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乐园
教学过程:
一.民间乐曲:秧歌
1.通过聆听“秧歌”热烈、欢快的情绪,学唱并背记“秧歌”旋律的片段。
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和舞蹈。“秧歌”是汉族流传很广的民间舞蹈,分布很广,有北方的秧歌,又有东北、山东、陕北、河北等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秧歌。每当节日,人们就手持红绸扭起秧歌;脚踩高跷,跳起风趣的舞蹈,驾着荡船边歌边舞¨¨¨,伴随着热烈的锣鼓声,欢庆的气氛热烈而欢快,豪放而优美。
二.集体舞:扭秧歌
扭秧歌基本动作:走步秧歌,脚的动作按节奏做原地弹簧步。双手前后自由摆动。熟练后,可以用彩巾或皱纸做道具,双手各拿一条或几条向左右上方甩动。
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地扭秧歌,也可以作一些队形的变化。
三.音乐小转盘:
主题:在阳光下根据主题用各种方式复习已学过的歌曲和表演,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内容的目的。
第二单元 草儿青青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大象》
2.唱唱:《在遥远的森林里》
3.玩玩:①他们在唱什么歌?②律动:蜜蜂和小熊 ③游戏:做客
4.创创:吃豆豆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野蜂飞舞》、《大象》,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在遥远的森林里》,表现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呼唤时的情感。
3.通过律动游戏《蜜蜂和小熊》,培养学生在不同音乐形象变换时的灵敏反映。
4.让学生在音乐游戏《做客》中进行节奏和唱名的练习。
5.让学生在儿歌中根据生活中甜、酸、苦、辣的体验,即兴表演各种表情。
教材分析:
一.欣赏曲《野蜂飞舞》、《大象》
《野蜂飞舞》是歌剧《萨尔丹王的故事》里一首颇有特色的乐曲,由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柯夫作曲。曾用许多种乐曲演奏这首乐曲,教材中给学生欣赏的是小提琴演奏的《野蜂飞舞》。此曲就是表现野蜂漂洋过海回去报仇时的一段音乐,旋律时上时下,似野蜂嗡嗡盘旋飞舞,短促紧凑的旋律表现了王子复仇的急切心情。《大象》选自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二.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
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话语的情景,富有童趣。歌曲为4/4拍,一段体结构。旋律采用了重复的手法,曲中的衬词“咕咕”使歌曲形象更加鲜明。全曲结束在“mi”音上使人感到那亲切的欢叫声在森林里久久回
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富有动感,唱时要有弹性。
第一课时 |
《野蜂飞舞》《大象》 |
教学目的 |
欣赏《野蜂飞舞》、《大象》,感受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
一组织教学
二 欣赏
三.复习
四.小结讲评
|
师生问好
1.《野蜂飞舞》:
①听第一遍音乐:
师: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
师:那它描写的是哪一种小动物?
师:这首乐曲选自哪部歌剧?
②故事导入:
沙皇萨尔丹听信坏人的谗言,以为王后生的孩子是怪物,下令把王后和王子装入木桶扔进大海。母子俩死里逃生,相依为命。许多年后,长大成人的王子在魔爪下救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公主为了答谢王子,帮助它变为野蜂,飞回王宫报仇。最后,萨尔丹终于醒悟过来,惩办了坏人,
全家团圆。
③想:
师: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④听第二遍音乐
2.《大象》:
①欣赏第一遍:
师:这首乐曲与《野蜂飞舞》在速度上有何区别?
②请学生边听边用波浪线自己创作设计的线条图形作简单的画。
3.辨别乐曲《野蜂飞舞》与《大象》所表
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能随着音乐表演。
《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
师:通过今天的听赏我们感受了乐曲表现的哪二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
听音乐小鸟飞进教室
全体聆听
生:《野蜂飞舞》
全体:野蜂
生:选自《萨尔丹王的故事》
全体听故事
生: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全体聆听
全体聆听
生:《野蜂飞舞》的速度快。《大象》的速度慢
师生共同表演
全体律动
生:野蜂、大象 |
第二课时 |
1.玩玩:他们在唱什么歌?
2.初步学唱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
|
教学目的 |
指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在遥远的森林里》,表现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呼唤时的情感。
|
一组织教学
二 基本训练
一. 玩玩
四.初步学唱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
五.复习:
《快乐的美发师》
六.小结讲评结束
|
师生问好
1.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谁在叫》
2.青青草 吃个饱, 小羊羔 对我叫,
咩, 咩, 好象在说味道好。
他们在唱什么歌?
1. 看节奏,拍节奏,边拍节奏边唱唱名
⑴ d d s s l l s
f f m m r r d
⑵ m s m r d r r m d r
1.教师范唱,导入新课。
2.师:森林里谁和谁在说话?它们是用什么歌声来对答的?
3.老师再范唱,让学生用“咕咕”来对答,进一步熟悉歌曲。
4.老师弹奏旋律,让学生用哼鸣的方法进
一步熟悉旋律。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律动
师:通过今天新歌《在遥远的森林里》的
学习,大家知道是谁和谁在森林里对话? |
听音律动入室
师生对唱
全体律动
生: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闪烁的小星》
全体律动
生:这首歌曲的名字
叫《摇篮》全体律动
全体聆听
生:森林里布谷鸟与猫头鹰在说话。
生:它们是用“咕咕”声来对答的。
师唱歌词,生用“咕咕”答。
全体哼鸣
全体朗读歌词
①教师第一句,生第二句
②生第一句,师第二句
③男女生分别对唱
④男女生分别独立演唱
⑤全体齐唱
生:布谷鸟与猫头鹰。 |
第三课时 |
律动:蜜蜂和小熊 游戏:做客 创创:吃豆豆 |
教学目的 |
1.通过律动游戏《蜜蜂和小熊》,培养学生在不同音乐形象变换时的灵敏反映。
2.让学生在音乐游戏《做客》中进行节奏和唱名的练习。
3.让学生在儿歌中根据生活中甜、酸、苦、辣的体验,即兴表演各种表情。
|
一组织教学
二 基本练习
三.律动:蜜蜂和小熊
四.游戏:做客
五.创创:吃豆豆
六.小结讲评结束
|
师生问好
要求学生听辨不同的音乐形象,即兴进行律动表演,互相默契配合。
1.听辨蜜蜂和小熊的音乐。听听哪段音乐表现蜜蜂?哪段音乐表现小熊?为什么?
2.学生分组扮演蜜蜂和小熊。听到蜜蜂的音乐时,“蜜蜂”飞来飞去,采蜜劳动,“小熊”在外圈蹲下不动。听到“小熊”的音乐时,“蜜蜂”立即蹲下不动,“小熊”向圆圈中心按
节奏走动。当“蜜蜂”与“小熊”音乐
一起出现时,“蜜蜂”和“小熊”各自表演,表现出团结、友爱的情景。
要求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和唱名练习。
1.请部分学生两人一组,手持节奏卡片做
各种“小屋”。
2.再请几位学生头带唱名头饰扮演各种小 动物
3.在音乐声中小动物们按音乐节奏活动,音乐停下时,小动物自由寻找“小屋”去做客。
4.按次序每只小动物根据“小屋”上的节奏及自己所带头饰的唱名正确地演唱。 唱对了,小动物进“小屋”做客。
1.读儿歌时要有节奏感
2.即兴表演“甜”、“酸”、“苦”、“辣”的
表情和动作。
师:今天游戏大家都玩的很高兴,老师
考验了你们的反应能力及即兴表演能力。 |
生:音乐快的表现蜜蜂,音乐慢的表现小熊
生自由表演
生齐拍节奏
带头饰表演
生律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