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推荐)邬京华 -北京版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秋》的教学设计

5
回复
4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8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版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二课《秋》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 邬京华

北京版第3 册第 2课——秋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秋天的丰收的景象以及反复记号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用流畅、自然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情绪,用有感情的歌声赞美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材分析

歌曲《秋》短小却优美、活泼、充满童真气息。前8小节节奏简单,几乎无变化 35 53 隔一小节就出现一次,看似是简单的重复,听起来却不单调,因为从67 6 21 2的五度回落,再从67 621 6 的八度回落,给人一问一答的感觉,整首歌曲没有繁复的变化装饰,却显得自然、流畅。

教学重点:用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抒发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旋律的起落,歌唱时要字正腔圆。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 录音机 录音带 挂图 课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音乐书、竖笛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阶段目标:创设教学氛围,保持轻松的心态

师:播放音乐《小天使》

生:听音乐进教室,做律动

二. 声音训练(阶段目标: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组织教学:我看看你们的坐姿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把那首《我们都是好朋友》唱一唱

2

4

我们都是好朋友

1=C

35 5 |66 5 | 45 31 | 22 1 |

点点 拉拉 我们 都是 好朋 友,

打打 弹弹 我们 都来 唱唱 歌,

拍拍 踏踏 我们 都来 跳跳 舞。

学生:抬头、挺胸、沉肩、收腹、立腰(用明朗、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复习上节课内容(阶段目标: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过渡语: 有的同学唱的还有些拘谨,没关系,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相信自己会成功。

学生: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用眼睛看老师。

过渡语: 还记得那首赞美秋天的歌曲《秋天到》吗?我们听老师的伴奏一起回忆。我要看大家用什么样的表情来唱这首歌?比比哪个组最投入?

学生:《秋天到》用优美、舒展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师指导学生:歌曲结尾的“仓”想不想在来展现一次?(引导学生追求完美)

四.学习歌曲《秋》(阶段目标:分析处理歌曲)

导语:秋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意的,是收获的季节。听听这首歌曲《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心情?情绪与《秋天到》相比有什么不同?(播放歌曲的课件1

设问1:听了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歌曲的情绪比我们刚才唱过的《秋天到》显得怎么样?

学生:听歌曲感受这首歌的优美情绪。(回答:高兴、愉快、轻松;比刚才的歌曲显得活泼)

过渡语:歌曲表达了秋天果实丰收的景象,和小动物忙碌着储备过冬的情景,抒发了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老师想请大家跟着唱一唱,行吗?(播放歌曲旋律)第一次唱

学生:行,跟着录音唱

设问2:你们觉得什么地方不好唱?

学生:提出学习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难点

过渡语:难点不存在了,这次唱希望大家更加有信心了,是吗?

学生:第二次唱听琴唱

过渡语:为了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怎么把歌曲唱的更好听。我们先来看第一段。

设问3:秋天的脚步首先来到了哪里?哪里是什么景象?带着什么感受去唱?你们唱唱,我们来欣赏欣赏有没有那种感受?

学生:南山坡、北山坡;满山苹果笑呵呵、高兴的。(带着表情演唱)

设问:2 23 | 21 6| 2 23 | 21 6 |这里是重复,是唱成什么样?唱成一样的?我们研究一下

提示:对比、一样,你们感觉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学生:分组探究(更抒情)

过渡语:听了大家的演唱感觉大家已经理解了作曲家重复的意图,而且表现的比较成功。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完整的唱一唱,行吗?

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唱一唱,找两组同学来唱

学习歌曲第二段歌词

过渡语: 歌曲的第二段为我们描写了,小动物忙碌的身影,我们用什么办法表现小动物给人们留下的可爱的感觉呢?提示:(可以用语气、动作)

学生:往高处走了(声音轻松、集中)

设问4:歌曲的结尾,旋律往什么地方走了?指导学生演唱:2 3 5 | 6| 6||

过渡语:我们感觉到小动物们一定会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度过寒冷的秋天。不用担心了,放心吧

学生:再次带着感觉演唱歌曲的结尾处

五.分组汇报(阶段目标:自主学习,展示才华)

过渡语:经过这样分析再演唱,我相信大家会更好的唱出歌曲要表达的感情,对吗?我们完整的演唱,请各组同学准备一小会儿,等会儿展示,准备一段歌词。

学生:分小组练习演唱

六.律动表演

小结语:我们学习了两首关于秋天的歌曲,还欣赏了两首关于秋天的器乐曲,大家特别喜欢《丰收锣鼓》,另外一首是外国作品是一首钢琴作品,大家也非常喜欢,我们一起来感受《秋日呓语》(播放歌曲;录音)

学生:听音乐做舒展大方的动作

布置作业:回家复习这两首歌曲

板书设计:

2 23|21 6 |2 23|21 6 |

北山坡

西山坡 秋 东山坡

南山坡

《秋》­——课 后 反 思

10月19日周三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二2班做了这课第二课时(歌曲分析处理)的教学。说三点,一是设计思路、二是课后反思、三是本课与本学期所制定的专题的联系。

一. 设计的思路

“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确定“教什么”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知道教材中有什么,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课前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何种技能。确定“怎么教”,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熟悉他们的兴趣爱好,其次要客观地把握自我,发挥自身优势。

再有要明确备课要紧密围绕“三围目标”来进行,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这三个围度。同时更要体现出音乐教学的人文特点。这是我备课的出发点。

1. 教什么?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一次,对旋律并不陌生,我想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有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我这节课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把歌曲唱的更有味道,更好听。(既歌曲分析和处理)

2. 怎么教

我把复习教材上另一首赞美秋天的歌曲《秋天到》作为切入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带给人们丰收的切身的感受。然后作为情绪对比出现歌曲《秋》。抓三点:A抓速度,表现活泼情绪的歌曲用稍快的速度比较好,当我问到学生:“怎么唱出欢快的感受时,学生体会的很准,说用快速唱,这样就抓住了音乐要素去表现歌曲了。还有的学生说带着想象力去演唱,还有的学生说带着高兴的劲儿去演唱等。通过学生的发言确实能看出,教师的问题的确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师生在共同探究作品,共同提高。

B抓重复,音乐中的重复是经常使用的,但是音乐中的重复决非简单的重复,在这首歌里的重复显得非常巧妙,怎么让学生体会出这种巧妙的感觉呢?例如,歌曲第一段结尾地方的重复,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2 23|21 6 |2 23|21 6 |

我跟学生交代有两种唱法,一种是平平淡淡的简单重复,另外一种将后两小节作力度变化,加强力度唱,我范唱之后让学生选择,学生也选对了,学生在理解力度变化基础上再体会,师生处于平等的合作学习状态下,教师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C抓歌曲尾声的处理,2 35 |6- |。体会长音6给人们心理带来的舒畅感受。重点是指导学生用集中、凝练的声音来完成,唱法上需要学生控制气息,我是这样做的,用手势指导学生小腹收紧,腰支撑好,喉咙放松,使声音往眉头上送,感觉声音能走很远,但是有控制,学生体会的还可以。

3. 设计流程

一上课我带着学生做了一个律动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专注力,调试紧张心理。第二步是一首简短的发声练习,目的是练声。第三步复习歌曲《秋天到》目的是以旧带新。接着就是引入歌曲《秋》。分别按照上面的A、B、C三个点进行教学。最后,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秋日呓语》介绍给大家,并带着学生通过舒展、大方的律动进行身体放松和梳理练习。

4. 暴露出的问题

课上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我感觉是我今后要给予特别关注的是:

A.发声练习时学生声音能放开。(教师通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唱的更开朗)

B. 分组练习时学生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要加强平时的训练)

C. 歌曲表现时不积极、主动。(安排其他活动,分散学生疲倦感)

5. 调整的措施

通过观察学生,我发现,二2班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上课时眼睛看着听课的老师,还有韩国同学坐姿不端正,后来课下询问了班主任老师,老师说他们通常就是周三开始产生疲倦现象,这点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渡过倦怠期。周四我去他们班上课注意了这点,学生就表现的很振作了。

6.自我发展方向

通过上这节课有收获有问题。收获——备课要注意两点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确立教学方法,作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多给予学生精神鼓励、支持、抚慰;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

三.对学习方式的思考

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话题,人们能够常用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体验式学习等。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与参与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实际上是相互渗透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参与式学习又通常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此外还有信息发布式的学习(主要以接受学习的形式存在)、对话式学习(如启发式教学下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包含辩论)的学习、个别学习等。

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体验学习、训练学习四种基本类型。应该说明的是,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这四种学习类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它们通常是被综合应用的。

例如,我在这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引入环节可能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通过观看一段录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歌曲分析处理环节中,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体会歌曲重复的环节中运用了对比的形式发现力度对比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教师的一些讲解和辅导,从而引入了接受学习的方式;在综合应用环节,可能通过同学自己总结、分组练习的方式、拓展性思考题、甚至教师讲解的方式,将三种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上是我结合这节研究课与本学期所研究的专题“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的一些思考。

2005年10月23日

 
发表于 2005-11-20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老师们都能看看这样的详细教案和教材分析以及教学反思的话,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受益良多。这里详细的纪录确实非常棒。因为,一个老师的成功就在三点,教什么?怎么教?结果怎样!

顶~

 
发表于 2005-11-27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教案设计到实施以及反思,很详实!

 
发表于 2005-11-29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教案非常务实,很不错,音乐课确实需要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而不在于形式的花俏和多样,任何形式也都是为学习音乐而准备和设计的.
 
发表于 2005-11-29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这样本着一颗真诚的心,务实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那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遗憾的是,生活中浮躁和做作还普遍存在,我也经常在这中旋涡当中。

 
发表于 2006-2-26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jiaoan/xiaoxuejiaoan/200602/2020.html

该教案今天发布在主页了。

欢迎朋友们给我发来更多的原创教案以及教学文章,我会署名在网上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