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话题了。
假唱,好像是从电影那学来的。电影都是后配音,而且有的台词不是演员自己说,而是由说的好的演员来替他说,唱歌当然也是这样,演员在排练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唱什么,按歌词内容的要求和时间的长短在那先“咔吧”嘴,等后期录音的时候再把歌唱演员唱的录音配上去,但是,电影最后的字幕上要告诉是谁配的音,谁配的唱,这都是大家知道并习以为常的事了。
由于电视节目也按电影的操作方法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人们也就按电影来理解,没有人提出过假唱的问题。以后为什么有了呢?我理解这是由于一些演员在商业演出时使用自己或别人的录音引起的,人们花钱买票来听录音,感觉上当,也就有了“假唱”一说。
记得八十年代我市来了个剧团,演“搭错车”,这个剧团原来是个话剧团,在我市上演该剧,一天演4、5场,一连演了5、6天。看过演出的人都说,人家大地方来的剧团水平就是高,演这么多场,场场都唱的那么好。后来听一位在演出现场给剧团帮忙的人说:他们是放的录音。啊!这时,许多人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他们一天能演4、5场。
这种方法,我见过有的剧团也仿效,我的一个学生去了剧团,他唱歌本来是一般水平,可是,他在演出的时候却很受欢迎,人们不知道,听到的根本不是他唱的,是放的人家的录音。观众不知道,我知道,由于她形象好,会表演,所以,演出的时候很受欢迎。......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直播,直播,就应该是现场的表演和演出,直播节目也事先录音,这就是人们不好理解的地方。现场的人听的不是现场的唱,而是录音。他们实际上不是观众了,他们已经也变成了鼓掌的机器。
我们中小学老师,在教学中是不能假唱的。无论你嗓子今天是好、是坏,都得真唱、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