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nitu44老师的作品希望你能参考!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注意启发学生认真感受6/8拍活泼跳跃的特点,使其在演唱中能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弱起起唱。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录象机、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过程: 1、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用录象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作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如:一、二乐句的开头:(省)并打着拍子反复视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第三句省)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 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歌曲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以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共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朗诵、演唱描绘春天景象的艺术作品,使我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大家在创编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作业:你知道《渴望春天》的作者是谁吗?(莫扎特)请在下节课上课之前向大家做简介。 |