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 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 (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 (4)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 (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 (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 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 (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 (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 (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 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 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 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 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 (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 (5)说一说 a. 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 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 (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 (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
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 (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 (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 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 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 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 (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 2、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