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哪位有人教版12册教案?第一课是《我们多么幸福》

14
回复
70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9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助]哪位有人教版12册教案?第一课是《我们多么幸福》

 
发表于 2006-2-10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我给你!

 
发表于 2006-2-10 0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内容

一、 歌曲 我们多么幸福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 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2、 通过歌唱和欣赏本课二首合唱曲,让学生用竖笛自学曲谱并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在歌唱和欣赏歌曲的基础上,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材分析

歌曲:

《我们多么幸福》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在1955年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富有动力,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部分是以三度和声音程为主的合唱,歌词以“哈哈”为衬词,宣染了欢乐的气氛。歌曲中的节奏型贯穿始终,原来处于弱位的第二拍具有较强的力度,使圆舞曲的风格与歌曲内容贴切地结合在一起,更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综合训练:

发声练习曲由三个乐句组成。三句旋律都是从音阶的前五个音上下行级进后接以八度大

跳,八度大跳均标有跳音记号,仅用“la”发声,显得轻快、活泼。

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的体裁,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日本侵略军引进了我军的埋伏圈,敌人受到了惩罚,我们的小英雄却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悠扬的旋律基于流传很广的民歌《小放牛调》。采用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虽然七段歌词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但因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经改编后成的童声合唱更富有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发声练习时注意音乐的流畅与弹跳,技巧上要注意舌的灵活性与气息的控制。二声部演唱的准确与和蔼,具备兼听其它声部的能力。通过歌唱与欣赏,加强对合唱的情感体验。

2、教学难点: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加强二声部的合作练习,用竖笛提高二声部的音准与谐和。合唱教学促进学生音准与音量的自我控制与调节。发自内心的表达歌唱者的欢乐情绪。欣赏第三、四、五段的合唱,感受其变化、发展的强烈 情绪。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设想: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提出新学期的希望,开展“小小音乐会”进行综合复习。音乐会采用“未来歌唱家、器乐小明星、音乐小博士”三种形式,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能够运用多种乐器进行独奏、合奏。教师提问乐理知识,学生以抢答、接力答、互答等方式巩固已学的乐理内容。综合训练以发声练习为主,首先进行气息练习,再进行半音移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后面歌曲的学习打好基础。进行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用说、唱、看等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教师给予表扬鼓励。用竖笛辅助自学歌曲第二声部,教师及时指导并分组练习、分声部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配以音乐伴奏更增加歌词的意境。随音乐旋律轻声唱词,初步学习一遍歌曲。用竖笛再次进行二声部吹奏,加强对二声部的音响感觉,然后再轻声合唱;要求学生要具备兼听其他声部的能力。播放“六、一”儿童节、国庆典礼、联欢会等录像片段启发讨论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教师指导学生们用最美妙的声音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展现出学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将课余时间搜集的抗日小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讲述放牛娃王二小

的故事并出示大歌片全班齐唱〈歌唱 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对歌曲的七段歌词内容有所了解。播放“二小放牛郎”动画片,音像结合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加强对合唱曲的情感体验。师生讨论《我们多么幸福》、《歌唱二小放牛郎》两首歌曲的时代背景、演唱情绪等的不同之处,从中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新学期寄语

复习巩固与新知识渗透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音乐,体验不同音乐特点。

2、通过游戏竞赛形式进行歌曲的巩固

教学准备:录音机、竖笛、打击乐器

教学思路及建议: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提出新学期的希望,开展“小小音乐会”进行综合复习。音乐会采用“未来歌唱家、器乐小明星、音乐小博士”三种形式,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能够运用多种乐器进行独奏、合奏。教师提问乐理知识,学生以抢答、接力答、互答等方式巩固已学的乐理内容。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听《春节序曲》音乐进教室,与老师一起律动表演。

教师新学期寄语: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有回到美丽的校园,在这个崭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开拓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2、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为新学期献上一首歌《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让我们跟随音乐伴奏一起歌唱吧。

3、开展“小小音乐会”进行综合复习

“未来歌唱家”——用独唱、结伴唱、小合唱等形式复习演唱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器乐小明星”——学生用竖笛、口琴、口风琴以及其它乐器进行独奏、合奏。

“音乐小博士”——教师提问乐理知识,学生以抢答、接力答、互答等方式巩固已学的乐理内容。

在这个“音乐会”上,每个同学的演唱、演奏及回答教师和全班同学都以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同时向表现出色的同学发一枚闪亮的“音乐明星”。

4、欣赏:

刚才各组的表现都非常出色,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让我们在欢乐、优美的音乐中尽情的欢乐吧!

在《我们多么幸福》的乐曲中,随老师进行动作交流,感受三拍子音乐特有的舞蹈性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进行了在创作,大家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老师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学期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教学内容:

歌曲: 《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时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 电子琴 歌片 投影设备竖笛 挂图

教学思路及建议:

进行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用说、唱、看等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教师给予表扬鼓励。用竖笛辅助自学歌曲第二声部,教师及时指导并分组练习、分声部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配以音乐伴奏更增加歌词的意境。随音乐旋律轻声唱词,初步学习一遍歌曲。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

3、新歌教学:

导入:出示挂图

师:这是我国已故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他创作了大量的少年儿童歌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校园里也广为流传。“艺海拾贝”中你还找到了哪些资料?介绍给同学们吧!

生: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用说、唱、看等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郑律成在1955年创作的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范唱: 教师准确的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等。相互讨论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听录音范唱,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并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表现魅力,边听边用身体摆动表现歌曲节奏。

4、学习歌曲旋律:

随琴听唱,要求注意 3/4 拍的强弱规律;发音轻巧有弹性,且边唱边划拍。

随老师同唱,注意音的准确

以接唱法进行学唱

随老师伴奏完整演唱

5、用竖笛辅助自学歌曲第二声部,教师及时指导并分组练习、分声部练习。

合奏歌曲合唱部分(分小组、分男女生)相互聆听其它声部的旋律,为歌曲演唱做准备。

5、学习歌词:

学生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配以音乐伴奏更增加歌词的意境。随音乐旋律轻声唱词,初步学习一遍歌曲。

6、艺海拾贝:

用竖笛继续巩固歌曲旋律

有能力的同学自学歌曲二声部的演奏并能相互配合。

7、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歌曲 完整演唱并做艺术处理;

集体舞 《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时类型:综合课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像设备、彩带、竖笛、响板等打击乐

教学思路及建议:

用竖笛再次进行二声部吹奏,加强对二声部的音响感觉,然后再轻声合唱;要求学生要具备兼听其他声部的能力。播放“六、一”儿童节、国庆典礼、联欢会等录像片段启发讨论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教师指导学生们用最美妙的声音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展现出学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综合训练听音模唱

3、歌曲演唱:

用竖笛再次进行二声部吹奏,加强对二声部的音响感觉,然后再轻声合唱;要求学生要具备兼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播放“六、一”儿童节、国庆典礼、联欢会等录像片段启发讨论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应该用怎样的歌声来表现。

4、歌曲演唱处理:

在看过录像片并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对歌曲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哈哈哈哈”要唱得发自内心,还可用打击乐器伴奏来渲染气氛,二声部演唱准确和谐。学生们用最美妙的声音尽情地对美好生活进行歌唱,展现出学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音乐完整演唱

5、集体舞:

歌曲的节奏具有圆舞曲风格并与歌词内容贴切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在演唱时身体就会情不自禁的随之摆动,因此集体舞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队形设计:男女生手拉手列队准备

动作设计:学生手拿彩带

三拍子的基本步伐,上点步、后退步、左右横移步等。

手拿彩带按强拍挥舞,要求学生面带微笑。师生边唱边舞,没学会的同学用竖笛和打击乐器伴奏更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6、艺海拾贝:

业余时间继续练习集体舞并传播给其他同学

搜集一些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7、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歌曲 复习巩固

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加强对合唱曲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本课合唱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形象,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时类型:综合欣赏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像设备、投影设备、大歌片

教学思路及建议:

将课余时间搜集的抗日小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讲述放牛娃王二小的故事并出示大歌片全班齐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对歌曲的七段歌词内容有所了解。播放“二小放牛郎”动画片,音像结合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加强对合唱曲的情感体验。师生讨论《我们多么幸福》、《歌唱二小放牛郎》两首歌曲的时代背景、演唱情绪等的不同之处,从中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歌曲复习巩固:

进一步加强对二声部的准确和谐演唱,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由学生指挥更能体现合唱的整体性。

3、欣赏:

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其中也有象我们一样年龄的小英雄,讲几个小英雄的故事给同学们听吧。

生:将课余时间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讲述放牛娃王二小的故事并出示大歌片全班齐唱〈歌唱 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对歌曲的七段歌词内容有所了解。

初听: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播放“二小放牛郎”动画片,音像结合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复听:重点听第三、四、五段的合唱 师生分段讨论分析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二声部采用哼鸣与“啊”的衬托烘托出宁静的气氛。

第二段由于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所以合唱部分的气氛开始紧张。

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

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发展。

第五段恢复到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

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边听边在投影片上作出标记:

速 度 力 度 情 绪

1、 中速 mf 略带悲伤

2、 中速 mf 稍紧张

3、 稍快 f 紧张

4、 稍快 f 更紧张

5、 中速 mf 愤恨、悲痛

6、 中速 mf 颂扬

7、 中速 mf 怀念哀

再听:加强对合唱曲的情感体验

师生讨论:《我们多么幸福》、《歌唱二小放牛郎》两首歌曲的时代背景、演唱情绪等的不同之处,从中领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艺海拾贝:

为学生欣赏几首合唱作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有关合唱的音响、音像资料不断提高合唱的艺术表能力。

5、课堂小结:

 
发表于 2006-2-10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课题

盼红军

教材分析:

《盼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演唱者持小碟、竹筷边敲边唱边舞,叮当之声伴随悦耳的歌声十分动听。曲调抒情优美,曲折委婉 ,表现了演唱者的深情和喜悦。

学情分析:

《盼红军》的节奏比较复杂,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可先读那些节奏,再在歌谱中找出按此节奏出现的旋律,唱会它。这样本课的难点也就不难解决了。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唱《盼红军》,使学生了解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学会用轻巧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2) 要求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本课的二部视唱曲,并感受情绪和风格。

(3) 通过欣赏歌曲,了解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对比本课出现的民歌,知道中国各地的民歌各具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盼红军》中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节奏训练:

教师放歌曲录音。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导入新课:

1. 节奏练习:

(1)××××(2)××××

学生学会这些节奏,在歌谱中找出按此节奏出现的旋律。

2. 歌曲《盼红军》

(1) 放录音,学生聆听音乐。

(2) 歌谱教学,学生根据节奏练习,先读谱,后根据节奏唱谱。

(3) 歌词填入(放录音),学生听音乐。

教师弹琴,难点处示范唱。学生自学唱歌曲。

(4) 巩固练习。学生巩固唱几遍歌曲。

(5)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

学生采用独唱、齐唱、轮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小组唱比赛等方式唱歌曲。

四、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节奏训练。(同前)

三、复习旧课:

用“la”模唱《盼红军》

四、导入新课:

1. 随着指挥手势唱歌。

随着老师指挥的手势唱《小黄鹂鸟》,感受和《盼红军》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和四川民歌与内蒙民歌的不同风格。

请学生指挥,教师弹琴。

2. 歌曲《盼红军》

简介:《盼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演唱者持小碟、竹筷边敲边唱边舞,叮当之声伴随悦耳的歌声十分动听。

本歌的换气较难,要十分敏捷,尽量让学生保持乐句的连贯。

(1) 女生演唱,男生用小碟、小铃等打击乐器伴奏。

(2) 分小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盼红军》

(1) 用“la”模唱

(2) 分小组演唱。

三、节奏练习:

学生听琴声,拍节奏。

五、导入新课:

1. 听音填空:

教师可提示某些音。

(1) 听音跟着唱“啦”。

(2) 听音跟着唱出歌谱,但不记录

(3) 唱对后记录下来。

2. 模唱:

教师弹琴,学生模唱。

教师可选择其他乐曲弹奏。学生可采用听唱法把乐曲模唱出来。

3. 欣赏:

(1)《茉莉花》

原名《鲜花调》,五声徵调式。

跟着录音机轻轻哼唱,并能背唱。了解五声调性,根据旋律的起伏画出线条。

(2)《码头调》

又名“剪靛花调”,属小调(出示苏州园林的景色图)。

学生看苏州园林的景色图,感悟优美婉转的地方小调是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备注

节奏练习(略)

教后小记

通过教唱《盼红军》,使学生了解了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学会用轻巧的声音唱好了歌曲,掌握了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在模唱中,利用其它歌曲的旋律再进行模唱,初步培养学生视唱的基础,以使学生的视唱能力有所提高。

 
发表于 2006-2-10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三 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 欢乐颂 贝多芬

教学目的: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

教学分析:

一.《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于家乡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这首歌就是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

二.综合训练:1、是一首合唱发声曲。

2、《土拨鼠》旋律进行平稳。

三.欣赏:《第九交响曲》是德国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

教学重点: 一.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

二.体会德国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会分析歌曲的调式及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节奏练习中,按节拍用“DA”读出,单独练习十六分及附点节奏。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出本课的课题。正确演唱带有各种音乐记号的歌词;指导准确的咬字,吐字及体会歌曲的感情。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初步学唱曲谱。2 综合训练。

课型:综合课

教具: 钢琴,歌片、书

教学思路及建议: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节奏练习中,按节拍用“DA”读出,单独练习十六分及附点节奏。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外国歌曲,导出本课的课题。复习《土拨鼠》,由贝多芬的歌曲导出本课的欣赏曲《欢乐颂》。先由学生介绍贝多芬,再由教师补充资料,进行《欢乐颂》的歌唱、吹奏练习,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作品特点。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

(三)基本训练

1节奏练习

A.按节拍用“DA”读出。

B.单独练习十六分及附点节奏。

C.学生边拍手边用“DA”读出节奏。

2 第一处(第三小节)歌词是模仿猫叫的象声词,所以选择(5.5)。第二处应选择(5123|)为宜。

(四)发声练习:要求:开口音与闭口音相区别。气息支持住,声音圆润流畅。

(五)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欣赏并且学过一些外国作品,谁还记得有那些?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学生讨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德国民歌《土拨鼠》是由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听一听歌曲唱到了什么。

(六)授新课。

1、 听录音范唱。

歌曲是几拍子的?唱到了什么内容?

2、 教师自弹自唱曲谱。

分析歌曲:土拨鼠是一种小动物。在当地,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宠物,就象我们

这里养小猫小狗一样。那么作者写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与感情呢?同学们来讨论一下。

3、学习歌曲。

A、听琴视唱旋律。

B、将不熟练,唱地不好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C、完整唱旋律。

D、用竖笛试奏旋律。

E、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吹奏。

F、巩固新课

(七)小结并作业:这节课初步学唱旋律,进行了综合训练。回家后,预习歌词部分。

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歌词

二.综合训练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电脑软件,录音机,打击乐器,书,竖笛.

(四)教学思路及建议:

综合训练以学生讨论为主,找出正确答案。复习歌曲,学习歌词,运用多种方法表现出歌曲,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

(五)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且进行发声练习.

二. 基本训练.

要求:为一首短歌最后一句歌词谱写旋律.

方法: 1. 教师弹琴, 学生唱一唱前三乐句的旋律.

2. 教师弹前三乐句,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出最后一句歌词旋律.

3、让学生听一听它们的音高,然后各组同学结合自己创编的旋律及此短歌的旋律特点进行讨论,来选出最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

4. 教师让学生讨论划分出最后一句歌词的节奏,然后把旋律填上.

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土拨鼠》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歌曲。

四. 新课

1、范唱: 播放录音,要求: 进一步体会歌曲表现的情景。

2、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要求速度统一,节奏准确,掌握好拍子的准确性。

3、 轻声演唱歌曲旋律,掌握好气息。

4、 轻声演唱歌曲歌词,将歌曲的感情很好的表达出来。

5、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选择合适的乐器及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现歌曲:a、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b、竖笛吹奏歌曲。

C、打击乐伴奏。

五、课堂小结:对歌曲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 三 课 时

(一) 教学内容:

歌曲巩固及进行艺术处理。

欣赏:欢乐颂

(二) 课型: 综合课

(三)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及建议:

复习《土拨鼠》,由贝多芬的歌曲导出本课的欣赏曲《欢乐颂》。先由学生介绍贝多芬,再由教师补充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进行《欢乐颂》的歌唱、吹奏练习。

(五)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歌曲巩固及艺术处理。

A集体分声部有表情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动听,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遍范唱,和录音机中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歌声最优美?

2听范唱,播放录音,要求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情感。

3运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分组:A、吹奏竖笛 B、演唱歌曲

三欣赏。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了一首《土拨鼠》,

是贝多芬的一首声乐作品,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交响曲《欢乐颂》,再来了解一下音乐大师贝多芬。

A初听歌曲。提问: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学生展开讨论) 师小结。

B简要讲解歌曲:

《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总结,是他以前八部交响曲中英雄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欢乐颂》是这部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把声乐放进交响曲里,在贝多芬的哪个时代是一种大胆的创造。

C复听歌曲。谈谈你对《欢乐颂》的整体印象。

D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贝多芬的作品。

E学生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极其创作。

F教师补充介绍贝多芬。

G完整欣赏《欢乐颂》。

H听音乐,大家一起演唱《欢乐颂》。

I进行轮唱练习。

J用竖笛吹奏歌曲。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发表于 2006-2-10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四 课

教学内容:

1、 歌曲,转圆圈

2、 综合训练.按歌词填写旋律

3、欣赏: 1. 阿玛勒俄(女独). 2. 阿细跳月(民乐)

教学目标:

1、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儿童嬉戏时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2、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步提高音乐思维能力,并使之获得初步的歌曲写作知识.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分析:

1、歌曲是一首彝族民歌, 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及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首歌曲以"do mi,sol"三个音为基础组成这三个音的连接,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生动活泼.

2、综合训练.本课的练习要求学生谱写歌曲中缺少的部分旋律.

3、欣赏. 1.<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等地区臧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歌曲段落.常 为引子--歌曲--舞曲的结构形式.

2.<阿细跳月>根据"跳月"这一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内容写成的.

教学重点: 1、歌曲教学着重于歌曲意境的表现,注意力度,适度,记号.

2、体会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歌曲采用变换拍子,歌唱时要注意拍子,并要唱好倚音与反音记号.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想:

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了解歌曲的主要构成音是什么,对歌曲有了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分组结合竖笛自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制作电脑课件,进行综合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会比较好的。听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在他们自己唱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喊唱的现象。最后综合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多种艺术能力。在学生的对比演唱中,指导他们学会自己分析歌曲,按照力度标记进行演唱。欣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乐曲的情绪、乐段、演奏形式、主要旋律音、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感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初步学唱曲谱。二 综合训练。

课型:综合课

教具: 钢琴,歌片

教学思路及建议: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了解歌曲的主要构成音是什么,对歌曲有了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分组结合竖笛自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2、复习旧课: 将上节课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采用不同形式的演唱,教师予以讲评指导。

3、基本训练:

1)节奏练习

A.按节拍用“DA”读出。

B.单独练习十六分及附点节奏。

C.学生边拍手边用“DA”读出节奏。

2)第一处(第三小节)歌词是模仿猫叫的象声词,所以选择(5.5)。第二处应选择(5123|)为宜。

4、发声练习: 要求:开口音与闭口音相区别。气息支持住,声音圆润流畅。

5、导入新课。这节课来学唱曲谱。

6、新课。

教师范唱曲谱。

分析歌曲(1)主要旋律是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

(2)2/4拍与3/4拍频繁变化,有前倚音出现。

学习歌曲:

歌曲几乎都是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所以识谱不难,着重要学生注意拍子的变化。

1)听琴识唱旋律。

2)将不熟练,唱地不好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3)完整唱旋律。

4)巩固新课

7、课堂小结: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歌词、综合训练

(二)教学目的

正确演唱带有各种音乐记号的歌词;指导准确的咬字,吐字及体会歌曲的感情。

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唱好倚音与反复记号.

2. 准确演唱带有各种音乐记号的歌词.

难点: 1. 歌曲的意境表现.

2. 二声部演唱的协调,整齐.

(五)教具: 钢琴,多媒体电脑软件,录音机,打击乐器.

(六)教学思路及建议:

通过制作电脑课件,进行综合训练,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会比较好的。听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在他们自己唱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喊唱的现象。最后综合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多种艺术能力。

(七)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音乐声中师生问好且进行发声练习.

2、基本训练.

要求:为一首短歌最后一句歌词谱写旋律.

方法: 1. 教师弹琴, 学生唱一唱前三乐句的旋律.

2. 教师弹前三乐句,学生跟随琴声哼唱出最后一句歌词旋律.

3. 教师出示电脑软盘,屏幕中显示出一棵挂满音符卡片的苹果树.让学生听一听它们的音高,然后各组同学结合自己创编的旋律及此短歌的旋律特点崐进行讨论,来选出最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推断出它的结束音为"do".

4. 教师让学生讨论划分出最后一句歌词的节奏,然后把旋律填上.

3、导入新课.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歌曲<转圆圈>

4、新课

1)范唱: 播放录音。

要求: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意境表现。

2)复习歌曲旋律:

3)do=G的音阶视唱练习(教师出示音阶键盘图)

4)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

5)看谱视唱歌曲歌词。

6)分组,一组吹竖笛,一组唱歌词。

7)综合表现歌曲: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或唱歌。或跳舞,或画画。或吹奏,听音乐综合表现歌曲。

5、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内容,进行评价。

第 三 课 时

(一) 教学内容:

1、歌曲巩固及进行艺术处理。

2、欣赏:1《阿玛勒俄》(女声独唱)

(二)课型: 综合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

2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

难点: 1根据歌词的内容,进一步表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掌握作品旋律特点,区分乐曲段落,引导学生用简洁的动作表演。

(四) 教具: 钢琴,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五) 教学思路及建议:

在学生的对比演唱中,指导他们学会自己分析歌曲,按照力度标记进行延演

唱。欣赏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根据音乐要素进行歌曲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

(六)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音乐声中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这节课巩固歌曲并进行艺术处理,同时欣赏两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3、授新课:

1)歌曲巩固及艺术处理。

A集体分声部有表情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动听,现在让我们一起听一遍范唱,和录音机中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歌声最优美?

2)听范唱,播放录音。

要求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曲情感。

3)简短讨论:

A为什么录音中的歌声那么动听?它在音乐力度,速度上有什么变化?pàmf 慢速à中速稍快(小快板)

B歌曲的前两乐句描写了什么?表现怎样的情绪?应该怎样唱?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要用徐缓的速度,圆润的声音,来表现孩子们喜悦的心情,音量不宜过大,用mf的力度及领合的形式演唱。

C第三乐句在节奏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第三乐句将前乐句的节奏紧缩成旋律音型完全相同的四个小节。速度转为小快板,力度加强。目的是表现孩子们召唤游伴的激动呼喊,从而打破了月夜的静 气氛。

D最后三个乐句又表现了什么?采用什么音色演唱?表现孩子们欢快的游戏场面,应采用有弹性的音色演唱。

E这首歌曲共采用了几种拍子?为什么?采用了2/4,3/4两种拍子。目的是表现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游玩耍的快乐心情。

4)集体演唱歌曲,并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4、欣赏。《阿玛勒俄》(女声独唱)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了一首撒尼族民歌,〈转圆圈〉。从而可以看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丰富的民歌。现在请大家回忆都欣赏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对花)。

欣赏〈阿玛勒俄〉

A初听歌曲。提问: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展开讨论)

每段结尾有何特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现歌曲描写的画面)

师小结:它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每个段落结尾均在同一旋律型结束。

B简要讲解歌曲。

〈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歌曲段落,包含歌曲的“囊玛”常为“引子----歌曲----舞曲”的结构形式。“阿玛勒俄”是歌曲中的主要衬词。旋律连绵抒情。

C复听歌曲。提问:歌曲分为几个段落(学生展开讨论)

师小结:歌曲共分两个乐段。

D再听〈阿玛勒俄〉时,让学生随录音哼唱,使他们对藏族民歌的曲调风格有更深刻的印象。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演唱《转圆圈》及欣赏两部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可见我国疆土广大,民族众多,民族民间音乐极其丰富,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要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并使其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歌曲巩固及进行艺术处理。

二欣赏《阿细跳月》

(二)课型: 欣赏课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歌词的内容,进一步表现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掌握作品旋律特点,区分乐曲段落,引导学生用简洁的动作表演。

(四) 教具: 钢琴,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五) 教学思路及建议:

在欣赏时,从乐曲的情绪、乐段、演奏形式、主要旋律音、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习欣赏中,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自己找到答案。学习自己分析歌曲,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感觉。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2、发生练习:欢乐颂

3、歌曲复习:

听音乐演唱《转圆圈》,分组表现歌曲。或跳舞、或吹奏、或演唱。教师评价。

4、欣赏《阿细跳月》

A初听乐曲。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是独奏还是合奏?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现歌曲所描写的画面)学生听后展开讨论。

师小结:它是一首民乐合奏曲。高音笛,低音笛,大小三弦。

B复听乐曲。提问:乐曲旋律由哪几个主要音组成?旋律有何特点?(学生听后展开讨论)

师小结:乐曲旋律主要由sol,la,do,re,mi五个音组成,节奏具有较强的舞蹈特点。

C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

D再次欣赏《阿细跳月》。教师首先放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让同学们欣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素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动作表演。(出示简笔画)

5、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演唱《转圆圈》及欣赏两部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可见我国疆土广大,民族众多,民族民间音乐极其丰富,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要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艺术,并使其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课后札记:

 
发表于 2006-2-10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五 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 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 大海—选自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民乐合奏曲)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选择和运用适当速度、力度、音色及歌唱技巧来表现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通过书写、视唱的活动,复习已学过的调号和加深民族调式的认识。通过感受乐曲塑造的大海宏伟壮阔的音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热爱及了解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

教材分析:

一、歌曲

《我爱沙滩,我爱大海》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展示了祖国美丽的海滩风光。音乐旋律生动的表达了海波起落、浪花飞溅的情景以及孩子们喜不自胜的欢呼和赞美。这一乐段包含四个乐句,每一个乐句都是五小节,句式结构完全一致,前后两个乐节都是从弱起开始。

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结构灵活,句幅自由。歌曲的前后乐段中都有以休止符隔开的一字多音处,是表示亲切、强调的语气,要求做到声断气连。在力度上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作适当的变化。

二、综合训练

1、 训练(一)通过从同一个音开始,按照不同调号的要求顺序作唱名的排列而构成三种我国民族调式的五声音阶,使学生再次复习不同调号中的音位,同时也加深了对民族调式的感性认识。

2、 训练(二)是按歌词谱写旋律的练习,写作内容扩大为一个乐句,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更多,通过这一练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音乐思维。

三、欣赏

《大海》(选自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是一首朴实自然、逼真而又形象地从不同角度塑造、描写海的秀美、辽阔、壮观的民族器乐作品。乐曲开始在快速的节奏音型下引出了由弱到强的滚滚海浪之声,仿佛大海就在你的面前,浪花不停地席卷而来,拍打岸边礁石哗哗作响。主题音乐由云锣奏出,乐队模拟海浪作背景,展现了大海湛蓝无垠,辽阔秀美的形象;主题第二次出现,是乐队的全奏。主题旋律由唢呐、笙、云锣等器乐演奏,音乐浑厚有力、展现大海波涛汹涌、威武壮观的形象;主题第三次出现,是从低音拉弦乐器如歌的奏出,随后出现一个模仿二声部呼应发展,酷似连绵不断的重唱。此段与前两次形成对比,犹如大海在述说,在歌唱······。乐曲将主题的“6 5 1 2 6”五个音扩充之后,乐队全奏,力度加强,塑造出海浪滔天、势不可挡,极为震撼人心的音乐形象后,全曲结束。

教学重、难点:

1、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去表现歌曲的内容和

情感。

2、 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调号并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调式的认识。

3、 通过欣赏民乐合奏曲《大海》,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热爱及了解民族乐器

丰富的表现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设想:

  采用音乐小火车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出示节奏,进行节奏拍读,竖笛吹奏练习。视唱音乐小火车里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再跟着音乐小火车来到美丽的沙滩、大海,引出课题。采用自学加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歌曲。进行综合训练时,指导学生从指定的音开始,按音高顺序写出do、re、mi、sol、la,并在高音处重复一遍第一音。采用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来完成。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采用讨论的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复习歌曲采用多层次表现为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歌曲,进行歌曲处理。组织学生练习创编歌词,进行交流。由本课歌曲导出欣赏曲课题《大海》,配以彩色图片进行欣赏,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本民族的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掌握好歌曲旋律轻盈、跳荡的节奏。

2、 引导学生唱准第二乐段的平行三度与四度的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图片、投影仪(片)、打击乐器

教学思路及建议:

  采用音乐小火车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出示节奏,进行节奏拍读,竖笛吹奏练习。视唱音乐小火车里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再跟着音乐小火车来到美丽的沙滩、大海,引出课题。采用自学加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歌曲。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坐好。

2、 进行师生问好歌。

二、综合练习:

1、 发声练习:

引导学生唱好弱起的六拍子节奏及变化音、装饰音。注意声音的连贯、集中与圆润。

2、 节奏练习:

师:听,是谁来了?(放录音:《开火车》)原来是我们的音乐小火车开来了,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带来仕么礼物?(出示卡片)

(1) 请一名学生拍击节奏。

(2) 引导学生运用竖笛筒音“sol”吹奏,要求学生吹奏时速度稍慢、节奏要稳。

(3) 组织全体学生拍击节奏。

3、 视唱练习:(音乐小火车乐曲)

(1) 教师弹奏旋律,组织学生默看一遍旋律,并拿起竖笛练习指法。

(2) 指导学生运用竖笛分声部识谱视奏旋律。

(3) 教师组织学生识谱视唱。

三、歌曲新授:

1、 出示投影片,听范唱(录音机)

2、 语言导入:看,“小火车”把我们带到哪儿去了?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彩色的贝壳,多么美丽的海滩!大家喜欢吗?(学生答)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板书)

3、 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歌曲并启发提问:你认为这首歌曲是几段体结构的?(两段体结构)

谁能说说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如果运用色彩来表达歌曲的情绪,你会选用什么样的颜色?(明亮的色彩。)

4、 学唱曲谱

(1) 第一乐段 ,指导学生视谱,运用竖笛试奏曲谱。

(2) 组织学生视唱第一乐段曲谱。

(3) 第二乐段,引导学生发现:合唱部分就是“音乐小火车”送来的乐曲。

(4) 组织学生运用竖笛分二声部试奏曲谱。

(5) 指导学生分二声部视唱曲谱。根据情况,进行纠正、示范演唱。

5、 学唱歌词

(1)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衬词处唱起来。注意:休止符要空出时值。

(2) 分乐段填词演唱:

   第一乐段引导学生看谱唱词。

第二乐段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歌词。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声音轻声唱,注意音准,

   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咬字、吐字要清晰。

(3) 完整演唱歌曲。

6、 演唱歌曲

(1) 启发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这首歌曲?(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 教师总结,板书:力度记号

(3) 指导学生按照力度记号演唱歌曲。

7、 分层次教学

(1) 提出不同要求,组织部分学生运用竖笛吹奏旋律,部分学生演唱歌曲。

(2) 以多种形式表现音乐,将歌曲推向高潮。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方式展现自己的能力(竖笛吹奏,打击乐器即兴伴奏和即兴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很

好很努力,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演唱这首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课型:综合课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去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投影仪(片)、竖笛、口琴

教学思路及建议:

  进行综合训练时,指导学生从指定的音开始,按音高顺序写出do、re、mi、sol、la,

并在高音处重复一遍第一音。采用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来完成。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采用讨论的方法,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组织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 进行师生问好歌。

二、综合练习:

1、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竖笛吹奏音阶。

2、 指导学生从指定的音开始,按音高顺序写出do、re、mi、sol、la,并在高音处重复

  一遍第一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 引导学生唱一唱,并运用竖笛吹奏。

4、 做发声练习:

三、演唱歌曲:

1、 集体复习演唱歌曲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歌曲处理。

(1)、引导学生明白表达欢快的心情宜运用非连音唱法。

(2)、启发学生讨论运用什么力度演唱这首歌曲?

(3)、教师总结:第一乐段第一乐句用mf;第二乐句则可以处理为mp;第二乐段的开始    

   六小节“啦”前三小节如果处理为mf,后三小节则可处理为mp。

3、 组织学生根据所分析的结果——按照力度记号演唱歌曲。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合唱、齐唱、领唱与合唱、伴唱与合唱等。

(2)、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样做?”

(3)、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进行音乐活动实践,如歌唱、竖笛吹奏、打

   击乐器伴奏、即兴表演等。

四、课堂小结:以“小音乐会”的形式结束本课,教师总结上课情况,肯定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

2、歌曲复习

课型:综合课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所给的歌词谱写旋律,写作内容扩大为一个乐句,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更多,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音乐思维。

2、 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如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伴奏、合唱、吹奏等表演形式。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竖笛(口琴)、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思路及建议:

  复习歌曲采用多层次表现为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歌曲,进行歌曲处理。组织学生练习创编歌词,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进行师生问好歌。

二、综合练习:

1、 发声练习:

2、 复习演唱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1) 集体复习演唱歌曲。

(2) 分组演唱,分男、女声部演唱

3、 综合训练(二)按所给歌词谱写旋律。

(1) 教师出示乐曲《摇篮曲》前半部分,请同学用竖笛吹奏。

(2) 组织全体学生唱一唱,并指出歌曲节拍是三拍子。

(3) 教师出示歌词“风不吹,树不摇,小宝宝呀快睡觉。”启发学生分组用三拍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注意表现出摇篮曲的特征节奏要平稳、语调要安静。

(4)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字数、音节和句子结构来考虑旋律的进行。第一句词是由两个三字短句构成,所以音乐上分为两个乐节;第二句词是个七字句,其中的“呀”不宜放在重音和长音,故在音乐上不宜分作两个乐节而应连贯起来,运用书中节奏进行创编。

(5)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创编旋律。

(6) 组织学生将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并评选较为连贯优美的作品,全体欣赏。

三、组织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处理。

1、 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演唱(奏)形式及打击乐器伴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 集体交流,并请表演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四、课堂小结:总结上课学习情况,对创编旋律较好的学生颁发“最佳创作奖”,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大海

课型:综合欣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层次及其变化、发展。

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实物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

教学思路及建议:

由本课歌曲导出欣赏曲课题《大海》,配以彩色图片进行欣赏,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本民族的音乐。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进行师生问好歌。

二、综合练习

1、 发声练习:

2、 复习演唱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三、欣赏《大海》

1、 导入:“生活在海边的孩子,都热爱沙滩、大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海》

2、 教师放录音机,学生初听,同时配以彩色图片

3、 请学生谈一谈初次欣赏的感受,教师加以小结:乐曲融音响造型与抒情性为一体,在描绘水的千姿百态的同时,抒发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并简介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所表现的内容。

4、 再次欣赏“大海”,提问:乐曲用什么民族乐器来表现海水的涛声?(云锣)

5、 教师出示主题音乐,启发学生运用竖笛吹奏。

6、 再次欣赏:

(1)、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主题共出现多少次,

(2)、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每一次出现都有什么不同?

7、 完整复听后,请学生互相讨论对乐曲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热爱。

8、 )组织学生欣赏民乐合奏的情景,同时请学生模仿器乐演奏。

四、课堂小结:总结上课情况,鼓励学生多在平时注意收集、收听民族乐曲,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发表于 2006-2-10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之间的歌

一、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轻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2. 学会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天地之间的歌?》,并学会创作各种节奏型,用不同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学会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三、 教学难点:

1. 带八分休止符的切分节奏,启发学生用各种适当的节奏型。

2. 创作各种节奏,根据各种不同乐器的音色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要求:声音自然,统一和谐。

(二)、复习《天地之间的歌》歌词

1、

导入:同学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天到地,从地到天,充满了神奇与美妙,让我们用轻快、明亮的歌声把《天地之间的歌》唱起来。

请一位同学前来指挥

2、 要求同学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三)、学习吹奏合唱部分的领唱与合唱

1、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这首歌分为齐唱与合

唱两部分,先请大家看合唱前六小节,这里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生: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2、 师生合作

(1)、教师领,分别与高低声部合练,最后集体练习。

A、 师:老师现在领,请高声部与我合作,低声部轻轻唱歌谱。

B、 练习

C、 师:换一换,低声部与我合作,高声部唱歌谱。

D、 集体合练

师:好!全体准备。

(2)、学生领,教师与一位学生合练。

师:接着同学们领,请一位同学与我合

3、 指导学生吹奏方法

师:刚才我们领唱与合唱部分是怎么吹的?

生:领唱部分要吹的饱满、连贯、合唱部分要吹得轻快、跳跃。

按同学们说的在练习一下

问:谁来领奏?

(四)、指导吹奏合唱后半部分

1、 解决“带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的难点

(1)、师:你们看,这里出现了什么节奏型?

生:带有八分休止符的切分节奏

(2)、节奏训练

师:对,请大家拍一拍。(给速度)

(3)、自由练习吹奏

师:接着,请同学两人一组,自己练一下。

问:谁愿意吹奏一下?

(4)、请男同学吹一遍,低声部较简单,请同学直接吹奏。

(5)、女同学吹奏一遍

2、 加入渐强记号

(1) 师:看看这一句,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吹?

生:加上渐强记号。

(2)、我们一起来吹吹看

(五)、指导学奏衬词部分

1、 师:最后衬次部分,节奏较紧凑,吹奏时注意轻轻吐气,舌头动得快,试试看。

吹:tu tutu tu tutu

2、 师拍节奏,学生轻声练习。

3、 分四人一组练习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练习,注意二拍,三拍是值吹足,同时看请两个不同的结尾!全体练习。

4、 分高低声部吹奏

师:请高声部吹奏一遍到第一结尾。低声部将衬词部分吹奏一遍到第二结尾。

(六)、将合唱部分到结尾完整地吹奏一遍。

师:请同学从领与合到第一结尾完整吹奏一遍。

请几个同学领奏(教师指挥)

(七)、指导练习齐唱部分

1、 自由练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齐唱部分。这一部分比较简单,请同学两个人互相练习一下。

2、 请四人、两人、一人分别吹奏一下

师:谁来吹给大家听一听?

问:他们吹得怎么样?集体评论。

3、 注意切分节奏吹奏及二分音符时值吹足!

(八)、完整吹奏一遍

师:现在我们从头至尾(第一个结尾)完整地吹奏一遍。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吹奏一遍,第二遍唱一唱。谁领奏?

(九)、分组创作

1、 师:同学门吹奏得真不错,唱的也很好,大家再想想如何使这首乐曲演奏的更动听,色彩更丰富?

生:可以用打击乐器,可以用西洋乐器。

师:有那些西洋乐器?(请几个同学上前演奏一个乐句的乐曲)

2、 分六组练习

(1)、师:几位同学并不能代表所有同学,现在分成六个组,同学们可以用上各种乐器(包括打击乐器)。要求每组都创作一条节奏,写在卡片上。

要求:一、二组创作齐唱部分,三、四组创作合唱部分,剩下两个组创作衬词部分。

(2)、请齐唱部分的同学表演,其他几组轻声唱一唱。(依次表演)

(3)、师:现在我们将这首歌曲连起来吹奏,老师拉手风琴你们伴奏。同时比一比那一组最棒?

问:你们觉得那一组表演最好?为什么?

 
发表于 2006-2-10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也是教育站上的,还有第六课我没有,下次如果你有的话也请发上来,谢谢!
 
发表于 2006-2-11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正赶上我用[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2-11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06-2-12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真是及时雨呀
 
天使的翅膀还有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13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2-21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
 
shengmingzhic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21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