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感怀时世
1.Blowing in the wind(随风飘荡)
Bob Dylan(鲍勃.迪伦)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Yes, 'n'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Yes, 'n'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Yes, 'n'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Yes, 'n'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 才能将其称作男人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 才能在沙滩上入眠 炮弹要飞多少次 才能将其永远禁缚 朋友,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峰能屹立多久 才会被冲刷入海 那些人还要生活多少年 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一个人能多少次扭过头 假装他并没有看到 朋友,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多少次仰头 才能望见苍天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能听见民众的呼号 多少人死后他才知道 无数的人性命已抛 朋友,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答案却在风中飘荡
http://www.51share.net/upfiles/20044142011112083.mp3

Bob Dylan 鲍勃·迪伦 Bob Dylan
Bob Dylan 的原名是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5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的杜勒斯(Duluth),6 岁时全家移居到一个叫希宾(Hibbing)的靠近矿区的小镇上,少年时期的Dylan 只不过是一个喜爱音乐的平凡男孩,对乡村乐感兴趣。
以Hank Will-iams, James Dean, Woody Guthrie, Robe-rt Johnson 和 ARTHAR Rimband为偶像。直到14岁时,Dylan在戏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 Jungle》中的摇滚狂热, 从此他发现了音乐的另一种功能——它的社会学效应。摇流乐的歌词使人振奋,反映着青少年的个性、野心与叛逆。自此以后,希宾小镇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
1961年1月,Bob Dylan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并来到纽约Cate Wha 民谣音乐城(Folk City)和煤气灯(Gaslight)等著名的表演场所演出。由于 Dylan的民谣歌曲受到知识分子的喜爱与支持,CBS的制作人John Hammond 与他正式签定了合约,不久Albert Closeman 担任了Dylan的经纪人。此刻的Dylan是民谣风暴的煽动者,CBS 公司旗下最受重视的新人,也是年轻一代民谣歌手中最具潜力、呼声最高的艺人。
Bob Dylan 的处世作《Bon Dylan》于1962年发表。其中收录了Woody Guthrie 推崇的《Song To Wood》和谈纽约生活感触的《Talking New York》,整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浓厚的Woody Guthrie式民谣气息。
另一方面 Dylan也采取客观的立场,来审视当时政治及社会事件,创作了不朽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跃而成为超级巨星。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传统旋律为基础的,后来逐渐吸取了乡村音乐的因素和黑人音乐并加以创新。Dylan 的抗议歌曲对当时青年人的心灵起了巨大的震憾作用,因而促使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大觉醒。他在六十年代后期的创作开始自我回归,具有宗教式的超脱感。
1965年8 月,Dylan的专辑《High way 61 Revisited》发表,获得好评, 此时他的身价已跃升到了流行音乐的顶点,并正式确立了摇滚音乐家的地位。七十年代Dylan 的作品吸收了Jazz 和Blues的元素,歌词充满了哲理性,带动了七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也不再是反抗的狂热者,而是逐渐安定下来,出现了哲理性的趋向。 纵观其音乐生涯,Bob Dylan 真正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很多都是因为《阿甘正传》中Jenny如天籁般的歌声而走进了这首歌,进而走进了美国的六七十年代——这个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充满激情的年代。狂热的学生、革命、理想、嬉皮士、汹涌浪潮下平凡而美丽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梦想的。与Jenny一样,迪伦也是这无数用生命来燃烧激情的孩子们中的一个——惟一不同的是,他成功了,站在了梦想的云端,微笑。
1963年,鲍勃·迪伦22岁,一把吉他,一只架在脖子上的口琴,真正的破锣嗓子,还有乱糟糟的发型。他出现在有46000人参加的第三届“新港音乐节”上,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和他一样充满激情、爱好思想的年轻人的爱戴。
8月27日,美国历史上鼓舞人心的一天。20万人参加了著名的华盛顿公民权大游行。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激情四射有如神助,发表了名垂青史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而鲍勃·迪伦,则用他的抗议歌曲《Blowing in the wind》真正站上了时代的顶峰。这些往事,早就离我们很远很远了,可是当鲍勃·迪伦那沙哑而激动的声音从充满噪音的老唱机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或许谁都会为之感动。
原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罗伯特·阿兰·齐默尔曼)的迪伦在1962年正式改了名,这件事一直是他的传记作者们考证不完的话题。最普遍的一种解释是,这位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辍学的年轻歌手喜欢读诗,英国诗人Dylan Thomas(迪伦·托马斯,人称“疯狂的迪伦”)就是他的灯塔之一。可不是吗,如果所有的诗都像《随风飘荡》那样又简洁又深刻,词句间流淌着智者的光华,同时又朴实得像民歌,那么当代的诗人们和他们的读者们就不会觉得有什么沟通上的困难了。
然而,诗歌对于鲍勃·迪伦来说,是智慧的源泉,但不是全部。他似乎天生是一位摇滚民谣歌手,要汲取社会和青春的养分。在某些特别的年代,例如发表《随风飘荡》的1962年,热血青春被各种潮流和力量所裹挟,化作勇气和锋刃介入了社会运动之中。鲍勃·迪伦刚刚因弹唱的魅力而崭露头角,马上就因为对政治的关注、对青年的召唤而跃升为巨星。那真是个思想的年代,不用谈论爱情、不用拥有金钱,只需社会责任感就可以成为偶像!
后来,《Blowingin the wind》被包括钟·拜雅斯和The Brothers Four在内的许许多多歌手和组合翻唱过,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
或许很多年以后,这些歌手都将老去,他们的演绎,也会被我们遗忘。但是,将有更多更多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吉他和歌喉问: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
2.San Francisco(旧金山)
Scott McKenzie(斯考特.麦肯奇)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you're gonna meet some gentle people there for those who come to san francisco summertime will be a love-in there in the streets of san francisco gentle people with flowers in their hair all across the nation such a strange vibration people in motion there's a whole generation with a new explanation people in motion people in motion for those who come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f you come to san francisco summertime will be a love-in there if you come to san francisco summertime will be a love-in there
如果你要去旧金山的话 请别忘了在头发上插满鲜花 在旧金山城里 你遇到的人温柔善良 对于那些要去旧金山的人 今年夏天将充满爱的阳光
在旧金山的街道上 和善的人们头上插满鲜花 全国上下,从东到西 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人们起身出发
整整一代人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寻求变化 他们起身出发
http://www.scottmckenzie.iinet.net.au/sanfrancisco.mp3

这首歌来自于著名的"蒙特利国际流行音乐节"(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做为1967年"爱之夏"(Summer of Love) 的前奏,这个标榜"音乐、爱和鲜花"的流行音乐节于1967年6月16-18日在离旧金山不远的蒙特利市举行。在音乐节开始以前,埃德勒让菲力普斯写一首宣传用的音乐节主题歌,菲力普斯灵感突现,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写成了这首《旧金山》。歌曲由菲力普斯的好朋友,民歌手斯考特·麦肯奇(Scott McKenzie)演唱。
曲中描述旧金山当时的轮廓,和嬉皮生活的情形。该曲是嬉皮的象征歌曲,在发际配上花朵是对和平的礼赞。因为在60年代的美国嬉皮运动中,爱与和平的标榜,就是以花卉作为象征。嬉皮是最典型的和平主义者,他们被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事件所激怒,他们以无暴力的抗议行动进行反击,以花为图腾旗帜及精神象征,喊出"反对越南战争"、"爱与和平"、"不要战争、只要做爱"等口号,在示威板、告示牌上大做文章。在他们的抗议中没有暴力,只是保持沉默、笑颜与无限的苦闷无奈。在示威游行中,对武装的警察部队,他们从不让步。旧金山的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是学生运动的大本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