民歌教学内容,增强民族自尊心。
我们音乐教研组的全体音乐老师都认为,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除了运用教材原有的内容以外,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民歌乐曲进行课堂练习,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和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二、音乐欣赏课中,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培养民族精神。
在欣赏教学中,可以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高山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如聂耳、冼星海等祖国伟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演出实践中增长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
几年来,我校艺教组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曹路镇和新区、以及上海市的各类民族文艺汇演,所排练的乡土文艺节目在曹路镇和新区、以及上海市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学校还特地请其中的几个主要演员给同学们谈体会,并且当场表演了极具民族气息的几个节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在“民族器乐”进课堂的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民族声乐合唱队”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另外,还组织部分班级开展“中队民歌演唱会”、“卡拉OK中华民歌小队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的渗透,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是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的渗透,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的渗透,这是发展音乐教育的一条前景辉煌的道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8 10:32: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