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单元来啦

12
回复
78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单元

课时

拓展

第一课时

《小事情》

积累的意义

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浆》

认一认三四拍拍号

第三课时

《月亮河》

复习《让我们荡起双浆》

采集与分享

第四课时

《鳟鱼》

露一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演唱《小事情》高声部,两声部能基本配合。在用音乐方式表达歌曲内涵的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一定、的创造性。

2、感受《月亮河》的基本情绪和萨克斯的音色,能与生活中有类似感觉的场景联系起来。

3、知道三四拍拍号的节拍含义和强弱规律,能设计肢体语言或用打击乐器表现对三拍子韵律的感受。

4、能用口琴较连贯的演奏《小事情》,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上出现一个可爱的小水滴形象。)

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水滴吗?小水滴的本领可大了,他有“变身术“呢。,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上播放三组画面:平静的湖水、潺潺的小溪、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多神奇啊,他是怎么变的呢?还是让小水滴自己来告诉我们吧。

(放歌曲《小事情》的动画。)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让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打拍子伴奏。

师:请用碰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老师指导伴奏,引导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老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用“啦”轻声并有弹性的哼唱。

3、播放范唱录音两遍,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曲。

4、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末尾第二部的旋律。

6、师:你们现在能说说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小溪、湖水和大海的了吗?

师:小溪、湖水和大海都是由小水滴汇聚而成,教给我们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人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是无限的。

7、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演唱,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每一组学生演唱到第三句时,第二组学生演唱二声部进入,教师指导,使声音更加和谐、优美。

三、创造性表演

师:从刚才学唱的《小事情》中,我们懂得了千山万水能汇聚成大海洋,千万小沙砾能汇聚成大山。那么你们能将这种情景用肢体语言或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吗?想一想!
四、总结、拓展

1、师:一首歌曲能让我们懂得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可见音乐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时时刻刻充满着音乐。我们来看一看刚才的三组画面(平静的湖水、潺潺的小溪、波涛汹涌的大海)。

2、师:你们在电视、广播或CD中看到或听到过与这三组画面感觉相似的艺术作品吗?请说说看。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优美、宽广的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2、通过学习主歌与副歌,让学生懂得主歌与副歌是歌曲常用的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主歌与副歌。

难点:分辨主歌与副歌的结构.

解决方法: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分析歌曲《红领巾之歌》,懂得分辨歌曲的主歌与副歌的结构。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软件、电视或电视投影幕、钢琴等。

教材分析:

(一)、“主歌与副歌”这种结构形式,是歌曲常用的结构形式。主歌的各段歌词不相同,而副歌则取用同一歌词,如《国际歌》、《歌唱祖国》等。主歌与副歌往往在表达情绪方面有所不同,从内容上讲副歌部分常是歌曲主题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歌曲《红领巾之歌》是由主歌与副歌组成。

主歌部分:分四个乐句,1、2、3三个乐句节奏基本相同,切分节奏的运用,更衬托少年儿童那朝气蓬勃的精神。

副歌部分:节奏舒展,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较多,音程跳动较大,使副歌部分显得坚定有力,表现了少年儿童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用音乐互相问候。(课堂常规教学)

、欣赏一首优秀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通过欣赏导入新的音乐知识-—--主歌与副歌。

教法:1、运用电脑多媒体中的VCD,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求学生听出这首歌曲中出现最多、印象最深的二句歌词。2、请一位学生读出歌曲中出现最多、印象最深的二句歌词,然后全班齐读一遍。3、用电脑显示出完整的歌词和歌曲结构的图谱,通过歌词内容与歌曲结构引入新知识-—主歌与副歌

、学习主歌与副歌的概念。

教法∶

1、用电脑的动画卡片展示主歌的概念,让学生朗读一遍,并找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主歌部分。

2、用电脑的动画卡片展示副歌的概念,让学生朗读一遍,并找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副歌部分。

3、让学生在电脑上出这首歌曲的主歌与副歌正确的排列图形,让电脑辨别对错,进行鼓励。

4、找出已学过的歌曲中那首歌曲是由主歌与副歌组成的。如:《哦,十分钟》,出示图谱。

主歌1

主歌2 副歌

主歌3

、欣赏歌曲《红领巾之歌》,找出主歌副歌部分,巩固主歌与副歌的概念。

教法:

1、运用电脑多媒体中的VCD,欣赏歌曲《红领巾之歌》,在歌谱上找出主歌和副歌部分,请学生回答或在书上、电脑上标出主歌与副歌部分。

2、分析这首歌的主歌与副歌在节奏、旋律、情绪上的对比。(在电脑上做对号入座的游戏)

歌曲段落

节奏

旋律

情绪

主歌

紧凑

大跳为主

朝气蓬勃

副歌

宽松

跳级进为主

抒情优美

、学唱歌曲《主歌与副唱》。

教法:

1、听一听、唱一唱。要求听出和唱出乐句中不同之处。(在电脑上出现如下乐句)

(1) 1 1 5 │ 3 1 │5 5 5 6 ⅰ │5 - │

(2) 1 1 5 │ 3 1 │ 5. 5 6 ⅰ │5 - │

(3) 6 │ 5 6 │ 3. 3 2 1 │2 - │

(4) ⅰ.ⅰ 6 6 │5 6 │ 5 5 5 2 3 │1

2、把上面四乐句按顺序连起来视唱。(即主歌部分)

3、拍出副歌部分的节奏,并用钢琴带唱副歌部分的旋律。

4、朗读歌词。(可分为:主歌第一段歌词女同学朗读;主歌第二段歌词男同学朗读;主歌第三段歌词一男一女朗读;凡副歌部分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用互教互学的形式学唱歌词。(如1、2组的同学唱一句歌谱,3、4组的同学唱一句歌词。)

6、完整地唱一遍《红领巾之歌》。

、让学生设计一种演唱方案,加强对主歌与副歌的认识。

方法:让学生给《红领巾之歌》设计一种演唱方案,在表演时更加突出主歌与副歌,充分发挥主歌与副歌的作用,并让学生演唱一遍。

1、 从演唱形式上设计。

如: 主歌1男唱 主歌2领唱 主歌3女唱

副歌

2、 从律动形式上设计。

如: 主歌1踏步 主歌2挥手 主歌3点脚

副歌挥手踏步

3、两种形式结合设计。(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

结束小结:

l、我们通过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会了音乐知识:主歌与副歌.

2、分析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红领巾之歌》的主歌与副歌部分,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巩固的练习活动。

3、通过学唱《红领巾之歌》,学会了用对比分析歌曲的手法去分辨歌曲的主歌与副歌的结构,使我们对主与副歌有较深刻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1、复习音乐知识:主歌与副歌的概念。

2、复习歌曲《红领巾之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月亮河〉,感受乐曲情境,产生音乐联想,学生能够运用其他艺术手段更进一步的理解歌曲。

2、认识萨克斯这个乐器,感受其音色。

教学重点、难点:

能让学生安静的聆听乐曲,感受婉转低回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乐曲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看看!

师:知道它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

2、欣赏乐曲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说说感受

4、认识萨克斯

5、 介绍乐曲背景故事

6、想想这段音乐适合表现生活中的哪些场面。

7、配乐朗诵

1、 音乐配画

三、采集与分享

1、说说水带给你的感觉

2、看看书上的水怎么样

3、刚才听的乐曲该用什么样的水来表示呢?

1、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为音乐配上合适的图。

四、结束教学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语言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性,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

2、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伴随着舒伯特的钢琴五重奏《鳟鱼》步入教室。大屏幕上播放着鱼在水里游的画面,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二、知识导入

师:有同学钓过鱼吗?钓鱼时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就是那条被钓上来的鱼,你有何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如何。(看着歌词,第一遍听歌曲。)

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谈谈感受。

生:那条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鱼。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是舒伯特在1817年只有20岁时写的一首抒情歌曲。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舒伯特的相关资料,让我们把资料展现出来,一起来了解舒伯特和他的作品。

舒伯特,奥地利人,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浪漫乐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创作的作品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他创作的歌曲共有600多首,有“歌曲之王”的称号。著名的作品有《鳟鱼》,《摇篮曲》,《小夜曲》等。

三、深入歌曲的内容

在次欣赏歌曲,请学生划分出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

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写的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来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鳟鱼来比做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播放带有鱼儿画面的音乐),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师:音乐听完了,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一下吗?

师:对了,这正是音乐的主题,他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的描绘了鳟鱼在潺潺的流水中遨游的情景。

(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乐段:轻松自在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

师:现在我们来听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它和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的间奏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由于情绪变的暗淡、压抑,因此调性也发生了改变,由大调转入小调,旋律紧张起来,表现了不平静的湖水和作者有心忡忡的心情。)

师:下面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最后结尾的音乐旋律与第一部分的后两句旋律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表达的心情却不一样?

生:第一部分后两句旋律是表达了鳟鱼愉快的心情,而最后的音乐旋律则表达了作者对鳟鱼上钩的惋惜之情。

师:音乐中能够表现音乐情绪的,除了节奏、力度、速度以外,还有大调式和小调式等要素。

四、再次完整欣赏

五、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如果说舒伯特总是给我们带来幻想,那么这些神气的变奏则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实践丰满你的羽翼,我期待与大家共同分享。

 
发表于 2005-12-2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苏王最近忙的不行了,所以一直没空写教案,有的单元都是写了一点没写完的,我有空一定写,谢谢大家想念我。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5-12-5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继续啊!
 
发表于 2005-12-1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你太好了 我可以问你要QQ吗

 
发表于 2005-12-19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要7、8、单元的教案!辛苦了!

 
发表于 2005-12-21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em01]
 
发表于 2005-12-21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第五单元的教案吗?
 
发表于 2005-12-28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十分感谢

还需要4个剩下来的单元,谢谢啦~~(1、2、5、8单元)

 
发表于 2005-12-28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6-12-3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7]
 
发表于 2006-12-15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民服务!向您致敬!!

 
发表于 2006-12-28 0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